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稅,會成壓倒比特幣在國外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進入去年年末,比特幣價格瘋長的態勢讓人瞠目結舌,甚至達到2萬美元的天價!而這,也讓所有投資者瘋狂。但同時要註意的是,一時之間唱衰之聲也不絕於耳,甚至還招來了全球監管層的註意。最終,在今年1月中旬比特幣價格跌破10000萬元,較之前創下的紀錄高位“腰斬”。
與此同時,除了部分國家禁止比特幣交易之外,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也著手對比特幣收稅。一方面是價格的暴跌,一方面是要交稅,還有愈發攀升的手續費……本身的不穩定+各種“薅羊毛”,或許會讓比特幣難以承受得住。被壓垮?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兒。
雖比特幣算不上貨幣,但發生價值交易就可要交稅
面對著日新月異的世界,每個國家的監管總是會落後一步甚至數步的。共享出行、移動支付等,莫不如此。那麽,比特幣亦然。雖然比特幣早在2009年就已經出現,但其受到重視並被政府部門所“看重”,卻是在5年後。
就在2014年,美國國稅局發布了2014-21號公告。在公告中,美國政府決定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當作財產而不是貨幣。也就是說,雖然比特幣具有交易的價值,也有貨幣的屬性,但是美國政府卻認為比特幣並不是貨幣,只是一種財產。但就算是一種財產,只要其發生價值交易,就必須要交稅。而現在,美國政府就要對比特幣開刀了!
稅務律師和會計師針對加密貨幣的稅務影響時表示,“每次使用比特幣時,可能會觸發增益和繳納個稅,”在2016年時,美國國稅局就要求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Coinbase交出其2013—2015年的客戶記錄,因為它懷疑許多以數字貨幣進行交易的人沒有向政府報告他們的收益。
最終,由於Coinbase的努力,超過48萬個客戶的交易記錄沒有被披露,但仍有超過14000名客戶的信息被提交。比特幣只要發生價值交易,就必須交稅。簡單打個比方,如果用比特幣購買計算機等產品或服務,就會對稅務產生影響。目前,全球有10萬個商家接受比特幣,其中不乏微軟等巨頭企業。不過按照財產而不是貨幣計算的話,比特幣收稅會按照資本收益率(15%)收,這比普通收入率(25%的稅率)低不少。
賣掉、開采比特幣也要交稅
更重要的是,針對那些從事比特幣生產、投資的人來說也是要交稅的。所有的比特幣交易都被記錄在計算機分布式網絡中維持的公共臺賬,因此美國國稅局規定那些開采出比特幣的“礦工”如果因為礦業“構成貿易或業務”,也是需要交納自雇稅的,也就是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稅。而以加密貨幣支付的獨立承包商,也必須將其視為總收入並支付自營職業稅。
也就是說,哪怕只是自己購買“開礦設備”去“開采”比特幣,或者將加密貨幣賣掉,都是要交稅的。不交?也可以。那就等著美國國稅局找上門吧!如果沒有電影中那些終極黑客耍得FBI團團轉的技術,還是老老實實地交稅吧……
從誕生到賣掉,各種稅+手續費讓比特幣交易成本暴增
從誕生的那一刻,到後來的交易、購買其他產品或服務等,比特幣面臨著重重的稅收關卡。當然,這並不是故意針對比特幣的,而是一種早就有之的收稅制度,只不過是應用在了比特幣這一新興之物上。
此外,比特幣交易的手續費也是水漲船高。比如1月中旬邁阿密舉行的北美比特幣大會就發布公告稱,因為網絡擁堵和人工處理速度緩慢,外加比特幣交易會產生高昂的手續費,停止接受最後一分鐘的比特幣付款購買門票。
就連比特幣大會都因手續費不接受比特幣付款,實在是讓人無語。此外,Steam宣布停止接受比特幣付款也是因為手續費高昂和價格波動劇烈。要知道,一年前比特幣支付的手續費大概為0.2美元,但現在已經高達20美元一筆!
各種稅+高昂手續費+價格波動實在太過劇烈,讓比特幣成為了“燙手山芋”。此前的風光,或許就是為了現在的慘淡埋下的伏筆。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收稅,會成壓倒比特幣在國外的最後一根稻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