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六、融合統一(上)——歷史的方向、金錢的味道
阿新 • • 發佈:2018-11-10
自從農業革命以後,人類社會的規模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而且維繫社會秩序的虛構故事也變得越發的細緻和完整。我們每個人幾乎從出生到死亡都被種種虛構的故事所包圍,讓我們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標準行事,想要特定的東西,也遵守特定的規範。就是這樣,讓數百萬的陌生人能遵照著這種人造的直覺,進行親密無間的合作。
從想象的故事構建了秩序,又從秩序變成了每個人的直覺,對於這種人造的直覺,我們叫他“文化”。
提到文化,我們多半都會認為,每一種文化它應該都是自成一格的、並且都具有獨特不變的本質。同一種文化之下的人會有自己的世界觀,他們是獨立的,會按照原本的步調,朝原本的方向持續的發展下去。意思就是他沒事不會變來變去的。比如我們的國學,倡導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思想,追求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和遵循以治立本、以法謀國的法家思想。對吧?他們的基本思想傳承千年都不曾顛覆。而現在不一樣了,多數的文化學者都同意說,文化特質即便是在沒有外來文化的影響之下還是會發生不斷的改變。雖然每種文化都有他們自己的信仰、規範和價值觀,但是他們還是會不斷流動並且發生變化的。而且,由我們人類從想象構建的秩序而來的文化,被賦予到個人身上的時候就會出現意料之外的各種各樣的矛盾。
這幾句話這聽起來相當的繞脖子,不過我覺得這個觀點挺有意思。就讓我來簡單的舉例說明一下吧。
比如說中世紀歐洲的貴族,他們既信奉天主教,又要遵守騎士精神。他們早上跑到教堂裡,聽著神父滔滔不絕對他們的教誨:“虛榮,一切都是虛榮。財富、色慾和榮譽都是非常危險的誘惑,你們絕對不能同流合汙,而是要跟隨耶穌的腳步。要像他一樣謙和,要避免暴力和奢侈,而且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臉,你就要把左臉也伸過去。”於是,這些貴族回家裡的時候會滿懷內斂與謙和。但緊接著,他們就會前往領主的城堡參加宴會。談笑著下流的笑話和血淋淋的戰場情節。他們大聲宣告著:“一旦受辱,寧死不屈!如果有人竟敢質疑你的榮譽,就只有血能洗淨這種侮辱。人生至樂,豈不就是要讓敵人聞風竄逃,讓他們美麗的女兒在你腳下顫抖?”這樣的價值觀在同一個個體上發生劇烈的矛盾,那一個優秀的騎士會不會是一個好的天主教徒?而好的天主教徒有能不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騎士呢?
再比如說,自從法國大革命之後,全球人類逐漸都同意自由和平等是最基本的價值觀。但是這兩者根本就是相互抵觸的啊!如果想要保證平等,就要限制那些較為突出的人;而要人人都能“自由”,也就必然影響所有人的平等。
正如中世紀無法解決騎士精神和天主教的矛盾一樣,現代社會也無法解決自由和平等的衝突。作者認為啊,這也不能說是什麼缺點。像這樣的矛盾,本來就是每個人類文化無法避免的,甚至還可以說是文化的引擎,帶來創意和提供動力。就像兩個不和諧的音符可以讓音樂進步,人類不同的想法、概念和價值觀也能逼著我們思考、批評、重新評價。如果一切都要求一致,反而讓心靈呆滯,社會癌化。
關於這個矛盾的話題,扯幾句題外話。就是當我們看待同一件事物的時候,經常各自都會持有相對立的觀點,因此與對方爭論的面紅耳赤。但隨著接觸到的觀點越來越多,慢慢的會發現我們所學習到的知識本身就存在矛盾。
隨著矛盾的不斷累積,我終於明白,原來擴充套件自己認知邊界的過程,就是伴隨著把自己不斷塑造成一個矛盾體的過程。
我們求知是為了獲取真相嗎?但是有人說
真相本身就如同一塊始終無法開啟後蓋的手錶,我們永遠不知道他裡面所包含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所謂的求知,就是不斷的解讀手錶指標想顯示給我們的資訊,進而分析他的核心真相是什麼。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在接近真相,但是如果手錶指標顯示給我的資訊,其實根本就是遠離真相的那又如何是好呢?答案我還沒想出來,如果您有答案的話,請來我們的
QQ
群告訴我吧。說了幾句閒話,我們回到《人類簡史》。
人類文化一直不停的流動。但這種流動究竟是完全隨機的?還是有個整體模式的呢?換句話說,歷史有個大方向嗎?
答案是肯定的。幾千年來,我們看到規模小而簡單的各種文化逐漸融入較大、較複雜的文明當中,於是世界上的大型文化數量逐漸減少,但規模及複雜程度遠勝昨日。
如果從微觀層面來看,每次幾個文化融合成大型文化的時候,也可以看到大型文化的破碎解離。就像是蒙古帝國,雖然曾經雄霸亞洲甚至還征服了部分歐洲,但最後還是分崩離析。又像基督教,雖然信眾數以億計,但也分裂成無數教派。拉丁文也是如此,雖然一度流通中西歐,最後還是轉化成各種當地的方言,演化出各國的語言。
然而,
合久必分只是一時,分久必合才是不變的大趨勢。
想觀察歷史的方向,重點在於要用哪種高度。如果是普通的鳥瞰高度,看著幾十年或幾世紀的發展走向,可能還很難判斷歷史趨勢究竟是分是合。所以我們必須拉高到類似太空衛星的高度,看的不是幾世紀,而是幾千年的跨度。這種高度能夠讓我們一目瞭然,知道歷史趨勢就是分久必合。至於前面基督教分裂或蒙古帝國崩潰的例子,就像是歷史大道上的小小顛簸罷了。
今天幾乎所有人類都接受同一套地緣政治體系,整個地球劃分為不同的國家,但是都受到國際公認;全世界使用同樣的經濟制度,就算是地球上最偏遠的角落,也受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塑造;全世界採用一樣的法律制度,至少在理論上,人權和國際法放諸四海皆準;全世界也接受同樣的科學體系,不管在中國、美國還是澳大利亞或者是巴西,專家對於原子結構或肺結核療法的意見都會相同。所以,我們的文化發展正在經歷全球化的過程。
我們常常會說某些文化比較純正,但是在全球化的洗禮之下,那些從頭到尾都從未受到外界干擾,只有當地最古老傳統的文化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了。
全球文化交融與我們所謂的純正文化最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在各國的飲食上。我們走進義大利餐廳,似乎就肯定要看到西紅柿和義大利麵;在愛爾蘭餐廳就是應該有很多的馬鈴薯;在阿根廷餐廳就是應該有數十種的牛排;在印度餐廳就應該什麼都要放辣椒。這些就是所謂的當地純正飲食文化,但是有趣的是,上面所說的食物沒有一樣的原產地在這些國家。古羅馬帝國的凱撒和義大利的但丁從來沒有用叉子捲起過義大利麵和番茄;馬鈴薯是在
400
年之前才傳到了愛爾蘭;在
500
年前的阿根廷你根本就見不到牛排;至於印度的佛陀,也從來沒有在食物里加過辣椒。以飲食文化為代表的,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其實都是現代文明和全球化的產物,根本就談不上什麼純正。
我們回首看看就會發現,全球融合最關鍵的階段是過去的幾個世紀,各大帝國的成長、全球貿易的強化以及宗教的思想傳遞使得亞洲、非洲和美洲的人類緊密相連,於是印度菜裡才出現了墨西哥的辣椒,阿根廷的草原上才開始漫步著西班牙來的牛。在公元前
1000
年的時候,慢慢發展出了“全球一家”的概念。出現了三種可能達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這些秩序,就有可能使得全球人類都在一起,所有人都共同遵守它。
這三種全球秩序,
首先第一種是經濟上的貨幣秩序,第二種是政治上的帝國秩序,第三種則是全球性的宗教,像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商人、征服者和各教先知是最早有全球化意識的人,因為對商人來說,全球就是一個大市場,所有人都是潛在的客戶。對征服者來說全球就是一個大帝國、所有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屬民。而對各教先知來說,全球就只應該有一個真理,所有人都是潛在的信徒。所以他們也試著建立起某種秩序,希望無論地球上哪個角落的人都可以適用。
第一個要談的就是金錢,他是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讓所有人都成了虔誠狂熱的信徒。在我們的世界上講到不同的神會發生爭執,說到各自不同的統治者也可能大打出手,但是在一起花錢卻肯定是其樂融融。之前所說的
IS
組織,他痛恨美國文化、美國宗教、美國政治,但是用起美元倒是十分順手。金錢就是擁有這個的魔力,竟然能夠完成連神靈和君王都做不到的事情。
在採集社會的時候,完全沒有金錢貨幣的概念,每個部落自給自足。雖然部落中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專長,但他們用人情和義務組成經濟體系。比如說,今天你幫我做一雙靴子,下次我幫你治病,相互給予對等的回饋,就可以了。
農業革命一開始的時候,情況並沒有多大的改變,村落裡可能有某位村民特別擅長做鞋子,某位又特別擅長治病,所以村民們都知道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或者不舒服的時候應該去找誰。慢慢的,這樣的幫忙經濟就變成了以物易物。就是物品之間的交換。比如說你現在擁有一袋小麥,你可以拿去找村民
A
換取一雙鞋子。但是問題很快就出現了,那如果
A
不需要你的小麥,而需要另外一個村民
B
的鐮刀,你就要去找到
B
先把鐮刀換回來,但是
B
也不需要你的小麥,而需要村民
C
的木炭。那這樣下去你為了獲得你想要的鞋子,就要翻山越嶺的換一圈,非常的麻煩。
還有,你的一袋小麥是多少呢?是五公斤還是六公斤?那鐮刀是不是有生鏽?上面有沒有雕花的裝飾?鞋子是牛皮的還是布的又或者是草鞋?這些都完全影響到你願意付出的小麥的多少,而對方又是否願意接受呢?所以,為了吧這些物品全部方便的連線起來,我們發明了錢。
在很多的地方和時間點上我們都發明過錢的概念,這並不需要什麼技術上的創新,而只需要想法上的革新。可以說我們又創造了另一個存在於主體間的概念,只存在與人們的共同想象之中。
這裡所說的錢並不一定就是硬幣或者鈔票。不論是什麼東西,只要是人們願意使用、能夠系統的代表其他物品的價值,能夠起到物品或者服務交換作用的,它就是錢。比如說貝殼、牛角、獸皮、布料或者說在現代監獄和戰俘營裡的香菸,他們都可以被視為錢。
事實上,就算現在,大部分的錢也並不是以硬幣或者鈔票的方式存在的。全球金錢總數為
60
兆美元,但是所有的硬幣和鈔票加起來也只有不到
6
兆美元。所以超過九成的錢都是在計算機裡顯示的數字而已。
有了金錢的概念,鞋匠只要記得哪種鞋開價多少,就不用一一記住鞋子換成小麥或煤炭之間的匯率了。而且,因為金錢人人都想要,所以你也不用再去一一詢問最近哪個鞋匠需要小麥。或許,“人人都想要”正是金錢最基本的特性。人人都想要錢,是因為其他人也都想要錢,所以有錢就幾乎可以換到所有東西。你之所以永遠都樂意收錢,是因為不管你想要靴子、鐮刀或是煤炭,只要有錢幾乎都換得到。於是,金錢就成了共通的交易媒介,幾乎任何東西之間都能完成交換。正因為有了金錢的概念,後來才能發展出複雜的商業網路以及蓬勃的市場經濟。否側,市場和商業網路的規模、活力和複雜程度都必然非常的有限。
金錢的運作是基於他是全世界範圍內最嚴重的信任事件,只有所有人都對金錢信任,才能充當一個純粹的介質,換取所有的物品。
另外,金錢無論怎麼流通,他的價值都是由我們的大腦虛構出來的,是存在於我們共同想象之中的。光靠互信體制還不能保證金錢的純度,往往都會有人想著要冒充,比如用石塊塗上金色的油漆替代黃金,這為金錢的使用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於是這個時候金錢上印上了某些代表政治權力的標記,能夠確保貨幣的價值。因為偽造假幣不單純是欺詐,更是對主權的挑戰,這直接冒犯了國王的權力甚至是他本人,這樣的人被抓到後會經受殘酷懲罰,最後才被處死。直到最近出現了完全沒有實質價值的貨幣,就是我們現在每個人所使用的紙幣。因為只要人們相信國王的權威和人格,就會相信他所發行的貨幣。
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古羅馬帝國所發行的銀幣就廣受信任,即便是在帝國範圍之外,大家都很樂意收集古羅馬的銀幣,甚至在印度市場,商人都願意接受它的價值。後來,印度領主在鑄造錢幣的時候,不僅模仿古羅馬銀幣的外形,甚至就連上面皇帝的肖像也直接影印到自己的錢幣上。
現在整個世界已經成為了單一的金錢貨幣區,期初的黃金和白銀,後來轉變成集中具有公信力的貨幣,比如說英鎊和美元。但是我們會提出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印度、穆斯林和西班牙人都分屬不同的文化,但是究竟為什麼大家都同樣相信黃金有價呢?為什麼不是西班牙人相信黃金,穆斯林人相信大麥,印度人相信貝殼而中國人相信絲綢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在貿易連結兩個區域的時候,只要是能夠運送的貨物,就必定受到供需關係的影響,讓價格達到平衡。聽過我解讀經濟學的同學們應該很好理解。假設在印度與地中海地區首次開始貿易的時候,印度人對黃金沒有興趣,所以黃金幾乎一文不值。但是在地中海,黃金可是人人垂涎。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來往於印度和地中海之間的商人,開始注意到黃金的價差,就在印度便宜買入,回到地中海高價出售。於是印度市場上的黃金需求暴增,價格就會不斷上漲。與此同時地中海的黃金供給增加,價格因此下降。很快的,黃金在印度和地中海的價格就相差無幾。所以在同一個貿易區內,只要地中海人相信黃金,那麼印度人也會跟著相信。
以此類推的話,就算有些人是我們憎恨和厭惡的,但是如果他相信貝殼或者美元,就足以讓我們也跟著相信這些東西的價值。所以,才會有我們之前所說的,就算是在宗教上水火不容的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也可以在金錢制度上達成同樣的信仰。本拉登也會毫不猶豫的使用印著“我們信仰上帝”字樣的美元。
原因就在於宗教信仰的重點是自己相信,但金錢信仰的重點是“別人相信”。
千百年來,哲學家、思想家和宗教人物都對金錢嗤之以鼻,稱錢為萬惡的根源。但就算真是如此,錢同時也是人類最能接受的東西。比起語言、法律、文化、宗教和社會習俗,錢的心胸更為開闊。所有人類創造的信念系統之中,只有金錢能夠跨越幾乎所有文化鴻溝,不會因為宗教、性別、種族、年齡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視。也多虧有了金錢制度,才讓人就算互不相識、不清楚對方人品,也能攜手合作。
金錢制度有兩大原則:
1.
萬物可換:錢就像是鍊金術,可以讓你把土地轉為手下的忠誠,把正義轉為健康,把暴力轉為知識。
2.
萬眾相信:有了金錢作為媒介,任何兩個人都能夠達成各種合作。
就是因為這兩大原則,讓數百萬的陌生人能夠合作各種貿易和產業。然而,這些看似無害的原則還是有黑暗的一面。如果一切都能換成金錢,就會讓冷酷無情的供需法則取代原本親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個人的價值。
一直以來,人類社會和家庭的維繫靠的是榮譽、忠誠、道德和愛情。但這些都不會被放上市場,也不應該用金錢衡量。就算市場開出天價,有些事情就是不該做。比如說父母該不該販子為奴,為了金錢是否應該背信棄義還有婚姻該不該淪為獲得物質生活的交換工具?但是,金錢不斷的打破著這些限制。
金錢還有更黑暗的一面。雖然金錢能建立起陌生人之間的信任,但人們信任的不是人類、社群或某些神聖的價值觀,而只是金錢本身以及背後那套沒有人性價值運作的系統。我們依然不信任陌生人,甚至依然也不信任隔壁的鄰居,而我們都信任他們手上的錢。沒錢,就沒有信任。等到錢滲透沖垮了社會、宗教和國家所築成的大壩,世界就成了巨大而無情的市場。
於是,人類的經濟史就像跳著微妙的舞步。我們用金錢來促進與陌生人的合作,但又害怕這會破壞人類的價值和親密的關係。一方面,我們也想打破那些限制金錢和商業流動的社會大壩;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斷築起新的大壩,希望保護社會、宗教和環境免受市場力量的奴役。
現在常有人說市場力量終會獲勝,而無論是國王、宗教或社會,它們建起的大壩終將不敵金錢的狂潮。但是,一直以來,總有勇猛的戰士、狂熱的宗教分子、關心政治的人物多次打倒了工於心計的商人,甚至是讓整個經濟重新洗牌。所以,說到人類終將統一,絕不只是純粹依靠經濟的過程。想知道原本成千上萬的獨立文化是如何逐漸相連、形成今天的地球村,雖然黃金和白的作用確實影響深遠,但是,也別低估了刀劍的力量。下一期我們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