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時與空,“道”與“術”

時與空,“道”與“術”

線圖 想象 很多 老師 社會 k線圖 bsp 理解 金融

 時與空

 時間和空間的命題,中國人早在西漢就已經論述過“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我們都是四維空間的生物,存在於三維空間沿時間軸線形流動的四維時空中,遵循四維時空的法則時間決定空間。任何行情的展開都需要時間,所以大作手傑西·利維摩爾說:“多年的華爾街經驗和幾百萬美元的學費之後,我要告訴你的是,我賺到大錢的訣竅不在於我怎麽思考,而在於我能安坐不動。”宗源老師有一句話說得很深刻“空間演繹現象,時間推進本質”。行情時空的契合點叫做“機”,是最佳的出手機會,即中國人所謂的“見機行事”。時間到而空間不到易見停板,空間到而時間不到易見振蕩和假突破。“時間換空間”和“空間換時間”是股市投資者總結的樸素的哲學,用在期貨市場也必然有作用。

道與術

我們研究期貨的“道”,就是研究確定性的規律;而講求“術”,則是講求應對確定性規律的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在期貨市場,道的存在源於亙古不變的人性,在期貨這一特殊的市場存在不同的特征。

  “流出效應”使得投機市場中一賺二平七虧的狀態不可改變。市場雖然是由人的參與形成的,但是反過來市場無論通過何種方式,都會在參與的人中造成一賺二平七虧的格局。

承認了這一點,就明確了市場是活的,是一個自學習的生物體,無論場內的參與者學習能力多強,市場永遠會領先一步。在這裏,靜止的“術”是會遭到淘汰的,“術”的使用僅僅限於某一個特定的時期才好用。如果仔細地回味市場,就可以發現,以2007年為分界線,之前與之後品種的趨勢走勢是不太相同的,不是由於市場參與者不同,而是市場參與者在不斷學習並且改變,市場也隨之而改變、發展和淘汰不同類型的投資者。

  然後,市場既然會最終驅逐大部分人,那麽參與者普遍的人性在這個市場裏是無法生存的,這一點又是確定的。什麽是參與者普遍的人性?心理學的各項實驗表明,盈利時大眾會變成風險規避型,而虧損時會變成風險偏好型。表現在K線圖上就是上漲放量,盈利的投資者不斷換手;下跌縮量,被套的投資者極少認輸。這樣,市場為了驅逐投資大眾,會在牛市表現出慢漲急跌,在熊市表現出慢跌急漲。

  正因為我們都是同樣的人,一開始都會感覺盈利持倉虧損減倉的行為那麽難塑造。所以投機大師才告誡我們“順勢而為”,這是基於“道”的真實理解。我們想象一個極端情況:市場的優勝劣汰使得幾乎所有的振蕩交易者都出局了,剩下趨勢交易者和為數不多的振蕩交易者在場內交易,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這些趨勢交易者統統都會爆倉出局,剩下振蕩交易者大賺特賺。這就是《道德經》所告訴我們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市場一方面是苛刻的,同時另一方面又是公平的,會不定期地“反哺”。趨勢交易者和振蕩交易者是相互依存的,處在對立中的統一,任何一方的消失都會危及另一方的存在意義。

在金融投資市場有著規律的不可重復性,當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個規律之後,它就失靈了,你得重新去找別的辦法。你能發現的東西別人也能發現,規律一旦形成原有的規律就被打破了,什麽東西都不靈了。自然規律和市場規律本質性的差異在於:自然規律可以重復,社會、市場規律一旦被發現就會消失。所以說,中國古代文化中似是而非的理論反而對投資市場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很多投資者喜歡去研究市場,一點一滴都想研究透,其實這個很難,因為市場的不確定性太強,一段時間好像是研究透了,但過段時間又不行了。孟子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這對於投資市場的理解時很正確的。

時與空,“道”與“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