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直播問答App乃虛火,調侃知識終不能長久盈利

直播問答App乃虛火,調侃知識終不能長久盈利

技術 打開 ima 不可 相關數 內容 而且 src 培養

技術分享圖片
隨著王思聰在微博宣布“我撒幣、我樂意”,一款叫“沖頂大會”的App沖到了大眾面前,緊接著“芝士超人”攜10億元獎金從天而降,瞬間之內,在線答題火得一塌糊塗,促成了中國網民新一輪的狂歡,而且狂歡地心安理得,就好像: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其實,直播答題App的產品邏輯非常簡單:由真人主持人出題,用戶在線選擇,參與者需要在10秒之內完成答題,超時或者答錯,立即退出遊戲,12道題目結束之後,答對所有題目的人就可瓜分獎池獎金…相信,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模式非常熟悉,這簡直就是在線版的《開心辭典》和《幸運52》,兩檔全民節目,是那種周六熬到22點看首播,周日早上11點還要忍不住看重播的節目,也衍生出大量好的話題,比如李詠的大臉如此之長,他適合出現在春晚舞臺嗎?王小丫如何躋身央視最受歡迎主持人,而李嘉明的存在顯得有些多余,他又有怎樣的辛酸歷程,更關鍵的是,憑借央視的影響力,他們能搜羅到全中國最權威的專家,出最專業的題目,同時會考慮普通觀眾的接受程度等等,於是,央視的這兩檔王牌節目長盛不衰,讓人覺得舒服,即便現在停播,也是壽終正寢,而不是暴病而亡。
技術分享圖片

顯然,日前爆紅的在線知識問答平臺,尚不具備《開心辭典》的精致,它們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爆紅,更得益於紅彤彤的獎金,100萬、101萬的現金擺在直播間,能充分調動人類最本質的荷爾蒙,但眾所周知,靠荷爾蒙做的事兒,終不能長久,最典型的莫過於制造孩子的整個過程。如果在線知識問答平臺,找不到新的興奮點或者穩定的盈利模式,那麽,它們只會是一場狂歡,一連串稍縱即逝的醜陋流星。

直播答題:用戶消耗時間, 企業獲得流量

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現如今美女和黃金都轉移到了網上,最開始,智能手機只是碎片時間清理機,現在人類已經成為手機的高級配件,我們隨時隨地都在瀏覽網頁、刷朋友圈、打王者榮耀等等,這種情況越發地嚴重,讓人想起了晚清,國民吸食×××場景,於是,癡迷手機的人開始思考,到底該不該繼續沈迷手機,偶爾地也需要讀書和運動,但類似直播答題App出現,又給了大家最新的“熱愛手機”的理由:網上答題,不僅能賺錢,還能增長知識。其實,這充其量算是低層次的心裏安慰罷了,筆者不喜歡類似的答題直播,看到紅彤彤的獎金而不得,簡直是煎熬,更重要的則是,網友投入大量時間,換來的只是碎片化、零散的知識點,留到腦袋裏,只是智商的脂肪而已,更何況,99%的參與者都要承受“挑戰失敗”的尷尬和沮喪,這種負面的情緒會進一步加劇人們對“學習”的嫌隙。

相關報道顯示,確有真人領走了百萬大獎,這本質上是一種新的“彩票”,正因有如此極少數的幸運兒,才吸引了大量的關註,關註即流量,如今的商業世界中最重要的事兒。現在,企業要開發一個新用戶的成本,早就超過了十塊錢。為了管控成本,互聯網企業不再執著於傳統廣告,或者請明星代言,付出天價的代言費,卻不敢保證效果。如今企業更樂意采用一種“參與式”的廣告宣傳,比如說滴滴、快的網約車大戰,雖說燒掉了14億元,但僅僅用不到20元的成本就能獲得一個用戶,同時,培養出用戶“移動支付”的習慣,要知道,當司機和乘客把零錢存入網約車App的時候,這些就成為企業可支配資金。

現在的知識問答直播App也采用了相同的模式,他們沒有請鹿晗、吳亦凡小鮮肉做百萬代言,卻把百萬獎金按照相對公平的方式分給了用戶,這種良好的參與感,充滿著巨大希望,愛占便宜的用戶自然會口口相傳,從而形成巨大的免費資源。隨之而來的則是巨大的流量,相關數據顯示:一場百萬的獎金,早已換來了百萬流量,單用戶推廣僅消耗1元,簡直是業界良心價。相比之下,參與狂歡的消費者則沒有太多收獲,表面上看,消費者沒有損失掉任何東西,但細細想來,當你口口相傳這款app,當你為了答題不斷地搜集知識點,消耗的是寶貴時間,這幾乎是最值錢的東西,結果卻只能換來零散、碎片化的知識。

事實上,手機app最惡之處正在於把時間殺掉,比如遍地的遊戲和新聞客戶端,會不斷推送內容,從而形成持續性的新刺激,一旦打開,用戶就再也無法停下來,不知不覺中消耗了大量時間;關於知識的app,我們更需要高效、系統的學習工具,給一些時間不夠用的人,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這種服務比起所謂的獎金要正向得多。

金錢是焦點,知識如何帶來滾滾財源

平心而論,在線問答直播app或者叫其他什麽知識競賽之類的平臺,真正的脊梁絕非知識本身,幾乎沒有用戶是帶著“渴望知識”的心態來參與這場狂歡,這個熱烈的過程,開始於金錢,肯定也會結束於沒有金錢。
技術分享圖片

在直播平臺內,最美妙的體驗莫過於參與獎金分配,僅僅是20塊的獎金,亦能讓用戶玩得不亦樂乎:花椒平臺竟出現人均4萬元的盛況,以及 “領走百萬大獎”的神秘女孩,這些都是巨大的刺激,引導著用戶持續地將“流量”投入進來,而其中三塊、五塊的分錢則確保了這種刺激會一直存在,不要嘲笑錢少,要知道連幾分錢的紅包或者敬業福之類的東東,都能把用戶聊騷地渾身顫抖,更何況是這麽直接而赤裸裸的模式,毫無疑問,有獎金的地方就會有流量,這簡直是真理和鐵律,但要想把這個模式持續下去,問答直播app需要盡快完善自己的盈利模式,且需要在成本燒光前完成“盈利驗證”。其實,面對巨額的流量,最常見的盈利模式就是插入廣告,用戶在參與答題錢免不了先要欣賞一段廣告,關於網絡遊戲的或者關於天貓店鋪的,而問答直播的特殊屬性,決定其還能在問答直播中植入一些廣告,比如直接問,Vivo X20智能手機,逆光也清晰,請問它的售價比iPhone X低多少?,當然,這些都是最表層的盈利思考,知識平臺或許能喚醒公眾對知識的渴望,也能衍生出線上線下之培訓,或者幹脆靠金牌主持、網紅主播來吸引人氣也未可知。

知識就是力量,或許,應該直接說知識就是金錢。在這個娛樂為王,金錢至上的年代,誰也不要否認:自己喜歡錢,但在誘惑面前,用戶仍然需要冷靜思考,與其沈溺於被人持續提供的刺激不可自拔,倒不如思考“知識變現”的本質規律,做一個駕馭知識的人。(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直播問答App乃虛火,調侃知識終不能長久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