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創智計劃”|為了興奮之後再無落差
作者 | 張戈 (公眾號ID:TechECR)
“全球AI人才的供需比僅有1%。”相比於2017年發表的2萬餘篇機器學習學術論文,成立的1100餘家人工智慧創新企業,以及相關AI領域的240億美元兼併或收購金額,140億美元的戰略資本投資。“1%”,這一數字確實過於扎眼,也的確令人在興奮之後,難免出現99%的落差。
HC2018,華為釋出了“兩顆AI晶片”,釋出了全棧全場景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也宣佈在未來三年,發展100萬名AI開發者和合作夥伴。但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有興奮,也不無冷靜,在介紹“華為人工智慧發展戰略”五方面內容中,特別強調“投資開放生態和人才培養”。也就是說,該方向與“打造全棧全場景解決方案”、“投資基礎研究”同等重要。
人工智慧比輪子更偉大
人類數千年文明歷史中,只發明有26種通用技術,“輪子”是其中之一,人工智慧也是其中之一。當然,人工智慧必將比“輪子”更偉大。因為人工智慧將在數字世界中無孔不入、無所不及。
聚焦華為的人工智慧思維。華為是一家平臺型公司,具備“端、邊、雲”的全場景能力,也具備從晶片、硬體,到運算元開發工具、模型訓練和推理框架、應用使能平臺的全棧式人工智慧能力。
也就是說,華為正在以生態的思維,思考人工智慧產業,其中就包括人才戰略。我們可以依靠一己之力“鋸木為輪”,但人工智慧產業鏈甚至遠比“全棧全場景”範圍更廣,需要由底層基礎研發、演算法設計、應用開發等各類產業人才進行支撐。
10億元投資AI人才培養
2018年3月,華為生態大學正式成立,該平臺正在成為華為培養數字化轉型生態人才的主體。而同樣是在HC2018期間,華為啟動沃土AI開發者使能計劃,其中面向高校和科研機構,華為將投入10億元使能AI人才培養。
解讀該計劃的產業背景。《中國ICT人才生態白皮書》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為500億元,人才缺口達到96萬人;而到2020年,產業規模將擴大到1500億元,人工智慧人才缺口也將擴大到226萬人。可以看出,龐大的人才缺口,滿街貼出的招聘廣告,將不足以支撐人工智慧產業快速發展,也不足以支撐華為全棧全場景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落地。
同時,此前×××頒佈《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教育部也推出《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併成立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專家組。相關規劃和計劃的頒佈,也正在鼓勵和加速,人工智慧領域的“產-學”深度融合。
對此,資訊科技新工科產學研聯盟執行祕書長、高等教育出版社理工事業部副主任張龍表示:“高校人工智慧本科教育快速發展,這股浪潮不只是學科推動,更多是由產業發展倒推而來。華為釋出的全棧全場景的AI發展戰略,正與高校人工智慧人才培養方向高度契合。
“創智計劃”:10-50-100-10000
再進一步聚焦華為與高校合作的人才培養策略。作為華為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此次HC2018期間,華為聯合國內多所高校,共同推出人工智慧培養“創智計劃”。首批簽約的5所高校包括: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
“創智計劃”具體可總結為“10-50-100-10000”的完整人才培養閉環。華為將從課程建設、產學合作、師資培養、學生認證等四個方面,支援國內高校開展人工智慧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
在未來三年內,華為將聯合各高校開發不少於10門人工智慧精品課程;啟動不少於50個產學合作專案;培養不少於100名高校人工智慧教師;培訓不少於10000名具有華為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的學生。
目前,國內僅有38所高校創立人工智慧學院或研究院,但未來一年將有200餘所高校,開設人工智慧相關課程。問題由此而來,課程內容如何規劃?師資力量從何而來?教學實訓所需要的軟硬體環境又如何解決?
在此方面,華為已進行了系統規劃。其將聯合教指委(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新工科聯盟,梳理知識結構、規劃開發方向、遴選名師資源;通過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專案,將華為人工智慧軟硬體資源,向高校進行傳遞,配合高校進行課程開發,此後通過新工科聯盟和華為ICT學院,對課程進行推廣。
環環相扣的落地策略
此前2018年6月,華為已與教指委、人民郵電出版社已經聯合釋出了9本資料科學與大資料技術專業系列規劃教材。延續該模式,華為將繼續聯合各高校,開發不少於10門人工智慧精品課程。
同時,通過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專案”,華為將資助20所高校AI軟硬體資源,支撐高校開設華為AI主題實踐課;立項10項教改課程,支援教師更新教學內容,建設課程資源;支援教師利用華為資源建設20個創客空間,及專案轉化平臺。此外,在師資培養和技術認證方面,華為將依託新工科師資培訓計劃,以及華為ICT學院教師培訓計劃,培養不少於100名高校人工智慧教師。“華為將在每年寒暑假例行舉辦師資培訓班。師資培訓將採用小班制、案例化的教育模式,提供培訓學習、實踐操作、教學研討、認證考試等一站式服務。”華為企業業務培訓與認證部華為ICT學院解決方案架構師劉耀林說。
而與培養100名教師對應的培養10000名具有華為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的學生。2018年7月,華為已經發布HCNA-AI工程師認證體系,年底之前將釋出HCNP-AI工程師認證,2019年還將釋出HCIE-AI專家認證,建立人工智慧人才梯隊。“華為將通過ICT學院認證激勵計劃、華為ICT大賽,以及華為耕耘計劃,激勵學生參與人工智慧培訓。”劉耀林說。
完
【TechECR】關注科技企業生態體系建設,這裡有思考、有觀點;有點頭咂嘴,也有會心一笑。創始人:張戈,曾任《商業夥伴》、《電腦商報》副總編,不碼字,不寫稿子、只輸出有質感的文章。以生態合作為視角,研究IT產業18年,常年保持對ICT企業、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頻度採訪。同名專欄現已入駐各大主流媒體平臺。合作聯絡:[email protected]
目前已同步入駐: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搜狐號、企鵝號等自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