雙十一為何規則復雜,套路多多
為啥不直接打5折?為了讓你把“窮人”倆字寫到自己臉上啊。
雙十一快到了,今年我又一次有了不太想參加的感覺。作為一個閱讀理解不太靈光的人,去年的活動我就整得不太明白——優惠券都是十塊十塊的,也不知道該咋用;還有預付款、整點秒殺之類的,感覺很麻煩。最後雖然省了一半的錢,但是死了好多腦細胞。
今年的活動更復雜了:
活動規則也是看得我想死,不信看我的手機截屏:
我數了一下,一共 4009 個字。
還記得雙十一這個“傳統”佳節剛出來的時候,是怎麽做活動的嗎?對,就是直接打 5 折。多簡潔啊!
那麽問題來了,同樣是便宜一半,為什麽天貓要設計這麽復雜的活動給我們找麻煩呢?我告訴你:因為天貓歧視你!
1、價格歧視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今天要說的概念:價格歧視。
我們以天貓上一款辣條為例。假設辣條的成本是 5 元,有三個消費者——富人、普通人、窮人。購買這包辣條,富人最多願意花 20 元,普通人最多願意花 15 元,窮人最多願意花 10 元。
考考你:把售價定到多少錢掙得最多?
如上表所示:
定價 20 元:只有富人買得起,天貓能賺他 15 元。
定價 15 元:只有富人和普通人買得起,天貓能各賺他倆 10 元,總利潤 20 元。
定價 10 元:三個人都買得起,天貓各賺他們 5 元,總利潤 15 元。
因此定價 15 元時賺的最多。那麽定價 15 元就是最優策略嗎?當然不是。
富人明明願意掏 20 元,你卻只收他 15 元,虧不虧?還有那個窮人,定價 15 塊就賺不到他的錢了,也很虧啊。
因此最優策略是:同一包辣條,20 元賣給富人,15 元賣給普通人,10 元賣給窮人,這樣總共能賺 30 元。想做到這點非常難,但是我告訴你,真的有辦法。比如天貓一直在用的優惠券。
還拿那個成本 5 元的辣條舉例。
如前所述,正常情況下,定價 15 元掙得最多,天貓能各賺普通人和富人 10 塊錢;至於那個只出得起 10 塊錢的窮鬼,就讓他滾蛋吧!
但是,如果天貓推出一個優惠券,給持券的消費者優惠到 10 塊錢呢?此時,那個窮人就能拿著優惠券來消費——天貓在原來的基礎上,又額外賺了窮人 5 塊錢。在這種情況下,總利潤達到 25 元,比任何一種定價策略都賺得多。
大家看,同一樣東西,真的對不同的人賣出了不同的價格(對普通人和富人賣15 元,對窮人賣 10 元)。這就是價格歧視。
敲黑板:“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這個詞翻譯過來容易誤會,聽著像是商家瞧不起某類消費者似的。這樣理解不對!它是個中性詞,是針對不同消費能力的消費者,定不同價格的意思,翻譯成“區別定價”是不是就好懂了?
如果沒有價格歧視(區別定價),定價高了窮人買不起,定價低了富人的荷包又沒掏幹凈,怎麽算都是虧啊!
2、消費者剩余
為了講透價格歧視,我們要介紹一個相關概念——消費者剩余。
如前所述,如果定價太高,窮人買不起,那窮人荷包裏沒掏出來的錢,就是窮人的消費者剩余。通俗地講,消費者剩余就是消費者錢包裏剩下的銀子。
消費者剩余分為 2 種:一種是不願意掏錢,一種是雖然願意掏錢但是掏少了。
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我們應該想辦法讓不願意掏錢的消費者把錢掏出來,同時讓願意掏錢的消費者再多掏一點兒,直到他一分錢都不願意多出為止。定高價的同時發放優惠券就是一個很有效的策略。可見,價格歧視的根本目的是盡量減少消費者剩余。
寫到這裏,我們就理解了天貓搞“雙十一”活動的出發點:讓不願意掏錢的人把錢掏出來。
3、“雙十一”復雜規則的終極目的
不過這裏有個 Bug:萬一富人也來參加優惠活動怎麽辦?
我們的活動是針對窮人設計的,不希望富人參加,但是誰臉上也沒寫著“富人”兩個字啊。如果富人也來參加,那他們本該掏的銀子就掏不幹凈了。
資本家們的解決方案是:把優惠活動設計得麻煩一點。
還拿那包成本 5 元的辣條舉例。同樣是從 15 元優惠到 10 元,如果直接打折,富人參與起來一點都不麻煩,他自然會按優惠價購買;而如果像今年的“雙十一”這樣,設計復雜的優惠規則,富人大概率就會放棄使用優惠券。
想想是不是有點心酸:為了拿到那點優惠,你苦哈哈地攢券、集贊、搶紅包、求點亮,其實這些麻煩都是資本家們設計好的套路,目的就是讓你把“窮人”倆字寫到自己臉上。
這樣,我們就理解了為什麽“雙十一”不再簡單粗暴地打 5 折,而要設計復雜的優惠活動:為了防止你是沒被壓榨幹凈的富人,你必須證明你夠窮啊。
4、生活中的“雙十一”
“雙十一”是價格歧視思維的集中展現,但生活中其實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同面貌的“雙十一”。
比如,女神終於答應你一起吃飯,你選了一家平時舍不得去的餐廳;結賬時你發現用美團可以優惠,但是站在女神身邊的你卻假裝沒看見,按原價把單買了。
一個月後,你喊了幾個哥們兒一起聚餐,這時你打開美團,發現那家餐廳還在做活動,於是毫不猶豫地團購了幾張優惠券。你看,隨著你心態的變化,同一家餐廳對你實行了 2 種不同的定價策略。不知道你坐飛機的時候,有沒有打聽過你旁邊乘客的機票是多少錢買的,差距之大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如果你買貴了也不要太生氣,誰讓你是一個懶得貨比三家的富人呢?
相比之下,買二送一、第二杯半價這種用數量來進行區別定價的價格歧視,真是友好多了。
5、最後一個問題:我們要不要參加這些優惠活動呢?
我的理解是,這取決於你認為自己為省錢而支付的代價是否劃算。這代價可能是時間、精力、面子、一個季度的等待……
或者說得武斷一點,如果你是窮人心態,就該用代價換便宜;如果你是富人心態,就該用昂貴換便利。
請註意,你的心態並不完全由你的經濟狀況決定,而主要由你對自己的預判決定:當你認為自己通過努力,將會成為一個能力出眾、生活體面的人,你自然會珍惜時間和精力,寧願承受更高的價格,擁有富人心態。
雙十一為何規則復雜,套路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