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現狀、經驗和計劃

現狀、經驗和計劃

想法 什麽 file 空間 動手 pla 然而 繼續 努力

大一入學是管理學院的,後來陰差陽錯轉到了信息學院,再後來抱著“條條大路通CS"的想法,大三選專業的時候,選了信息學院最偏CS的方向即信息安全,莫名成為了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挑選的5項我認為對我來說特別重要的技能:Design,Communication,Command line and files,Development on different platform, BigData.

當前的水平:4;課程結束後達到的水平:7。

計劃在Design,Communication,Command line and files,Development on different platform, BigData這5個層面分別強化自己。

我為什麽要來上課?文中的觀點其實我很認同,大多數時候以我們學生時代的格局,是無法判斷一門課最終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但是中科大的課程設置,是過於偏向於理科了,比如管理學院還要做這麽多大物實驗,我至今覺得毫無必要。可能也會有人說,做大物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其實覺得時間不管花在哪兒,只要不要太離譜,都會有所收獲,關鍵是能這個效益是否明顯。

我在中科大體驗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可以相互交流討論問題的感覺,但是大家可能更多是為了GPA去準備考試而問問題,而少有人是真正對這個領域感興趣,想一直在這個領域發展下去從而問的問題。如果老師布置的問題對我來說難度較大,我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花更多時間,把作業全部完成。

在工作中,我們要引用文獻,參考別人的資料,在別人工作的基礎上繼續開發,難免要借鑒他人的工作。感覺抄襲和借鑒區別在於兩點,一者在於抄襲不會指出出處,把別人東西拿過來就說是自己的;二者在於借鑒的話,是更巧妙的"抄襲",不會紙面上把一段文字搬過去,而是會在理解精髓的基礎上,化為己用。

對未來走哪個方向,確實沒有考慮清楚,然而很清楚自己必須要做好現在的事情,全方位提高自己。

其實在中科大信息學院,英才班也有一門軟工課,形式和這門課基本一致,我們當時的反映就是這門課工作量太大了,明明只有2個學分,卻相當於占據了10個學分的時間,現在在MSRA,時間也依舊緊張,我覺得這個問題仍然會存在。個人而言,由於之前在科大已經上過這門課了,所以在這門課上的花費的時間也就更加有針對性,以提高自己為目的,具體花費多少時間看課程具體安排。

讀了《徐宥:掉進讀書的兔子洞》,有很深刻的感觸,書中很多細節和我的人生經歷太相似了。作者和我大學都有把要做的事情給記錄下來的習慣,然後一件一件去完成,因為當時一直對未來沒有明確的目標,我也和作者一樣狼吞虎咽地讀了很多書,沒有精讀是我最大的遺憾。但是就是這樣的廣泛的閱讀也給我的未來指明了方向,讓我對各個方向都有一個大概的認識,這是在當時那個情況下我能做到的最優選擇啦。雖然很多努力看起來白費了,但是在未來的某一天,我相信這些積累會發揮作用的。

讀完《構建之法》提出的5個問題(待續):

現狀、經驗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