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一個程式設計師的自白(無知之者)

一個程式設計師的自白(無知之者)

有人說,父母亦老師,但父母並沒有告訴他人生是用來折騰而不是用來舒服的;有人告訴他,老師是啟蒙者,但老師並沒有告訴他,學無止境原來是跟自己的人性死磕到底。有人告訴他,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導者,但那人並沒有告訴他,自己永遠無法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這些真相搞得他在自己面前顯得多麼地無知。

人生是用來折騰的,不是用來舒服的

如果有人告訴他,人生是用來折騰的,舒服是留給“躺著”的人的,那麼他的大腦就不會總是出現各種“折騰終點”的幻想。如果人生是用來折騰的,那麼他的大腦就不應該浪費時間去想那些“人性化”的事情,而是思考有哪些自己可以折騰的或有什麼事情是可以經得起數十年的折騰的事情。既然人生是折騰的,那麼就不會存在“什麼時候可以放假”,“什麼時候可以休息”,“什麼時候可以退休”等命題,自然而然地更不會去思考什麼時候可以一身清閒,什麼時候可以財務自由,什麼時候可以環遊世界的問題。如果沒有這些問題的存在,我想他就不會去思考到底多少年薪才算高薪,做到怎麼樣才算成功,人生到底活成怎麼樣才算有意義等等這些“毫無意義”的問題。因為人生是用來折騰的,如何才算折騰,看看有哪些事情是別人不願意做的,去做就對了。別人不願意6點起床,那你就5點59分起就好;別人喜歡各種好吃,那你就怎麼清淡怎麼吃就行;別人不願意學習,那你把行業最基層最難啃的書把它們都啃了準沒錯;別人不願意運動,那你每天把自己拉去隨便一個能跑上數千米的地方跑一遍就夠了;別人喜歡抱著手機24點都不願意睡覺,那你一回家就把手機丟一旁23點準時趟床上你應該會很難受。如果早知道這個真相,我想他就不會浪費那麼多精力和情緒在無謂中掙扎了。

學無止境,說白了就是跟自己死磕到底

 我問他,學習累嗎?累,肯定累。那你平時怎麼學習?看書和訂閱號。看的都是什麼書?別人看不下去的書。訂閱的都是什麼號?只看兩個號,一個是不斷告訴我人生是用來折騰這個事實的號,另一個是不斷告訴我怎麼可以自我折騰的號。我想,他受夠了那些不正確的輸入,所以他只會認可那些“肯定”正確的事情以及不會去做那些“肯定”錯誤的事情。所以去發覺人生有什麼事情是‘“絕對”正確的,他發現了大家都認同的一個觀點——“活到老學到老”。同時他還去尋找不認同這個答案的存在,但他沒有找到反駁這個觀點的答案,所以他得出學習是“絕對”正確的結論。但他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學得很疲憊,因為他不知道原來持續的學習是那麼的累。特別是做一些跟自己所想有極大反差的思想是無比痛苦。他帶著“學習累嗎”的問題去問遍了整個網際網路,沒有找到“學習不累”的論證,更多都是視學習為逆人性行為。在“人生需要持續的學習”和“學習是一件逆人性的事情”的兩個充分且必要(必要是因為他只做正確的事情)的條件下,成為了“人生是用來折騰”的論點之一。面對這樣一個具有客觀邏輯的事實下,他接受了學無止境就是一個跟自己死磕的事實觀點。

 

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別人告訴的他的這個“論點”時,他無法反駁,說明這又是一個真命題。但現實中,我們自己好像永遠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一樣而做出各種“自以為是”的想法和行為。認真觀察一番,行為需要認知指導,他在根據自己的“預設值”或者根據各種外界潛移默化的輸入作為標準去引導自己。既然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那如何去建立自己的標準?很簡單,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去學習,去思考,去論證。這又可以反過來解釋學習的“絕對”正確。在人生需要學習以及學習的逆人性的兩個充分又必要的條件下得出了人生就是各種折騰的過程。在這幾個鐵一般的事實面前,他還會有什麼理由可以抵抗呢。

寫到最後

 情緒是各種預期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原來一本書可以這麼厚,原來一碗青菜可以那麼的素,原來1千米的距離那麼的長,原來22點是那麼的早……原來這些通通都是毫無邏輯和毫無依據的虛實。在這三個真相面前,他輸入的99%資訊和情緒都經不起推敲的,除非他不承認邏輯的存在。所以他終於知道了不是社會浮躁的虛實,而是自己缺少本質的認知導致自身浮躁所造成的假象。

來源:https://www.cnblogs.com/wcd144140/p/9801539.html

 

鄭州泌尿科醫院

鄭州看男科多少錢

鄭州哪家醫院看男科好

鄭州專業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