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真經》讀後感
序
本書是《架構即未來》的姐妹篇,作者譯者還是一樣的,味道沒變,如果《架構即未來》講的是“藝”,那麽此書將的就是”術“。
書中對於《架構即未來》的一些概述進行了講解,雖然不算全面,點到即止,給了讀者相應的空間自己去理解、實踐,每條規則都相當實用,質量確實不錯,幹貨滿滿。
心得
技術類的文章看完之後,更多的應該是進行實踐,自己親身去應用,感受組合不同技術時遇到的困難和解決困難帶來的快樂,而不是只停留在看上面。
比如當單進程系統即將超載時,通過X軸擴展加入負載均衡(但是如果機器處在不同的網段,這又是另外的難題了^_^),增加吞吐量、提高可用性和靈活性,此時就會遇到為什麽要盡量保持無狀態了,集群中保持請求的狀態難度大而且復雜;於此同時隨著機器的增加,故障率也會有所上升,運維、排查故障的復雜程度也會加大,適時引入日誌系統,當出現錯誤的時候將日誌記錄下來,如果是用分布式的日誌解決方案的話,處理起來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但是卻失去了理解一些其他技術使用的場景),如果選擇存儲在本地,那麽面臨的一個問題是,那麽多的機器,那麽多的錯誤日誌,需要使用日誌的時候,讓人工一臺一臺機器去查看簡直要命,這時可以根據使用場景的不同進行設計,雖然可以從網上借鑒一些成熟的解決方案來使用,但是也不要忘了去理解成熟解決方案的機制(能學習到不少技術、經驗),對於的日誌處理,在需求明確的情況下,必定能得出一個具體的業務模型,那麽就可以對日誌進行自動分析了,使用數據庫來存儲分析的結果,就不用每次查看日誌的時候再重復分析了。然後是對機器的監控(內存、cpu、io等)、api的監控(耗時、錯誤率、頻率)等,從開發到測試再到運維,關註點越多,需要人工操作的地方越少,項目的穩定和可用性就越高。
以上的例子就已經包含了50條規則中的其中幾條了,技術無所不在,走一些捷徑勢必會失去一些成長的機會,多寫代碼,代碼的質量要提高。
《架構真經》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