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析沒有思路怎麼辦
作者:陳老師,在諮詢行業打拼了9年,在如何診斷經營問題、建立分析體系、解決專項問題上有超過30個大型專案積累與實戰,天善智慧特邀專家。
個人公眾號:接地氣學堂
資料只是資料分析的素材,資料分析則是一個系統工作。就像我們想做一個大盤雞招待客人,光從菜市場買一隻冰鮮雞回來是遠遠不夠的,還得:
有灶臺、鍋碗瓢盆
有花椒、土豆、洋蔥、辣椒等配料
知道大盤雞的做法,分幾步,幹什麼
自己動手做過大盤雞,熟悉做的過程
有了這四樣加持,才能把一塊雞肉變成香噴噴的大盤雞
資料分析的過程和這個類似,如果一一對應的話,可以這麼看:
有一塊雞肉(基礎資料)
有灶臺、鍋碗瓢盆(分析工具)
有花椒、土豆、洋蔥、辣椒等配料(輔助資料)
知道大盤雞的做法,分幾步,幹什麼(業務背景)
自己動手做過大盤雞,熟悉做的過程(分析思路)
當然,還得有最重要的一個:客人到底要吃什麼?(分析目標)
如果按重要性排序的話,次序是這樣的:
客人到底要什麼(分析目標)
知道菜的做法(業務背景)
熟悉做菜的過程(分析思路)
有食材(基礎資料)
有調料(輔助資料)
有做飯工具(分析工具)
資料分析的工具隨著時代變化日新月異,資料來源隨著工具變化越來越豐富,但是要分析的問題始終是那些。只要企業還在經營一天,就離不開進銷存量收利。就拿鋪貨這件事,傳統的做法就是靠督導、巡查員手工記錄,一個門店一個門店去掃街,處理資料也就是
之所以強調這個順序,是因為這是很多資料分析師們思路斷片的核心癥結:不知道業務需要什麼?作為專職資料分析,我們在處理的都是第4,5,6步的工作。大部分時間在處理基礎資料,保證資料正確可靠。至於到底這玩意誰在用?幹什麼用?用了又怎樣,一概不知。(啥?你說資料誰在看都不知道?還真不知道!因為很多資料分析師更新完報表是自動群發,沒加閱讀回執的,所以還真不知道到底誰看了誰沒看)
獲取目標的方法有主動和被動兩種。主動的獲取,就是去聊天。和需求部門直接聊:他們想要分析什麼問題。但這裡有四大坑點:
不想說:業務方根本懶得理你。郵件發了石沉大海。開會低頭搓手機。你問他分析目標,不是回答:“這不關你事”就是回答:“你是分析,你問我”總之話不投機半句多。
不會說:不懂資料,不知道怎麼提分析需求。。想跟他聊聊,能一會扯到明年規劃,一會扯到老闆態度,一會扯到哪個門店。總之一點邏輯都沒有,聽的人云裡霧裡。
不能說:心懷鬼胎!不會告訴你他的真正目的。還拿渠道部舉例,明明業績做的很好,卻可勁讓你分析還有什麼不足,為什麼?為的是壓低老闆對明年的期望,為的是年底再壓一些單明年釋放出來。你客觀回覆情況,他只會回覆:“分析的不夠全面深入啊!”
不停說:深受“網際網路思維”“增長黑客”“人工智慧”影響,特別喜歡談資料分析,跟你叨叨這個分析那個分析。問題是,我才是做分析的啊,別嗆行啊大兄die。你的目標是啥呢?先聊清楚這個好不。
所以往往大家直接去問分析背景,十有八九會碰壁。合作意願高,個人能力強的需求方始終是可遇不可求。所以還得我們自己苦練內功,做好被動收集工作。
要收集的資訊包含以下四個方面:
行業資訊,主要競爭對手的資訊,行業趨勢報道。如果行業出現XX問題,主要競爭對手出現XX動向,十有八九我們自己也有
公司政策,新聞,公告。通過內部通報,動作,反推相應的業務部門在幹什麼,可能有什麼樣的問題。
KPI指標及最新的完成率。最直接的刺激業務部門幹事情的動力
過往業務部門有表態的分析。比如上一次業務部門特別關注資料是在什麼時候,是哪方面的分析,當時業務部門給的意見是什麼。
收集完資訊,我們對業務問題有了更多自己的判斷,自己在思路上更接近業務部門的目標。同時,跟業務部門聊的時候,不用採用:“請貴部門反饋下需求!”這麼措辭強硬,讓人無所適從的口氣。完全可以從基層入手,從熟人入手,從嘮家常入手,不知不覺獲得更多資訊。
分析:“誒呦,今天中午敢點鰻魚飯,有點膨脹啊,指標做的好看老闆有獎勵是不是?”
業務:“屁,吃點好的安慰下自己,老闆的目標比kpi高多了,搞的我們還在加班……”
如果正面溝通走不通,可以多試試上邊這種在午飯、茶水間場合的側面溝通。總之拿到我們需要的背景與目標,後邊的思路自然暢通。當然,只有背景和目標還是不夠的。還得懂一些常規的分析思路(所謂的分析套路),不然還是看著資料發懵。比如同樣是渠道分析,直營、加盟,線上線下,帶不帶三級分銷都有不同套路。只不過套路內容太多,太過具體。這裡不贅述了。我們再找機會分享。
總之,想做出在企業裡有用的資料分析,思路一定是從具體的企業業務裡來。脫離背景,談《分析就是一句話》不是吧資料分析整成玄學,就是把資料分析降為拍腦袋。資料分析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工作,需要和業務部門協同努力。掌握了這一點,構建思路就有個好的開頭。
今日
推薦
5折優惠等著你 掃描 下圖二維碼 即可學習 點選 閱讀原文 加入SVIP可免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