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語言 Kmeans每次聚類結果不同的問題
問題闡述:同樣的資料,同樣的命令,重複執行命令時,發現每個cluster裡面的個數都在變化
問題原因:k-means演算法中起點是隨機或者認為給定的,如果初始類中心發生改變,可能會導致結果改變
解決問題的方法:
1、把初始隨機數進行固定
2、自己設定初始隨機種子
R語言中程式碼實現
R裡 kmeans(x, centers, iter.max = 10)
可以通過centers 來進行調節R語言初始隨機問題
相關推薦
R語言 Kmeans每次聚類結果不同的問題
問題闡述:同樣的資料,同樣的命令,重複執行命令時,發現每個cluster裡面的個數都在變化 問題原因:k-means演算法中起點是隨機或者認為給定的,如果初始類中心發生改變,可能會導致結果改變 解決問題的方法: 1、把初始隨機數進行固定 2、自己設定初始隨機種子 R語言中程式
R語言學習(五)——聚類分析
什麼是聚類分析 聚類是一個將資料集劃分為若干組(class)或類(cluster)的過程,並使得同一個組內的資料物件具有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組中的資料物件是不相似的。 聚類與分類的區別: 聚類是一 種無監督的學習方法。與分類不同,它不依賴於事先確定的資料類別和標有資料類別的學習訓
R語言k-means聚類
輪廓係數 K值選取 在實際應用中,由於Kmean一般作為資料預處理,或者用於輔助分類貼標籤。所以k一般不會設定很大。可以通過列舉,令k從2到一個固定值如10,在每個k值上重複執行數次kmeans(避免區域性最優解),並計算當前k的平均輪廓係數,最後選
R語言使用密度聚類筆法處理資料
說明 除了使用距離作為聚類指標,還可以使用密度指標來對資料進行聚類處理,將分佈稠密的樣本與分佈稀疏的樣本分離開。DBSCAN是最著名的密度聚類演算法。 操作 將使用mlbench包提供的模擬資料 library(mlbench) library(
R語言學習之聚類分析
1.動態聚類:k—means 基本思想: (1)選擇K個點作為質心 (2)將每個點指派到最近的質心,形成K個類 (3)重新計算每個類的質心 (4)重複2—3知道質心不發生變化 例項: 優缺點: (1)有效率且不易受初始值的影響 (2)不能處理非球形簇 (3)不能處理不同尺
R語言Kmeans聚類例項
隨機數生成40對點,每一個點2維,聚成4類,並且畫出聚類圖形! Kmeans演算法原理 K均值法先指定聚類數,目標是使每個資料到資料點所屬聚類中心的總距離的平方和最小,規定聚類中心點時則是以該類資料點的平均值作為聚類中心。 步驟 隨機選取K個數據點作為(起始的)聚類中心點
R語言-kmeans聚類理論篇K的選擇(輪廓係數)
kmeans是最簡單的聚類演算法之一,但是運用十分廣泛。最近在工作中也經常遇到這個演算法。kmeans一般在資料分析前期使用,選取適當的k,將資料分類後,然後分類研究不同聚類下資料的特點。 本文記錄學習kmeans演算法相關的內容,包括演算法原理,收斂性,效果評估聚,
R 語言kmeans聚類例項
kmeans數學基礎 以後補充 樣本資料: 程式碼: setwd("/users/XXX/desktop/R/chapter5/示例程式") myData<-read.csv("consumption_data.csv")[,2:4] he
通過TSNE將高維資料聚類結果以二維的方式展示出來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 #接k_means.py #k_means.py中得到三維規範化資料data_zs; #r增加了最後一列,列索引為“聚類類別” from sklearn.manifold import TSNE tsne=
利用模擬退火提高Kmeans的聚類精度
http://www.cnblogs.com/LBSer/p/4605904.html Kmeans演算法是一種非監督聚類演算法,由於原理簡單而在業界被廣泛使用,一般在實踐中遇到聚類問題往往會優先使用Kmeans嘗試一把看看結果。本人在工作中對Kmeans有過多次實踐,進行過使用者行為聚類
使用scikit-learn進行KMeans文字聚類
轉載自部落格:https://blog.razrlele.com/p/1614 K-Means 演算法簡介 中文名字叫做K-均值演算法,演算法的目的是將n個向量分別歸屬到K箇中心點裡面去。演算法首先會隨機選擇K箇中心向量,然後通過迭代計算以及重新選擇K箇中心向量,使得n個向量各自被分配到距離
《機器學習實戰》KMeans均值聚類演算法
一、引言聚類是一種無監督學習,對一些沒有標籤的資料進行分類。二、K均值聚類演算法2.1 演算法過程:隨機確定K個初始點為質心(簇個數k由使用者給定),計算資料集中每個點到每個質心的距離本次採用的是歐式距離,然後將資料集中的每個點尋找距其最近的質心,分配到對應的簇中完成後,每個
sklearn之kmeans文字聚類主題輸出
from sklearn import feature_extraction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TfidfTransformer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CountV
[python] Kmeans文字聚類演算法+PAC降維+Matplotlib顯示聚類影象
0 前言 本文主要講述以下幾點: 1.通過scikit-learn計算文字內容的tfidf並構造N*M矩陣(N個文件 M個特徵詞); 2.呼叫scikit-learn中的K-means進行文字聚類; 3.使用PAC進行降維處理,每
用TSNE進行資料降維並展示聚類結果
TSNE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資料降維方式,讓我們可以在2維或3維的空間中展示聚類結果。 # -*- coding: utf-8 -*- from __future__ import unicode_literals from sklearn.manifold import TSNE import pand
python實現Kmeans文字聚類,通過PCA降維和Matplotlib顯示聚類3d三維影象
首先感謝Eastmount寫的內容http://blog.csdn.net/Eastmount/article/details/50545937。點選開啟連結 在此基礎上,主要實現以下改進及結果 1.替換使用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T
模式識別經典演算法——Kmeans影象聚類分割(以最短的matlab程式實現)
kmeans之於模式識別,如同“hello world”之於C、之於任何一門高階語言。 演算法的規格(specification) 在聚類問題(一般非監督問題)中,給定訓練樣本X={x(1),x(2),…,x(N)},每個x(i)∈Rd。kmeans
R語言實戰-數據類型-2(數據框dataframe)
ram win fault erro frame rem 同時 default 個數 5、數據框dataframe data.frame 創建 data.frame() 1 > a<-c(1,2,3,4,5) 2 > b<-c
【機器學習】:Kmeans均值聚類演算法原理(附帶Python程式碼實現)
這個演算法中文名為k均值聚類演算法,首先我們在二維的特殊條件下討論其實現的過程,方便大家理解。 第一步.隨機生成質心 由於這是一個無監督學習的演算法,因此我們首先在一個二維的座標軸下隨機給定一堆點,並隨即給定兩個質心,我們這個演算法的目的就是將這一堆點根據它們自身的座標特徵分為兩類,因此選取了兩個質心,什麼時
R語言做聚類分析Kmeans時確定類的個數
方法一: K平均演算法(k-means) 在下面的誤差平方和圖中,拐點(bend or elbow)的位置對應的x軸即k-means聚類給出的合適的類的個數。 > n = 100 > g=6 > set.seed(g) > d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