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python學之Flask框架(六)資料庫:mysql資料庫及Flask-SQLAlchemy
阿新 • • 發佈:2018-11-01
一、資料庫知識回顧:
1.SQL:關係型資料庫,支援結構化查詢語言:
- 關係型資料庫:以表的形式儲存;
- 支援結構化查詢語言:SQL語句;
- 列數固定;行數可變,定義資料,主鍵、外來鍵,引用同表或不同表的主鍵,這種聯絡稱為關係.
2.關於正規化:
第一正規化:原子性;表單中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
第二正規化:在滿足第一正規化的基礎上,消除非主屬性對主屬性的依賴;
第三正規化:在滿足第二正規化的基礎上,消除非主屬性之間的依賴;
3. 補充:
冗餘欄位的作用:以空間換時間;
二、ORM:
1.什麼是ORM:
- ORM (Object-Relation Mapping.): 物件-關係對映.
- 主要實現模型物件到關係資料庫資料的對映.
比如:把資料庫表中每條記錄對映為一個模型物件
ORM圖解:
2.ORM的優點:
只需要面向物件程式設計, 不需要面向資料庫編寫程式碼.
對資料庫的操作都轉化成對類屬性和方法的操作.
不用編寫各種資料庫的sql語句.實現了資料模型與資料庫的解耦, 遮蔽了不同資料庫操作上的差異.
不在關注用的是mysql、oracle…等.
通過簡單的配置就可以輕鬆更換資料庫, 而不需要修改程式碼.
3.ORM的缺點:
相比較直接使用SQL語句操作資料庫,有效能損失.
根據物件的操作轉換成SQL語句,根據查詢的結果轉化成物件, 在對映過程中有效能損失.
三、SQLAlchemy:
1.什麼是SQLAlchemy:
(ppt23圖片)
- SQLAlchemy(翻譯:鍊金術):就是對資料庫的抽象;
- ORM:物件關係對映;
- SQLAlchemy:資料庫抽象框架,實現ORM;
- 使用Flask-SQLAlchemy擴充套件包,是SQLAlchemy的具體實現;
2. Flask-SQLAlchemy安裝及設定:
2.1 SQLAlchemy概述:
- SQLALchemy 實際上是對資料庫的抽象,讓開發者不用直接和 SQL 語句打交道,而是通過 Python 物件來操作資料庫,在捨棄一些效能開銷的同時,換來的是開發效率的較大提升
- SQLAlchemy是一個關係型資料庫框架,它提供了高層的 ORM 和底層的原生資料庫的操作。flask-sqlalchemy 是一個簡化了 SQLAlchemy 操作的flask擴充套件。
- 文件地址:http://docs.jinkan.org/docs/flask-sqlalchemy
2.2 安裝:
安裝 flask-sqlalchemy
pip install flask-sqlalchemy
如果連線的是 mysql 資料庫,需要安裝 mysqldb
pip install flask-mysqldb
3.學習Flask_SQLAlchemy:
3.1. 使用Flask_SQLAlchemy連線資料庫:
app.config[‘SQLALCHEMY_DATABASE_URI’] = ‘資料庫型別://使用者名稱:密碼@ip和port/資料庫名稱’
app表示Flask程式例項
config是Flask配置物件
SQLALCHEMY_DATABASE_URI表示連結資料庫的地址,為固定名稱。
例如:
‘mysql://user:[email protected]/database’
3.2 其他設定:
# 動態追蹤修改設定,如未設定只會提示警告
app.config['SQLALCHEMY_TRACK_MODIFICATIONS'] = True
#查詢時會顯示原始SQL語句
app.config['SQLALCHEMY_ECHO'] = True
3.3 其他配置:
名字 | 備註 |
---|---|
SQLALCHEMY_DATABASE_URI | 用於連線的資料庫 URI 。例如:sqlite:////tmp/test.dbmysql://username:[email protected]/db |
SQLALCHEMY_BINDS | 一個對映 binds 到連線 URI 的字典。更多 binds 的資訊見用 Binds 操作多個數據庫。 |
SQLALCHEMY_ECHO | 如果設定為Ture, SQLAlchemy 會記錄所有 發給 stderr 的語句,這對除錯有用。(列印sql語句) |
SQLALCHEMY_RECORD_QUERIES | 可以用於顯式地禁用或啟用查詢記錄。查詢記錄 在除錯或測試模式自動啟用。更多資訊見get_debug_queries()。 |
SQLALCHEMY_NATIVE_UNICODE | 可以用於顯式禁用原生 unicode 支援。當使用 不合適的指定無編碼的資料庫預設值時,這對於 一些資料庫介面卡是必須的(比如 Ubuntu 上 某些版本的 PostgreSQL )。 |
SQLALCHEMY_POOL_SIZE | 資料庫連線池的大小。預設是引擎預設值(通常 是 5 ) |
SQLALCHEMY_POOL_TIMEOUT | 設定連線池的連線超時時間。預設是 10 |
SQLALCHEMY_POOL_RECYCLE | 多少秒後自動回收連線。這對 MySQL 是必要的, 它預設移除閒置多於 8 小時的連線。注意如果 使用了 MySQL , Flask-SQLALchemy 自動設定 這個值為 2 小時。 |
4.連線其他資料庫
完整連線 URI 列表請跳轉到 SQLAlchemy 下面的文件 (Supported Databases) 。這裡給出一些 常見的連線字串。
- Postgres:
postgresql://scott:[email protected]/mydatabase
- MySQL:
mysql://scott:[email protected]/mydatabase
- Oracle:
oracle://scott:[email protected]:1521/sidname
- SQLite (注意開頭的四個斜線):
sqlite:////absolute/path/to/foo.db
5.常用的SQLAlchemy欄位型別:
型別名 | python中型別 | 說明 |
---|---|---|
Integer | int | 普通整數,一般是32位 |
SmallInteger | int | 取值範圍小的整數,一般是16位 |
BigInteger | int或long | 不限制精度的整數 |
Float | float | 浮點數 |
Numeric | decimal.Decimal | 普通整數,一般是32位 |
String | str | 變長字串 |
Text | str | 變長字串,對較長或不限長度的字串做了優化 |
Unicode | unicode | 變長Unicode字串 |
UnicodeText | unicode | 變長Unicode字串,對較長或不限長度的字串做了優化 |
Boolean | bool | 布林值 |
Date | datetime.date | 時間 |
Time | datetime.datetime | 日期和時間 |
LargeBinary | str | 二進位制檔案 |
6.常用的SQLAlchemy列選項
選項名 | 說明 |
---|---|
primary_key | 如果為True,代表表的主鍵 |
unique | 如果為True,代表這列不允許出現重複的值 |
index | 如果為True,為這列建立索引,提高查詢效率 |
nullable | 如果為True,允許有空值,如果為False,不允許有空值 |
default | 為這列定義預設值 |
7.常用的SQLAlchemy關係選項:
選項名 | 說明 |
---|---|
backref | 在關係的另一模型中新增反向引用 |
primary join | 明確指定兩個模型之間使用的聯結條件 |
uselist | 如果為False,不使用列表,而使用標量值 |
order_by | 指定關係中記錄的排序方式 |
secondary | 指定多對多關係中關係表的名字 |
secondary join | 在SQLAlchemy中無法自行決定時,指定多對多關係中的二級聯結條件 |
注意:
重新學習一下資料庫的關係(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
ER模型;
補充到資料庫相關的文章中
四、資料庫的基本操作:
1.建立模型類:
匯入模板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 使用flask_sqlslchemy擴充套件
from flask_sqlalchemy import SQLAlchemy
例項化物件,並配置資料庫:
app = Flask(__name__)
# 配置連線mysql資料庫
app.config["SQLALCHEMY_DATABASE_URI"] = "mysql://root:[email protected]:3306/python32"
# 關閉動態追蹤修改的警告
app.config["SQLALCHEMY_TRACK_MODIFICATIONS"] = False
#展示sql語句
app.config["SQLALCHEMY_ECHO"] = True
# 例項化SQLAlchemy物件
db = SQLAlchemy(app)
建立資料表關係類:
建立角色關係類:
# 需求:實現一對多的關係對映,角色(管理員和普通使用者)和使用者,Role為一方,User為多方
# 定義模型類:必須繼承db.Model
class Role(db.Model):
# 手動指定mysql表的名稱
__tablename__ = "roles"
id = db.Column(db.Integer, primary_key=True)
name = db.Column(db.String(32), unique=True)
# 定義關係引用, 第一個引數User表示多方的類名
# 第二個引數backref表示反向引用,給User模型用,實現多對一的查詢
# 等號左邊給一方Role使用,backref給多方使用
us = db.relationship("User", backref = 'role')
建立使用者關係類:
# 定義使用者表類
class User(db.Model):
__tablename__ = "users"
id = db.Column(db.Integer, primary_key=True)
name = db.Column(db.String(32))
email = db.Column(db.String(32), unique=True)
pswd = db.Column(db.String(128),unique=True)
# 指定外來鍵, 指向roles的id屬性
role_id = db.Column(db.Integer, db.ForeignKey('roles.id'))
主函式:
if __name__ == '__main__':
# 刪除資料表
db.drop_all()
# 建立資料表
db.create_all()
# 例項化模型類物件,新增測試資料
ro1 = Role(name = "admin")
ro2 = Role(name = "user")
db.session.add_all([ro1, ro2])
db.session.commit()
us1 = User(name = "wang", email = "[email protected]", pswd = "123456", role_id = ro1.id)
us2 = User(name='zhang', email='[email protected]', pswd='201512', role_id=ro2.id)
us3 = User(name='chen', email='[email protected]', pswd='987654', role_id=ro2.id)
us4 = User(name='zhou', email='[email protected]', pswd='456789', role_id=ro1.id)
db.session.add_all([us1, us2, us3, us4])
db.session.commit()
app.run(debug=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