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中國移動蔡謙:5G傳輸準備就緒

中國移動蔡謙:5G傳輸準備就緒

Lightbot是一款由加拿大學生Danny Yaroslavski編寫的關於計算機程式設計的迷宮遊戲,遊戲的目標是讓機器人舉起所有的藍色瓷磚,當然它還會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指導和提示,直到完成目標。

目前5G已成業界熱議話題,在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5G是非常關鍵的技術。且5G相比4G,業務場景多種多樣,對5G承載網帶來巨大挑戰。5G傳輸,承載先行並不僅僅是一個口號。當前5G承載網的部署時間已經十分緊迫,中國移動作為創新推出SPN(切片分組網)技術的運營商,肩負著更重要的使用,因此中國移動正加班加點,只爭朝夕,不斷推動5G承載網的商用程序。

中國移動蔡謙:5G傳輸準備就緒中國移動蔡謙:5G傳輸準備就緒


日前,中國移動研究院蔡謙在接受移動Labs採訪時表示,在產業鏈各環節合作伙伴的通力協助下,SPN試點已經具備網路環境,將於近期開始面向端到端的關鍵功能及技術驗證,形成端到端網路能力。2019年,將進一步開展面向商用的規模試點測試。

變革視窗,5G承載如何邁過四道坎

隨著4G網路的成熟商用,移動寬頻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與此同時,5G的腳步聲越來越近,5G標準制定和關鍵技術研究也逐步加速。5G之路,承載先行,承載網作為連線無線、核心網的端到端網路,在5G商用之路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5G承載網到底面臨哪些需求和挑戰呢?

“頻寬是對5G網路影響最大。”蔡謙對移動Labs表示,“LTE 4G基站空口頻寬20Mhz-60Mhz,5G NR基站頻寬將達到或超過100Mhz,5G頻寬的需求將是4G的十多倍,現網的速率體系將成為升級的瓶頸。由於運營商的建網投資不可能隨著頻寬線性增長。因此,承載網需要提供高性價比的大頻寬能力,保持運營商的平穩投資。”
相對於TD-LTE,長遠來看5G三大業務場景對承載網有許多剛性要求。此外,由於裝置面臨更新換代,新技術湧現。業界普遍認為5G承載技術變革視窗來臨 。然而從發展來看,一直有四大因素影響著5G傳輸網架構。

5G RAN架構變化對傳輸網架構影造成很大影響,3GPP 5G RAN功能切分定義了CU、DU兩級架構,導致5G階段站型多樣,不再主要是回傳,而是前傳、中傳、回傳網路將並重,多業務支援。
5G CORE架構變化對傳輸網架構影造成很大影響, 5G網路中UPF及MEC根據具體業務需求進行靈活部署, MEC之間的流量需就近轉發,需要都會網路L3功能下沉到匯聚層,甚至接入層,L3域增大,對組網造成很大影響。
5G網路分片及垂直行業低時延業務要求對網路架構造成很大影響, 需要降低端到端的時延,要求每節點支援極低轉發時延,需要既支援硬隔離,又支援軟隔離,實現軟硬切片。
5G基於SDN架構,需要考慮引入控制器及Orchestrator, 需要通過標準介面及資訊模型實現各層解耦,同時要考慮管控系統管理大三層網路時的效能問題。
據蔡謙介紹,中國移動對5G業務需求以及技術發展做了深入的研究,對5G承載網提出了三個10倍的需求:容量提升10倍、效能提升10倍、每bit/s成本降低掃現在的1/10。為此,中國移動創新提出了切片分組網SPN,分別在物理層、鏈路層和轉發控制層採用創新技術,滿足包括5G業務在內的綜合業務傳輸網路需要。”

需求和技術共同推動5G傳輸重構

“技術要推進,首先要有需求驅動。”蔡謙指出,SPN的產生主要面對的是整個傳送網。5G與下一代傳送網的急切需求以及技術的發展共同推動5G傳輸重構,也構成了SPN的兩大驅動力。

從2016年開始,中國移動就已經啟動相關技術研究,從需求到技術方案選擇,直至形成最終的決策,每一個環節都會經過多輪的內部討論、專業之間的PK。由於下一代傳輸網以5G承載為核心,兼顧家客、集客業務綜合承載,在中國移動看來SPN是打造未來統一高效綜合業務傳輸網路的優選方案。

“一方面,中國移動的4G傳輸網是基於PTN的,由於SPN基於乙太網傳輸架構,繼承了PTN傳輸方案的功能特性,並進行增強和創新,滿足5G各種需求。”蔡謙指出,另一方面,SPN也非常吻合產業界發展情況。“SPN希望充分利用乙太網生態鏈,在光層推動採用乙太網化的光介面,在電層與通用電信級乙太網應用共享晶片,達到較高的價效比。”
蔡謙表示,“SPN整個技術分為三層架構,通過一種技術解決5G的六大挑戰,滿足各種新需求。切片傳送層STL可以實現切片物理層編解碼,採用高性價比25GE、50GE、 100GE 、200GE、400GE等大容量乙太網介面,並支援彩光DWDM;切片通道層SCL實現切片乙太網通道的組網處理,支援低時延轉發,網路切片硬隔離等;切片分組層SPL則通過SR-TP、MPLS-TP實現分組資料的路由處理,支援靈活連線,滿足L2/L3 VPN, CBR業務要求。”

針對大三層問題,SPN引入SR-TP實現科管可控的L3隧道,構建端到端L3的部署業務模型,並引入高效能集中管控L3控制平面;針對分片和極低時延業務,SPN引入FlexE介面及融合交換架構。與此同時,SPN通過管控融合SDN平臺,實現對網元物理資源,如轉發、計算、儲存等資源,進行邏輯抽象和虛擬化形成虛擬資源,並按需組織形成虛擬網路,呈現“一個物理網路、多種組網架構”的網路形態。

蔡謙指出,SPN可以實現前傳、中傳、回傳統一承載。對於中傳/回傳方案,可採用同一張網統一承載中傳/回傳,滿足不同RAN側網元組合需要,通過FlexE通道支援端到端網路硬切片;下沉L3功能至匯聚層甚至接入層;接入層引入50GE(BIDI),核心匯聚層引入100G/200G彩光方案。在前傳中,蔡謙認為對於接入光纖豐富的區域建議採用光纖直驅的方案承載,對於接入光纖缺乏、建設難度高的區域,可考慮採用前傳SPN彩光方案承載。

5G傳輸已就緒,SPN“朋友圈”日益壯大

網路轉型與5G,無論是在技術能力層面,還是在管理運營模式層面,都給運營商帶來了極大挑戰。中國移動在選擇合適自身網路特性、發展規劃的技術SPN的同時,也積極參與引導產業鏈,聯合推動相關技術的應用。

“目前,SPN已形成國內外廠家廣泛參與的良好產業形勢。中國移動已於近期實現SPN多廠家互通。”蔡謙指出,“在產業鏈各環節合作伙伴的通力協助下,SPN試點已經具備網路環境,將於近期開始面向端到端的關鍵功能及技術驗證,形成端到端網路能力。2019年,將進一步開展面向商用的規模試點測試。”
“從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中國移動完成SPN實驗室測試環節。據蔡謙介紹,“實驗室測試環節完成主要傳輸裝置廠家——華為、中興、烽火SPN實驗室測試,包括了5G回傳、前傳多型別SPN裝置,其中前傳裝置2類(客戶側裝置和局端裝置),回傳裝置3類(接入層、匯聚側和核心側裝置),共12款,近百臺SPN裝置 。實驗室測試內容包括了SPN功能測試和SPN組網測試,覆蓋了SPN技術體制SPL層、SCL層和STL層的關鍵技術功能點,完成測試用例6大類,100多大項 。”

今年6月開始,SPN已經從實驗測試轉向規模試驗的測試。“從目前前期的測試來看,主要的廠商都滿足我們的要求,2018年Q4開始,整個實驗室測試會轉向SPN傳輸的現網城市,在廣州、杭州、上海、武漢、蘇州五大地市進行測試。”

全球5G競賽已經開始,各大通訊運營商都在努力爭取5G話語權,但要在短期內從標準到實現商用絕非易事。在標準方面,中國移動在國際標準ITU-T、行業標準CCSA、企業標準推進5G傳輸SPN,在ITU-T、CCSA立項SPN,並完成制定5G傳輸技術規範、測試規範。

但這還遠遠不夠。由於三大運營商的4G承載網路現狀存在差異,因此5G承載的技術演進路線會有所不同,技術方案選擇的決定因素需重點考慮網路綜合成本和產業成熟度。蔡謙呼籲,中國的運營商和企業應該著眼大局,形成合力。

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蔡謙表示,“中國移動5G傳輸已經準備就緒,SPN即將開啟承載新時代。”實際上,這也可以從目前SPN日益壯大的朋友圈窺見一斑。

THE END

在晶片方面,華為、中興、烽火完成自有晶片研發,博通、Centec等釋出SPN晶片。在模組方面,多個國內和國際廠商已經推出大容量灰光、彩光模組。在測試儀表方面,主流儀表廠家釋出支援SPN測試儀表,思博倫、IXIA、VIAVI等支援SPN測試。中國移動SPN技術因其卓越的功能和效能贏得了業界的關注,多個國外運營商和裝置商對SPN表現出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