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軟體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阿新 • • 發佈:2018-11-08
分享一下我老師大神的人工智慧教程!零基礎,通俗易懂!http://blog.csdn.net/jiangjunshow
也歡迎大家轉載本篇文章。分享知識,造福人民,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是在企業資訊化領域做開發派的工作。站來開發角度來看,企業資訊化領域有兩個分支:
一個是對開發和技術要求不高,客戶購買管理軟體,更多的是想引入更好的更標準的行業最佳實踐。軟體公司常年紮在一個行業,東西南北、大中小各類企業都實施過,有大量的經驗沉澱和功能沉澱。這類軟體公司對業務研究、業務功能開發、業務理念滲透到客戶最為關注,所以懂行業業務的人員佔優先地位,開發人員只是兌現軟體工具的人。
另一個分支是對開發和技術要求很高。如:
1、高安全
2、高資料準確性
3、海量資料、海量併發操作使用者,還能保證高效能
4、高可持續穩定執行
5、極有限硬體條件開發,如嵌入式開發
還有一個小尾巴是高複雜靈活組合演算法。這要求高的實現架構設計。不過企業業務一般很難遇到這樣的場景,否則連人自己都會搞不清楚。一般在會員積分、促銷組合這些業務場景中會遇到這類演算法。但經過業務需求分析人員的簡化和核心開發人員細心開發,這類場景又遇到的不多,所以對開發要求也就不那麼強烈。
在企業資訊化軟體公司,三類核心能力:業務、專案管理、技術。
大部分企業資訊化軟體並無我所說的上述5種高技術要求,而對業務掌握的要求較高,所以技術一般就可以了,偶爾遇到一些高要求功能場景,也只是過去技術太一般,而現在要求提高了一點就搞不定了,其實業界最常用的技術就能搞定,這就是所謂的從地板上提到凳子上而已。不少企業資訊化軟體公司的開發人員的編碼技能還坐在地板上。
目前能看到的是大型電子商務、電信、銀行這些行業,因為都是面對海量最終消費者,而且分佈全國,而且都涉及到頻繁交易、涉及到金額,所以對技術需求高。計費、視窗收費業務由於中國人多,所以對高效能要求高,這也有一點技術需求。如超市、火車票都是這類。
還有一點是必須有廣域互聯業務需求的,如集團全國佈局、上下游供應鏈整合,因為廣域網不如區域網速度快、不如區域網線路穩定、而且有黑客攻擊危險,所以也有一點技術需求。對於上下游供應鏈整合,因為常見會遇到多家供應商合作,所以介面標準和資料標準的梳理、專案管理是重心。
如果客戶只是一個地方集中辦公,而且系統使用人數也不多,而且也不面對海量使用者、頻繁交易、金額計費,那技術就需求不高。
提起專案管理,
一是要深刻理解業務。在企業資訊化開發中,最常見的問題是業務理解不深,最後導致軟體功能設計出現偏差,因而老是需要進行變更修改,這就必然影響到進度和質量。
第二是要有專案管理知識。專案的分工、職責、干係人關係、如何做計劃、如何安排優先順序、如何審計劃、如何分配計劃、如何控制關鍵節點、如何審視關鍵產物質量、如何識別風險、如何控制風險、如何處理突發事件、如何彙報、如何檢查等等。
第三是要有專案管理能力,專案管理遇到最多的事情就是上下左右的溝通、協調、推動、解決。尤其是人,人是有性格和喜好的,不是你能推就能推動的別人就主動積極配合的。這就需要不少做人的技巧,柔、剛在不同的事件不同的人身上都有不同。
在企業資訊化領域,熟悉業務、給客戶滲透業務的人是很受歡迎的,他會把公司過往實施所積累的東西南北大中小客戶的案例分享給客戶,讓客戶開闊眼界有感悟有認同,因而願意進行管理方法的改進,這就會真正給企業帶來管理運營提升價值。而軟體一般淪為制度要求固化、資訊集中、資訊根據層級許可權共享透明、各部門牽制協作、資訊一查到底的工具。不過,這裡也有一個常見問題就是,大量的企業管理軟體公司的實施案例積累並不成功,很多公司沒有積累,有的公司強制要積累但實施顧問就是依照模板隨便填寫應付,根本沒有有價值的知識沉澱。就算沒有顯性化的知識沉澱,大量的企業管理軟體公司連人也留不住,大量都是新人,老人在頭腦中的知識都帶走流失了。人流失了也就算了,但不少企業管理軟體公司的持續培訓順接還跟不上,每個人都得親自經歷實施失敗撞破腦袋犧牲客戶才能成長。
但畢竟把A客戶的亮點賣給B客戶,把南方的做法賣到北方,這只是經驗案例法。這不會是長久的模式,所以按照業務這條路,未來的專業發展方向肯定是有方法的做諮詢。高的做戰略諮詢,中的做運營管理諮詢,低的做流程梳理\診斷\改進諮詢。
大量企業管理軟體公司在諮詢方法沉澱、實施案例知識沉澱、知識傳承、留人、專案管理、技術上都坐在地上。所以這也是企業管理軟體行當十多年來,客戶應用水平沒啥大提升,軟體質量水平沒啥大提升、軟體架構設計方法沒啥大提升、實施沒啥大提升。
有的企業管理軟體公司愛顯擺一下所謂的平臺,以證明自己的軟體架構和平臺效能。其實,軟體架構好不好不是看是否能很快拖拉一個增刪改查的功能,這類功能企業用到的並不多。大量平臺都是快速搭建增刪改查很擅長,但功能需求一要深入個性變化就衰了,而且衰的很大,增刪改查這些功能密不透風,想個性化開發都插不進去程式碼,要麼就只能用這麼簡單的功能,要麼就得新開爐灶用傳統開發方法完全做一個全新的功能。目前看到市面上的平臺都是簡單的搞個增刪改,搞個查詢,搞個報表,搞個工作流程都OK,但一提到真實需求如何快速修改,就要定製開發了。所以這裡面水深的很。
不過大部分客戶定製化管理軟體,除了整合一些第三方軟體,除了做一些新查詢和新報表外,新做功能倒並不多。往往最多的是在現有功能上的修改,或者希望把A客戶的亮點功能照搬過來。但問題就來了,程式碼可移植性、版本向下相容性差,搬過來的成本很高。這就是考慮平臺的時候了。很多客戶聽了實施顧問介紹了天南海北的各個客戶案例後眼睛發亮,但很可惜,自己購買的是產品版本,沒有這項功能,而從A客戶的專案程式碼中搬過來那塊亮點功能,定製開發成本很高。這就是平臺的缺陷。
所以,看一個企業管理軟體公司能否投標入圍,不是看它成立了多久,產品軟體開發了多久,不是它實施了多少客戶,不是看它有多少實施人員、定製開發人員。而是看上述內容,它的細節做到沒,看它怎麼事實證明它確實做到了。
在企業資訊化行業李鬼太多,因為是企業對企業的生意,所以很容易出現背景、關係人脈、賄賂的問題。而又沒有太多高技術需求,用的好不好又沒有剛性的顯性的評價指標,所以李鬼頗能生存,擾亂市場和口碑。這也是企業資訊化領域多年水平提升不大的原因。
想提升這種水平,最根上還是客戶要求的提升,拿專業的諮詢去要求,拿專業的專案管理去要求,拿真正的修改需求來驗證平臺。客戶沒有高要求,誰愛願意多付出呢?
但客戶怎麼會有高要求的動力呢?那一般都是高階客戶才有這樣的動力,因為他們的專案複雜、業務複雜,要求諮詢、專案管理、平臺都得給力。
不過國內企業管理軟體公司都在中低端競爭,高階客戶不是那麼容易成單的,而且成單了也因為沒有足夠能力的人來完成落地,而且中國企業大多也在中低端競爭,成長起來的高階客戶本來就數量不多,所以也就沒有足夠的歷練機會來歷練人、要求人。況且中國中低端企業最多,這個市場還大的很。高階市場放給國際廠商也就成了一個自然。類比我們其他的行當,也是呈現這個形態,在中低端打的頭破血流、沒有底線,爭相競底。但市場大,所以還能存活。一旦利潤低到成本都cover不了的時候,就必須被迫往上攻了。與其到最後沒有資金和力量上攻,還不如乘現在還有積累和氣力去主動上攻。
不過,在電信、金融這些領域要求挺高,是個歷練提升企業管理軟體公司能力的一個好領域。
後記:
從過往經歷來看,反而是中國企業管理軟體公司在拉動中國企業。因為中國企業普遍管理要求低,所以管理水平也低。但中國企業管理軟體公司為了擴大銷售額為了成單為了實施成功,就必須銷售給這些客戶。為了讓這些客戶提升管理方法管理能力以好達到實施成功的目標,還主動做流程梳理、業務運營管控方法培訓、考核報表體系設計。這就無形拉動了中國企業的管理能力。
這幾年中國企業倒閉不少,就是缺乏核心競爭力。但是卻不思改進提升,反而去轉戰其他行業投機。現在國家緊控投機,這圍追堵截,企業主業也沒轍了,但政府財政也出現問題了,只好再放量資金寬鬆政策,這下又有投機空間了。多少年了,就這麼拉鋸往返兜圈,企業競爭能力並不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