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作業系統引論1

作業系統引論1

1.1 作業系統的目標、作用和模型

  1. OS的目標
    方便性:使用者無需瞭解底層硬體,無需用0、1機器語言操作。(可以說不用手,用工具,進入石器時代了。)
    有效性:CPU、I/O、儲存等的管理專門、合理地被組織管理起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可擴充性:擴充應用軟體;適應硬體和體系結構發展,擴充底層管理功能模組等。
    開放性:網路環境,遵循開放互聯標準。
  2. OS的作用
  1. 作為使用者與計算機硬體系統之間的介面
    提供三種供使用者操作OS的方式:通過命令方式、系統呼叫、圖示-視窗方式,來實現與OS的通訊。如下圖: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2)OS作為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管理者

  1. 達成有效性目標 *
    處理機
    儲存器
    I/O裝置
    檔案(資料和程式)
    3)OS實現了對計算機資源的抽象
  2. 系統軟體以及更上層的使用者應用軟體在作業系統虛擬機器上執行:計算機成為功能更強大的多層虛擬機器。
  3. 作業系統附加在裸機上第一層,對裸機的首次擴充: “虛擬機器”
  4. 最低層:物理“裸機”
    1.2 作業系統的發展過程
    1.人工操作方式
    工作方式:
    1)使用者:既是程式設計師又是操作員,使用者是計算機專業人員。
    2)程式語言:機器語言。
    3)輸入輸出:紙袋或卡片。
    計算機工作特點:
    1)使用者獨佔全機,資源利用率極低;
    2)CPU等待使用者,計算前,手工裝入紙帶或卡片;計算完成後,手工卸取紙帶或卡片;CPU利用率低;
    主要矛盾:
    人機矛盾----人工操作嚴重降低了計算機資源的利用率
    提高效率的途徑:
    離線輸入/輸出技術。
    2.離線輸入/輸出(Off-Line I/O)方式
    等待人工操作紙帶輸入資料的不是CPU,而是外圍機,一定程度解決人機矛盾。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優點:減少了CPU的空閒時間;提高I/O速度;
缺點:系統開銷大!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