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拆掉思維裡的牆
作者:古典
一套房子消滅一個夢想
從職業發展理論來說:一個成功的職業發展人士,10年後一個月的收入是十年前一年收入的10倍。
自我的快速發展,也許需要通過調整職業方向的方式來實現。而小強則不敢冒這樣的險——因為他的房貸讓他不敢做任何的職業變動了。我們再幫他們算算賬。
有人問音樂人高曉鬆,為什麼結了婚還租房住,不買房?高曉鬆回答:“我不買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兒就住哪兒,買了房就只剩一個角落是我的。我妹也沒買房,但我倆都走遍了全世界。”
與他們持類似觀點的還有國內×××業大佬王石。2008年初,國內樓市初現調整之時,王石丟擲了驚人之語:“對於那些事業沒有最後定型,還有抱負、有理想的年輕人來說,40歲之前租房為好。”
他們購買的,其實是自己內心深處的“安全感”。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於是覺得有一套房子,會讓自己內心安全一點。畢竟,在這個大城市,有一個棲身之地,會讓人覺得心裡踏實。
為了消費安全感,我們付出了這麼大代價,典當自己的夢想,典當自己最快發展的時光。
職業安全感奴隸
你一定也有過這種感覺,自己陷入那種好像什麼都有一點可能,但是又什麼都做不到的恐懼中,自己突然很弱小很弱小,禁不起任何的失敗。世界很大,我卻沒有力量去任何地方。那是一種好像被什麼東西囚禁住了的感覺。
職業規劃師們也不會,他們知道,這不是一個職業規劃的問題,而是一個心理問題——即使他們幫這個人找到最優化的道路,這個人也會繼續和自己玩yes, but的遊戲:“是的,但是……”這種人被自己的安全感囚禁,關在看不見的牢籠中間,我把這些人稱為yesbuter,大部分的yesbuter都是安全感奴隸。
安全感是一個力量強大的主子,它用一個看不見的牢房來囚禁它的奴隸們,這個房間用恐懼做牆,用惡毒的信念做水泥。
愛奴:你一個人也能好好過下去
愛有兩種:一種是死死抓住,你緊張他也緊張;一種是輕鬆托住,你舒服他也舒服。
事實上,親愛的,那不是愛情,而是恐懼。
安全感絕對不是來自婚姻,如果你是想要安全感而進入婚姻的話,這個婚姻80%會出現問題。因為對方不是一個港口,他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而是一個活著的人,他還會去接觸不同的人,他還會在興趣上改變。所以,你想要在婚姻上得到的東西,你一定要有能力自己給自己,如果不能,這樣的婚姻基本上都是失敗的。
只要你內心堅定,只要你先相信:這個世界沒有誰都能活下去,而且活得很好,你就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關於“愛”的三個誤會
所以你可以不喜歡你朋友抽菸,不喜歡他的一些想法。但是要記得,你可以討厭一些行為,同時你可以愛著這個人。
為什麼美女大多不認路
你的潛能就好像你的諮詢顧問,如果一開始你信任它,它就會越來越努力,為你做越來越多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一開始就不信任它,而去依賴其他的東西,它就會慢慢遠離你,在你需要用它的時候,它也不會再來。慢慢地,信任自己潛力的人建立起了自信與安全感,而不信任自己潛力的人會進入越來越沒有安全感的模式。換言之,你永遠喪失了這個方面的自信,你變成了安全感的奴隸。
如果我們自己沒有內在的安全感,但是內心又迫切被需要,我們只好慢慢地轉向外界,尋求外部的寄託。這讓我們的自信完全被摧毀,恐懼開始滋生,因為我們內心的潛意識深深知道:外物是無法完全掌控的,而我們又無比依賴這些東西。
這種想法讓我們活在雙重的煎熬當中:既不相信自己,又隨時害怕失去。我們終將被奴役,成為安全感的奴隸。
6招快速提升安全感
特蕾莎修女說:上帝不是要你成功,他只是要你嘗試。
所以說,在北京,如果你想搞廢一個人,那就提供一個沒有經濟壓力、隨時可以上網看書吃飯的房子吧。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要害一個人,讓一個人恐懼、沒有自信,就給他提供一個無須努力就可以獲得的安全感,這實在是太有效了。
少看一些悽慘的電影、惡俗的電視劇和慘淡的雜誌吧,也少和那些沒有安全感的人待在一起。他們就好像垃圾車,裡面裝滿恐懼的信念。
接近那些簡單快樂的人,看看那些乾淨明亮的電影和書籍,做一些無緣無故的快樂事情。
站在陽光裡,你會慢慢晒走黑暗。
3. 告訴自己,我擔心的事情有可能發生,但是我要去做我自己的事情,所以我要先把我的恐懼安全地存在這裡!等我做完以後,我會回來取走我的恐懼。
按照《面對恐懼,從容面對》(Feel the Fear And Do It Anyway)的說法,恐懼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恐懼事情本身。
第二個層次是害怕失去背後的價值。
第三個層次,也就是真正的恐懼,是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這個失去。
恐懼就是這樣一個懦夫,當你觸及它的底線,接受事情最壞的結果,然後開始準備和它大幹一場的時候,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
恐懼是個虛張聲勢的懦夫,你懂得如何應對它了嗎?
當你找到內心最深的恐懼,把臉轉向它,準備作戰,恐懼就會煙消雲散。
必問自己的兩個觸底反彈問題
請記住問自己格魯夫的兩個觸底反彈問題:
如果我失敗了,新來代替我的那個傢伙,他會怎麼辦?
既然這樣,為什麼我們不這樣去做呢?
安全感不是拿回來的,而是給回來的
你有沒有注意到,安全感不是從別人身上要什麼,而是內心深處,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你有沒有注意到,安全感不是從別人身上拿到些什麼,而是為這個世界給予些什麼?
你有沒有注意到,安全感是給出來的,而不是要回來的?
那些關在自己的心房裡,整天盤算別人的人;那些躲在自己小窩裡,整天等待別人搭救的人;那些躺在優厚的物質條件之上,惶恐地擔心失去的人;那些內心沒有安全感的人,你們能夠做些什麼?
如果你真的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最恐懼的地方,無條件地去支援一個人、一些人、一群人。支援別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它永遠不會失敗。
If you're hurting, you need to help somebody ease their hurt. If you're in pain, help somebody else's pain. And when you're in a mess, you get yourself out of the mess helping somebody out of theirs.
如果你受了傷,你要幫助他人減輕傷痛。如果你感到痛苦,你要幫助他人減輕痛苦。如果你的生活一團糟,讓自己去幫助其他處在困境中的人擺脫困境。
你是“沒興趣”,還是“感興趣”
小強總是興致勃勃地投入一個又一個冒險中,他們經歷豐富,收穫很多,當然失敗也很多。小明則總是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只有到不得不行動的時候,他們才被迫抱怨著進入,他們失敗很少,也嘗試得很少,因為他們覺得那個沒有什麼意思。
投入的快樂是無條件的
所以樂趣來源於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後的結果,正是因為這樣,樂趣可以是無條件的。
因為快樂就是快樂,投入的快樂是無條件的。
有趣之人,生命開始對你感興趣
難怪有些人總是充滿快樂和激情,全情投入。他們在成功的時候收穫到成果,在失敗的時候收穫到智慧,而不管什麼時候,他們都收穫到過程中的快樂!
事實上,當一個人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後的工資來做事情的時候,他往往能夠把工作做到最好,也一定會收到最多的報酬。
無趣之人,往往是無膽之人
當一個人覺得面對新事物無力投入,或者害怕投入了也做不好時,他們就會表現出對新事物的漠不關心。
他們不是缺乏能力,也不是缺乏機會,他們缺乏的只是投入——對不知道結果的事情的投入!
“無趣之人”,往往不是無能之人,而是無膽之人。
所以每天問問自己,你到底是沒有興趣,還是不敢有興趣?
Dance like nobody's watching; 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 Sing like nobody's listening; live like it's heaven on earth.
跳舞,像沒有人看著那樣;熱戀,像從未受傷一樣;唱歌,像無人聽著那樣;活著,就把人間當天堂。
初戀的激情都會消退,興趣會嗎
長久來說,只有那些不能夠被滿足的興趣,才是不會消退的興趣。
心理學認為,快樂來源於“緊張感的釋放”,一旦一個需求已經完全被滿足,緊張感就會消失,快樂也就沒有了,自然也就沒有了持續的興趣。
尋找那些不能夠被滿足的深層興趣,比如愛、成長、超越自己、快樂、助人、寧靜……它們會讓你幸福一輩子。
你相信星座是真的嗎
實驗進行到這個地步,結論已經相當明確:人們會因為對自己“星座性格”的相信,就慢慢發展成那樣的性格。星座——性格的心智模式不僅讓他們看到那樣的世界,也讓他們相信那就是自己的性格,然後按照那樣的性格來生活,最後真正成為星座描述的人。
簡單來說,人們真的會變成自己覺得“應該成為”的人。心智模式對我們的改變,實在是太強大了。
這個反應只能繼續論證我的觀點:人們寧願自我欺騙,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是被欺騙的。因為他活在自己的“思維之牆”當中。
心智模式:我們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世界
我們好像戴著一副看不見的鏡片在看世界,鏡片過濾掉大部分的東西和資訊,我們通過自己的內心來填充這個世界,就好像你填充字母一樣。
你永遠只能看到真實世界中你想看到的那一部分。
總之,我們按照自己過去的經驗和記憶,處理我們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後在我們腦子裡面構建一個自己的世界。
我們用一個固定程式來處理進入大腦的資訊,然後根據經驗和記憶構建出一個我們假設的世界模型,再對這個假設世界作出反應。簡單地說,我們給自己創造了一個世界模型!然後根據這個創造出來的世界生活,雖然他們同在一個世界,但是他們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
即使生活在一模一樣的世界中,我們對世界也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你正在閱讀世界上唯一的一本書,因為是我和你共同創造了這本書。這本書對於你的意義是淡淡一笑還是改變你的命運,很大程度由你決定。
你希望自己更加幸運嗎
事實上,那些安裝了“幸運兒模式”的人,他們構建了一個充滿機會的幸運世界,會更加容易地發現外界潛在的機會;而安裝“倒黴蛋模式”的人則傾向於對機會視而不見,因為他們心中的模式中沒有“機會”這個東西。
這樣一來,幸運兒反覆印證自己的“幸運兒模式”,從而更加相信自己的“幸運世界”,而倒黴蛋則對自己的“倒黴世界”堅信不疑。你有沒有在你的身邊看到,一些人好像總是帶著天使的光環,一切都那麼的順利,一帆風順,另一些人彷彿天生晦氣,八字不順,喝涼水都塞牙?
我們就是自己生命的巫師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淫者也見淫。如果你身邊有一個不管什麼東西都能講成×××笑話,什麼都覺得曖昧的朋友,他的腦子裡面就安裝了一個“淫者見淫”的心智模式。
我們為自己構建了一個世界,然後又反覆強化,最終讓我們相信這個世界就是我們構建的那樣。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就是自己生命的巫師,我們給自己搭建了一個幻想世界,然後在現實中讓這個幻想慢慢實現。
思維裡的牆如何限制我們
新的思維方式解放了他們,一旦人們意識到一件事情是可能的,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只是技術和時間問題了。
我很喜歡一段著名的祈禱詞:願上帝賜我一個平靜的心,去接納我所不能改變的事物;賜我無限勇氣,去改變那有可能改變的東西;並且賜我智慧,去辨別這兩者的差異。
這說的就是心智模式的智慧:找到那些我們內心世界中可以突破的地方去突破,找到那些不能突破的地方去接納。
為什麼很多有錢人一點也不快樂
當人們收入很低的時候,對幸福的滿意度確實也很低。身無分文的人對於幸福的滿意度幾乎趨近於零。在0.25之前是正比關係,到了0.25以後,就基本上沒有太多相關了。用大白話說,從一無所有到小康這個階段,如果你有了錢,你的幸福指數會“噌”地一下躥了上去。但是在0.25以後,你的金錢和幸福就基本上沒有太多關係。搞得不好,說不定還會下降到0.2、0.1或者更低。這一現象在數學中被稱做“金錢的邊際效應遞減”。
老張於是更少回家,更多應酬,更加努力賺錢,更大把往家裡拿錢,卻一次次看到老婆孩子更加冷漠的臉,也更覺得自己不幸福。像一個在瀑布下面溺水的人,他越是努力,越是下潛。
這群人中,不乏社會的最精英、最高智商人群,但是他們卻衝不破自己“賺錢——幸福”的心智模式。在這個心智模式的背後推動下,他們的貪婪和空虛不可理喻地莫名生長,終於毀掉了自己的生命。
每一個希望自己幸福的人,都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心智模式。因為心智模式是關於思維的思維、關於智慧的智慧。
如果說每一個人都戴著一塊鏡片來看世界,然後用一套自己的程式來構建自己的世界,那麼這本書的任務,就是幫助你細心打磨更好的鏡片,升級你的程式。
關於心智模式的幾個觀點
優秀的人有一整套優化得非常好的後臺程式,這些程式清晰、乾淨,不佔記憶體,直指目標。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程式,他們總會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在壓力下面有完全不同的心態,對事物有全新的看法,對同樣的事情有完全不同的結論。
人們總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其實優秀是一套心智模式。
對“我的幸福誰負責”的內在假設導致兩者面對挫折的不同心態。而決定對自己幸福負責的人,在遇到外界條件糟糕的情況下,自然會更加努力,外界條件好,也是踏踏實實,心態自然好。而放棄自己幸福的人,則終日憂心忡忡,怨天尤人也是必然的事情,心態肯定糟糕至極。好壞心態的背後,是關於世界的不同假設而決定的。
成功者的“態”你學會了,但是他背後的心智模式,你還是不懂。
最關鍵的,你的行動讓整個公司、行業的人都看到你的品行,他們都願意和你玩這種win-win遊戲。
雙贏對麼?不一定!
現在的企業家們言必談共贏,好像一切東西都可以共贏一樣。其實共贏這個模式本身有著關鍵的外界假設:世界有富足的資源來支援每一個人,同時雙方需要有不止一次的交易。如果沒有了這兩種條件,雙輸模式和輸贏模式也許才會是最好的選擇。
比如說,中國的很多民企和家族企業,奉行的更多是打板子+愚民政策,既沒有提供給員工更多發展的可能性,也不準備和員工分享資源,這樣的企業內部提倡的共贏思想只是無源之水,根本不可能實現。中國人的心智模式更多傾向於謀略(win-lose)而不是協作(win-win),也是這個道理。
作為一種心態,雙贏不總是對的。每一個心智模式背後都有相應的對世界的假定,也有著相對的侷限性。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總是對的道理和心態,當然,包括我這句。
外界變化了,內心的心智模式就要改變,思維方法和心態要變化。今天這個世界,唯一不會改變的就是改變。按照外界的條件變化,升級你的心智模式,就是這本書希望告訴你的東西。
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這樣。
落水後遊向岸邊是對的嗎?平時是,但在旋渦裡面的時候卻不是。前面提到的雙贏總是對的麼?總想著雙贏會讓你在一些地方死得很慘。
一切我們奉為真理的思維模式都會有其侷限性。職業發展是一個自身不斷成長、外界日新月異的領域,我們每天進入新的“旋渦”,卻還以過去的方式“游泳”,最後勞而無獲。就好像那個溺水者一樣,我們很多時候往往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努力方向錯誤。
選擇不對,努力白費,錯誤的努力比不努力還要可怕。每個人都需要給自己未來一個大的方向。
不僅是個人,從企業發展的規劃上來看也是這樣,GE從來不主張做10~20年很長時間的業務規劃,一般最多隻做3年的業務規劃。曾經有一位員工做了一份GE未來20年的銷售預測,傑克·韋爾奇問他:“你計劃在模里西斯銷售多少,你知道模里西斯在什麼地方嗎?”
對一生進行充分規劃永遠都是一個好想法,但一定要記得寫下來的時候要用鉛筆,而且手邊還要有塊橡皮。
如果你是金子,你要提高你的含金量到一定程度,才會成為發光的金子。當你被挖掘出來,你要經過很痛苦的碾磨、沖刷、浸泡,要讓你身上的雜質,不好的習慣、汙點被熔掉。然後還要成型、打磨、拋光,最後才成為很有價值的發光的金子!
如果你是金子,你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讓自己發光的方法。這已經不是一個三顧茅廬的年代,今天的諸葛亮需要部落格、微博和影響力。
那些3年前幫助你成功的心智模式,現在也許正在阻礙你3年後的成功。
拆掉思維裡的牆
心智模式由本能和過去我們對世界的觀察而來,如果還是把大腦比作電腦的話,心智模式就是我們的作業系統加上你安裝的軟體和硬盤裡面的所有東西。
1. 自然世界,我們對於外界的直接體驗。
2. 概念模式,我們從別人那裡獲得對於世界的間接體驗。
3. 推論和歸納,我們依靠推理形成的結論。
簡單地說,我們自己的感官體驗、我們從社會獲得的所有資訊和我們受的教育,還有我們自己思考的結果和我們過去的經歷,都構成了我們自己的心智模式。
東方人更加關注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絡,而美國人則更加關注事物的屬性
我們過去的體驗、經歷,受到的教育和社會環境,決定了我們的心智模式。而我們的心智又在改變我們未來的命運,好像我們一輩子都被安排好了一樣,這聽起來真讓人沮喪。
事實不是這樣,雖然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的過去,我們卻能改變對於我們過去的看法,這才是心智模式的偉大之處。
如何超越我們的心智模式
你的心智模式也一樣,你常年生活在其中,就好像魚生活在水中,混混沌沌,不知不覺。你需要一個機會,讓自己意識到這個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個樣子,你需要看到兩個世界之間細小或者巨大的差異,比如說那個撞豬的司機,有了差距體驗的你,才會開始慢慢地對你想象的世界有所察覺,我們稱為後知後覺。
最後你終於可以在事情發生之前,提前替換自己的固有模式,而挑選更好的模式來應對,這個時候你先知先覺,開始自我超越。
成功永遠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用成功來說,成功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混得太慘也是。大部分人,還是過著不太成功也不太失敗的日子。
別被名人的成功故事忽悠了——史泰龍的 “被造假”經歷
古典老師提醒你:成功有風險,相信應謹慎。
肯德基上校的1009次失敗
事實上,如果你堅持兩年都沒有任何回饋,你最應該做的不是堅持,而是市場調查。
成功學的故事只是傳奇,不是故事。
堅持一定會成功嗎
堅持不等於成功,堅持只是成功的必要工具之一。放棄也是成功的必要工具。
如果我們要修理一輛汽車,你會只堅持用扳手,不用螺絲刀嗎?我們既可以用扳手,也可以用螺絲刀。關鍵是,目標是把車修好。
如果我們要成功,我們既需要勇於堅持,也需要勇於放棄。堅持或放棄都是達到目標背後價值的手段,看清楚你成功背後的東西才是最關鍵的。
模仿比爾·蓋茨就能成功?你死定了
模仿成功者就能成功,這是成功學的著名邏輯。
當你真正開始實踐,才發現很多東西是無法模仿的,這就是生活的邏輯。
如果今天的你還有家人需要負擔,畢業工資不定,福利保險一個沒有,創業還需要場地,家裡沒人沒錢,你當然也可以成功,但是請不要模仿比爾·蓋茨——“我有翅膀,你有嗎?”
努力就能成功?看看李嘉誠的創業奇蹟
創業不僅僅需要努力打拼和一腔熱血,資本與人脈的積累至關重要。
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只是依靠從眾而成功。
很多時候少聽成功專家講的話。所有的創業者多花點時間學習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因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萬萬,失敗的原因就一兩個點。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少聽成功學講座,真正的成功學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你就是成功者,你講任何話都是對的。
獨孤求敗下江南
他會不會想,花了這麼多年時間等待失敗,本身就是一個失敗?
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作為一個前GRE的詞彙教師,我認為大部分人誤讀了success的意義。從詞源來說,success這個詞來自中古英語“succeden”,前面是拉丁文字首“suc”代表“靠近,接近”,後面是一個代表“走”的詞根“cess”。所以“success(成功)”這個詞的本義,不像今天我們理解的那樣:有錢、超過別人或者是最終達成一件事情,那都不是成功的真正意義。
成功的真正本義應該是:越走越近。
讓自己成為一個能擔當責任的人!這才是成功的真正目標。一千萬只是讓他,越走越近。
什麼是你人生的真正目標?就是那些你不會隨著外界環境改變而改變的目標。你可以試著問自己下面的問題,來判斷你有沒有找到你人生的真正目標。如果我今天的外界條件突然完全改變,比如我突然掉到一個荒島去,我是不是還會追求我現在設定的目標?
你現在就很成功
如果把不斷地奮鬥、挑戰自己作為定義,你會不會比公司上市更加成功?只要你還在努力,還在越走越近,你就是一個成功人士。你會一直享受這種越走越近的快樂。
只有當你把成功的定義放在內心,你才能夠真正獲得可以掌控的幸福,獲得那種貫徹始終的幸福生活。你可以安心地靠在視窗看看風景,然後更快上樓。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當別人做不到什麼的時候,他們就想要告訴你,你也不能。如果你想要些什麼,就得去努力爭取。就這樣。
因為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成功是生命的速度。成功在你此刻的腳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當你疲憊,那就歇息。
當你苦惱,那就哭泣。
當你快樂,那就小小地忘乎所以。
只要你繼續前行,你就在成功。因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當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不要只和要結婚的人談戀愛
一個心智模式一旦啟動,你幾乎可以預見他的結果。就好像一個程式設計師敲下回車鍵的時候,他其實已經能夠猜出來程式最後的結果。好的人力資源師在進來3分鐘的時候,已經可以判斷要不要你,因為他在見面3分鐘的時候,已經瞭解到你的心智模式。
嘗試總是冒險的,而不嘗試是最大的冒險。
職業選擇的一見鍾情、兩情相悅和白頭偕老
還是用戀愛來打比方,戀愛有三種境界:一見鍾情、兩情相悅和白頭偕老。你需要一見鍾情很多人,兩情相悅一些人,然後才會白頭偕老一個人。
最好的方式是——年輕的時候你可以一見鍾情,但是到了年紀你就該兩情相悅一段,然後選擇和一個人白頭偕老。
如何找到最適合的工作——這樣選擇職業不後悔
柏拉圖的問題,其實就是我們面臨的選擇的問題。面對職業、愛情、機會的誘惑,你往往第一次“後悔”,第二次“錯過”,但是你永遠不能後退。如果你既不想後悔,又不想錯過,那麼什麼樣的心智模式能夠幫助我們作最好的選擇?
和蘇格拉底故事類似,如果你一開始就選擇,那麼很容易陷入後悔模式,後面的公主也許更有錢呢?如果你一開始就觀察,那麼就很容易錯過最好的公主!她們可能再也不回來了!
我們生活中的選擇也是一樣。打破“後來”模式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進入未知領域的時候,給自己一個不做選擇、觀察的空間和底線,在這個之前,不要作選擇的決定,一旦過了這個底線,就大膽地開始選擇。這就是最好的“選擇”模式。
職業的選擇也應該如此。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由於適合的職業是人與職業的匹配,所以你也需要建立關於自己與職業的基準線。有一段時間的工作經驗和自我觀察能幫你找到自己的“基準線”,而瞭解不同的職業也是幫助你找到好工作的“基準線”。
著急選擇的後悔模式和總在等待的錯過模式,都會讓你不可避免地陷入“後來”模式,在未來為自己的決策後悔。打破這種模式的最好方式就是拿出一段時間尋找到內心的基準線,然後等到目標出現,馬上出手。
警惕職業的藝術照
選擇職業和選擇天堂一樣,很多很適合你的工作會顯得不那麼炫目,而很多聽上去的“好職業”,也許恰恰是“廣告”。
其實每一個職業都沒有你想得那麼美麗。也許你只看到廣告,而看不到廣告背後的東西。
職業也是一樣,最尷尬的事情是:進入這個職業才發現,原來我以前知道的版本,是藝術照!很多人因為一個藝術照進入某一個工作或者職位,等到發現有問題,已經過去了很久了。是退,還是硬著頭皮前進?兩者都代價慘重。
如何給職業的藝術照卸妝——看穿職業背後的隱藏面
很多職業有自己專業的論壇。這些論壇裡面會給你提供大量的職業資訊和入門資料。注意這些論壇中的精華帖,那都是重要的職業資訊。另外論壇裡面也會有無數的專業人士,他們會解答你的各種職業問題,打擊你不切實際的想法以及給你真正有效的方式。
更多資訊請關注下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