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上市的同程藝龍要“依葫蘆畫瓢”做AI,恐怕只是個幌子
文 |魏啟揚
來源 | 智慧相對論(ID:aixdlun)
同程藝龍馬上就要赴港上市了,它最新發布的招股書主要說了兩件事。
一件是“我很賺錢”。截至2018年6月30日,同程及藝龍合併後總體收入達到28.3億元,同期總計實現盈利8.45億元,已超越2017年全年盈利。營收和盈利兩條線均保持較快增長。
另一件是“我要發力AI”了。同程藝龍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今後的研發活動將更多的側重於優化人工智慧技術。
前者是給投資者注入信心,後者則表現出同程藝龍對於未來的野心。我們的問題是:站在騰訊的流量大樹下,同程藝龍在人工智慧方面還能玩出什麼“花”呢?
促使同程藝龍發力AI的隱疾:高銷售額背後的低滲透率
不得不說,單從數字上進行比較,同程藝龍今年上半年的成績非常優秀。根據其2017年的交易額,同程藝龍在國內的OTA線上旅遊平臺中,可以排到第三的位置。智慧相對論通過對同程藝龍的招股書進行分析發現,同程藝龍今年上半年實現了28.3億元的總收入,體量如此巨大的經營收入主要由兩塊業務帶來——交通票務和住宿預訂,其中交通票務交易額為472.3億元,住宿預訂交易額為107.3億元。問題出現了,在休閒度假旅遊產品的銷售上,同程藝龍存在明顯的短板。
同程藝龍的短板其實也是整個OTA旅遊電商們的短板。根據智研諮詢釋出的《2018——2024年中國電商行業市場競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剔除石油與餐飲,2017年中國的網購規模已佔到社會零售總額的19.9%,3C家電和服飾的網購滲透率分別達到驚人的38%和31%。在旅遊行業中,根據易觀釋出的《中國線上度假旅遊市場專題分析2018》顯示,國內的旅遊行業線上滲透率僅為16.5%,低於全國網購平均水平。橫向對比之下,國內線上旅遊的差距並不大,但是如果縱向與國外同行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國內線上旅遊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
根據eMarketer的資料,若僅考慮酒店住宿、機票、休閒度假遊,美國2012年的線上旅遊滲透率就已經達到74%,其中機票達到76%,酒店達到73%,休閒度假遊產品也達到了70%。網購的綜合滲透率中國是遙遙領先於美國的,可是線上旅遊滲透率卻大大落後於美國。從木桶理論來看,OTA旅遊電商存在短板,而休閒度假產品的低滲透率則是短板中的短板。
同程藝龍顯然是注意到了旗下各條業務主線之間的不平衡,在交通票務和住宿預訂這兩塊業務已經逐漸觸碰到天花板的背景下,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提升休閒度假旅遊產品和其他業務的銷售呢?同程藝龍將寶壓在了AI身上。
AI還能補上什麼“漏”?
經過阿里、京東等超級電商企業的多年實踐,AI在電商領域的應用已經非常成熟了。從最初的商品比價到庫存管理、從物流運輸到商家推薦給客戶的產品組合,AI幾乎已經存在於電商領域的全產業鏈中。可是,旅遊作為一種人類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由自身感覺所體驗的心理活動,在消費過程中既有物質資料(交通與食宿),也有精神產品(旅遊景點的遊覽體驗),還包括勞務的方法和形式(導遊服務、民俗體驗等),因而和一般的電商產品存在較大的差別,這也是現有的AI技術尚不能完全解決旅遊電商的問題,國內線上旅遊滲透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同程藝龍要打的AI牌,無非照著同行“依葫蘆畫瓢”,哪裡有漏就補哪。
1、打有“技術”的“價格戰”
馬蜂窩聯合創始人兼COO呂剛去年12月份接受鳳凰網科技採訪時用“簡單粗暴”來評價行業的競爭格局,先用資本獲取資源,然後用價格來獲得訂單,獲勝的訣竅就是——我比你便宜。如此沒有技術含量的玩法似乎與OTA旅遊電商們總會依附的“科技”光環有些格格不入,但大家都在用價格的方式來爭奪市場份額的時候,怎樣制定出對於自身最有利的價格呢?對於這類問題,AI很擅長:通過複雜的學習演算法,人工智慧可以持續對市場動態和變化的競爭環境進行評估,從而解決定價的問題。傳統而笨拙的“價格戰”在AI的加入下開始變成一件“有技術”的事情,同程藝龍需要思考的是,在使用AI為自己獲取“價格戰”勝利之前,如何避免攜程曾經出現過的“殺熟”事件?
2、“幹”掉導遊
相對於定價策略,產品的組合策略則顯得複雜一些。在旅遊資訊的獲取上,活躍在各個景區內的導遊們比那些高高在上的OTA旅遊電商平臺更有優勢。如何打通渠道,整合資訊,再根據客戶的需求形成可供選擇的產品組合成為拋向AI的問題。對同程藝龍來說,要想獲得更多的增量銷售,在休閒度假產品業務上有所突破,它需要“幹”掉導遊。只有向AI提供了足夠豐富的資料資訊,AI才能為使用者準確“畫像”,從而生產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組合。用呂剛的話來進行評述就是:“門票還是那張門票、酒店還是那個酒店、車還是那輛車,消失的只是那個掌握資訊的人(導遊),你自己成為掌握資訊的人。”
3、打通整個銷售環節的智慧客服
472.3億元交通票務交易額,107.3億元住宿預訂交易額。僅僅半年,同程藝龍就完成了如此巨量的交易資料,在其背後,必定有數量相當的客服服務與之匹配。如何提升客服效率、提高使用者的使用體驗也會成為同程藝龍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之一。經過阿里、京東等電商企業的多年實踐,智慧客服在技術上已經非常成熟。在旅遊行業的應用場景中,AI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使用者與“客服”在最少的互動次數內獲取到所需要的資訊,如何讓 “客服”與使用者的交流中看起來不那麼“笨”。如果將問題挖掘、關聯問題推薦、上下文對話等其他演算法進行更加深度的應用,那麼智慧客服可能不光光只是解決售前諮詢、售後服務的問題,它將在喚醒潛客、二次銷售等營銷層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也是OTA旅遊電商平臺們解決低滲透率的一個重要方向。
4、由虛擬導遊帶來完美的旅行體驗
相比於前兩項只是在現有的AI技術上進行更加深度的應用,那麼同程藝龍在招股書中提到的引入虛擬個人助理功能,即“虛擬導遊”概念或將打破當前旅遊行業的格局,“導遊”作為旅遊產業鏈條中重要的一環也將因AI的進入逐漸變得尷尬。
其實在“網際網路+”的大潮中,AI導遊曾以APP或者微信公眾號的形式大量出現過,但無一取得成功,月活太低、內容死板……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些冠以AI頭銜的軟體一點也不智慧,充其量只能算做景點的語音解說軟體,對於希望自己在出行時受到“貼身式保姆”服務的使用者來說,這些遠遠不夠。一個合格的“保姆式”導遊應該怎樣?出行前,應該根據旅客的特徵及偏好資訊,為旅客提供目的地資訊及行程規劃;在出行中,提供景點、餐廳、當地交通指南、實時翻譯、折扣資訊等各類問題的指引和講解;行程結束後,能夠協助旅客解決類似於保險索賠這樣的售後問題。目前,行業內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這也給了AI在這一領域巨大的發揮空間,同時也給了像同程藝龍這樣的OTA旅遊電商平臺巨大的想象空間。“虛擬導遊”如果真的可以變成現實,AI對於行業的衝擊將並不僅僅是導遊“下崗”那麼簡單。
抱緊騰訊大腿的同程藝龍還願做“髒活”嗎?
討論了很多,同程藝龍真的會針對自身經營的弱項利用AI進行技術上的革新嗎?從11月13日同程藝龍召開的IPO釋出會上其首席戰略官吳嘉竹的發言可以看出,放在同程藝龍的首位戰略依然是微信小程式,“未來2-3年都會圍繞小程式戰略”。
基於騰訊的第一股東關係,微信生態成了同程藝龍的頭號選擇。目前,同程藝龍營運專有微信小程式,同時也是微信及移動QQ的移動支付介面“火車票機票”及“酒店”入口的獨家營運方。可以預見,依靠著微信小程式11億使用者的流量根基,同程藝龍的內部資源將會更多向如何挖掘騰訊的流量寶庫傾斜。
雖然同程藝龍在酒店頻道上線了VR訂房功能,“同程藝龍酒店機票火車”小程式的語音購票功能也進入到測試階段,但這與增加同程藝龍的休閒度假產品滲透率的幫助有限,與吳嘉竹所描述的智慧化出行解決方案還有很大的差距,畢竟核心的資源資料渠道沒有打通。
對於旅遊這種具備精神層面的消費形式來說,不同的景點,遊玩的方式有不同,就算同一景點,也有不同的遊玩路線和玩法,加上從出發地到目的地的銜接,同一個景點,因為供應商的不同,可以被打包的產品組合也變得複雜和多樣。同程藝龍所要面對的難題是,如何將所有景點的資訊渠道全部打通,再用通用模板和演算法進行規模化整合。美國的旅遊電商是通過和旅遊企業結盟,共同建立旅遊資源資料庫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其中的邏輯很簡單,旅遊企業擁有線下的資源優勢,旅遊網站擁有線上的流量優勢。雙方合作建立旅遊資源資料庫,通過AI的深度資料探勘,在制定通用型的爆款產品的同時也為使用者實現個性化的定製需求。需要承認的是,面對全球以百萬計數的旅遊目的地,進行旅遊資源的整合建立資源資料庫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工作。已經有了流量入口的同程藝龍還願意分出大量資源去做這份“髒活”嗎?另外一個頗具諷刺的意味的是,如果同程藝龍決心擼起袖子扛起建立旅遊資源資料庫的“髒活”,最終還是要與一直想取代掉的導遊合作。
【完】
智慧相對論(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慧這口井,評出鹹淡,講出黑白,道出vb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慧駕駛、AI+硬體、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演算法、人機互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