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時代,支離破碎的漢語
《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中有這樣一句話:
The numerical value of a set bit is equal to two raised to the power of the bit position
這句英語,如何用中文精確而簡明的表述?我想了很久,沒想出來合適表述。在網上百度了一些文章,大多都是介紹求二進制值的算法,例如:
將二進制數的各數位的值與位權相乘,然後將相乘的結果相加即可
只能說,這句話與英文的那句話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但是這句話表達的重點是算法,與英文相比較缺失了內在邏輯。
同時,還增加了一個概念位權,對於首次接觸二進制的人,位權這個概念是相當重和孤立的。
目前中文的計算機教材和教程,普遍輕概念表述,輕邏輯,基本上都是告訴你怎麽用?至於,為什麽?、從何而來?,基本上沒幾個能說清楚的
我覺得有必要研究一下,漢語精確表達邏輯的方式了。
在數學中,我不知道現在怎麽教學生『乘方』『冪』運算,在我上學時,描述一個冪值時,一般是說x的y次方。用的、次、方三個字表達一個冪關系,效率太低了。
效率高的表述方式是x冪y,"x"、"冪”、“y"這三個字符沒有一個是多余的。
英文單詞”bit"的中文翻譯有兩種:位,比特。這兩種都非常不好。位
比特兩個字所起的作用僅僅相當與英文字母,表音而已。
如果當代還是幾千年前,還在創造漢字,我們完全可以新造一個漢字,來表達這個概念。漢字是表達是古代中國人的世界觀。古人世界的基本是元素是”金木水火土“,所以我們有許多以金木水火土為偏旁部首的字。
比如:錢錯,村錯,江流,燒煙,地埋。
還有古人以自身和周邊所見事物創造漢字。比如月字旁的字,代表和肉有關。心字旁的字,代表人的情緒和思維,例如:愉快,思念,想。足字旁的字,和腳有關。例如:路踢。
話有”手“字旁的字。”耳“字旁的字。”馬“字旁的字。
古人沒見電腦,自然不會電腦這個新事物造字。所以今人不得不用已有的漢字組合在一起表達這個新事物。比如:”電腦“,”計算機“。但是這兩個詞語並不好。
先看"電腦”,電腦一定用電嗎?發明這個詞的中國人,可能只見過用電的電腦。他沒見過沒用電的電腦。實際上,早在現代電腦發明以前,西方就發明過不用電的電腦。“腦”這個字有誇大的成分。所以後來有中國人發現,電腦這個詞並不準確。
所以在正規場合基本上用“計算機”,比如各大院校,只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沒有”電腦“專業。
但是”計算機“這個詞也不好。”計","算"兩個字意思有重復。我個人認為用直接用”算機“好,簡明扼要。與”算盤“的邏輯,一脈相承。
英語相對中文,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那就是有擴展規則。一件事,加個”or"或“er"後綴,就變成幹這件事的人和事物了。比如:edit->editor.compute->computer
而漢語只有部分這樣的規則,比如:刀->刀客。行->行者,程序->程序員,碼->碼農。但是這個規則並沒有普適性,只存在特定的領域,特定的擴展。比如前面幾個詞的擴展,分別用到了“客”“者”“員”“農”四個字,相對於英文的“er","or"擴展,顯得復雜和缺少邏輯性。
在信息時代,支離破碎的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