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讀後感
? 兩周時間把這本書看完了,因為我並沒有下載微軟的這個軟件,所以對裏面的具體操作還不不太熟悉,但是已經大概了解整個開發的流程。本書一大亮點就是能創造一個生動的故事線,通過一個從什麽都不是的軟件開發團隊,用它們成長的歷程,一步一步引導讀者如何從一個開發小白,逐漸熟悉開發過程的。書中的專業術語很多,基本上每一個英文縮寫都代表了一種在軟件工程中非常好的方法或者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工具。而在書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還是MSF中的敏捷開發模式。
? 我最初接觸這個名詞以為是怎麽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一件軟件產品,這應該就是敏捷一詞的基本含義。其實只要深刻一思考,做產品光有速度是沒有任何作用的,若是產品質量跟不上,那麽所做的一切全部都是無用功,所以我們所要追求的應該是一種新型高效的開發方法。敏捷開發這一詞的解釋是以用戶的需求進化為核心,采用叠代、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軟件開發。書中所說,在敏捷開發中,會把一件比較大的項目分成許許多多的小項目,每一個項目都可以處在相互關聯,或者相互獨立情況下,在此過程中軟件一直處於可使用狀態。
? 繼續以我們上學期的電設實驗為例,我們前期的確做好了技術調研,從各個時期也都分配的好好的,可事實上一開始我們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以至於我們的進度越來越慢,我們的項目最終也不是十分的成功。首先我們要反思在人員分配上出的問題,我們並沒有了解誰特別擅長哪個領域,或者是在開發過程中哪一部比較難(實際上是我們以為比較難的部分實際上很簡單,而我們以為很簡單的部分卻很難),如果當時知道敏捷開發,我們就一定會遵從遞增的原則,我們其實不必在一開始對所有的項目細節有所精確地了解,因為就算這麽想也不太可能實現,而且正是為了了解我們以為最難部分PID算法那部分的細節,導致我們忽略了硬件搭建時可能出現的問題,所以才出師不利。我們當時應該先定一個大概的框架,在對當前需要面臨的問題了解其全部的細節,以後只需在原來的框架上逐漸增加細節就好。而且我們也沒有做到投資的最大化,因為對工程評估不足,我們在人員的分工上有了很大的問題,在硬件上我們投入了3個人,而在對項目很重要的角度的獲取上,我們僅僅投入了一個人,所以在後期角度模塊頻頻出問題,導致了項目的不順利。
? 以上和上一篇讀後感只是反思,只是當時做的只是一個小項目,我們也沒想那麽多,以為糊裏糊塗就能過去,所以這種不科學的開發之道才導致了最終的失敗。在這學期項目開始以後,我會按照書中的建議,以正確的方法進行軟件的開發。
第三次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