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書摘—慕課革命:網際網路如何變革教育?

書摘—慕課革命:網際網路如何變革教育?

作者:湯敏

推薦序1 挖掘慕課所蘊含的重大機遇

慕課是新近湧現出來的一種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模式。

1971年美國當代著名思想家、社會批評家伊萬·伊里奇在其《去學校化的社會》(Deschooling Society)一文中提出,將先進的技術整合融入學校系統中,創造“發散性的學習網路”,將更多的學生緊密聯絡到學習過程中,以產生一種更加有效的、參與式的學習。

首先,慕課是實現教育公平的有效形式。

其次,慕課是幫助人們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手段。

再者,慕課將成為紓解我國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途徑。

推薦序2 一場人人受益的教育革命

慕課革命下,所有的人都是受益者。慕課革命是移動網際網路革命的一部分,這次革命不僅讓教育以慕課的方式得以呈現,而且產生了更多的教育呈現形式。這次革命帶給整個世界的好處遠大於壞處。

慕課形式下,最有可能的是,當地老師不再主導上課,而是讓學生上全世界最優質的課程資源,但學生要在當地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和互動。在這裡,現場老師不是不重要,而是變得更重要了。

我問過中學生,他們覺得通過網上在家裡學習非常孤單,集中不了注意力。

18歲以上人群,我叫作高度自覺人群,包括考四六級、考研、出國考試的這些學生,大部分會轉到線上去,當然部分還會線上下,但未來一定會以線上為主。

推薦序3 大膽擁抱慕課革命

就教育的兩個層面“教”與“育”來說,到目前,慕課在“教”的層面已經做得很好了,只是在“育”的層面需要進一步探討。

推薦序4 慕課將教育真正推向公平

慕課所帶來的教育革命體現在,它將傳統的“教”和“育”作為兩個模組拆分了,先釋放了“教”,讓其變得極其有效和便捷,不受時間、地點、種族等任何限制,甚至是免費了。換句話說,慕課解放了教育的一半。毫無疑問,從“教”的角度看,慕課是千百年來對教育做得最有效的顛覆。

在我看來,任何涉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東西,都不可能通過線上一勞永逸地解決掉。

所謂慕課,在我看來倒不如理解為“慕名來上你的課”,之所以上你的課,就是因為你是最好的。如果一些具有區分性的大學,所提供的課程在慕課上很難獲取,那麼這樣的大學會存在下去。

大家都知道慕課是未來的趨勢,但它如何完成“育”的那部分功能,我現在還講不清楚。

從兩千多年來的教育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出,教育、科學、知識的誕生是鮮活生活中的一次集約化。孔子、柏拉圖當年教學生時就在田野裡,或直接在雅典的集市上,他們更多面對的是鮮活的生活,所探索的是生活的方式,生活與求知在古代是合二為一的。

慕課所顛覆的是教育的精英理念,將教育真正推向平民化。到了慕課時代,這種知識層面的教育公平得到了終極解決,唯一的門檻可能是有沒有智慧手機或有沒有網路的問題

慕課讓任何人可以免費獲取全世界最優質的教學資源,至於是否獲取,很大層面上要看教育管理者的決策。慕課已經來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就在那兒,你要不要,就看管理者如何取捨了。

自序 慕課在“革”誰的“命”

慕課,音譯自“MOOC”,是英文Mass Open Online Courses(大規模公開線上課程)的簡稱。慕課的理想是做到“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能學到任何知識”。在這裡,“任何人”,是指不受國別的侷限、學校規模的制約和年齡的限制,有學習需求的人都能獲得滿足;“任何地方”,是指不管你是在名校雲集的美國波士頓,還是在貧困的中國甘肅鄉村,只要有一臺連上網際網路的電腦,你就能學到你想學的課程;“任何時候”,是指你可以脫產學習,也可以用碎片時間(如喝一杯咖啡或等地鐵的時間)學到你想學的知識;“任何知識”,是指你不但可以學到學校的課程,還可以學到有關工作和個人興趣的知識,甚至能學到目前用不著的知識。

慕課“革”的最重要的是教育不公平的“命”。追求教育公平,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理念之一

環顧一下四周,豈止是教育界,任何行業都正在經歷一場顛覆式的革命。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改變。“

“開放,或者被拋棄。”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教授說,“在全球優質教育資源和強勢文化衝擊面前,中國大學必須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否則就有淪為世界一流大學教學實驗室和輔導教室的風險。”

把慕課當“螃蟹”吃的人

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能學到任何知識的慕課正在迅速地改變教育。

慕課是什麼

慕課是大規模的網路開放課程,它是為了增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作精神的個人或組織釋出的、散佈於網際網路上的開放課程。

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來解釋一遍:“所謂‘慕課’(MOOC),顧名思義,‘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慕課課程動輒上萬人,目前最多的達16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尊崇創用共享協議;以興趣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註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線上),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須旅行,不受時空限制;第四個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課程的意思。”

慕課的五大創新

事實上,慕課不但有別於傳統的電視大學的學習方式,也有別於網易公開課。大體上來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知識點,短視訊。

慕課根據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把一個課的內容分解成若干個知識點,每節課程都由10到15分鐘的短視訊組成。因為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最適合學習者集中注意力的視訊長度一般不超過15分鐘。

第二,隨堂考試,滿10分過關。

第三,兵評兵,機評兵。

對於簡單的隨堂測驗,就用機器直接判分。而對問答題類的考試,就讓學生互評。

第四,虛擬課堂,規模PK。

儘管慕課以網上個人學習為主,但也在嘗試通過網上論壇的方式,把分佈於世界各地的學習者聯絡起來,形成遠端的討論模式。有的慕課還設計出虛擬教室,有座位,有小組,有班長,以每天或每週研討話題這樣的形式,把學習者聯絡起來

第五,大資料分析,小機器跟蹤。一個慕課參與人數極多,你能不能在其中濫竽充數、渾水摸魚?沒門!小小的計算機早就把你盯住了。你在什麼時候上了多少分鐘的課,答錯了幾道題,你的強項在哪裡,弱項在哪裡,機器都清清楚楚。機器還能對大量資料進行分析。這一個題目有多少人答對,多少人答錯,這些反饋能夠幫助教師分析出課程設定的問題。

其他慕課平臺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六成美國人認為美國的大學院校提供的教育價值未能和學生及其父母花費的錢財相匹配。慕課的支持者都盼望慕課的高效率、低成本和靈活機制能讓孩子們多一條選擇之路。

中國也慕課了

雖然這些網站提供的產品多數不與正規教育有關,但這些機構的跨界競爭能力很強。最徹底的競爭是跨界競爭。我們不應該低估這些商業機構,因為他們有強大的商業資源與商業利益的推動,很可能最終能夠把慕課推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並最終在慕課市場中賺到錢並生存下去。

呼嘯而來的新工業革命

英國最負盛名的經濟學雜誌《經濟學人》2012年刊登了一系列討論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文章,並斷言:第三次工業革命對中國這樣的製造業大國來說,有著相當大的負面影響。有人甚至預言,“中國崛起”有可能被第三次工業革命所終結。

這場新工業革命有兩大特點:一是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力會不斷地快速下降,勞動力成本佔總成本的比例會越來越小;二是新生產工藝能滿足個性化、定製化的各種需求,要求生產者貼近消費者與消費市場。

一種可能的趨勢是,過去為追逐低勞動力成本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會很快移回到發達國家中去。

把“外包”給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又“內包”回發達國家的企業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趨勢。

教育不革命行嗎

新的工業革命需要大批的創新型人才。而當前以應試為主的教育方式不能適應這樣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現在所習慣的“傳統的現代教育”起源於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興盛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是這兩次工業革命的產物。學校與學習的模式都反映了工業化時代大生產模式:標準化的課堂、統一的教材、統一的考試、統一的標準答案,這些都是流水線生產螺絲釘的場景。

這種標準化的教育方式製造了大生產時代的可用人才。從根本上來說,這種教育是為流水線培養工人、培養工程師的。在大生產時代的流水線上,每一個人都是大工業的一顆螺絲釘,你只要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發揮在自己崗位上的作用,整個生產機器就能很好地運轉。如果說目前全世界的教育體系還是適合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話,我國的教育則更為僵化,更為缺少創造力。為滿足形式上的“公平”,全國統一的高考、統一的試題、統一的答案,更扼殺了教育的個性化,更像是工業化早期、中期流水線的教育。

從耶魯招生廣告談起

我們的教育跟別人的差距,根本不在硬體上。

大學是該改變了

今後六項新技術對高等教育教學產生的影響。這六項技術是:翻轉課堂、學習分析、3D列印、遊戲和遊戲化學習、量化自我、虛擬助理。

一種折中的方式是,學生還在校園內學習、住宿,但課程可以通過慕課的方式,在全國、全世界範圍內選。如果怕質量不保證,可以由教育部組織若干個專家委員會,對網上課程進行質量認定,包括如何考試。

創業咖啡的啟示

中國發展的前途在於創新,而創新的原始動力之一是創業。我國大學生最缺的一門教育就是創業教育。

職教正面臨大變革

教育分會的發言者、芝加哥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奧斯坦·古斯比,半自嘲半認真地說:“那些選擇去聽中國房價而不來聽教育改革的人,一定是犯了個大錯。因為對於改革來說,教育體系改革是一個涉及方方面面的、最全域性性的一個體制,應該給予格外的注意。”

都是擴招惹的禍嗎

當前在中國高等教育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並不是擴招的方向錯了,而恰恰是過去計劃體制中的弊端還沒有完全消除,教育改革嚴重滯後,政府職能轉變還沒到位,改革還不夠完善造成的。教育不能市場化,但不與市場結合的、不為市場經濟服務的教育,一定沒有出路。對擴招中出現的一些負面問題,不能以偏概全,特別是不能讓一些似是而非的議論干擾我們的改革。我們應該堅定不移地推動教育的改革,只有不斷地改革,中國的教育才有出路。

現在企業招不到滿意的大學生,並不是因為大學生的書本知識不夠,而是他們缺乏企業所需要的技術技能,是因為他們為人處世、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

我國正處於產業急劇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這個過程迫切需要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中國製造’的差距主要是職業人才的差距。製造產品主要靠職業人才,但我們製造業從業人員中,中級職稱以上的人員比例,與發達國家的比例差距還很大。”×××總理最近表示。

慕課能解決職教師資不足問題

我的觀點是,中國的慕課應該急學生所急,急企業所急,急國家所急,應該職業教育先行,把職業教育當作主戰場,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因為滿足市場的人才需求是教育的最大任務。

而轉型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我國勞動力素質跟不跟得上企業的需要。一個靈活的、多層次的職業教育體系是給企業提供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的最重要渠道。

職教能慕課嗎

況且,上了慕課也不排除學生還可以去實習,去實踐。學校照樣可以組織很多實操的課程讓學生去上。

建起兩個職教慕課平臺

具體說來,我們可以考慮籌建兩個慕課平臺,一個是學校的統一職教慕課平臺,一個由企業提供的職教慕課平臺。所有由學校提供的慕課都掛在前一個平臺上,企業提供的慕課就掛在後一個平臺上,形成一定的競爭。如果課程過多,還可以多建幾個平臺或按學科建平臺。這些平臺負責規則制定、課程組織、學籍註冊、考試管理、證書發放以及就業推薦等一系列的服務。

這就是類似經濟學家們一直在推動的教育券模式。過去設想的教育券是讓學生來挑選學校,而我們設計的這個教育券更多的是讓學生來選

另外,還可以採取網際網路上常用的辦法,如上課免費,而增值服務收費,如需要個別輔導、考試、拿證書則收一些費用。

職教慕課也能博雅

在中世紀,教育的定義就是,“教育最大的用處就是無用”。有人認為,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大學的前三年學沒有用或者說不能馬上用的東西,最後一年學馬上用得著的東西。

《博雅教育》一書提出博雅教育的五個基本要素:1. 博:文理融合,學科交叉,在廣博的基礎上求深度;2. 雅:做人第一,修業第二;3. 以學生為中心,學校把育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4. 鼓勵質疑,“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並在以小班課為主的第一課堂得到充分體現;5. 非常豐富的第二課堂:為數眾多的學生社團、學生參與的科研專案及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學習生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生的與人相處等能力主要是靠第二課堂培養的。這幾條,除了第四條中的小班課堂在師資極為缺乏的職業教育中不能完全實現之外,其他的都應該在職業教育中也體現出來。

職業教育可以慕課化,普通大學、終身教育,甚至部分中小學的課程也可以慕課化。這樣,我們就有可能在未來走出一條新路來。

如何把課堂翻轉過來

把課堂教學的方式整個反過來。從在學校上課,變成在家裡上課;從在家裡做作業,反過來是到學校做作業、討論;從老師講,反過來讓學生講;把傳統教學方式,整個顛倒過來,故稱之為翻轉式課堂。

翻轉課堂來自何方

雖然,從2007年開始,翻轉課堂就開始在美國一些學校流行,但直到2011年才在全世界大熱起來,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教學模式。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可汗學院。可汗模式在全球的迅速推廣和比爾·蓋茨等大佬們的×××,使翻轉課堂的概念被迅速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可汗學院的創新

可汗先生之所以花這麼大的精力來改革教育,是因為他對傳統的教育模式深惡痛絕,他說:“在標準化課程表的禁錮下,原本浩瀚無邊而又美不勝收的人類思想領域被人為地切割成了一塊塊便於管理的部分,並被稱為‘學科’。同樣,原本行雲流水、融會貫通的概念被分成了一個個單獨的‘課程單元’。

有人稱,可汗的模式實際上就是慕課在中小學中的模式。可汗學院創造了很多適合中小學學生的網路教學方法。

微課程。可汗學院發現,人們在視訊上精神能集中的時間有限,他們把每段課程的長度限制在10~15分鐘,從最基礎的內容開始,用微課程的方式,以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式互相銜接,隨堂考試,滿10分過關。

而可汗學院要求學生學完一個概念後,馬上在線上考試,就跟玩電子遊戲一樣,不把一重天的妖怪全部打死,不能上升到下一重天

個性化學習。可汗先生曾說:“傳統的教學法是非人性化的教學,30個孩子不許講話,不許相互配合,一個不論多麼優秀的教師,都不得不按同一個步調教30個學生。”他稱之為“監獄型學校”。而網路教育提供了個性化學習的可能性。學生在網路上看視訊,做題。老師在後臺察看全班同學的學習進度。“綠色”代表該學生已掌握了這個知識點,“紅色”代表在這一個問題上遇到了困難,老過不了關。

翻轉課堂是慕課嗎

實際上翻轉課堂就是慕課模式中的一部分。有了慕課,翻轉課堂才有可能實現。翻轉課堂中的微課程,就是用慕課的方式製作的。有了翻轉課堂,又進一步加強了慕課的教學效果,把遠端的課程與現場的討論結合起來,把線上與線下的教學整合起來。

要實現翻轉課堂,一個前提條件是要有微課。現在很多老師都在自己做微課程,除了自己用之外,還掛到網上跟別人分享。

實現翻轉課堂的第二個條件是每個學生要有一臺電腦或平板電腦。

翻轉課堂特別強調的是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即“O2O”的方式。學生可以在網上看到自己老師製作的視訊,還有可能看到全國甚至全世界最好的老師講的課。既然在網上能上課,學生的視訊材料就不一定要到教室中看,可以在家裡看,在家中學習。學生是不是就不必到學校去了呢?也不是。特別是中小學的學生。如果沒有老師和學校的約束,可能不那麼自覺。學生到學校來幹什麼呢?到學校來是做作業。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師請教,向其他同學請教。

在翻轉課堂中,老師也不是無所作為的。學校有個計算機平臺可以讓老師知道每個學生看微課的進度以及完成作業的情況,老師應該持續地與孩子們進行溝通。

雙師教學從何而來

所謂‘雙師教學’就是通過網際網路,把城市優質教學資源送到貧困地區的鄉村學校中去。每個鄉村試驗班有兩個教師,一位是人大附中遠端授課的教師,一位是鄉村學校的現場教師。人大附中老師除了授課之外,還提供學生練習以及平常測驗、期中、期末考試的材料等。鄉村學校的現場教師負責組織當地試驗班,維護課堂秩序,引導學生討論,進行難點答疑,批改學生的作業。對一些學生不容易聽懂的重點、難點,現場老師有時還要反覆講。友成基金會邀請了北京師範大學的教育專家全程跟蹤評估試點專案的效果。

鄉村中學教育一直是中國發展的瓶頸,其相對薄弱的教學條件很難留住優秀的老師。通過雙師教學,不僅把人大的老師請到了鄉村中學,給最艱苦鄉村中學的學生講課;鄉村中學的老師們也可以通過這個課堂學習人大附中老師的教學方法。

雙師教學的效果如何

對雙師教學的最大挑戰是,優質的教育資源往往是為優秀學生提供的,而雙師教學的另一端卻是程度較差的學生。

沒有英語老師的英語課

按照傳統的套路去想,貧困地區教育質量的提升問題是無解的,任何方法都是死路一條。如果用傳統辦法能解決,這些問題早就被解決。

如何才能柳暗花明?我認為,只能藉助新的思路、新的技術,也就是慕課。我們第五章中用慕課的方式解決職業教育師資不足問題的思路,同樣也可以解決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師資不足的問題。

目前大家都只是各自為戰,製作出來的是一堆碎片化的課程。我們把這些人組織起來,把各個知識點分包出去。每一個知識點可以有好多位微課發燒友來做。

第三篇 教育界無懼顛覆

慕課下的教師也許會失業,也許會得到更好的發展,關鍵取決於他們的轉型是否成功。慕課不僅能實現因材施教,也能實現教育公平,甚至是中國教育公平的一種有效解決途徑。慕課不僅是應對新高考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動高考改革、逐步實現高考公平的重要途徑。

慕課了,老師們幹什麼

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把老師從繁重的備課講課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動起來才能培養出有自學能力的人才。

慕課與翻轉課堂的很多方式都是從網路遊戲中來的。最近在美國有人就乾脆用一個徹底的網路遊戲的方式來進行教育。

從“教”到“師”的轉變

未來的教師更像一個導師,從以“教”為主,變成了以“導“為主。

學生會不會學習

慕課並不追求替代課堂教育。但是,慕課的出現將會大大地改進課堂教育的方式。這就跟電話不能替代人與人見面的交談,重要的問題還是要當面談。

誰來推動慕課的發展

第一,是在教學第一線具有戰略眼光的校長們。他們掌握很多的資源,有能力來推動創新的試驗。

第二,學校的教師。教學畢竟最終是教師的任務。一部分教師不甘於長期封閉在“象牙塔”中,不斷地嘗試用不同的方式把他們的課程向全社會開放,他們是這場運動的直接推動和引領者。

第三,風險投資者。這批人能敏感地捕捉到世界潮流微小的變化,他們敢於投入第一桶金,為慕課的發展給予資金的支援,是慕課持續發展的推動力。

第四,學習者。他們不僅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還是第一批受益人

第五,企業家群體

慕課未來發展,應該儘快地走出錦上添花階段,把發展的重點放在雪中送炭上,放在實現教育的第二個公平——教育質量公平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慕課的方式是在現有的財力與人力資源的約束下,有希望能夠在質量上達到教育公平的唯一出路。

何為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含義。學者們把教育公平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受教育的機會公平,即“有學”,人人都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權利;第二,是受教育的質量公平,即“上好學”,人人都享有得到高質量教育的權利;第三,是使受教育的效果公平,即“上學好”,人人都有得到好的教育後產生好的效果的公平機會。

老師之間的差別導致的教學質量上的差別是造成第二層次的不公平的最根本原因。

慕課下的教育公平

傳統以教學為中心的平臺只是將老師的教學搬到了網路化平臺中,並沒有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突破。這一模式類似於網際網路的Web1.0方式。

而慕課則是一個以個人學習為中心的平臺。它完全圍繞使用者來組織內容,具有能夠提供面向巨量使用者的能力。平臺的資源包括數字教材、圖書館、導師系統、教育遊戲、網路實驗室等。網路學習社群則使教育者能夠與學生合作,藉助專家的力量來改善學生的學習。

慕課如何應對新高考

高考的改革,對於正在蓄勢待發的慕課來說是“生正逢時”。改變就有機會,大改變就有大機會。慕課以它的網路化、規模化的優勢,能把優質的教育資源大眾化,能使稀缺的教育資源普及化,而這一切又能以很低的成本來實現。

對於農村地區、貧困地區的學校來說,因為他們的資源有限,師資不足,更需要用慕課的方式使他們的學生與老師能與城市學校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再者,高考改革後,學生的學習更為多樣化,學校要更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全面發展。以後一半以上的學生不必參加高考,學業的壓力也有所減輕。這正好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學一些新的知識、新的課程

是應該保持“程式性正義”和“補償性正義”是所有爭論的核心。程式性正義主張一箇中立的程式施用於任何社會群體,而無論結果如何。在高考上,就是“分數面前人人平等”。而補償性正義主張根據歷史、文化、經濟條件有偏向地制定法律和政策,以保證一個相對公平的結果,就如同當前的高考改革。補償性正義看似公平,但也會面對合理性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這種傾斜、加分的效果都是極其有限的,只能起到安慰各方情緒的作用。這又回到了討論的原點。從根本上來說,是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分佈。不在這個根本問題上下功夫,這些傾斜、加分意義都很有限。而要解決根本問題,還得靠慕課。

慕課真正的市場在哪裡

從2014年起,IBM開始大力推廣其“獨立工作者”(Independent Worker)的概念。這些IBM的僱員不用每天到辦公室上班,而是憑藉網際網路,嘗試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辦公。這些僱員與企業的關係由原來服務一個單位演變為遊走於多個企業之間,在“兼職”的狀態下把多個公司的工作做好,同時賺取高額報酬,這很可能是未來人們的工作方式。

農民工的再培訓體系

同時,由於農民工不能提高技能,轉換更好的工作,他們的收入水平也很難上去,導致農民工在高成本的城市中難以長期生活下去,這對我國城鎮化的程序又是一個很大的阻礙。

教育培訓也是社會福利的一部分。在造成農民工早退的眾多原因中,農民工不能不斷地提高勞動技能,很快就被市場所淘汰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因此,不解決農民工的再培訓問題,就會制約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會減緩我國的城市化程序。而勞動生產率提不高,農民工的收入上不去,也會使收入分配差距進一步擴大,社會的公平公正難以實現。

家政服務員也慕課

因為網上提供的慕課,不受教師、教室等硬體的限制,可以開出分工很細的課程。

城市藍白領們的慕課

如果我們有了一個對農民工的慕課培訓的體系,我們還用擔心因農民工的技能水平不高拖企業升級換代的後腿嗎?同時,這又是一個多麼大的產業,能容納大學生在其中就業,能容納很多創業創新的企業發展起來。

這些學習都可以用業餘時間,而不用去學校、去培訓班,這又省掉了很多在路上的時間與擠車的煩惱。

現在,我國創新創業缺乏的不是人,不是意願,也不是資金,缺的是好的創意、好的模式、好的執行力。我們可以到全世界去尋找,看看別的國家、別的企業正在做些什麼,如何創業,每年矽谷都有很多新點子、新試驗在進行。

在沒有網際網路、沒有慕課的時候,多少仁人志士都考慮過這些問題,都質疑現存的這套傳統教育體系,都在嘗試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推行終身教育。但是,從總體上來說,都不很成功。主要的原因就是,傳統的面對面教育模式規模太小,成本太高。學歷教育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有政府公共財政的大量投入。而對校園外的培訓,國家拿不出這麼多錢來。

慕課都是免費的

到目前為止,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範圍內的慕課基本上是免費的,他們的理念是:“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能學到任何知識。”對於廣大學子來說,特別是對那些靠助學貸款上學的貧困家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大福音。近二三十年來,全世界的大學學費都在漲。我國也從上大學免費到收取部分學費。

俞敏洪在微博中說:“未來的線下教育唯一用處就是提供高階、精細化的教育服務。買教育服務就像買其他產品,假設淘寶上能買到更好的,還能免費送到家,幹嗎還去商店?去商店只買除了商品以外的高附加值產品。”

真有免費午餐嗎

從理論上看,在網際網路時代,買賣雙方資訊不對稱將慢慢地成為歷史。在資訊高度平等、透明的時代,企業很難再依靠操作市場價格來贏利。所以,通過免費迅速擴大使用者規模,做出好產品,就能擴大市場份額,這才是網際網路企業賺錢的好方法。

套用《免費》使用的概念,在教育領域可以有四種免費模式。

交叉補貼型,用免費吸引客戶掏腰包買其他的商品。

第三方付費,通過免費服務或產品聚集了大規模的客戶之後,由廣告商來付費。這種模式我們都很熟悉,例如廣播電視等,我們並不用付費,為免費加收費模式。先通過免費版本吸引使用者,再通過增值服務吸引使用者付費

非貨幣市場有時產品或服務提供者的目的並不是從金錢上得到回報,而是其他的目的,如贏得聲譽、表達觀點、分享快樂或者是純粹的自我興趣。這些人會從非貨幣市場中得到回報,得到信譽上、心理上、感情上的回報。很多人也樂此不疲。在教育領域的一個例子是做微課的發燒友。

正如《免費》的作者安德森所說的:免費從來都不像字面上看上去那麼簡單。免費這個詞被人們誤解得太深了。網際網路業務有基礎業務平臺與增值業務兩部分。這裡說的免費,指的是基礎業務平臺那一部分的免費資源共享,如谷歌、百度中的搜尋引擎,騰訊的QQ等等,這部分是免費的。而其增值部分,都是收費的。

如何開拓慕課市場

我還想談一談機制的問題。對農民工的培訓、對退伍轉業軍人的培訓、對社會人士的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千萬不要被壟斷起來,交給自己的學校、自己的機構來做。政府可以定規劃、定規則,由民間、商業性或公益性的組織去做。

社會是有分工的。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能把學歷教育辦好,已經是滿負荷了。不要把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重軛再加到他們已經是很沉重的負擔上去了。特別是不能讓他們自己做不好,還不讓別人去做,把這個重要領域給壟斷起來。這個領域一定要充分放開。

邊際成本為零的慕課

學過經濟學的都知道,經濟學有兩個重要概念,一個叫邊際成本,一個叫邊際收益。邊際成本是指新生產一個產品時產生的成本的增量。邊際收益就是指多賣出一個產品時所增加的收益。當企業賣出某個產品時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的話,企業獲得的利潤是最大的。這是因為多銷售一個產品的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企業再多生產就能賺更多的錢。反之,當邊際收益小於邊際成本時,企業就賠本了,就會減少生產。

經濟學家假設,市場上每個買家都跟你一樣精明,每個攤主都跟上述的一樣傻,三個攤主一競爭,他們只能賣出一個成本價或略高過成本價。於是他們認為,在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上價格應該等於邊際成本。

這套精美的理論正好用於網際網路上。計算機、軟體和通訊技術的進步遵從摩爾定律,處理器晶片的計算速度每18個月就會翻一番,也就是說,同樣效能產品的價格會降低一半。在摩爾定律的作用下,網路服務商可以用越來越低的成本去提供越來越多的商品和服務。同時,儲存、寬頻、移動互聯技術成本的降低,使得服務提供商可以同時面向海量的使用者。人類歷史上,從未有任何一種產品,像網際網路那樣,可以以如此低的成本擴張使用者。在互聯網裡,新加進一個客戶成本往往為零。

對於慕課來說,如果“價格等於邊際成本”是市場規律,慕課的課已經錄下來了,多加一個學生並不加成本,邊際成本為零。這也就是說,慕課的免費就不只是校長們、網校老闆們的慷慨、慈善,它就應該是免費的。這是經濟規律。

為什麼微軟就不按邊際成本收費呢?它那一個光碟、一個紙盒、一份說明書的邊際成本不應該值這麼多錢呀?經濟學家們也有招,他們說,你砍價的那個小攤販市場叫完全競爭市場,而微軟的Windows市場叫壟斷市場。全世界只有一個微軟,Linux又不太爭氣,大家都在用Windows,你不用還不行。

1P理論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1P理論是利用網狀經濟形成的外部效果,在企業價值鏈環節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顧客之間引入第三方利益攸關者分攤成本,把企業之間競爭博弈的贏利模式轉化為合作共贏的贏利模式的理論。1P理論的本質,就是通過引入第三方,可以使產品價格低於平均成本還能贏利,從而創造自動營銷,同時他把煩瑣的營銷理論歸結為價格的競爭,兩點的提出是對傳統營銷理論在網路經濟時代的深化,營銷的創新就是要符合時代的需要、市場的需要。”

沒看懂吧?我記得不知是誰說過,“經濟學就是把老百姓一眼就能看懂的問題忽悠到他看不懂為止的專業”。

如果你住在美國,拉5個朋友進微信,騰訊還會給你一個25美元的餐劵,你還可以到唐人街免費白吃一頓。騰訊不傻,他會找投資者、找廣告商等第三方來埋單,結果是皆大歡喜。騰訊拿到了錢,第三方也通過廣告等賺到了錢。這就是王教授說的:“免費還能贏利,神奇在於第三方埋單!”

更有意思的是,王教授還把他這一理論進一步推廣。他創造了一個新詞,叫邊際非稀缺產品。它是指一個產品一旦用一個起始固定成本生產出來後,就可以無窮複製而不需追加任何成本,例如軟體就是典型的邊際非稀缺產品。它的產量完全由需求決定,需求即生產!

邊際非稀缺產品的普遍存在形成了邊際非稀缺經濟。而當一個國家的邊際非稀缺經濟的成分比重大於稀缺成分的時候,經濟過熱時會導致通貨緊縮,也就是總體物價下降。而我們平常看到的是當一國經濟過熱時,物價會上漲。他說:“這一結論是×××的,它對凱恩斯的巨集觀經濟理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並且被美國等國家的經濟多年持續增長而沒有導致通貨膨脹的事實所驗證。它對微觀經濟理論同樣提出了嚴峻挑戰,因為整個微觀經濟學的結論同巨集觀經濟學一樣,是以資源稀缺為假設前提的。現代經濟學認為,沒有稀缺就沒有經濟學。我們看到,沒有邊際非稀缺照樣沒有經濟學!”

就業市場上的折戟沉沙

看一段視訊,答幾道題,分數的意義有多大,感覺挺難說的。而且,怎麼證明是被推薦學生本人而不是被其他人替他完成線上考試的呢?怎麼證明考試過程中沒有其他的作弊呢?在這些問題沒搞清楚前,用人單位很難相信慕課平臺推薦的學生足夠優秀或足夠可信。”某大公司負責招聘的人力資源官員如是說。

該官員解釋道:“比如我們想招一個工程師,不會因為他上了幾門計算機的課,成績還不錯就錄用他,還要看他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慕課的軟肋:完成率低

在“阻撓完成慕課課程的原因”一項中,可以投入的時間有限、缺乏毅力和語言障礙分別列前三位,佔比59%、55%和55%。

對慕課教學方法的質疑

慕課教學上的特點之一就是用了很多網路遊戲的技術,讓學習者能快樂地學習,在玩中學習

他們認為網路遊戲能夠吸引玩家就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而對於學習來說,它其實恰恰與遊戲的設計理念背道而馳。將教育與網路遊戲對比,會發現至少有兩大不同。第一,目的性不同。遊戲的目的是放鬆。但學習絕對不會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第二是成就感。什麼是成就感?說白了就是快感。而學習知識呢?都是要通過努力和汗水去獲得知識,快感很難形成。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摸索如何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但是效果不佳。讓學習遊戲化,就能輕鬆搞定知識的學習?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百年前的歷史會不會重演

韋頓學院英語教授艾倫·傑克布也有同樣的疑慮。他說:“大學生會對課堂遇到的辯論情境和與他人的實時接觸進行思考,這對他們的工作有極大影響。網上論壇無法完整複製這種對話的豐富性。”

斯坦福大學校長約翰·亨尼斯的看法可以代表大多數人對慕課的態度,他說:“我不能確切地告訴你慕課會如何變革教育,我的目標是自己參與進去,而不僅是靜觀其變。”

政府該不該管慕課

可是這些領域又是意識形態、宣傳教育、公共財政的重要領域,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政府的參與和主導是不可避免的。

各國政府都在把目前的教育變革上升至國家層面。

有學者提出,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作為政治和戰略資源,應該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

但是,面對慕課大潮衝擊,目前國內很多企業、高校、教育機構的參與多是自發性的,缺少頂層設計和戰略安排。

在我國,慕課所要傳播的教育內容,實際上早就在政府嚴格的監管之下。如果我們可以引進好萊塢的電影、有辦法解決意識形態***的問題,為什麼慕課就不行呢?我們可以先引進科技類、技術類、知識類的課程,必要時可以組織專家審查,把意識形態很強的課程排除在外。

實際上,這也與社會上正在熱烈討論的對網際網路金融是否應該嚴格監管一樣。首先是不能不管,不應不管。金融涉及千家萬戶,影響社會,左右著人們的生計,不管不行。但另一方面,如果管得過多、過死,特別是出於保護落後、保護壟斷、保護一些企業利益的目的去監管,就會扼殺創新,使我們的企業,甚至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失去發展的機會。

新一屆政府上臺後,推行了一個新理念、好理念,這就是負面清單,即法律法規沒有規定不能做的,都可以去做。政府可以監管,但要依法監管。法規沒有規定要管的,就不能隨心所欲地去管。這跟過去的正面清單管理的思路有了巨大的進步。所謂正面清單的思路就是,政府沒有批准的都不可以做。這些看似是一字之差,但實質卻是天淵之別。特別是對那些新領域中出現的新事物,如果一個個都要先審批,而官員們又沒有現成的規矩所遵守,就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很可能就把這些創新事物給扼殺了。

應該從國家與民族的最大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而不應該是為保護一部分人的利益,擔心一部分人會失業,用維穩的思維方式和心態來監管。因此,要有容忍度,要有開放的心態,要用允許創新,允許一定程度的失敗的態度來監管這些新的領域。

政府該幹什麼

那麼,在慕課上。政府應該做什麼呢?

第一,做好頂層設計。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提前考慮在我國發展慕課的戰略問題,儘快出臺推進慕課發展的指導思想、框架原則。

第二,應該允許試驗,鼓勵試驗。慕課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不斷地試錯。

第三,組織對各種試驗的評估。在慕課中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值不值得推廣,這些都需要借鑑評估的結果。

第四,關注農村,關注貧困地區,關注弱勢群體。讓市場的力量自然地推動下去,慕課一定是先走高大上的路,好學校優先、一線城市優先、優秀學生優先。慢慢地,這些技術也會逐漸推廣到二線城市,推廣到縣城,最後普及到鄉村。

第五,提供一定的資源。慕課的試驗是需要一定資源的。如果完全由市場的方式進行,那麼慕課只會在錦上添花的領域中發展,在那些有商業價值、有賺錢機會的領域進行。

第六,要開始逐漸建立一些規則,推動慕課方式在較大範圍推廣。現在慕課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是,開始選慕課課程的人較多,但真正能最後完成課程的學生平均只有5%左右。這裡面的主要原因是,學生上了慕課的課後拿不到學分,學習的動力不足。

第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慕課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學校要接上寬頻網際網路。這對城市學校來說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但對貧困地區的鄉村學校來說,接入寬頻網際網路還不是很普遍。

第八,要保護競爭。慕課正在挑起一場新的教育革命。不排除有一些人擔心自己的工作機會被替代,習慣於傳統教學方式的一些老師對這些新的教學方式有抵觸情緒。政府應該鼓勵有創新能力的學校與老師去創新。要保護競爭,防止一些人用行政手段、用手中的權力來阻止新的教學方法的進入。

政府不該幹什麼

×××總理上臺伊始就宣佈:“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社會可做好的就交給社會。”在過去的兩年裡面,政府減政放權,清理了大量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對慕課的管理,也應該遵循這一思路,市場能幹的讓市場幹,社會能幹的讓社會幹。

第一,不該過早地大規模推廣,甚至強行推廣慕課。應該讓市場慢慢地形成,讓×××飛一段時間。我贊成的方式是,要大膽大量試驗,小心謹慎推廣。

第二,不要過早地定出過多與過細的規則。因為我們對慕課教育還有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

第三,儘可能減少一刀切式的政策。

第十七章 慕課的未來

在書中,他提出了未來教育的特徵:小班化、多師同堂、在家上學、線上和多媒體教育、回到社群、培養學生適應臨時組織的能力以及通用技能。

大資料與雲教育

現在所有的人都在“雲”裡談著“大資料”,教育也不例外。按寬頻資本董事長田溯寧博士說的:“網際網路產業的興起,雲端計算、大資料、移動網際網路這些技術,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一種工具,而是成為重塑我們社會的一種最重要的力量。”而教育是搞雲端計算和大資料的人們想方設法要改變的領域。

外行的我們經常搞混“資料”與“數字”的區別。有人舉了一個很形象的例子,一個學生考試得了78分,這是一個“數字”;如果把這78分背後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學習態度、智力水平、老師教學效果等)和78分聯絡在一起,就成了“資料”。正在發生的這場教育變革與之前的遠端教育和線上課程的最大不同在於,後者不過是“數字”而已,前者卻是“資料”。資料是過程性和綜合性的考慮,它更能揭示出真實世界背後的邏輯關係。

未來的學生、教師與學校

通過利用雲端計算整合教育資源後的教育資訊化平臺,將極大地方便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豐富的教學資源,使教師將更多的時間放在改進教學方法上,推動教師的教學創新。

未來的學生。當慕課將精英課堂免費向全世界開放之後,變化最大、受益也最大的首先是學生。慕課服務的海量學生帶著各種各樣的需求和目的進來學習。他們中有傳統意義上的學生,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是為文憑、證書而來學習的。這些人的需求越來越影響教育的發展方向。

未來的教師是一個幫助學習的人,是一個資源的提供者,是一個有研究任務的圖書館員。他不必懂得所有的學習內容,但知道如何獲取這些知識。他也是個學生,只是學習的經驗更豐富。在教學過程當中,學生是完全主動的,教師只是默默地在一旁,設法刺激他們的求知慾,並且偶爾檢查一下進度,或順著學生的需要,做一些輔導,例如教學生如何使用計算機等硬體。老師和學生面對面教學時,注重團隊學習方式,讓學生一塊兒工作,互相溝通,分享學習的美妙經驗,達到刺激學習的效果。”

每一次深刻的教育變革降臨時,必然伴隨激烈的思想交鋒。慕課也不例外。這是教育步入資訊時代必須要經歷的一場除舊佈新的思想啟蒙運動,其中不乏艱難曲折和各種阻力。教育界將“重新洗牌”。

在大資料時代,只有三種技能是學生必須學的東西:“第一是閱讀,第二是搜尋,第三是辨別真偽。”

個性化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習者學到他們真正關心或感興趣的內容,能夠激發學習者更高層次的學習動機並獲得成就感。

慕課是一場革命嗎

更重要的是,慕課有可能突破長期困擾我國教育的三大難題:教育不公平、學生創新能力不夠、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更多資訊請關注下方微信公眾號:

qrcode_for_gh_7159fb337d37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