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大三筆記(寫寫spring的底層原理)

大三筆記(寫寫spring的底層原理)

接觸了各種框架之後,就會發現java的反射機制有多麼靈活,下面聊聊反射機制在spring框架中的應用。(當然spring遠遠不止一個ioc)。

IOC(DI):java程式中的每個業務邏輯至少需要兩個或以上的物件來協作完成。通常,每個物件在使用他的合作物件時,自己均要使用像new object() 這樣的語法來完成合作物件的申請工作。你會發現:物件間的耦合度高了。

 

解耦解耦,相信很多javaweb方向的同學已經對這個名詞有一定了解了。

IOC:Spring容器來實現這些相互依賴物件的建立、協調工作。物件只需要關係業務邏輯本身就可以了。從這方面來說,物件如何得到他的協作物件的責任被反轉了

(IOC、DI)。 這是我對Spring的IOC的體會。DI其實就是IOC的另外一種說法。DI是由Martin Fowler 在2004年初的一篇論文中首次提出的。他總結:控制的什麼被反轉了?就是:獲得依賴物件的方式反轉了

DI(依賴注入) :  IoC的一個重點是在系統執行中,動態的向某個物件提供它所需要的其他物件。這一點是通過DI(Dependency Injection,依賴注入)來實現的。比如物件A需要操作資料庫,以前我們總是要在A中自己編寫程式碼來獲得一個Connection物件,有了 spring我們就只需要告訴spring,A中需要一個Connection,至於這個Connection怎麼構造,何時構造,A不需要知道。在系統執行時,spring會在適當的時候製造一個Connection,然後像打針一樣,注射到A當中,這樣就完成了對各個物件之間關係的控制。A需要依賴 Connection才能正常執行,而這個Connection是由spring注入到A中的,依賴注入的名字就這麼來的。那麼DI是如何實現的呢? Java 1.3之後一個重要特徵是反射(reflection),它允許程式在執行的時候動態的生成物件、執行物件的方法、改變物件的屬性,spring就是通過反射來實現注入的

。  (bean裡面通常有property,而di正是如此注入的)

理解了IoC和DI的概念後,一切都將變得簡單明瞭,剩下的工作只是在spring的框架中堆積木而已。

其實依賴注入的思想也很簡單吧?,它就是通過反射機制實現的,在例項化一個類時,它通過反射呼叫類中set方法將事先儲存在HashMap中的類屬性注入到類中。

順便說說spring的aop原理吧。

AOP:面向切面程式設計。(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 AOP可以說是對OOP的補充和完善。OOP引入封裝、繼承和多型性等概念來建立一種物件層次結構,用以模擬公共行為的一個集合。實現AOP的技術,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採用動態代理

技術,利用擷取訊息的方式,對該訊息進行裝飾,以取代原有物件行為的執行;二是採用靜態織入的方式,引入特定的語法建立“方面”,從而使得編譯器可以在編譯期間織入有關“方面”的程式碼,屬於靜態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