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拆掉思維裡的牆》讀書筆記——按照《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整理

《拆掉思維裡的牆》讀書筆記——按照《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整理

一、結構

1.分類:講思維方法的,實用性
2.概括
(1)一句話:作者闡述了一些常見的思維之牆及其危害,並告訴我們如何改變思維方式,突破心智模式。
(2)百字文:作者以眾多生動的故事和生活事例為引,闡述了一些常見的思維裡的牆及其危害,涉及安全感、興趣、成功學、事業和幸福等諸多方面。並告訴我們如何通過調整心智模式拆掉這些思維裡的牆,讓人生更加快樂和富有意義。
3.重編
(1)心智模式
(2)各種思維裡的牆以及如何拆掉它們
(3)做好規劃,成長為自己的樣子
4.提問
(1)什麼是心智模式?如何超越心智模式?
(2)如何拆掉”安全感的奴隸”這堵牆?
(3)如何拆掉”無趣”這堵牆?
(4)成功學為什麼不能學?
(5)如何找到熱衷一生的事業?
(6)如何拆掉受害這堵牆?
(7)為什麼說幸福是一種轉換力?
(8)等待&開始,如何抉擇?
(9)要想成長為自己的樣子,該怎樣做規劃?

二、內容

1.關鍵詞
心智模式、思維裡的牆、安全感、興趣、成功學、事業、受害與掌控、幸福、規劃
2.關鍵句
心智模式:
我們的大腦從外界接受資訊,然後又拋棄它們中的大部分,(依據我們過去的經驗和記憶)只使用其中一小部分來建立一個內心世界,以此代表外部的世界。我們好像戴著一副看不見的鏡片在看世界,鏡片過濾掉大部分的東西和資訊,我們通過自己的內心來填充這個世界。

這個看不見的“鏡片”,加上一套固定的“思維程式”所搭建的內在世界模型,就是我們的心智模式(Mental Modle)。我們給自己創造了一個世界模型!然後根據這個創造出來的世界生活。

如果希望保持心態,就一定要明白心態背後的心智模式。從心智模式上面來改變心態,是心態保持的祕密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的過去,我們卻能改變對於我們過去的看法。

混沌(不知不覺)—察覺(後知後覺)—醒覺(當知當覺)—超越(先知先覺)四個步驟,是心智模式升級的必經之路。

安全感:
當你找到內心最深的恐懼,把臉轉向它,準備作戰,恐懼就會煙消雲散。

安全感不是拿回來的,而是給回來的。

興趣:
有趣(interesting)就是以最高階的形式投入到當下的事情中去,而投入的快樂是無條件的,成功固然能收穫好的結果,失敗也能收穫智慧。

尋找那些不能夠被滿足的深層興趣,比如愛、成長、超越自己、快樂、助人、寧靜……它們會讓你幸福一輩子。

成功學:
模仿成功者就能成功,這是成功學的著名邏輯。
當你真正開始實踐,才發現很多東西是無法模仿的,這就是生活的邏輯。

成功(success)的真正本意就是:越走越近。

什麼是你人生的真正目標?就是那些你不會隨著外界環境改變而改變的目標。

事業:
嘗試總是冒險的,但不嘗試是最大的冒險。

興趣有三種境界:興趣、樂趣、志趣。

年輕的時候,你應該憑著好奇儘可能多地嘗試和體驗一些工作,慢慢地在其中尋找到自己感到樂趣的幾個,最後自己專注於投資其中一個。

著急選擇的後悔模式和總在等待的錯過模式,都會讓你不可避免地陷入“後來”模式,在未來為自己的決策後悔。打破這種模式的最好方式就是拿出一段時間尋找到內心的基準線,然後等到目標出現,馬上出手。

你的時間需要規劃,但永遠不要100%地規劃它。如果那樣的話,你會扼殺自己創造性的衝動。

在你的視野範圍之內,你需要精細的計劃;在你聽說的範圍之內,你需要大方向的規劃;而在那些你連聽都沒有聽到過的地方,你需要的是相信。

道不易,法簡易,術常易。

決定我們10年後成就的完全不是工作的起薪,而是工作的平臺、發展機會或者是眼界——這才是一份工作對於人的未來價值。

如果你為失去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失去群星。沉沒成本其實是已經損失的成本,為了這個損失而追加成本,最後只會頭破血流。

有目標的人穿越困難航行,無目標的人逃避困難漂泊。IMPOSSIBLE與I’MPOSSIBLE只差一點,那一點就是你生命的目標。

受害與掌控:
掌控者的心智模式是:不管外界怎麼樣,我都有能力對自己的狀況負責。這種人總能找到當下更好的方法,因為他明白,不管外界怎麼樣,下一步的生活,都是他們自己的!

受害者生活在讓自己舒服的自憐狀態,卻失去了掌控生活的機會和可能性。掌控者則需要面臨一些壓力和麵子問題,卻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老闆可以掌控嗎?公司可以掌控嗎?當然不能,你唯一可以掌控的是自己。你不能夠讓你老公不抽菸,但是你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心平氣和與他溝通這件事情的女人;你不能掌控股票不跌,但是卻可以掌控自己的心情,同時學會在下一次避免風險;你不能掌控運氣,但是你可以開始掌控自己識別與抓住機會的能力。

如果你願意,你總是可以掌控些什麼。你沒有必要得到允許才開始學習,你也沒有必要得到機會才開始努力。如果你願意,你現在就能夠為這件事情做些什麼,除非你的受害者模式讓你深深陷入抱怨與自憐中。

拒絕受害,掌控你的生命。

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你活得越久,站得越高,看得越清,你就越會意識到,世界的本質其實就是不公平。所以所有的宗教、法律都在追求公平,追求公平恰恰說明,世界是不公平的。

面對不公平,無聊的人抱怨、懦弱的人受害、聰明的人跟隨、清高的人躲避,而勇敢而智慧的人嘗試用自己的方式來改變,掌控我們這個世界。

幸福:
因為只有堅持做你喜歡的事情,你才會真正地幸福起來。而父母親會慢慢發現,他們堅持的只是讓你幸福的方式,如果你真的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幸福,他們也會真正地快樂。
所以讓你的父母停止質疑的最好方式,就是儘快開始你的行動,然後用事實證明給他們看!

每個人身上都有兩套系統,社會系統(男人)負責滿足外界要求,換回生活需要。而自我係統(女人)負責滿足內心需求,把這些東西轉換為我們心靈需要的價值,讓我們快樂。

等待與開始:
當一個人等待與拖延的成本,遠遠高於他真正開始行動所需要的成本,他就會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動的怪圈。我把這個模式稱為“等死模式”。

一旦你陷入了等死模式,最好的選擇就是行動起來!穿越過去。因為你等待的成本,遠遠高於你穿越的成本!
西方人說: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to die。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生命不是用來等待,而是用來穿越的。

與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動中綻放。

資深的獵頭會告訴你,如果你在一兩個行業做過10年,那你是精英;如果你在三四個行業做過10年,你是精華;如果你在五六個行業做過10年,那你是精神病——企業討厭不斷開始的人,滾石不生苔,轉行不聚財。

只有那種不可抑制想開始的開始,才是有結果的開始;而那種能夠等幾次就沒有了的開始,基本上屬於衝動。

如果你沒有一個好的開始,不妨試試看一個壞的開始吧。因為一個壞的開始,總比沒有開始強。而完美的開始,則永遠都不會來到。
如果說一個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那麼壞的開始至少等於成功的三分之一。

成長為自己的樣子:
一件事情有價值,也有價格。價值來自於內在系統,價格來自於社會系統。

錢會讓你幸福,錢也會讓你失落。但是記住,工作不是用錢來算的。

從心理學來說,一個人缺什麼,就會投射到身邊人的身上,他會覺得身邊的其他人也覺得自己缺。於是他就會不斷地表達說自己其實不缺,一不小心就過了。這個結果就是,他不斷地表達的東西就是自己最缺乏的——這個法則我把它命名為口是心非法則。此法則看人非常有用:你看一個人覺得自己缺什麼,你就看他不斷強調什麼就好了。

我們願意花幾小時來做一個測評,卻很少安靜下來幾分鐘,問問自己想要什麼。我們願意相信一個測試的結果、一個星座的描述,卻不去相信自己內心輕微的聲音!!!

你的生命有無數種可能,只要你敢於對自己的生命提問。
在早上剛剛醒來的時候,對自己的生命發問吧!
我到底希望成為什麼樣子?
這個世界因為我,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放棄,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有時它比堅持更需要勇氣。

如果饑荒,買不到吃的,你拿著黃金又有什麼用呢?
如果心荒,換不回快樂,你頂著光環又有什麼用呢?
那麼為了什麼,要用自己的生命,來點燃別人眼中的光環?

自我、家庭和團體、工作是支撐我們人生的三腳架,要保持它們之間的平衡才能過好這一生,不留下太多遺憾。

不要成為漏斗人,要先做好自己,守住內心,才能不斷地收穫幸福和快樂。

把握幾個人生重要的節點,結婚頭兩年不要急著要孩子,先適應好夫妻生活;在孩子0-3歲和14-18歲階段,好好陪伴他們,幫助他們養成性格和世界觀;在父母70歲以後多花些時間陪陪他們,不要等他們離開人世了才追悔莫及。

跋: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寫的名著《在輪下》裡說:“面對呼嘯而至的時代車輪,我們必須加速奔跑,有時會力不從心,有時會浮躁焦慮,但必須適應,它可以輕易地將每一個落伍的個體遠遠拋下,甚至碾作塵土,且不償命。”

先好好地愛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然後慢慢地愛更多的人。

哲學家羅素(Russell)說:“Three passions,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have governed my life:the longing for love,the search for knowledge,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3.提煉
這本書屬於講思維方法的實用性書,作者古典老師在書中以眾多生動的故事和生活事例為引,闡述了一些常見的思維裡的牆及其危害,涉及安全感、興趣、成功學、事業和幸福等諸多方面。並告訴我們如何通過調整心智模式拆掉這些思維裡的牆,讓人生更加快樂和富有意義。
心智模式是這本書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我們大腦在從外界接受資訊時,會拋棄大部分內容,依據過去的經歷和記憶,只使用一小部分來建立一個內心世界,以此代表外部世界,就好像戴著一副看不見的鏡片在看世界(個人感覺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個人的世界觀)。這個看不見的“鏡片”,加上一套固定的“思維程式”所搭建的內在世界模型,就是我們的心智模式(Mental Modle)。心智模式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影響著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甚至由此所產生的行為。要想使我們的人生過得幸福而又有意義,就要不斷升級我們的心智模式。混沌(不知不覺)—察覺(後知後覺)—醒覺(當知當覺)—超越(先知先覺)四個步驟,是心智模式升級的必經之路。
至於眾多思維裡的牆,可以理解為日常生活中我們由於過往的經歷或是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一些思維定式,如努力從物質或他人那裡尋求安全感而不是審視內心,直面恐懼。這些思維裡的牆把我們封閉起來,阻礙了我們通向幸福快樂的人生,因此我們要努力通過升級我們的心智模式來拆掉它們。
對於不同的思維裡的牆,要先認識到它們的存在和各自的特點,才有可能針對具體情況升級我們的心智模式並最終拆掉它們。
1).安全感
對於缺乏安全感的人,要意識到當你找到內心最深的恐懼,把臉轉向它,準備作戰時,恐懼就會煙消雲散。洗腳妹劉麗辛苦打工攢錢資助窮困孩子上學的故事告訴我們安全感不是拿回來的,而是給出來的,它是我們內心深處一種被需要的感覺。支援別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它永遠不會失敗。
2).興趣
從構詞法角度思考,有趣(interesting)就是以最高階的形式(-est)投入到當下(-ing)的事情中(inter)去,而投入的快樂是無條件的。成功固然能收穫好的結果,失敗也能收穫智慧。為了不讓興趣消退,要努力尋找那些不能夠被滿足的深層興趣,比如愛、成長、超越自己、快樂、助人、寧靜……它們會讓你幸福一輩子。
3).成功學
模仿成功者就能成功,這是成功學的著名邏輯。但當你真正開始實踐,才發現很多東西限於個人因素和歷史環境是無法模仿的,這就是生活的邏輯。
我們現在經常拿心靈雞湯來反諷內容陳詞濫調,過於功利或空乏,令人麻木的文章。成功學實際上還不如心靈雞湯,至少心靈雞湯裡的小故事大多都是平凡人的真實故事,而成功學裡的那些名人傳奇勵志故事不知道被添油加醋、修飾改造了多少回。要意識到成功學不能學,真正的大成功都是小概率事件,成功(success)的真正本意是:越走越近。只要你方向和目標正確,並且朝著它不斷努力前進,每天都在進步,你現在就很成功。
4).事業
許多人對於事業缺乏一種勇敢無畏的精神,他們不太敢去嘗試,寧願按部就班,偏安一隅,哪怕自己現階段從事的職業並非自己真心喜歡的。儘管嘗試總是冒險的,但不嘗試是最大的冒險。興趣有三種境界:興趣、樂趣、志趣。年輕的時候,你應該憑著好奇儘可能多地嘗試和體驗一些工作,慢慢地在其中尋找到自己感到樂趣的幾個,最後自己專注於投資其中一個。關於職業選擇,著急選擇的後悔模式和總在等待的錯過模式,都會讓你不可避免地陷入“後來”模式,在未來為自己的決策後悔。打破這種模式的最好方式就是借用統計抽樣試驗的思想,拿出一段時間通過觀察尋找到內心的基準線,然後等到目標出現,馬上出手。此外,在選擇職業時也不要過於看重起薪,要知道決定我們10年後成就的完全不是工作的起薪,而是工作的平臺、發展機會或者是眼界——這才是一份工作對於人的未來價值。關於規劃,你的時間需要規劃,但永遠不要100%地規劃它。如果那樣的話,你會扼殺自己創造性的衝動。在你的視野範圍之內,你需要精細的計劃;在你聽說的範圍之內,你需要大方向的規劃;而在那些你連聽都沒有聽到過的地方,你需要的是相信。在人生的航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突如其來的風暴,因此為自己的生命樹立一個遠大堅定的目標很重要。就像火影忍者裡的鳴人的夢想是得到村裡人的認可,當上火影,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他的這個夢想至始至終都沒有改變。有目標的人穿越困難航行,無目標的人逃避困難漂泊。IMPOSSIBLE與I’MPOSSIBLE只差一點,那一點就是你生命的目標。
5).受害與掌控
受害者的心智模式是:外界、別人來掌控我的生命,導致我現在糟糕的狀態。而掌控者的心智模式是:不管外界怎麼樣,我都有能力對自己的狀況負責。這種人總能找到當下更好的方法,因為他明白,不管外界怎麼樣,下一步的生活,都是他們自己的!受害者生活在讓自己舒服的自憐狀態,卻失去了掌控生活的機會和可能性。掌控者則需要面臨一些壓力和麵子問題,卻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老闆可以掌控嗎?公司可以掌控嗎?當然不能,你唯一可以掌控的是自己。你不能夠讓你老公不抽菸,但是你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心平氣和與他溝通這件事情的女人;你不能掌控股票不跌,但是卻可以掌控自己的心情,同時學會在下一次避免風險;你不能掌控運氣,但是你可以開始掌控自己識別與抓住機會的能力。如果你願意,你總是可以掌控些什麼。你沒有必要得到允許才開始學習,你也沒有必要得到機會才開始努力。如果你願意,你現在就能夠為這件事情做些什麼,除非你的受害者模式讓你深深陷入抱怨與自憐中。拒絕受害,掌控你的生命。
6).幸福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百善孝為先,這毋庸置疑。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事事都要聽父母的安排,我們並不想完全活在父母為我們準備好的劇本里,我們也有自己喜歡的生活,卻往往遭受父母的質疑,不被他們所理解和支援。這個時候,聽不聽父母的話就會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艱難抉擇。作者覺得此時要“叛逆”一點,採取“我爽——父母不爽”的做法,這實際上是一個雙贏遊戲。因為只有堅持做你喜歡的事情,你才會真正地幸福起來。而父母親會慢慢發現,他們堅持的只是讓你幸福的方式,如果你真的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幸福,他們也會真正地快樂。所以讓你的父母停止質疑的最好方式,就是儘快開始你的行動,然後用事實證明給他們看!在作者看來,幸福的內涵實際是一種轉換力。每個人身上都有兩套系統,社會系統(就像男人)負責滿足外界要求,換回生活需要。而自我係統(就像女人)負責滿足內心需求,把這些東西轉換為我們心靈需要的價值,讓我們快樂。社會系統更看重與別人比較的結果,隨著現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社會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身上的社會系統趨於主導,而自我係統卻逐漸被壓制,導致出現雖然錢越掙越多但幸福感卻並沒有同步提高甚至於反而降低了的現象。我們要意識到在追求更好生活的過程中,不要忽視了對自我係統的關注。社會系統為你的幸福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但幸福是一種轉換力,需要靠自我係統才能發揮作用。
7).等待與開始
當一個人等待與拖延的成本,遠遠高於他真正開始行動所需要的成本,他就會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動的怪圈(因為越等待和拖延,就會越沒有信心,因而越不敢開始行動,直到最終完全放棄)。我把這個模式稱為“等死模式”。一旦你陷入了等死模式,最好的選擇就是行動起來!穿越過去。因為你等待的成本,遠遠高於你穿越的成本!西方人說: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to die。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生命不是用來等待,而是用來穿越的。與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動中綻放。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也不要隨意的開始。資深的獵頭會告訴你,如果你在一兩個行業做過10年,那你是精英;如果你在三四個行業做過10年,你是精華;如果你在五六個行業做過10年,那你是精神病——企業討厭不斷開始的人,滾石不生苔,轉行不聚財。只有那種不可抑制想開始的開始,才是有結果的開始;而那種能夠等幾次就沒有了的開始,基本上屬於衝動。因此,當你有開始的衝動的時候,不要過於著急開始,仔細想想或再稍微等等看,如果確定是真的從內心想要開始,就積極行動起來。如果你沒有一個好的開始,不妨試試看一個壞的開始。因為一個壞的開始,總比沒有開始強。而完美的開始,則永遠都不會來到。如果說一個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那麼壞的開始至少等於成功的三分之一。
在最後一章,古典老師還講了一些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主題:價值、工作、情感、幸福、性格以及生命的意義。他告訴我們價值不等於價格,工作是不能用鈔票算的,情感是不能放在秤上稱的,幸福不是靠講出來的,性格也不是測出來的,生命的意義也是要靠我們自己去尋求而不是由他人評判的。
最後關於如何規劃使我們能成長為自己的樣子,他基於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給出了一些建議:1.自我、家庭和團體、工作是支撐我們人生的三腳架,要保持它們之間的平衡才能過好這一生,不留下太多遺憾。2.不要成為漏斗人,要先做好自己,守住內心,才能不斷地收穫幸福和快樂。3.把握幾個人生重要的節點,結婚頭兩年不要急著要孩子,先適應好夫妻生活;在孩子0-3歲和14-18歲階段,好好陪伴他們,幫助他們養成性格和世界觀;在父母70歲以後多花些時間陪陪他們,不要等他們離開人世了才追悔莫及。這些建議非常中肯,需要我們用一生去好好實踐。

4.答題
關於前面提出的那幾個問題,在提煉中都已有解答。這些解答都是富有指導意義的,需要不斷細心體會,並在生活中積極實踐。

三、評價

作者的目的是要通過介紹和分析一些常見的思維定式及其危害,來告訴我們如何調整和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升級我們的心智模式。作者的建議主要有以下幾點:安全感不是拿回來的,而是給出來的;培養興趣需要投入,而為了不讓興趣消退,需要尋找那些不能被滿足的深層興趣;成功學不能學,成功的真正含義是越走越近;要找到熱衷一生的事業需要我們結合興趣多去嘗試,利用統計抽樣試驗的思想確定內心的基準線,在此後的尋找過程中以此為參考,等到目標出現,馬上出手;不要讓外界和別人來掌控我們的生命,而應該由我們自己來掌控,要把握生命的主動權;面對父母或他人的質疑,要勇於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用行動證明給他們看,並且注意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不要忽視了對自我係統的關注,因為你要靠它才能獲得真正內心的幸福和快樂;不要一味等待和拖延,要及時行動起來。因為你等待的成本,遠遠高於你穿越的成本。但也不要因為一時衝動隨意開始,確定是真的從內心想要的開始,再積極行動起來。關於這些,自問懂了。比較贊同作者的認識和看法,作者給出的建議富有指導性,需要我細心體會,在生活中積極實踐。書中講得這些東西都是主觀性的,因此並沒有爭辯的必要。作者在書中引用了大量故事和例項,分析較為全面,也符合邏輯,不乏精彩的好句子,如“從Impossible到I‘m possible只差一點,那一點就是你生命的目標”。

四、聯絡

覺得自己是個容易思維定式的人,這也是當初決定看這本書的原因,想通過閱讀這本書,能使自己在思想方式上有所轉變。看完書之後感覺古典老師確實沒有讓我失望,自己的思想認識的確有了一些轉變。不過,正如豆瓣上《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一篇讀書筆記所說的,實用性的書籍如果你看了之後不去實踐它,那你基本等於沒看,起不到什麼作用。因此,我還是要努力做個行動派,根據古典老師的建議,在學習和工作中,對於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繼續投入,在生活中對於攝影的興趣加大投入;爭取每天都有所收穫,有所進步;修煉強大的內心,掌控自己的生命。還要做到在行動中不斷反思和分享。最後,感謝古典老師給予我的人生指導,希望我們都能成長為自己的樣子,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