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Java並發編程(2)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的基本結構

Java並發編程(2)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的基本結構

中轉 包含 單向 抽象類 獲取鎖 head style 調用 clas

一 前言  

  雖然已經有很多前輩已經分析過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簡稱AQS)類,但是感覺那些點始終是別人的,看一遍甚至幾遍終不會印象深刻。所以還是記錄下來印象更深刻,還能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就是重復造輪子的好處,另外也主要是這篇篇幅太長了,猶豫了好久才決定寫作)。既然有很多前輩都分析過這個類說明它是多麽的重要,下面我們看下concurrent包的實現示意圖就清楚AQS的所占有的地位了。

技術分享圖片

二、AQS的內部結構

  個人習慣喜歡先看其內部結構,因為內部結果是一個類實現的核心。經過分析得知:AQS類底層的數據結構是使用雙向鏈表,包括head結點和tail結點,head結點主要用作後續的調度。另外還包含一個單向鏈表,只有當使用Condition時,才會存在此單向鏈表。並且可能會有多個Condition 鏈表(其中鏈表是隊列的一種具體表現,所以也可稱作隊列)。如下圖:

技術分享圖片

三 內部結構源碼解析

3.1 類的繼承關系

  技術分享圖片

  1、說明它是一個抽象類,就說明它可能存在抽象方法需要子類去重寫實現(具體有哪些方法需要重寫後續會說明)。

  2、它還繼承了AbstractOwnableSynchronizer(簡稱AOS)類可以設置獨占資源線程和獲取獨占資源線程(獨占鎖會涉及到,AOS的源碼自己可以進去看看)。

  另外建議各位多看看類上的註釋,其實還蠻有作用的。

3.2 類的內部類

  先分析內部類中的結構再看AQS是怎麽引用它的。下面先看Node.class,主要分析都在註釋上了。

/**
 * Wait queue node class.
 * 註意看類上的註釋,上面是原註釋的第一行,表示等待隊列節點類(雖然實際上是一個雙向鏈表)。
 
*/ static final class Node { /** * 總共分為兩者模式:共享和獨占 */ /** 在共享模式中等待的節點 */ static final Node SHARED = new Node(); /** 在獨占模式中等待的節點 */ static final Node EXCLUSIVE = null; /** * 下面幾個表示節點狀態,也就是waitStatus所具有可能的值。 */ /** * 標記線程處於取消狀態 * 節點進入該狀態就不會變化。 * / static final int CANCELLED = 1; /** * 標記後繼節點的線程處於等待狀態,需要被取消停放(即被喚醒unpark)。 * 變化情況:當當前節點的線程如果釋放了同步狀態或者被取消,將會通知後繼節點,使後繼節點的線程得以運行。
*/ static final int SIGNAL = -1; /** * 標記線程正在等待條件(Condition),也就是該節點處於等待隊列中。 * 變化情況:當其他線程對Condition調用了signal()方法後,該節點將會從等待隊列中轉移到同步隊列中,加入到同步狀態的獲取中。 */ static final int CONDITION = -2; /** * 表示下一次共享式同步狀態獲取將會無條件的被傳播下去。 */ static final int PROPAGATE = -3; /** * 節點狀態,包含上面四種狀態(另外還有一種初始化狀態0) * 特別註意:它是volatile關鍵字修飾的,保證對其線程可見性,但是不保證原子性。 * 所以更新狀態時,采用CAS方式去更新, 如:compareAndSetWaitStatus */ volatile int waitStatus; /** * 前驅節點,比如當前節點被取消,那就需要前驅節點和後繼節點來完成連接。 */ volatile Node prev; /** * 後繼節點。 */ volatile Node next; /** * 入隊列時的當前線程。 */ volatile Thread thread; /** * 存儲condition隊列中的後繼節點。 */ Node nextWaiter; /** * 判斷是否共享模式 */ final boolean isShared() { return nextWaiter == SHARED; } /** * 獲取前置節點,如果前置節點為空就拋出異常 */ final Node predecessor() throws NullPointerException { Node p = prev; if (p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else return p; } // 省略三個構造函數 }

  總結下:當每個線程被阻塞時都會封裝成一個Node節點,放入隊列中。每個節點都包含了當前節點對應的線程、狀態、前置節點引用、後繼節點引用以及下一個等待者。

  其中還需要註意的是waitStatus對應的各個狀態代表著什麽意思,另外不清楚volatile關鍵字作用的請前去閱讀下。

屬性名稱 描述
int waitStatus 表示節點的狀態。其中包含的狀態有:
  1. CANCELLED,值為1,表示當前的線程被取消;節點進入該狀態就不會變化。
  2. SIGNAL,值為-1,表示當前節點的後繼節點包含的線程需要運行,也就是unpark;變化情況:當當前節點的線程如果釋放了同步狀態或者被取消,將會通知後繼節點,使後繼節點的線程得以運行。
  3. CONDITION,值為-2,表示當前節點在等待condition,也就是在condition隊列中;變化情況:當其他線程對Condition調用了signal()方法後,該節點將會從等待隊列中轉移到同步隊列中,加入到同步狀態的獲取中。
  4. PROPAGATE,值為-3,表示當前場景下後續的acquireShared能夠得以執行;
  5. 值為0,表示當前節點在sync隊列中,等待著獲取鎖。
Node prev
前驅節點,比如當前節點被取消,那就需要前驅節點和後繼節點來完成連接。
Node next
後繼節點。
Thread thread
入隊列時的當前線程。
Node nextWaiter
存儲condition隊列中的後繼節點。

  接下來簡單看看ConditionObject的源碼,後續我們會單獨分析下這個類的作用。

/**
 * 實現Condition接口
 */
public class ConditionObject implements Condition, java.io.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173984872572414699L;
    /**
     * 條件隊列的第一個節點。
     */
    private transient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Node firstWaiter;
    /**
     * 條件隊列的最後一個節點。
     */
    private transient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Node lastWaiter;
}

  從中可以看它還是實現了Condition接口,而Condition接口又定義了什麽規範呢?自己去看:),你會不會發現有點跟Object中的幾個方法類似呢。

3.3 主要內部成員

    // 頭結點
    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Node head;
    // 尾結點
    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Node tail;
    // 同步狀態
    private volatile int state;

四、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就很清楚其內部結構是什麽了吧。總結下:

  節點(Node)是成為sync隊列和condition隊列構建的基礎,在同步器中就包含了sync隊列(Node雙向鏈表)。同步器擁有三個成員變量:sync隊列的頭結點head、sync隊列的尾節點tail和狀態state。對於鎖的獲取,請求形成節點,將其掛載在尾部,而鎖資源的轉移(釋放再獲取)是從頭部開始向後進行。對於同步器維護的狀態state,多個線程對其的獲取將會產生一個鏈式的結構。

Java並發編程(2)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的基本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