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轉載]對古籍懷有敬畏之心 她們修復古籍一修就是27年

[轉載]對古籍懷有敬畏之心 她們修復古籍一修就是27年

family 工作 很難 http 同事 歷史 style 修復 靈敏度

修復古籍 她們一修就是27年

技術分享圖片

最多日修六七頁,有時要幾天才能修好1頁 她們說,之所以能耐住寂寞,是因為對古籍懷有敬畏之心

用毛筆蘸一些漿糊,輕輕在紙張上刷一刷,這份看似簡單的工作,卻需要有極大的耐心和定力。作為廣西圖書館古籍修復組的工作人員之一,區捷幾乎每日都會重復這樣的工作。她在這個崗位已經工作了27年時間,對於她和組員們而言,修復古籍是一份枯燥且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而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則是因為心裏的那顆對古籍的敬畏之心。

據廣西圖書館地方文獻部主任藍淩雲介紹,目前古籍修復組的工作成員有4人,他們每天的工作便是對著已經受損的古籍進行各類修復。修復古籍是一件技術活,在區捷的桌面上,常擺著鑷子、錘子、中刷、小刷等各類大大小小的工具,在修復古籍之前,需要先做登記,修復人員需要查看古籍的受損程度,並制定出相應的修復方案。

以區捷的同事李家翠最近在修復的一本清代古籍《通鑒紀事本末》為例,該本書在修復前的情況是紙張酸化、蟲蛀、發黴、鼠咬等,因此制定的修復方案包括了面團去汙、毛太紙修復、折頁等二十多道工序,“像這類的書籍黏連得不是很嚴重,要是遇上書磚就很難辦了。”李家翠說。

她口中的“書磚”指的是古籍因為長時間的浸泡、發黴而使得整冊書的頁面全部黏連在一起,無法分離.。遇上這種情況,需要將部分書冊拿出來,在一定的溫度下用水蒸氣蒸,才能使頁面分離。每年的7月至9月,大家還要專門騰出時間來制作漿糊。“因為市面的漿糊大都不符合規格,且有些還含有糖分,用於粘在古籍上會引來蟲子。”李家翠告訴記者,用於制作漿糊的澱粉需要經過兌水、晾幹等多道工序,由於南方的天氣較為潮濕,因此只有夏秋季節才合適制作漿糊。

藍淩雲稱,目前圖書館館藏的古籍約為11萬多冊,其中有60%的古籍需要修復。由於古籍的受損程度不同,區捷和同事們一天最多只能修復六七頁,有時甚至要幾天才能修復好一頁。一年下來,每個人大概能修復約1500頁的古籍。長時間伏案工作,導致4名工作人員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職業病:區捷的頸椎、腰椎已經勞損;李家翠的手曾因為觸摸到蟲子而過敏;兩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鼻炎。“因為古籍自身是含有很多細菌、粉塵的,盡管我們已經事先除塵,可是近距離接觸還是有可能會感染到。”李家翠解釋道。盡管古籍上含有不少細菌,但大家夥都沒想過要使用手套,因為一旦戴上手套,手的靈敏度就會降低,不利於進行古籍的修復工作。

如今區捷和李家翠還有幾年就要退休,兩人在古籍修復崗位上已經工作了27年時間。區捷還記得,當初從事這份工作時,有不少人都不太看好,認為這是份手工活,她也曾調到其他部門發展過,不過最終還是回到了古籍修復崗位上,“內心還是對這份工作不舍。”區捷說。而李家翠則稱,修復古籍是一件漫長、寂寞且枯燥又需要極大的耐心、細心的事,她之所以能堅持,是因為自身對古籍的興趣,以及修復好一冊古籍後,內心所產生的成就感。“那種感覺激勵我,不管多枯燥都要做下去。”李家翠說。

不過,讓他們感到欣慰的是,如今有不少年輕人想要加入到古籍修復工作中。面對年輕人的幹勁,大家開心之余又有些擔憂,怕年輕人耐不住孤獨和枯燥。“最重要的是,擔心他們沒有那份敬畏之心。”區捷說,修復古籍必須常懷一顆敬畏之心,因為這些古籍都承載了歷史的厚重,代表了深厚的文化內涵,是要傳承給後人的。


我們也將懷著對前人的敬佩之心,對古籍的敬畏之情,從事古籍修復工作,共同傳承中國文化。

專業族譜編修排版印刷制作線裝古籍-尚來古籍
聯系電話 : 0533-3580802

QQ: 1435870568

[轉載]對古籍懷有敬畏之心 她們修復古籍一修就是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