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使用印象筆記的“大坑”,構建知識體系

使用印象筆記的“大坑”,構建知識體系

快速 文件 學會 學習 並且 都是 應該 不同的 計算機

第一次使用印象筆記這東西的時候,覺得好方便,可以把各個角落的信息收集在一起。

也學習了各種印象筆記的使用技巧,不斷的改進優化使用方法,不斷的添加有用的信息。

直到現在,不知不覺筆記已經上千條了,不停的學習,不願放過任何渠道收集來的知識。

不斷的添加信息到印象筆記,有那麽多需要註意學習的,感覺壓力山大,沒時間學,好挫敗。

看著這一大堆筆記,感覺自己好像圖書館管理員,整理整理再整理。

他們只是零散的信息,看起來“有用”的信息而已,與我有什麽關系呢?並不能解決什麽問題。

互聯網時代,我們一天中接觸到的信息量,可能比過去幾十年人們接觸到的還多。如果不懂得篩選,會很容易淹沒在知識海洋裏,覺得今天這個文章很棒,明天那個課程看起來也很誘人。 這不僅會讓人產生焦慮,更會把我們變得不理性。我們學習的出發點,應該是能夠把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來,追求其給自己帶來的改變,而不是進行數量上的比拼。 改進:
「學會篩選」,解決信息超載的問題。 通過使用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對知識篩選,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領域。最終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為什麽要學這個?之後打算如何應用?這個領域跟你現有的其他知識是什麽關系? 「組織方法」,不斷的修正自己的知識架構。仔細想想,這不也和計算機的文件系統一樣的類似嗎? 文件系統是存儲設備上組織文件的方法。不同的文件系統有不同的組織方法,但他們都是結構化的,有內容,內容之間有聯系。 windows的磁盤整理通過磁盤碎片整理對電腦磁盤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碎片和淩亂文件重新整理,可提高電腦的整體性能和運行速度。 所以,構建的知識體系目標應該是結構化的,網狀的,相互關聯的,這樣的知識體系才是高效的,從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快速反應。 對重要的內容和技能間隔性地「重復學習」,聯系使用。 比如你看了一本書,受益匪淺,最好就是隔段時間拿出來再看一次,通過間隔性的重復,你才獲得更好的理解,並且把這些知識技能內化成自己的本事。 其次,在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回到體系中去找答案,而不是去谷歌百度。

總結:

我們的學習,不再局限於現有知識,而更多是探索未來的能力;

不再局限於知識本身,而更多是這些知識可以解決何種問題;

不再局限於某個領域,而更多是知識之間的聯系。

使用印象筆記的“大坑”,構建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