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自了法師全集 |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分享三十篇

自了法師全集 |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分享三十篇

meta 文言文 很多 逆境 關心 file 而已 ddd str

釋自了法師 凈土指歸 1月28日

南無阿彌陀佛

歡迎點擊上方關註“凈土指歸”

技術分享圖片

自了法師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分享三十篇全集

目錄

生死心不切,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

凡修凈業,以決誌求生西方為本

佛一邊念,生死愛根一邊長

重新認識凈土法門

時時作臨終想

念佛法門,首為凡夫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

日暮途遠

攝耳諦聽

歷代祖師示真信切願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印光大師述《無量壽經》緣起

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欲報親恩唯念佛 ——淺談祭祖最重要的內涵

不信佛、不信佛力 ——從占察懺現象引起的深刻反思

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

世間沒有雙全法 ——舍棄今生(一)

仗自力不能了生死 ——阿闍王子五百人的啟示

蓮池大師《七筆勾》 ——舍棄今生(二)

舍棄今生之三 不如及早念佛 ——楚石禪師《析善導和尚念佛偈》略釋

珍惜暇滿人身寶(上)

珍惜暇滿人身寶(下)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一:往生的要訣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二:出離心是往生的必要條件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三:從總的方面串習出離心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四:怎樣才能保證臨終時順利往生到極樂世界

厭離娑婆 欣求極樂之五:往生的最低條件是具有真心切願

厭離娑婆 欣求極樂之六:愛不重不生娑婆(一)

厭離娑婆 欣求極樂之七:愛不重不生娑婆(二)

厭離娑婆 欣求極樂之八:時時憶念死亡無常

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系列(一至六)

「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生死心不切,跟他說再多都是多余,廢話。相反,真正生死心切,不需要開示,自然就會一句阿彌陀佛分秒必爭、日夜不斷,像海賢老和尚那樣。生死心是入道的基礎,仍然引用徹悟大師的原文,「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回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鉆。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此個人身,最為難得,最易打失。一念之差,便入惡趣。三途易入而難出,地獄時長而苦重。七佛以來,猶為蟻子。八萬劫後,未脫鴿身。畜道時長已極,鬼獄時長尤倍。久經長劫,何了何休。萬苦交煎,無歸無救。每一言之,衣毛卓豎。時一念及,五內如焚。」印光大師評價徹悟大師的這段話說,「此一段開示,精切之極,當熟讀之。」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生死心不切,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

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一)

我們念佛求什麽?印光大師斬釘截鐵的定論:凡修凈業,以決誌求生西方為本。「念佛根本道理,是要人生信發願,求生西方,了脫生死。不可只發求世間富樂,不求生西方。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世間災難亦可消滅。非念佛不能消滅災難也。」念佛,以求往生為根本。
做為一個出家人,我有義務也有責任,在結束之前,把印光大師在《文鈔》中,以各種方式重復多次的那句話再強調一遍,提醒大家。當然,印祖的原話是文言文,弟子直接把它歸納、翻譯過來,這句話是:「末法時期,想要當生了生脫死,唯一只有一個法門,凈土。」我們的當急之務是念佛求往生,在這句佛號上狠下功夫。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凡修凈業,以決誌求生西方為本

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二)


請問,你下定決心求往生了嗎?如果現在問大家:「你願不願意往生?」大家會異口同聲:「願往生。」但是仔細觀察,我們大多數是「口念彌陀,心戀娑婆」。一方面想去極樂世界;另一方面,娑婆世界的事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這就往生不了,這不是下定決心求往生。真正下定決心求往生是什麽樣子?對娑婆世界完全放下,沒有絲毫貪戀,沒有絲毫舍不得,必然是海賢老和尚那個樣子,一句佛號分秒必爭,從來不曾丟失。我們才知道我們的差距有多大!願往生不是天天在佛前唱「願生西方凈土中」就叫願往生,這是口頭,內心呢?內心卻堅固的貪著輪回裏的人、事、物,心甘情願沈溺在欲海當中,根本不願意出離。這是大部分人的通病,憨山大師有一帖對治此病的良藥,《示念佛切要》,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佛一邊念,生死愛根一邊長

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三)


生死心不切,大家都很著急,不少人在問:怎樣才能生死心切?如何對治生死心不切?我們曾經在歷代祖師大德的著作裏面去尋找,尋找念佛的祕訣,最後發現六個字:時時作臨終想。歷代祖師傳給我們念佛的祕訣,就這六個字:時時作臨終想。濃縮起來就一個字:死。對於「死」這個話題大家不要忌諱,有人談死色變,我們往往該忌的東西不忌,不該忌的東西去忌。古人說:現在即須畏懼死亡,臨終時則無所畏懼;我等相反,現在無所畏,臨終時唯以手抓胸,手忙腳亂。大家都羨慕海賢老和尚念佛的功夫,他念佛的功夫怎麽成就的?每一時、每一刻都當成今生最後一刻,拼命念佛。生死心不切,從哪裏下手?從痛念無常下手,時時作臨終想。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時時作臨終想

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四)


海賢老和尚,一句阿彌陀佛刻骨銘心,根深蒂固,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從來不曾丟失。相反,我們這一句佛號常常丟失,常常中斷。有時一丟丟好幾個小時,有時一連幾天都提不起佛號,把它忘得一幹二凈。
果真生死心切,唯恐墮入三途惡道,受苦無量求出無期,必然這句佛號常念不絕;果真痛念無常,如救頭燃,時時作臨終想,必然這句佛號常念不絕;果真真信切願,念念求生凈土,一刻都不願停留,必然這句佛號常念不絕。相反,這句佛號還常常中斷,常常忘記,我們的信願出了問題,要在真信切願上再下功夫。果真常念不絕,必然則得道捷,像海賢老和尚一樣。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

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五)


這份報告,可以說是用歷代祖師的法語,來詮釋海賢老和尚一生表法的內涵,他沒有著作,但是他表演給我們看了—真信切願。他老人家說,「我要趕緊念佛,求阿彌陀佛來接我」、「我現在一百多歲啦,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老佛爺(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啊!我給老佛爺求過幾次,要跟他去」……這些都是真信切願的自然流露,這些話我們可曾發自內心的說出過?

蕓蕓念佛人,普遍功夫不得力,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不得不檢討、不得不反省的問題,無法回避。原因很多,五花八門,總的來說,不外乎信願出了大問題!信不真、願不切,所以「萬修萬人去」變成「萬修二三人去」。那麽,信願的內涵是厭離心,厭離娑婆才會欣求極樂。大部分人覺得這個世間還不錯,日子過得很美滿,對六道輪回不畏懼,對極樂世界不向往,古人說的「口念彌陀,心戀娑婆」,因此念了二、三十年還沒消沒息。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歷代祖師示真信切願

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六)

重新認識凈土法門

萬萬沒有想到,聽經十幾、二十幾年了,對凈土的信心仍是這般不堪一擊,「真堪痛哭流涕,聲震大千。心片片裂,腸寸寸斷矣」。這對我們真是冷水澆頭。弘法幾十年,念佛人無數,究竟有幾個真的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堅定不移?我們普遍的毛病,喜歡做表面文章,說一些沒用的廢話,耽誤自己,更耽誤別人的大事。我們暫且放慢腳步,先不要炫耀一天念佛號多少萬聲、多少個小時,這個時候很有必要來補補課,重新認識凈土法門。凈土的理論,是歷代傳法的祖師大德開示得不夠明白,還是師父上人講解得不夠透徹,還是我們自己業障太重不肯相信,為什麽有人說出來的話如此這般不相應,甚至背道而馳卻還洋洋得意?

這份報告,特地摘錄《印光大師文鈔》關於凈土法門的開示,整篇都是印祖的開示原文,不敢絲毫增減。如果這些開示不是很重要,對於堅定我們的信願,我們絕對不敢在此浪費大家的時間。認真讀讀印祖的開示,讀一遍,即是得到大勢至菩薩一遍的加持;讀一遍,自己對凈土的信心堅固一遍。對凈土信心不堅固的,由此堅固起來,信心已經很堅固的,則愈加堅固。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重新認識凈土法門


念佛法門,首為凡夫

我們是業障深重的博地凡夫,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為誰發的?為我們發的。阿彌陀佛開凈土法門為誰開的?為我們開的。阿彌陀佛建極樂世界為誰建的?為我們建的。阿彌陀佛的所作所為無不是為了救度我們凡夫。凡夫,我們要直下承當!
元曉法師說得沒錯,凈土法門本來就是為我們開的,專門就是為我們開的。我們對凈土的信心不夠堅固,願力不夠懇切,不要害怕,只要對阿彌陀佛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內心求阿彌陀佛一定要救我,你就有救,你就會得救,哪怕我們目前信願還不夠量。有沒有辦法補足?有!什麽辦法?聽經,而且要反覆的聽。為什麽要反覆?聽一遍,你的信願堅固一遍;聽十遍,你的信願堅固十遍;聽一百遍、一千遍,你的信願堅固一百遍、一千遍,你對凈土的信願會愈來愈堅固,這是古人教給我們的學習方法!
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大總持法門,這句話不是我們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自己憑空捏造出來的。一部《印光大師文鈔》就是在廣釋這句話,一部《凈土大經科註》也是在廣釋這句話,一部《大藏經》更是在廣釋這句話,祖師早早就說過,凈土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一代時教,皆念佛法門之腳註也。一代時教,皆念佛法門之腳註也!如果不相信,舍棄總持法門而去修學腳註法門,非愚即狂。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念佛法門,首為凡夫


日暮途遠

古人有個成語,日暮途遠。古時候沒有車,出門都靠步行,要去一個地方,走了一天,眼看太陽下山,天色已晚,而離目的地還很遠,心裏著急。印光大師常常引用這個成語,比喻老年人時日無多,而往生還沒把握。印光大師對老年人有一篇專題開示,「示周余誌蓮女居士法語」。這篇法語表面是給周老居士的開示,實際上普遍適合我們每一個人。雖然是對老年人的開示,但同樣適合年輕人,因為「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年人」,無常說來就來,沒有哪一位年輕人有把握保證自己一定能夠活到老。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日暮途遠,時間不多了,但是生死大事沒有辦妥。
我們老年同修們,該好好考慮自己的生死大事!時間過得很快,說不定這幾年就有無常到來。到了死時有沒有下落?是該好好想一想。如果平常沒有靠定阿彌陀佛,沒有訓練,死的時候一無主張,這樣還是要再輪回。如果惡業發動,墮了三惡趣,那更是千萬劫在惡道受苦!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日暮途遠


攝耳諦聽

上次談了念佛的祕訣,時時作臨終想,接下來應該談談念佛的方法。有些人念佛的時候,專心在字上,精力集中在腦海裏要清晰的浮現「阿彌陀佛」這四個字。

念佛的方法,我們請民國三位大德來開示,他們都是念佛的過來人,夏蓮居老居士、律航老法師、印光大師。律航老法師是夏老的學生,是我們的大恩人,他把《無量壽經》會集本從大陸帶到臺灣,李老居士遇到了,後來交給師父上人,我們今天才能看到。祖師大德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是「攝耳諦聽」,即是聽聲音,用耳朵認認真真的聽自己念佛的聲音。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攝耳諦聽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念老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為凈宗第一義諦。十二祖徹悟大師曰:「《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不唯是《觀經》一經綱宗法要,實是釋迦如來一代時教大法綱宗;不唯釋迦一佛法藏綱宗,實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藏綱宗。此宗既透,何宗不透?此法既明,何法不明?所謂學雖不多,可齊上賢也。」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印光大師述《無量壽經》緣起

凈土一宗,肇自普賢。震旦遠公續法源,中外廣流傳。遍令聖凡,現在證涅槃。《華嚴經》末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西方,此釋迦佛法中最初首倡也。(小乘見思惑盡便了生死,證真諦涅槃,故以了生死為證涅槃。大乘成佛,方為究竟涅槃。不可謂此涅槃,為佛之究竟涅槃也。)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華嚴一生成佛之末後一著。實十方三世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最勝方便也。彼妄謂凈土法門,為權漸小乘者。皆毀謗《華嚴》,及謗佛、謗法、謗僧之極重罪人也!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印光大師述《無量壽經》緣起

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念佛圓通章》最後,大勢至菩薩總結性的回答:「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印祖解釋說,這是大勢至菩薩用來教化九法界一切眾生的方法,實在是三根普被,有利無弊。「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如此念之,決有凈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凈念若能常常相繼,便可淺得一心不亂,深則得念佛三昧矣。印祖曾經作過一首《大勢至菩薩像贊》:「如子憶母勤念佛,都攝六根耳聽著。若依大士此開示,因心各得契果覺。」這首贊把念佛最切要之妙法和盤托出,毫無保留。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欲報親恩唯念佛 ——淺談祭祖最重要的內涵

在生死輪回之中,自己累世的母親正處在極悲慘、恐怖的境地,她們因無明障蔽而被煩惱魔擾亂,失去了正念,心識狂亂、兩眼失明,又沒有善知識引導,在輪回崎嶇的山路上瘋狂的一顛一跛,走向惡趣險崖。眼看母親一步步跑向深淵,做為孩子能忍心坐視不管嗎?母親若不祈望自己的孩子救她,又能指望誰來救她呢?母當望子,子應濟母,理所當然。如果子不救母,誰來救母?所以,孩子應當義不容辭從險難中救度母親。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欲報親恩唯念佛 ——淺談祭祖最重要的內涵

不信佛、不信佛力——從占察懺現象引起的深刻反思

念佛人拜占察懺,美其名曰「正助雙修」,實則卻是喧賓奪主,把占察懺做為每天定課,把念佛求往生拋卻腦後。正修未曾真正下過一番功夫,而一再強調助修,這不是主次顛倒嗎?阿彌陀佛尚未真實念,卻說佛號不靈、不能消業,殊不知,是自己念得不如理、不如法。

  這個現象,是一大批念佛人的縮影:念佛念不下去,就改變路線,改變方向。太多人這樣做,雖然他不一定是拜占察懺,但是他想別的辦法,甚至有的凈土道場,看大眾普遍念佛念不下去,就想辦法讓大眾學點別的、幹點別的。這些,都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厭離心、生死心、出離心不切,這才是真正需要下功夫的地方。用生死心切念佛,用真信切願念佛,用「願離娑婆,如獄囚之冀出牢獄;願生極樂,如窮子之思歸故鄉」的心念佛,功夫自然得力,業障自然消掉。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不信佛、不信佛力 ——從占察懺現象引起的深刻反思

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

吃多少、睡多少不要太過執著,應該致力的是真信切願。我們至今往生沒有把握,原因是信願不真、信願不足、信願不強烈,對這個客棧般的世間還有牽掛、還有留戀、還有舍不得、還覺得很精彩。拖泥帶水,藕斷絲連。古德比喻為「抱樁搖櫓」,意思是船上的纜繩綁在岸邊的木樁上,還搖櫓想開船前進,這絕不可能。一個人的心被牢牢綁在娑婆世界的種種事上,還說去往生極樂世界,這是難以辦到的。我們要檢點自己,對娑婆世界的事物有一種貪著,就是有一根繩子把心綁在娑婆世界。現在貪心這麽強而且愈來愈發展、增上,吃的、穿的、用的,對物質、對人、對財富、對享受、對感情,每一樣都貪得無厭,日益發展,就像已經有無數根非常粗壯、有力的繩子把心綁在娑婆世界,而求生極樂世界的心非常微弱,時有時無,就像只有一根很細的線若有若無的連向凈土。對比正反兩方面,就知道往生方面的力量非常弱,往輪回方面牽拉、下墮的力量非常強。這就是「抱樁搖櫓」,船很難開向極樂凈土。

  強化信願、堅固信願,這才抓到了根本。道念重一分,則凡情輕一分,此必然之勢。古人說「作客娑婆」,我們只是娑婆世界的匆匆過客,下一站,要回歸極樂老家。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

舍棄今生系列(一至三)

世間法、出世間法不可兼得。舍棄今生,包括今生的財富、名聲、地位、家庭、事業、情感等。總之凡屬於今生的一切圓滿,都須要從心裏割舍,否則便無法通過修習佛法而趨入解脫正道。古人雲:「世上哪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既要學佛修行又要追求世間八法的打算只能說是妄想而已,做為佛子,當系念我佛昔日為尋求真理救度眾生而辭親割愛、舍棄一切世間圓滿毅然出家修行的功德。

要求往生,必須舍棄今生;要往生極樂世界,必須放下娑婆世界。魚和熊掌不可能兼得,放不下娑婆就決定生不到極樂。


如今有些人覺得,修法不需要絲毫苦行,不需要放下,在成辦今生俗事,享受幸福、快樂、名譽的同時,也能修成正法。其實,怎麽會有如此兩全其美的好事呢?對每個人來說,出世間法好的,世間法肯定不好;世間法好的,出世間法肯定不好。自以為二者兼而有之的那些人,只是世間法比較突出而已!凡是想世出世間法一舉兩得的人,就好像認為有兩個尖端的針可以縫紉;或者水火可以放在同一容器內;以及可同時乘騎向上向下行馳的兩匹馬一樣,顯而易見,這種情況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世間沒有雙全法 ——舍棄今生(一)
舍棄今生的內容,我們選取蓮池大師的《七筆勾》做為代表。這《七筆勾》用簡短的語言,把人間百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勾是一筆勾銷的意思,將世人特別耽著的父母、夫妻、兒孫、功名、田園、文章、宴遊一一一筆勾銷。這七筆就是七條繩索,生生世世把我們牢牢的系縛在六道輪回裏面,只要還有一條沒解開,就往生不了。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蓮池大師《七筆勾》 ——舍棄今生(二)

修行不能等待,因為無常不會等我們。趁這口氣還未斷,不如及早放下,不如及早念佛,不如及早求生凈土,不如及早辦妥生死大事。不要等到死後墮在地獄才來哀求超度。他們也曾經和我們一樣,自詡為念佛人,自認為修得很不錯,天真的誤會還有很多時間,盲目的樂觀能夠往生。理論上大家都知道臨終要見到阿彌陀佛才能跟他走,可是有幾個人臨終時能夠清醒?且不說臨終,就說睡覺作夢,我們連在夢境裏都主宰不了,隨夢境轉,臨終能夠主宰嗎?能夠保證不會胡裏胡塗被冤親債主拉跑嗎?

  古德教導我們:「應當反覆考慮如果我今晚死掉該怎麽辦,從而對明日之後的事情漠不關心。」一心念佛。你我遲早要面對無常、面對生死,不如及早回頭,求佛救我!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舍棄今生之三 不如及早念佛 ——楚石禪師《析善導和尚念佛偈》略釋

仗自力不能了生死——阿闍王子五百人的啟示

我們明確修行的目的是什麽?如果你只是為了求點福報,種點善根,這一生死後到哪裏去你毫不在乎,那另當別論。佛教我們修行是為了了生脫死。既然為了生死,就得尋求了生死的辦法。一切的宗教當中,只有佛教有辦法了生死,其他宗教最多升天,福盡墮落,出不了六道。佛教當中,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可以了生死,但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論劫,不是一生能夠成辦的。業力凡夫在這短短的一生中鐵定能夠了生死的,唯一只有凈土法門,就是信願持名,求生凈土,再也沒有第二個法門了。

  修行用功,原本就是為了了生死,「倘用功而生死不能了」,這是因為修的仗自力法門,「猶不肯依能了者而為之」,仍不肯依仗佛力的法門來修,那麽損失就太大了,擔麻棄金。這個損失,是失去了生脫死的機會,失去往生成佛的機會。「末世眾生,舍此一法,欲出生死,萬無一得」,末法眾生舍棄凈土法門,想要出離生死苦海,沒有人做得到,一萬人當中沒一個人做得到,萬分之一的比例都達不到。凈宗成佛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生死了了,第二個階段是在極樂世界不退成佛。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仗自力不能了生死 ——阿闍王子五百人的啟示

珍惜暇滿人身寶系列(上下集)

《大經科註》第十一品解釋「諸難」:指八難,謂見佛聞法有障難。又名八無暇,謂無有閑暇以修道業也。我們關註一下「八無暇」這個詞。常常聽說人身難得,到底人身有多難得到?我們今生得到這個人身,並不是像天上掉下餡餅那樣無緣無故,而是,這個人身是我們生生世世勤勤苦苦修行賺得來的,比世間人賺個一百億、一千億付出還艱難。具足八暇、十圓滿的人身才是能夠修行的人身,簡稱暇滿。古德常道「暇滿人身寶,難得而易失,得已應善修,莫令空無果」。學習人身難得對念佛人有什麽好處?古人說「殷重修習暇滿,其余一切善法,都會由此引生」,善法譬如念佛,內心真正生起人身難得的感受,自然不願意浪費生命,爭分奪秒的念佛求往生。暇滿人身是道前基礎,培養出離心的第一步。謹此摘錄智圓法師的《珍惜暇滿》供養大家。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珍惜暇滿人身寶(上)

珍惜暇滿人身寶(下)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系列(一至八)

對於往生凈土,它的要訣就是欣、厭。雖然只有兩個字,但我們要一直用心去體會它、貫徹它,能這麽做,就會一直歸向西方,臨終就會順利往生。如果不在這個要點上貫徹,那縱然說得天花亂墜,寫了多少本書,攝受多少個徒眾,做過多少場面上的事等等,也仍然不會往生。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一:往生的要訣

出離心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是往生的必要條件,也是基本條件。

  當今時代,大多數念佛人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信、願、行不到量。不能說不信,但是這個信心不夠圓滿;也不是沒有願,但是這個願力不夠堅定;也不是沒有行,而是不能精進。

  為什麽信、願、行不到量呢?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出離心。有了出離心,就自然能夠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樣在信、願、行上面都能達到徹底。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二:出離心是往生的必要條件
今天我們從總的方面,也就是境緣上的——逆境和順境,以及自己的時間情況——忙時和閑時,來講講該怎樣警策自己,串習出離心,培養信願行。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三:從總的方面串習出離心

我們都知道,來世去哪裏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業,也就是依靠業的牽引決定來世的生處。從總體上看,造惡業會轉生三惡趣;造有漏善業會生到三善趣;修集凈業資糧可以往生到清凈佛土。我們從無始以來到今天為止,相續中已經積累了無量無邊的業。那麽,我們臨終的時候會受哪種業的牽引,下一世到底會在什麽地方受生呢?這就要看在臨終的時候,自相續中的哪種業先成熟。這個最先成熟的業就會牽引自己去相應的地方受生。那麽,臨終時哪種業會最先成熟呢?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四:怎樣才能保證臨終時順利往生到極樂世界
往生的最低條件是具有真心切願。如果沒這個條件,想在這一生順利往生極樂世界就很困難。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不是談很高的修證,就是著重在講能夠往生的最低條件。但這對很多人來說,仍然還沒達到。我們現在就把跟這個最低條件不符合的情況找出來,然後糾正過來,以免臨終時出錯。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厭離娑婆 欣求極樂之五:往生的最低條件是具有真心切願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如果看過後代大德,包括一些凈土祖師的教言開示,就能發現處處都會提到這句話。可見對於往生來說,這個問題相當關鍵。也就是要想真正修集往生資糧,必須斷除對於世間的貪愛。我們下面就對於這個道理簡單講講,希望大家都能斷除往生方面的“自我障蔽”,修集清凈的往生資糧,踏上真正的往生之路。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厭離娑婆 欣求極樂之六:愛不重不生娑婆(一)

上堂課我們講到,必須斷除對於輪回的愛執,才能修集真正的往生資糧。並且以《楞嚴經》中的教理對於「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做了詳細的解釋,知道往生的根本為什麽是「輕愛」和「一念」。古德也說,這兩句是往生凈土最真切的教誡。我們今天再來繼續講講這個問題。

憨山大師在《示念佛切要》中引用這句話之後,解釋說:愛是生死的根本,它不是從今生才有,也不是只串習了一、二生。無始以來,在輪回之中不斷的生生死死,就是因為有愛。到今天為止,想想過去,有哪一念暫時脫離了愛執之心呢?因此要知道,正是由於多生累劫以來,把愛執之心積聚得極其深厚,才導致輪回無窮無盡。現在雖然發心念佛,求生極樂,但是如果連愛是生死的根本都不知道,不去斷除它,那麽就會有一邊念佛,一邊增長生死因緣的狀況出現。這樣再怎麽念佛,也跟了脫生死毫不相幹。雖然一生念佛,但是到臨終的時候,心中現前的卻是對於生死的貪愛執著。那時候才知道自己平生的念佛、修行等絲毫不得力,但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這裏講得很清楚,一邊念佛,一邊增長生死因緣,明顯是沒修到往生資糧。結果到臨終的時候,由於愛根未斷,就會現前對世間的貪愛執著。我們前面也講過,臨終的時候如果凈業沒有成熟,則必定不得往生。所以,在這個重要的問題上,大家一定不能輕視。

那麽,對於臨終來說,哪種愛執會成為往生的最大障礙呢?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厭離娑婆 欣求極樂之七:愛不重不生娑婆(二)


如果我們想在臨終時順利的往生,那就必須在平時做好充分的準備,也就是要時時提起往生極樂世界的心。能提起這種心的關鍵,總的來說就是時時憶念死亡無常。

因為當你念死的時候,想到現在就要死了,就會覺得現在世間的一切事毫無意義,你就能提起馬上求生極樂世界的心。因為極樂世界就是在死那一刻去的。所以你不必想別的,應當時刻憶念死亡無常,這樣會非常得力。印光大師曾經說過:要想不貪戀五欲,專註一心的念佛,也沒什麽奇特奧妙的方法,「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頭上,掛到眉毛上」,心自然能夠懇切,能夠與佛相應。

我們可以這樣想:生命是無常的,有可能今天就會死,說不定此刻就會死,而輪回又相當的可怕,死的時候我只有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去,那裏才是我真正的歸宿。所以我不能再掉以輕心,一定要提起信願,祈禱阿彌陀佛,臨終時一定要往生到極樂世界。應當這樣時時來訓練自己。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列鏈接:

厭離娑婆 欣求極樂之八:時時憶念死亡無常


技術分享圖片

相關閱讀

《往生之路》全集 (重磅推薦)| 智圓法師

《珍惜暇滿》(求生凈土必看) | 智圓法師

《念死無常》修心手冊 | 智圓法師

《念佛警策講記》全集 (來自祖師們的叮嚀)| 智圓法師

自了法師全集 |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分享三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