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把時間當做朋友》六、學習能力本身才是最需要學習的東西

《把時間當做朋友》六、學習能力本身才是最需要學習的東西

今天我們只聊一個話題,就兩個字——學習。   重視有用的概念 之前我們也強化了很多類似的極其簡單的概念,比如說接受現實,一切靠積累,比如說現狀是無法馬上改變的,任何的得到都需要用已有的東西去交換,比如說所有事情都應該即使行動和提起前準備。這些概念隨便拿一個出來我不相信你之前完全不知道,就算你之前沒有意識到,但是聽我說完之後就會馬上反應過來。 然而就是因為這些道理實在太簡單了,簡單得顯得有些荒謬。所以才讓我們自己往往輕視它的力量。絕大多數非常有用的概念就是這般的顯而易見,卻被我們視而不見。 我相信所有的變革都是從思想上的變革開始的,任何人生活狀態的改變,也都是從自己思維模式的改變開始的。
只有當我們明確的知道一個道理它足夠重要、後果足夠嚴重的時候,才有可能讓它指導我們自己開始行動,改變自己的行為。
大家都知道戒菸和減肥是非常難的事情,但歸根結底,其實這就是因為我們在思想上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它,還沒有清醒的意識到它的後果有多嚴重,所以才難以改變。極端一點來說,如果醫生告訴你,你再抽一根菸,你馬上就會死,或者你再長胖一斤,你第二天就要長眠。這個時候,我想戒菸和減肥就變成了一件簡單得多的多的事情。 所以我在解讀《時間》的節目裡,會反覆強調這些簡單,但是必要的概念。我受益與它,也希望能引起你足夠的重視,進而影響自己的行為。   生活、工作、生活之間的關係
今天的關鍵詞是“學習”。李笑來身上最有價值的標籤我認為就是“終生學習者”。 我們在送給別人祝福的時候,經常都會按照他的人生階段祝願他學習進步、工作順利或者是生活幸福。是不是我們都隱隱的感覺,自己的學習、工作還有生活應該是彼此割裂開的? 我們痛恨加班,因為覺得這是工作強行霸佔了生活。在工作8小時之外就應該是娛樂、休息,放飛自我,迴歸真實的自己。所以當時間被繁重的工作任務和巨大壓力填滿的時候,我們會抱怨說:“本來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可是現在因為工作我已經沒有自己的生活了。” 如果站在工作和生活應該彼此割裂的角度上來看這個問題的話,我覺得這樣的觀點是對的。
可是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做《富爸爸窮爸爸》。他被譽為世界第一理財暢銷書。這本書告訴我,有錢人是絕對不會用這樣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工作的,因為“有錢人從來都不會為了錢去工作。 他們的思維模式是怎麼樣的?其實富人的注意力從來都不在錢本身上,一開始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只在自己的個人成長上。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才是他們去工作的全部動力。那如果把個人成長與生活割裂開的話,就不對了吧?個人成長本身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是麼? 我們要意識到很重要的一點,我們的工作時間其實是被賣了雙份的,一份賣給老闆,換取工資。而另一份賣給了我們自己,換取了個人的成長。後面的這一次交易才是最最重要的。我們越快忘掉自己的工資,未來的生活才有可能變得越輕鬆。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前前後後做了很多份工作,有銷售、有服務員、有公司管理等等,他都在老闆要給他升職加薪的時候辭職,因為他知道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所以,當我們足夠深刻的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一切被動的工作,都會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而當一份工作不再能夠讓我們學習新到知識的時候,那麼我們放棄它也不需要有任何的留戀。 正如查理芒格的那句名言:“你想擁有一樣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能夠配得上他。”就是這個道理。《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教我用富人的思維模式去重新看待工作,學習和生活之間的關係,它與我們正在解讀的《時間》的價值觀也是高度統一,相互印證。窮人把一份穩定的工作視為一切,而富人則把學習,把自身的成長視為一切。我把這本書推薦給您,並且我會在喜馬拉雅大咖讀書會解讀它。 那我們說回《時間》這本書,要說學習這個關鍵詞的話,我想您已經從李笑來的那個我認為最有價值的標籤“終生學習者”中看出我的觀點了。 正如剛才所說的,因為我們以為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是彼此割裂開的,所以絕大部分人都感覺自己參加高考的時候,是一生中最有智慧的時候,可謂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為他們在完成學業的那一天起,竟然自信的以為我的學習生涯結束了,我要步入社會,去參加工作,開啟新的生活了。 可真相卻是畢業的那一天,並非是學習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全新的賽場。這是一個用整個社會對你的評價來代替期末考試的一場終生學習競賽。而這場考試的結果會源源不斷的在我們身上顯現出來,讓人與人之間形成判若雲泥的差別。   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收貨 我們在學校中所得到的最有用的東西,並非是那些讓你覺得很有智慧的知識,不是幾元幾次方程,不是力學三大定律,不是化學元素週期表,不是的。而是習得一種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才是能夠讓我們受用終生的。熟練的運用這種能力去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疆,拓展自己人生的寬度。才是這十幾年的學習生涯帶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 所以,我們所說的終生學習者的概念,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簡直就是廢話,因為他們每天都是這樣做的。而對於沒有深刻理解他的人,只不過是一句聽上去很有道理,卻毫無用處的雞湯罷了。在聽完我的一頓嗶嗶之後,會做的事情不是去開啟書本,去思考,而是開啟電視劇或者電腦遊戲。 這樣其實也挺好,所以我常說一想到王者榮耀的同時線上人數超過一億人,我頓時覺得社會的競爭壓力沒有那麼大了,因為自主看書和學習的同時線上人數絕對不會超過一億人。我心甚慰啊。   每項新技能,都是新世界 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角度來看,如果說車是我們人類腳的延伸,讓人走得更快,望遠鏡是眼睛的延伸,讓我們看得更清楚,計算機是大腦的延伸,讓我們能計算得更復雜……那麼學習就是人類所有能力的延伸,而獲得能力的多少,絕大程度上是取決於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 “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事情。” 當我們最終學會某種技能的時候,就會明顯的感覺到,就在這一瞬間,整個世界都為之改變了。因為當他擁有一項新技能的同時就擁有了另外的一個世界。
  • 比方說熟練掌握英語的人,他就比像我這樣只看得懂中文的多了一個世界。而整個英文世界對我來說就是大門緊鎖的。無論是英文的書、網頁、新聞或者是段子笑話,與我從來都沒有任何的關係。
  • 比方說李笑來,他學習電腦程式設計給他帶來了無盡的好處和再直接不過的經濟收益。後來,又當他學會了演講,站在新東方的講臺上,緊接著去到更大更高的平臺上表演自己影響更多人的時候,他自己說:“回顧往昔,我早已經重生了無數次。”
  • 再比方說我,我就是和你身邊的所有同學、同事、朋友一模一樣的一個普通人而已。如果非要說有哪一點不一樣的話,那麼無非就是我在刻意練習自己閱讀、總結、寫作和轉述的能力。而這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技能依然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道小小的門檻就是能讓那些不擁有這項技能的人望塵莫及。這個世界就是我的自媒體,就是曉書童頻道。而這個世界所帶給我的益處自然無需多言。
“學習”這件事情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任何知識的獲取,它都是不可逆的。在掌握它的那一瞬間,它就已經改變了一切,瞬間根深蒂固,而再也無法還原。我們再也不能對它視而不見、置之不理。即便是他帶給你的好處,你都無法拒絕。所以,請不要主動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   突破自我侷限、進化成“人” 我們人類也許是地球上最尷尬的動物了,我們雖然因為長期的進化而達到了今天這個高度,但是每個人在出生的那一剎那,居然與其他動物幾乎都站在了同樣的起點上,我們需要從0開始學習進化。當然,無論是誰,也都有放棄進化的權利。 我們最初級的學習能力可是和動物一樣的,分別是體驗、試錯和觀察。稍微介紹一下吧:
  • 體驗就是我們的五感,所見、所聞、嗅覺、味覺和觸覺。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學習,可見我們人類從茹毛飲血走到今天的學習過程需要跨越怎樣的時空。
  • 其次是試錯,我們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其實蜘蛛也一定有人去吃,但是結果是不好吃,所以後來就不吃了。這就是試錯。
  • 最後是觀察,它確實拓展了我們的學習範圍,我們可以依靠觀察,從別人的經歷中獲得經驗或者教訓。所謂的他人亡羊我補牢。
但是,這三種學習方式都有很大的侷限性。 首先很多事情無法體驗,像是地球的構造或者太陽的溫度。其次,有很多事情做錯了之後代價是無法承受的。比如說老虎的爪子究竟有多鋒利,我想這樣的知識一定不會是試錯得來的。最後觀察,那因為時間和空間阻隔的事情就讓我們的觀察失效,比如說無法目睹你生前的歷史。 於是,第四種學習能力的出現,不僅對上述三種進行了彌補,還把我們與其他動物拉開巨大的差距。這個能力叫做閱讀。人類之外的動物因為沒有閱讀能力,所以只能依靠一種很神奇的方式積累經驗“基因遺傳”。 我們原本也是通過“基因遺傳”來獲取知識的,比如說沒有見過蛇的嬰兒會害怕得嚎啕大哭,但是沒有見過手槍的嬰兒卻一點都不害怕這個比蛇危險的多的東西。因為對蛇的恐懼已經固化在我們的基因中了,但是短短几百年對槍的認識還無法形成天生的恐懼。 而文字的出現讓我們的經驗積累不僅僅只依靠基因,我們開始運用它儲存資訊、獲取知識、傳播經驗。到了今天的網際網路,搜尋引擎簡單而又清爽的介面背後幾乎是宇宙量級的資訊。只要你有閱讀能力,你可以學習到任何你想要的知識。 而在閱讀之後,更進一步,是第五個學習能力,思考。李笑來強調說,正確的思考才是獲得真正意義上知識的主要手段。 其實思考、求知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在探求因果關係。“萬事必有因果”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而問題是我們所面對的世界在太過複雜了,我們不一定看到“因”就能夠得到正確的“果”。 而在正確思考這個問題上,達爾文不僅僅是在生物學上,更是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為達爾文可以說是第一個能夠跨越幾百萬年時間,徹底擺脫“個體感知”的侷限去正確思考的人。而突破人類個體侷限的系統科學方法論,就是無數的後人在達爾文的基礎上完善得來的。 達爾文演化論所走過的經歷,足以讓我們瞭解“正確的思考”是有多不容易。
  • 1895年在準備了20年之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終於問世。在科學、文化和社會等領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 1925年,美國一名教師因為在課堂上講解演化論而被告上法庭,判處90美元罰款。這是歷史上著名的“猿猴訴訟案”。
  • 43年後的1968年,美國最高院宣判,學校可以講授演化論,因為這是科學。
  • 31年後的1999年,劇情反轉,堪薩斯州教委決定,在考試中剔除演化論,這樣可以阻止教師講授演化論。阿拉巴馬州教科書上印有宣告:“演化論是某些科學家相信的學說,而非事實”
  • 再到2005年,濱西尼亞州法院作出裁決,生物由高階智慧設計而成的“神創論”是宗教理論,在學校內講授該內容是違憲的。
你看,達爾文的演化論從問世走到現在代替神創論,成為人類大眾普遍接受的理論是多麼的不容易。 在這裡李笑來把話題導向宗教與科學,用它來提醒我們“正確的思考”。在之前的節目中我曾經幾度解釋宗教和科學的關係,而李笑來的觀點和我的是一樣的。即便我是一個沒有信仰的人,但是我也不會反對信仰自由,不會強迫任何人放棄他自己的信仰。 如果說宗教和科學是對立的話,那麼如何解釋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等眾多的科學巨匠都有堅定的宗教信仰。哪怕是在今天,還有很多的現代科學家依然如此。 其實和科學一樣,宗教也是人們用來“思考”、“解釋”這個世界的工具。 只不過,在解釋物理世界方面,現代科學已經逐步代替了宗教。宗教把重心轉移到了人文領域。在“演化論”和“神創論”持續至今的爭議中,爭論雙方都對自己的看法確信無疑。關鍵的區別在於:在透徹理解達爾文觀點之後堅定支援他的人,是能夠擺脫自身認知侷限的人;而達爾文的反對者,是無法擺脫自身感知侷限,無法正確理解運用科學方法論去思考問題的人,他們並未意識到自己只是因為這個簡單的原因而拒絕了科學,並非是因為自己有多麼的堅信上帝。 其實,每個人內心都充滿了恐懼,而所有的恐懼都源於我們對未知的害怕。這樣看來,恐懼是永恆的,因為我們不可能無所不知。如同是在廣袤無垠的宇宙當中,我們的‘知識’只不過像星球一樣,而星球之間的空隙比那些星球本身不知道大出多少倍。所以,我們需要“信仰”、“希望”、“愛”和“奇蹟”,這些東西去填補這些空隙才能夠心安理得。 由此可見,很多人熱衷與討論“愛因斯坦的宗教信仰究竟是怎樣”之類問題,其實意義並不大。因為,愛因斯坦也是人,他也一樣會心存恐懼或者敬畏,一樣要面對未知。即便他知道的確實比其他人多,可他已知的一切與未知的一切相比,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所以,就算他有信仰,也並不令人驚訝。但是我相信,他信奉的也肯定不是那些拒絕科學的人所信奉的神。 那麼,從上述這個角度來說,如何正確的思考,確實值得我們投入時間與精力。   個人經驗的侷限性 最後,還有一點值得提一下,就是需要注意個人經驗的侷限性。 在我的頻道中經常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評論,也會有同學不同意我分享的觀點的,那如果是有理有據的的意見,我當然是很歡迎,因為哪怕是完全相反的觀點,也是提供了另外一種思考角度,令我很受用。但是也有人,就是容不下與自己相左的觀點,直接破口大罵的,我也不知道是哪句話踩到了他的尾巴。對於這樣的人,我們撇開相互尊重的基本道德不說,他的過往經驗已經完全消滅了他接受新知識,讓自己進步的可能性。 我們在理解新事物的時候,確實都很依賴自己過往的經驗,但是我們卻不能輕易的用過往經驗當做評判新知識的標尺。 觀察一下我們周圍你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爭論幾乎都是因為雙方無法讓對方理解與自己經驗相違背的資訊所造成的。這可不僅僅是通過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就能解決的。因為你帶著自己的認知,即便站在對方的位置,你也根本不可能模擬他的思維模式。換位思考一直都當做處理人際關係的神技,但其實他的作用的真極其有限。 您別看我在節目裡說了這麼多,我在生活中從來不會和身邊的親人朋友談及這些問題,特別是關於個人成長和需要改變他人行為的話題,除非是有人主動問我,想聽聽我的建議。因為我深刻的知道,每個人的對於自己過往經驗的堅定不移的相信。我用一個朋友的身份是難以影響他人的行為的,過多的輸出換來的無非只會有更多的不耐煩。 《聖經》裡面說,上帝為了阻止人建造通天塔,變亂了人們的語言。但我們現在已經看到,語言上的障礙並非是不可逾越的。但是另一個建造通天塔的阻礙出現了,那就是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擺脫“經驗主義”的侷限。  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執行機制叫做選擇性輸入,就是很多人只能聽到自己喜歡聽的,只能看到自己想要看的,其實這也算是我們的自我保護功能。保護我們心中那個脆弱的自我,避免因為外來的衝擊而分崩離析。然而,對一個掙扎著要成長,要解放自己心智的人來說,這樣的機制就是一個可怕的敵人。 我們需要永遠保持開放的心態,牢記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與自己現有經驗相悖的知識。我們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會“正確的思考”,掙扎著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當然,就像之前所說的,無論是誰,都有放棄進化的權利。   總結 我們稍微總結下吧:
  • 1、我相信所有的變革都是從思想上的變革開始的,任何人生活狀態的改變,也都是從自己思維模式的改變開始的。只有當我們明確的知道一個道理它足夠重要的時候,它才有可能讓指導我們自己的行為。
  • 2、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不應該是彼此割裂開的,一切學習和工作都應該是為個人成長所服務的,而個人成長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說他本身就是生活的目標。
  • 3、我們在學校中所學到最最寶貴的東西,不是某些特定的知識。而是習得一種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使用他就可以不斷的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和人生寬度。
  • 4、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事情,每掌握一項技能就有一個全新的世界向你敞開大門。
  • 5、當我們出生的時候學習能力和其他動物是一樣的,只有體驗、試錯和觀察。我們需要學會閱讀和正確的思考,才能夠進化成真正意義上的人。
  • 6、受困於自己的過往經驗,是封死自我成長的天花板,我們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明白確實存在與自己經驗相悖的知識,接受他,就是在接受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