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讀書筆記-互聯網鮎魚法則

讀書筆記-互聯網鮎魚法則

說過 一次 條件 註定 自然 強調 proc shadow 做出

作者:高雄勇

序言

中國人習慣喊口號,越缺什麽越喊什麽。政府一提“互聯網+”概念,似乎所有的企業都號稱自己做的就是“互聯網+”。尤其是很多傳統企業,連互聯網的門朝哪開都沒找著,口號卻喊得比誰都響亮,似乎“互聯網+”是可以喊出來的。

個人經歷的機制上的、意識上的,甚至是人性上的種種阻礙,是目前傳統企業都面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恰恰是很多傳統企業一直無法完成轉型,並最終被時代淘汰的真正原因。

第一章 鮎魚效應

傳統企業進行互聯網轉型,似乎都喜歡利用鮎魚效應,然而我們都關心鮎魚效應給企業帶來的作用,卻很少關心鮎魚效應發生作用的深層原因以及背後的故事,更沒人關心鮎魚最終的結局。結果企業總是期待鮎魚效應的發生,卻又經常不得法。

鮎魚以魚為主要食物,裝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遊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己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能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鮎魚效應”。運用這一效應,通過個體的“中途介入”,對群體起到競爭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運行機制。

如果以鮎魚效應來解讀企業人才引進機制及其效果,漁夫就是企業家,沙丁魚就是企業原骨幹,鮎魚就是那位老板為轉型而引進的人才。

回到鮎魚效應,表面上看,鮎魚是主角,實質上不是。真正的主角是漁夫,這是一只躲在幕後的手,他操控著一切,他是真正鮎魚效應成敗的關鍵。

漁夫(企業家)和鮎魚一般沒有血親關系,當然不可能讓鮎魚成為企業家想要基業長青的骨幹,他發起鮎魚效應的目的是要救沙丁魚,要讓沙丁魚活蹦亂跳地活著。因為只有這些沙丁魚活著,才能賣個好價錢。

所以“被需要”是鮎魚存在的根本價值。有句話說:我把你捧在手裏,你是一個杯子;我一松手,你就是玻璃碴子。當鮎魚也是如此,漁夫需要的時候你很重要,不需要的時候你就會讓人覺得紮手,所以鮎魚千萬別太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鮎魚很容易迷失在自我感覺良好的膨脹中,所以經常做些“功高蓋主”的事情。有時還覺得自己是明星,耍耍大牌。而沙丁魚呢,也經常忘了漁夫的良苦用心,拼命給鮎魚“下藥”,殊不知這些藥水最終會流進自己的身體裏。本來應同甘苦共患難的鮎魚和沙丁魚,在導演的安排下,有了劇情沖突,於是鬧出一場鮎魚效應的大戲。可惜的是鮎魚和沙丁魚往往入戲太深,結果忘了自己為什麽來到這裏,來幹什麽,最後就只有哭死在水池裏了。

沙丁魚不是缺乏氧氣憋死的或者空間太小擠死的,也不是內部群毆被打死的,其實是懶死的。只要勤於鍛煉,沙丁魚是可以活下來的,而且還可以活得很生猛。這和我們通常的理解不一樣,我們通常認為競爭是因為資源匱乏,人多粥少,所以大家去爭、去搶。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天經地義。可是在鮎魚效應裏,最初沙丁魚們成群死去卻是懶死的!

首先是一種精神上的疾病,然後導致身體的疾病,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要想治懶病,首先要從精神上著手,但不是像老牛耕地一樣,只要拿著鞭子抽那頭老牛就行,還需要用一些技巧。

鮎魚效應其實是治懶病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更多的是治精神上的懶病,而不是機體上的。精神上的疾病一旦得到治愈,機體上的病是否可以痊愈,其實還需要看治療後的鍛煉和保養,也就是說靠病人自身的努力。這也是鮎魚效應是有期限的根本原因。

×××老瑞德(摩根·弗裏曼飾)這樣說道:“起初你討厭它(監獄),然後你逐漸習慣它,足夠的時間後你開始依賴它,這就是體制化。

在鮎魚效應裏,沙丁魚最多,也最不值錢。鮎魚雖然只用一次,不過每次只有一條,所以單價會比沙丁魚高很多。至於漁夫,由於是鮎魚效應裏的土皇帝,是暴力集團的頭目,是最高統治者,所以是無價的。

這個社會目前最泛濫的就是心靈雞湯、勵誌故事,而最缺乏的就是實話實說。回到這個結論,鮎魚是吃肉的,是要吃掉沙丁魚的,至少要吃掉一小部分沙丁魚。

職場如戰場,你必須淘汰掉一部分阻礙企業發展的人,否則死的不僅僅是你,還會是整個企業。那樣是不是更殘忍呢?看到這裏,是不是覺得這個理論很熟悉?

所謂“自我革命”,一般都是說給媒體聽的,你見過哪個規則制定者真的可以做到否定自己?那不是人,是聖人。但可悲的是,聖人其實活著的時候往往得不到認可。

其實當鮎魚不是來與人為善的,也不是來宣傳和平的,當鮎魚需要有把一切豁出去的勇氣和毅力。

說到這裏,對大多數沙丁魚的“救命恩人”——鮎魚,我不知道那些沙丁魚是會感激還是會充滿仇恨?我估計是仇恨更多。但不管沙丁魚是否高興,也不管鮎魚是否高興,結果一定是漁夫高興:不用自己動手就能名利雙收,到哪裏去找這樣的好事?

從事物本質上來說,沙丁魚已經到岸,鮎魚完成了它的使命,似乎廉價賣掉或者扔掉也沒有什麽不對,至少從經濟上來說是最省事的,成本也是最低的。從這個角度講,漁夫做得沒有什麽不對。歷史上這樣的記載比比皆是,商鞅變法後被車裂、韓信被呂後誘殺、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明太祖朱元璋濫殺開國功臣,在成本面前,道德顯得微不足道,鮎魚最終的命運其實早就註定。

真正能起到鮎魚效應的人屈指可數。那麽為什麽職場中的漁夫還要急於除掉鮎魚呢?道理很簡單,大部分人的眼光都是短淺的,鮎魚成本太高,高成本是現實的威脅,先把眼前的威脅解除了,至於以後,用句浪漫的話說: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鮎魚效應有很大的局限性。這個局限性就是開始提到的鮎魚效應是一種手段和工具,而且還是一種負激勵。

我這裏想說的是對管理者來說,他們的用戶是誰呢?其實是員工啊!員工就是管理者的用戶!很多管理者不理解,員工不是被管理的對象嗎?我們習慣了去管理員工,把員工當作被動的被管理對象,而缺乏把員工當用戶的認識。想想看,管理的制度是死的,最終需要誰來遵守,誰來使用?以“用戶就是產品的使用者”套用,管理出來的制度產品,不正是員工在使用嗎?這個管理制度有沒有效,很大程度上不就是看適不適合這些員工嗎?所以員工不就是管理者的用戶嗎?管理的核心目的,是讓員工給公司創造價值,所以我們的管理必須圍繞員工需求而不是老板便利來設計。認識到誰是你的用戶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後面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用戶來設計的。如果你連對象都搞錯了,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自然也是錯的。

本質上,考勤就是一種處罰,公司不信任員工,處處和員工計較,這樣怎麽可能得到員工的認同呢?

鮎魚效應是一種負激勵。對傳統企業來說,負激勵似乎是管理的萬能藥。員工做不好就處罰、就罵,已經成了管理者的習慣。特別是計劃經濟影響下的一些國企,很多方面仍然保留著政府管理的各種機制,比如集體決策、民意測驗、流程審核等,影響最大的就是這類企業的考核機制——負激勵!

多麽愚蠢啊!其實早就有心理學家做過研究,在職場上,員工對負激勵非常敏感,你扣他一元錢,都會引起很大的負面情緒,可是你獎勵他10元錢,也未必有激勵作用。因為員工認為扣錢是把理應歸他的錢拿走了,而獎勵則帶有意外之財的意義。所以扣錢是一個非常影響員工士氣的事情,需要非常謹慎地進行。

企業領導一拍腦袋,制定出一個指標,然後每個部門就會做出一系列具體指標防止員工造假,而這些指標往往又互相矛盾,可是這點已經沒人管了,因為每個部門有每個部門的管理考核權。在員工看來,這就是折騰人,就是要想盡辦法罰你,讓你無時無刻不膽戰心驚。一個每天處於恐慌狀態的員工,能做出好成績嗎?

第二章 企業為什麽需要鮎魚

這些大佬們需要了解互聯網,知道互聯網,甚至成為互聯網的一員。而要想實現這些,最簡單、最便宜的辦法就是從互聯網企業挖幾個“內奸”過來,所以就產生了一個巨大的鮎魚需求市場。

這個時候對鮎魚的需求有兩種,一種是“中國式”的,讓鮎魚過來的目的是給老板們解析互聯網,跟進互聯網,或者更簡單一些,就是當一個“互聯網的花瓶”,以便有人質疑時,企業可以說:誰說我們企業不懂互聯網,你看看,我們這裏也有互聯網專家。

有一類人非常適合幹,那就是自己對互聯網其實只了解一點皮毛,卻又能胡亂發揮的人。這類人有一個特點,就是什麽概念熱他喊什麽,雲計算來了就喊雲計算,大數據來了就喊大數據。

但是如果真的把指揮棒交給鮎魚,市場會檢驗一切,真鮎魚會劈波斬浪,假鮎魚會餓死在沙灘上。

傳統企業需要鮎魚,而且非常急切,這其實是被逼的,一方面是企業內部員工太不爭氣,另一方面是外部世界變化太快,讓這些企業家們有些驚慌失措。於是尋求鮎魚成了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以我當鮎魚的經歷來看,企業家尋找鮎魚無外乎有以下幾個緣由:

企業內部員工已經被同化,無法承擔鮎魚重任。

在企業裏,還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好人哲學。我原來一直以為好人哲學是個人問題,後面發現其實是制度問題。

因為要考核業績,幾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實現的低目標,可以說索尼精神的核心,即“挑戰精神”消失了。因實行績效主義,索尼公司內追求眼前利益的風氣蔓延。

會議越開越多,卻越來越不解決問題。

我曾經說過一個玩笑話:不去開會你會被邊緣化,天天開會你會被奴役化。

當然會議中的每個人還都要說幾句,表個態。這個態度是一定要表的,否則老板會說你不夠重視,不夠積極,最可怕的是覺得你沒有責任感。

我不反對會議,畢竟很多事情是需要討論的,而討論的一個簡單形式就是開會。不過我發現互聯網企業會議和傳統企業會議很不一樣。

首先是會議發起人。在傳統企業裏,一般會議發起人都是某個部門的領導,沒有領導參加的會議好像不叫會議。而在互聯網企業裏,幾乎大部分會議是具體做事的人遇到問題,覺得需要才發起會議。那麽這兩種會議自然就會產生兩種結果,由領導發起的會議,主角自然是領導,而領導的意見幾乎就是會議的意見,至於對不對那不用管,責任在領導。如果會議是部門內部會議,領導自己做決策就行了。如果是跨部門的會議就麻煩了,某個部門領導組織的會議,需要合作部門來參加。

而具體做事的人發起的會議,會簡單很多。他知道他要解決什麽問題,誰能解決問題,他會直接找到對的人,討論能否解決,如何解決,什麽時候解決。大家三言兩語,互通一下信息,確定一下具體行動,就搞定了。如果解決不了,想想還有誰能解決,那就再去找他。

最好玩的其實還是“陪會”。什麽是陪會,就是會議本來和你沒有關系,但是好像又有關系,或者可能有關系,或者領導覺得你有關系,於是你就參加了。我說過,一開會領導就想起你,說明你很重要。某個會議要是不通知你參加,估計別人不說你也會心裏犯嘀咕,盡管這個會和你一點關系沒有。

重要的會議人不多,人多的會議不重要。

借來的×××一樣傷人

第一,是壟斷。在互聯網商業規則裏,只有第一,沒有第二。這和傳統企業有很大的不同。

互聯網企業看準了就幹,而且一旦開幹就是你死我活,不留退路。而傳統企業往往只能被動接招,畢竟雖然互聯網企業燒的是別人的錢,但是借來的×××一樣傷人啊。等傳統企業大喊這是不公平競爭的時候,互聯網企業早已搶下陣地,在歡慶勝利了。

很多時候,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資金的戰爭,所以在這個年代,還靠那種自力更生來奮鬥,最終也許只能成就一個悲情英雄。

就是傳統企業最大的痛點,它給產品不停地增加功能,不停地降低產品成本,目的就是保證產品高額的利潤。其他一切研發、管理都是圍繞產品硬件利潤來做文章。

傳統企業為什麽急切需要尋找鮎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傳統企業發覺它們打了一輩子仗,身經百戰,自認為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沒有什麽可怕的了。可是互聯網大潮一來,似乎刮起了妖風,它們感覺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

回到我們的主題上來,誰需要鮎魚:不是用戶,鮎魚和沙丁魚相比,味道差遠了。是漁夫,漁夫需要鮎魚。也不是所有的漁夫都需要鮎魚,是那些需要長途運輸沙丁魚的漁夫才需要鮎魚,那些下海捕魚,然後直接在當地就賣掉的漁夫不需要鮎魚。

鮎魚需求法則之一:企業規模越大,越需要鮎魚

人越多,鮎魚效應越好,人太少,那叫清洗,或者叫排除異己。因為人太少了還不夠鮎魚吃飽肚子呢。

鮎魚需求法則之二:企業歷史越長越需要鮎魚

鮎魚效應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企業管理有很多辦法,比如方向調整、人員調整、績效調整等。這個時候如果引入鮎魚,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我一直勸解一些創業公司,你在選創業合夥人的時候一定要慎之又慎,比選結婚對象還要謹慎。但是一旦選定,團隊的穩定性基本就不應動搖了。

鮎魚需求法則之三:一條鮎魚比幾條鮎魚效果好

鮎魚越少,鮎魚效應越好。鮎魚多了,不僅鮎魚之間互相殘殺,還會傷及整個池魚。

所謂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企業裏的鮎魚要是鬥起來,沙丁魚估計很容易被擠死。老板這時候也千萬別想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員工、老板也都遭殃。

第三章 誰願意當鮎魚

當鮎魚是一個表面光鮮實際苦逼的活兒,那些願意當鮎魚的人都在追求一種榮耀,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一旦這種榮耀不存在,鮎魚要麽被同化而淪為平庸之輩,要麽遠走高飛。

一位哲人說過:適度的虛榮其實是推動人類進步的最大動力。註意,這裏說的是適度虛榮。這些鮎魚追求的是哪種虛榮呢?他們追求的是一種對自己的肯定,或者在業界的地位。

當鮎魚有幾個條件,首先你不是沙丁魚,卻要去沙丁魚群裏生活,用現在時髦的話講,你要跨界,這需要你有跨界的本事。

想當鮎魚首先必須要在某個領域、某個範圍有比別人更強的真本事。這裏強調的某個領域、某個範圍就是鮎魚進入的那個沙丁魚池,不是整個大海。

跨界是有相關性的,不是換個行業就叫跨界。

很多人沒有正確理解跨界,以為換個行業就叫跨界,沒有邊界的換工作不叫跨界,叫“換行當”

現在很多人常常說自己其實這個也不差,那個也不差,就是差一點機遇。這個觀點我非常不認可,每個人其實都會遇到各種機遇,問題在於你是否意識到,是否能抓住。

剛才說了,如果你有才而不遇,有可能是地方不對,有可能是人不對。什麽叫地方不對,比如你口才特別好,可是你在傳銷隊伍裏,你就無法突出自己的特長。

有些時候,你待的地方很對,很適合你的才能,甚至你的才能很容易就冒頭,可是你可能遇到了錯的人,什麽人?你的上司!

很多人看到這點會很不屑:我是靠本事吃飯,又不是靠關系吃飯。首先我非常佩服您的誌氣和勇氣。然而我又不得不告訴你:“你還很傻很天真“。

你作為鮎魚,要讓所有的魚都運動起來,還要讓那些逃得慢的魚被你吃掉,誰允許你做這樣的事情?你真的以為是你的能耐?不是,是老板允許你才能這樣幹!而那些沙丁魚沒有一起來擠死你,也不是怕你,是怕老板!

你的能力往往是和你能調動的資源成正比。

因為鮎魚機制其實是鮎魚與老板共同實現的一種企業治理手段。你與老板的關系都搞不好,做什麽鮎魚?難道你想取代老板?那就不是鮎魚了,那是鱷魚!

有的投資人在做天使時都信奉著“3F原則”:family(家庭)、friend(朋友)、fool(笨蛋)。這裏的3F指的是天使投資的資金來源,不外乎3個方面。family,指家人,想獲得投資最好先從家庭著手,即尋求父母、兄弟姐妹等家人的幫助;friend,指朋友,朋友彼此之間互相熟悉,也極少欺騙;fool,指笨蛋,“假設我有一個偉大的夢想,碰到了一個陌生人,他又很有錢,那麽我就可以說服他來投資我”,這種天使投資者說通俗點就是有理想的笨蛋。

雷軍說過他的投資原則:第一,不熟他不投;第二,投人不投項目;第三,只幫忙不添亂。

目前國內已經形成阿裏系、騰訊系、盛大系、搜狐系、金山系、網易系、華為系、百度系等,所謂無圈子不江湖啊。為什麽會如此呢?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家在一個圈子裏,很容易形成共同的認識,很容易找到共鳴。

進圈子只是拿到了入門鑰匙,接下來還有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人品,也就是做人的問題。為什麽大家都願意投資熟人,為什麽願意投資圈子裏的人,核心就是經過一個圈子的相處,大家知道你的能力了,也知道你的習慣了,更知道你的品質了。

所以在任何一個公司工作,在任何一個圈子混,你都需要建立良好的口碑,堅守你的人品。只有這樣,你的圈子才是正數,而不是負數。

鮎魚能力法則之一: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為什麽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好”念經。在企業裏經常有這樣的現象,同樣的話,外人說領導就聽,領導就信,自己人說沒人理你。

而內部的和尚為什麽不好用,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個人定位。

可是人在企業內部,一開始就有個定位,那就是你是幹什麽的,你會幹什麽。這很容易被標簽化,比如你聰明、勤快、愛學習,但是孤傲、不合群、不懂市場等。一旦你被貼上這些標簽,你的所有行為都會自然而然被拿來和這些標簽對應。

內部和尚不好用還有另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就是領導用人的問題。很多企業用人喜歡用“好人”,而不是能人。用好人好啊,不用操心,因為他不惹事,好掌控。而能人呢,一般都會棱角分明,是能幹事,但是缺點往往也非常突出。

鮎魚能力法則之二:無欲則剛

真正的鮎魚,是需要“凈身”的,他需要對事業的熱情,對夢想的執著,對榮譽的敬仰,他不能是茍且偷生之輩,或者投機取巧之流。

鮎魚能力法則之三:抱團取暖

前文說過,鮎魚最好只有一條,不要多條。但是這並不代表鮎魚總要一個人去戰鬥。

第四章 鮎魚應該怎樣做

轉型不是請客吃飯,是要付出代價的。那些指望平穩轉型、自然過渡的企業,最終就是那只溫水裏的青蛙,慢慢舒服死。只有那些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企業家,才有可能帶領企業華麗轉身。


更多內容請關註下面的微信公眾號:

技術分享圖片

讀書筆記-互聯網鮎魚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