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不止開啟量產時代:Apollo在CES Asia的驚鴻掠影

不止開啟量產時代:Apollo在CES Asia的驚鴻掠影

發展規劃 保持 分享圖片 進度 風起雲 樂視 另一個 共享 感知

今天在CES Asia 2018晃了一天,諸事繁多水米不打牙。出來之後竟然產生了幻覺,一度以為我逛了一天車展。這屆亞洲消費電子展被各種各樣的車企“霸占”了,而科技巨頭、硬件廠商也不甘寂寞,既有積極布局智能駕駛系統的傳統車企如凱迪拉克等,也有如拜騰、零跑、奇點汽車等造車新勢力, 還有百度這樣的科技公司,一時間只見風起雲湧的無人駕駛,各種各樣的炫酷Demo亂飛,其實除了像車展還有點像賽車遊戲展。

這當然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行業趨勢。在技術、政策利好,以及各類公司追逐風口而來的巨額投註下,無人駕駛可謂迎來了名副其實的“中國式春天”。但一片向好的情況下,似乎也不是沒有問題存在。

花樣繁多的智能駕駛Demo演示背後,觀者可能還是會質疑:到底這個聽起來超神的東西有沒有實錘?


技術分享圖片


為此,我們在CES Asia現場走訪了毫無疑問的人氣最高駕駛類展臺——百度Apollo 。在百度Apollo 看來,今天這個時間節點或許已經不能夠僅僅滿足於做兩個Demo。並不是宣布一下宏偉的戰略就算進軍無人駕駛——今天的市場需求和產業共生關系,都在催促無人駕駛進入量產時代。


技術分享圖片


似乎與這種說法相驗證,百度Apollo 也確實在帶來了完整的智能駕駛產品矩陣,以及現階段即可量產上路的各種自動駕駛實車,包括無人小巴、無人物流車和無人駕駛乘用車。從Apollo 的視角看去,無人駕駛已經來到了實打實的量產階段。Apollo用實際行動對友商們說:秋天已經是收獲的季節,不能做做樣子再去播種插秧了。


技術分享圖片


也許有人會奇怪,無人駕駛又不是×××,早點晚點有什麽區別呢?可能,還真有…

行業亂象?多數企業只做Demo沒有量產

老司機們都有這麽一個常識:車開的太快了當然容易出危險,但很多時候車速太慢了,反而更容易引發危險事故。當然,我這裏說的是真的車。

在無人駕駛產業周期裏,似乎也在驗證這條汽車通則。無人駕駛產業跑的太快,甚至以安全為代價那當然不行,就像不久前Uber的慘劇,事後證明完全是技術不達標所致。但無人駕駛的進度太慢,其實也是相當危險的。畢竟這是一個新產業的誕生,事涉復雜的競爭環境和準備周期,如果科技企業與車企這兩個排頭兵太慢,遲遲停步於Demo和美好的資本想象,那可能會對整個產業環境造成難以估量的拖延與損壞。

比如說,在中美科技競爭的大環境下,美國的無人駕駛領域雖然看似波折,但波折也意味著高速發展。實車路測、量產計劃出爐,以及共享自動駕駛商業化,都已經率先在美國市場上推進。回想中興引發的芯片之痛,一旦無人駕駛領域也被美國公司完成技術與專利通吃,那麽中國科技行業的損失將是長遠乃至不可估量的。大環境下,無人駕駛進入量產階段可謂迫在眉睫。

針對於此,工信部自去年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之後,反復強調到2020年實現自動駕駛普及化是紅線。這關乎於國家戰略評估和AI產業的順利推進。在明確的國家需求面前,今天假如還是以Demo卡位,似乎在2020這跟紅線面前太過樂觀了。時至今日,在CES Asia上仍然可以看到不少企業再用Demo甚至圖紙“跟風”最近流行的新技術,可發展無人駕駛更需要的是經過反復測試,對於技術經驗的累積和產品的打磨。如果只顧反復調整Demo,很可能會錯過累積測試經驗的黃金期。


技術分享圖片


另一方面,造車與無人駕駛風潮,已經在中國市場上刮了幾年。有過很多實錘進展,同時也有樂視這種近乎鬧劇的戲碼。這種情況下,資本市場對無人駕駛的期待,以及公眾對無人駕駛的情緒,都可以說十分復雜。快速而有證明力的無人駕駛解決方案,似乎是回饋這些期待的唯一方式。

綜合來看,對無人駕駛量產的需求已經十分急迫。而已經順利推進到量產階段的Apollo ,也確實拿出了一系列成果。

在接下來,量產肯定會成為Apollo 平臺的關鍵詞。但這裏值得探討的,是與一般愛好者想象的不同,無人駕駛絕不是“xiu”的一聲就變出來了。而是需要大量基礎設施叠代和產業鏈塑造。想要從開始量產到真正實現普遍落地,中間才是真正攻堅戰開幕。或許我們可以以百度Apollo 為例,看看無人駕駛想要進入量產階段都需要哪些動作。

量產時代,需要的是矩陣化產品

接下來我們可能會習慣這樣一個現象:一次無人駕駛量產發布會上,發布的不是一臺車,而是一大堆技術、硬件和解決方案,甚至“周邊”。


技術分享圖片


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進入量產時代的無人駕駛車輛,需要解決的是實際場景、實際交通空間中的細節問題。就像電力設備剛剛開始普及的時候,需要從發電到傳送再到維護維修等各種新設備來滿足需求一樣,無人駕駛的量產進程裏,也需要矩陣化產品來滿足各個節點的新需求。

比如我們可以看到,這次Apollo 展示了一系列圍繞無人駕駛大命題的矩陣式產品。其中有運算平臺,也有針對場景的解決方案,也有智能地圖產品。


技術分享圖片


比如這次展示的Apollo Pilot就是一款適應中國市場、可量產的無人駕駛產品。Apollo Pilot不僅僅擁有全球最大的交通場景庫,並且保持自學習狀態不斷優化,更重要的是已經能在共享出行、商用車等等場景中實現量產。在所有泛出行領域都對無人駕駛感到焦慮的今天,Apollo Pilot的出現仿佛成為了一顆百憂解。ACU(Apollo Computing Unit)則是面向量產的車載單元,能保證信息安全和雲端更新之外,還有高精定位、觀景感知、決策規劃三項AI能力。結合依托多源感知數據處理、雲服務中心和數據中心的高精地圖平臺Intelligent Map, 以及定點接駁、停車的Valet Parking等等系列產品,量產和產品矩陣成了百度在CES Asia上的兩大關鍵詞。

而多種產品當中,最有意思的莫過於搭載全球首款AI人車交互系統——Apollo小度車載系統的智能駕駛艙。語音控車,是個值得更多聊聊的話題。

完整的產業鏈成為一切戰略的基礎

無人駕駛量產化的另一個需求,是對產業鏈的期待。無人駕駛不是一家公司,幾個開發者就可以撬動的東西。各種駕駛問題、車型、路況和地域需求都讓無人駕駛這個命題充滿了復雜性,所以我們看到國際範圍內,各種車企與科技企業、零部件企業、解決方案企業的合縱連橫。

毫無疑問,信息技術、工業體系與資本的開放合作,是人類通向無人駕駛的唯一方案。

客觀的說,無人的產業鏈生態,在歐洲和美國有著更高的成熟度。而國內科技企業剛剛開始不,顯然距離搭建產業鏈還有相當的距離。而百度Apollo在平臺特征、技術積累和一年多的產業鏈搭建,似乎在這個時刻體現出了獨特價值。

在CES Asia上,百度又宣布了與寶馬、現代的合作計劃。其中百度Apollo與現代宣布將面向全球市場共建統一汽車平臺,將在自動駕駛領域深度合作。百度將與寶馬則確定將圍繞車家互聯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探尋下一代人車交互新模式。


技術分享圖片


值得註意的是,百度與寶馬的合作並非長期戰略意義上的。在近期,雙方就將以車家互聯為起點打造智能化車載體驗,讓用戶坐在家中發出語音指令就能實現對車輛的遠程控制。我在現場還體驗了一把車家互聯的功能,在車上告訴小度“我快到家了”,就可以遠程控制家裏的電燈窗簾和空調。


技術分享圖片


至此,Apollo已經完成了百家以上產業合作夥伴的生態搭建。而產業鏈的下一步,是行業規則的制定、監管機制的明確,以及技術互惠平臺和垂直解決方案開發平臺成為行業基礎設施。無人駕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須有透明度、有清晰標準、有萬眾參與,距離翻天覆地的駕駛叠代才能無限縮短距離。

無人駕駛需要的,除了真量產還有全能力

當然了,說千道萬,量產無人駕駛這個命題,最關鍵的還是要有真車出鏡才行。而Apollo也確實正在從實踐中加速技術成熟。CES上我們看到的,是百度L4級自動駕駛技術賦能的量產無人駕駛小巴“阿波龍”,以及新石器運輸機器人亮相。

畢竟在2020年量產這個越來越近的時間點下,真車出鏡才能給予人們一步步夢想成真的觀感。

除了真車之外,Apollo展示出的小度車載系統、Apollo Pilot等等圍繞無人駕駛大命題下的多項技術能力,也是當前行業最需要看到的東西。無人駕駛絕不可能是一兩家廠商的獨奏曲,而是數個產業鏈共同進化的大合唱。

只有擁有跨產業的全能力,才能呈現出完整的自動駕駛軟硬解決方案,進一步給予整個行業足夠的信服力。

接下來的7月,很大概率將是中國無人駕駛歷史中值得記住的時刻。更多量產化方案與產品將出現在公眾視野裏。至此而後,下半年的科技+汽車風潮似乎已經開始彌漫。或許高等級自動駕駛車闖進人們的生活,就在這半年也說不定。


不止開啟量產時代:Apollo在CES Asia的驚鴻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