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為什麼我建議你不要老是加班?
一、領導的屁股
某知名公司lT部門曾做過一個試驗:要求員工準點下班,而且下班以後,統統關掉手機,遠離工作,去享受個人生活。
試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員工的工作效率不降反增:原本需要加班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不加班一樣可以完成,而且完成的更好。
這樣的結果讓公司有點詫異,於是找員工座談,問:既然你們不用加班也可以完成工作,為什麼之前老加班?
員工的回答幾乎是一致的:因為領導還沒走。
我想起了另外一個段子。
某學校禮堂內,一群領導正襟危坐,對著臺下的同學們發表講話,場內突發大火,亂作一團,為了活命,同學們向出口蜂湧,這時候突然跳出來一人,大喝:大家莫慌,讓領導先走!
其實,我真希望這只是個段子,那樣的話,至少可以省掉人間眼淚無數,但可惜,它並不是個段子,而是曾發生在神州大地的悲劇。
上面兩個故事之間並無直接關係,但它們的內在邏輯卻驚人地相似:讓領導先走。
所以,對一些人來說,判斷一件事該不該做的標準,並不是那件事情本身有沒有價值,而是要看當時領導的屁股在哪裡。
二、被透支的健康
不久前,天涯社群副編輯金波在地鐵突發疾病去世,一時成為新聞焦點。
同事說,他工作很拼,經常熬夜,是個好人;微博上,有人為金波募捐,而且效果不錯;我相信這樣的評價和幫助,會給金波的妻子和雙胞胎女兒帶去一些慰藉,但卻永遠無法縫合她們內心失去丈夫、父親的傷痛,畢竟,他還那麼年輕,本應享受屬於他們的大好時光。
工作永遠做不完,而健康卻是有限度的;一個人逝去,一個家庭的幸福也隨之崩塌。
既便如此,類似的新聞仍時不時闖入我們的眼簾:某知名廣告公司,24歲員工加班時猝死;某知名網際網路企業,員工因過度疲勞在馬桶上猝死;某知名金融企業,高管突發心臟病英年早逝......
雖然,以透支健康甚至犧牲性命為代價來完成工作,也是一種價值選擇,但我並不認同這樣的價值選擇,因為,如果一個人因為工作,而失去了健康甚至生命,那麼,他工作的意義到底何在?工作的意義,難道不是為了讓生命更有尊嚴和價值嗎?
任何工作或加班,都不應以透支健康為代價。
三、劉思明式加班
電視劇《歡樂頌》裡,有個角色叫劉思明,他是安迪手下唯一一個被提及名字的下屬,同時也是被安迪批評的最多的一個,而且安迪屢次都想開掉他。
劉思明也是加班最多的一個,甚至到後來,他在熬夜加班時突發疾病,以一個近乎悲情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出場。
劉思明落得那樣的下場,很大程度上來說,是他自找的:同樣的錯誤連續犯;上班的時候偷偷看股票......,這樣低效而不用心的工作方式,讓他把加班變成了自己的遮羞布,而遮羞布又變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現實中,也不乏這樣的“劉思明式加班”。
同事N,平時工作沒有計劃,隨心所欲,上班時候又容易分神、拖延,捯飭下這兒倒飭下那兒,工作效率極低,等到下班的時候,他自己的工作還沒有完成,只能加班。
加班還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他因為總是加班,所以接受了自己上班時間內的低效率和拖延症,因為接受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低,所以習慣了加班,這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而他身處怪圈之中,卻無意識打破它。
N似乎成了希臘神話裡那個不停向山頂推巨石的西西弗斯。
而加班,不應成為每個人不停推向山頂然後又落回原處的巨石。
四、一個螺絲釘
早些年,在深圳富士康出現“13跳”之後,看過一份揭祕富士康工人生存現狀的報告,裡面提到,許多工人過著車間、宿舍和廁所三點一線的生活。
他們既沒有什麼興趣愛好,更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原本鮮活的生命,被高強度的工作和三點一線的狹小空間,擠壓成一條鹹魚。
社會是一個大機器,每個人都是大機器上的一個螺絲釘,卓別林在電影《摩登時代》裡預言般向我們描述著。
成為螺絲釘,不是每個人的宿命,因為我們仍有選擇。
我們可以選擇不讓過度工作,來擠壓乾淨我們對工作及生命的熱情;我們可以選擇在工作之外,仍有精彩生活;我們可以選擇用興趣愛好,來讓乏味人生熠熠生輝;我們可以用一種更加多元和寬容的態度來看待工作,而不是永遠在加班。
加班,不應成為漏空生命熱情的窟窿。
五、加班背後的不安全感
每個人都在拼命加班,是因為我們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
不加班,就可能有願意加班的人將你替代,而失去工作,你將無法生存。
人民幣貶值了,房價又漲了,連公司門口的小籠包都特麼漲價了,可工資還沒漲,只有加班,才可能掙到更多錢,既便,有時候,加了班也沒多掙錢。
工作,是修行,加班,是修行的升級,你得修行修行再修行,把自己變得無比強大,才可能光芒萬丈,繡口一吐,就是一個氣壯山河。
要吃飯,要掙錢,要升值,所以,要加班。
加班,是生存的必需,是競爭的砝碼,是通向更好生活的橋樑。
然而,加班並不是治癒內心不安全感的唯一途徑,也不應是唯一途徑,尤其,在現在這個時代。
六、遠離那些無效的加班
經常聽到一句話:年輕就是資本,因為年輕人有個好身體、有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有充足的激情。
所以,年輕人啊,加個班,免費加個班,有什麼大不了,不是理所應該嗎?
呵呵。
其實,年輕從來都不是資本,被善用的年輕才是資本。
年輕不應該拿來被無端浪費,每一份付出都應更有意義。
你可以加班,但在加班之前要問一問自己:這樣的加班真的有必要嗎?這樣的加班真的有價值嗎?這樣的加班真的不是因為你拖延和低效嗎?這樣的加班真的可以讓你增值嗎?這樣的加班真的不會讓你透支健康嗎?
遠離那些無效的加班。
我們不是在拒絕加班,只是拒絕浪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