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老套但確屬乾貨 | 愛德華·斯諾登:我眼中的比特幣和區塊鏈
譯者注:本文作者是本·維茲納(Ben Wizner),他是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律師,同時還是作家和公民自由倡導者。自2013年7月起,他一直擔任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的首席律師。本文以對話形式,向讀者展示了這個因揭露美國“稜鏡”計劃和“監聽門”的“英雄”對區塊鏈和比特幣的看法。
本是一個區塊鏈小白,對區塊鏈的瞭解僅限於“聽說”,而斯諾登似乎對這項技術十分在行。小白VS大佬,不知道多少人會在本和斯諾登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呢?
以下為對話的全文:
本·維茲納自述:在過去的5年時間裡,斯諾登和我幾乎每天都會聊天,大部分話題都和他所處的法律糾紛無關。有時候我們會在莫斯科見面,喝喝伏特加(我)和奶昔(他)。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會在安全的通訊平臺上進行溝通,這種方式在他看來很舒適也很直觀,但對我來說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適應。我們在談論政治、法律、文學、家庭、朋友和養狗的時候,我學會了只用兩個拇指打字。我們有著相似的情感,但世界觀卻截然不同:我有時候會說他太傾向於技術解決主義(認為所有困難都有解決方法);而他就會抱怨我是膽小的漸進主義者。
通過這幾年時間的接觸,我發現他是我遇到的人當中,最有耐心、最謙遜且最能夠清晰解釋技術概念的人。我常常會希望有更多人或者說更多不同的人能夠聽一聽我們的談話。下文就是我們的一段聊天記錄,僅做出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在這次談話中,他給我科普了區塊鏈,我已經盡了很大的努力讓自己看起來不是那麼無知。
下文BW代表本·維茲納,ES代表愛德華·斯諾登
BW:電子前線基金會(一個國際非營利性的宣傳數字版權和法律組織)最近開了一個玩笑“下載所有解釋區塊鏈和說明去中心化貨幣就是未來的推特、文章和簡訊需要耗費的能源即將超越丹麥這一整個國家的耗電量。”的確,關於“區塊鏈是什麼”,網上有很多說法,然而我只能不好意思地承認,我還是不太懂。
ES:你又想上數學課了嗎?我等這一天很久了。你應該還記得什麼是加密雜湊函式吧?
BW:我從來沒記得過……
ES:好吧,我接受你的挑戰。先從簡單的開始:你對神祕的區塊鏈到底瞭解多少?
BW:如果我4年前就能靜下心來聽你說這些我大概就暴富了吧?我經常聽到這個詞,但對它的瞭解少之又少。“去中心化”、“賬本”等詞經常出現。所以區塊鏈到底是什麼?
ES:基本上就是一個新型的資料庫。試想一下,它會不斷進行更新,同時不會跟舊記錄混淆——就好比你可以在舊鏈上新增新的連線讓它變得更強大一樣——這樣就對了。先從這個概念開始,然後我們再去聊細節。
BW:好吧,但是為什麼呢?區塊鏈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
ES:一個詞:信任。假設有一箇舊的資料庫,只要點選滑鼠然後選擇儲存就可以修改任何記錄;然後再假設進入這些記錄和你的銀行餘額有關,如果有人可以隨便把你的餘額改成零,這就太糟了。除非你的銀行賬戶裡只有助學貸款。
重點是,如果在一個系統中有人可以用滑鼠在任意時間修改記錄,那麼你就別無選擇,只能信任他們能夠勝任這份工作而且是個十足的好人。然而,人類在這方面並沒有什麼良好記錄。區塊鏈就可以創造一個不能被操控的歷史。
BW:什麼歷史?
ES:交易。區塊鏈最早的化身且最知名的概念就是比特幣,一種新型的貨幣。但從近幾個月開始,我們看到很多人試圖把不同的記錄納入這些歷史,所有需要存檔且不應該被篡改的記錄,包括醫療記錄以及契約。
從最基礎的技術層面來看,區塊鏈就是給一些東西打上時間戳,以便證明其沒有被篡改。第一個比特幣——“創世區塊”就包含了這類“證明”,直到今天你還可以隨時檢視。
就像是有個密碼朋克和當天的報紙拍了一張自拍來證明這個全新的比特幣區塊鏈不是在幾個月或者幾年之前偷偷出現的(如果事實如此,創始人可以擁有不公平的優勢,我們之後會談到這一點)。
BW:區塊鏈就是交易歷史。真令人失望。我記得我聽過很多誇張的說法:區塊鏈可以抵抗審查,區塊鏈是解決線上平臺壟斷的方法。
ES:有些言論只是炒作。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從理論上來說區塊鏈的應用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要知道,從物理上來說我們在討論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因此,這些應用都只是這一個主題的演化:即可驗證的計算。
還記得資料庫嗎?整個過程就是打包資料包,可以是任何資料。如果涉及到錢,那就屬於交易記錄,但也可以是部落格文章、貓的照片、下載連結,甚至是棋類遊戲的操作記錄。接著我們用一種複雜的方式來給這些記錄做上標記,就算你要抗議,我也很樂意解釋其中的原理。不過,如果你很怕數學的話,你可以把這個過程當做是技術版的公證制度。最後,我們把這些剛剛經過公證的記錄分配給網路成員,他們會稽核記錄,並且更新到自己的獨立副本上。最後一步是為了確保沒有人可以欺騙網路成員,畢竟很多人都有副本。
很多人希望通過去中心化來取代現有的審查制度以及根深蒂固的壟斷現象。在今天,公開的重要資料通常都是由GenericCorp LLC獨家持有的,而這家公司可以而且確實是在出賣公眾的利益並且任意玩弄這些資料。但試想一下,如果資料被分佈在數百個司法管轄區的數千個地方,這樣就不存在任意的處理機制或者“惡意”按鈕,就算創造一個這樣的按鈕也需要取得全球共識,通常是至少網路中51%的參與者要支援修改規則。
BW:就是說,就算Peter Thiel勝訴了,法院下令撤掉部分有關他吸血鬼飲食的文章,那也沒辦法執行,對嗎?因為“區塊鏈雜誌”已經發布這些文章了。
ES:是的——只要區塊鏈雜誌把文章發在了去中心化的公開區塊鏈上,就演算法院下令燒了他們的辦公室也不會對網路造成什麼影響。
BW:那麼這是怎麼實現的呢?
ES:我的天,我等這個問題很久了。你終於問到一些有意思的東西了。準備好聽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了嗎?
BW:我時刻準備著。
ES:假設你不喜歡金融,我們可以從一個虛構的區塊鏈部落格開始,先忽略比特幣。我剛才說過,區塊鏈最有意思的數學特點就是,就算(文章)釋出之後也是不可以更改的。
簡單來說,你可以把每篇剛剛釋出的文章看做是區塊鏈上的區塊。每次只要你釋出了一篇新文章,你就給這條鏈加了一個連結。就算是要修改或者更新一篇舊的文章,也需要被新增到這條鏈的尾部,不會刪除任何內容。如果你很擔心出現操控或者審查問題,在區塊鏈上,已經完成的東西就是完成了。如果你想刪除一個區塊,那麼首先你要摧毀這個區塊之後的所有區塊,還要說服網路上的所有成員你的資料歷史才是正確的,這完全是不可能做到的。
為什麼說這很難做到呢?區塊鏈是基於精密的數學的記錄,聽起來很棒。但這是什麼意思?到底有什麼會阻止你新增一個新區塊?是什麼讓你無法修改已經存在的連結呢?
我們需要明確以下內容:通常是記錄、時間戳和真實性證明。
從技術上來說,區塊鏈的運作過程就是給新區塊(這條鏈上的下一個連結)加上上一個區塊的內容以及一個時間戳(按照時間順序釋出),然後“把他們雜湊(hashing)在一起”來證明這個區塊是可以被新增到區塊鏈上的。
BW:“hashing”?這個動詞真的存在?
ES:加密雜湊函式是一個數學問題,通過一種可預測的方式轉化任何資料。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你用雜湊函式展示同一張貓的照片,你總是會得到同樣的結果。我們把這個結果稱為這張照片的“雜湊”(hash),把從照片到數學問題的過程稱為“雜湊”(hashing)這張照片。另外還有一點比較重要,如果你用完全一樣的雜湊函式處理有一點點差別的貓照片,就算是再微小的差別,你都會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雜湊資料。
BW:雜湊函式可以處理任何資料?能不能雜湊一篇部落格文章或者金融交易或者《白鯨》(一部小說)?
ES:是的。我們可以雜湊不同的區塊,而我前面說過,區塊就是經過美化的資料庫更新,可以是金融交易、網路連結、醫療記錄等等。每個被新增到鏈上的區塊鏈都會由其雜湊進行識別並驗證,這裡的雜湊來源於上一個區塊的雜湊資料。這條完整的鏈可以一直追溯到第一個區塊。
我已經儘量不說一些技術術語了,不過重要的概念還是要了解,比如鏈上的區塊應該是可驗證的,嚴格遵守時間順序,且不可更改。每創造一個新的區塊——比特幣每10分鐘出一個塊——都是對之前區塊的有效證明,這樣一來,越早的區塊就越難修改,除非徹底摧毀整條鏈。
所以說,Peter Thiel聽到風聲之後如果想要“殺死”這條鏈就已經太晚了,因為這裡已經建立了數千條已釋出的且可驗證的歷史。
BW:這樣就能拯救網際網路了?你能跟我講講為什麼有些人認為區塊鏈可以取代大型技術平臺壟斷嗎?它是怎麼削弱亞馬遜或者谷歌的影響力的?
ES:我想,答案應該是“痴心妄想”。至少在短時間內是如此。我們不能斷言亞馬遜不會涉及貨幣領域,但我認為和出版業相比,區塊鏈在交易方面更有可為,因為該行業的效率相對較低。
還記得我舉的第一個例子嗎,舊版資料庫中的銀行餘額。這種設定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也更方便,但很容易出現問題或者被濫用,問題的源頭就是工程師們口中的“可信權威”。區塊鏈以效率為代價,淘汰了這種可信權威。目前,Visa和萬事達卡等傳統“權威”每秒可以處理成千上萬筆交易,而比特幣只能處理7筆。不過目前已經有人在解決這種效率上的弱勢問題,相信在未來幾年內我們將看到區塊鏈的交易處理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這將不再是一個大問題。
BW:看來我躲不過這個問題了。說到加密貨幣,我腦子裡就會有一個畫面,一些技術小哥生活在波多黎各等地方的一個大宮殿裡,裡面金碧輝煌,外面水深火熱。你是時候好好跟我說說比特幣了。
ES:我也不愛聽壞訊息,不過扎克伯格已經很有錢了。貨幣,的確是展示區塊鏈最好也是最知名的例子。
BW:有了貨幣,區塊鏈解決了什麼問題?
ES:同樣也是信任。我不想說的太複雜。先問問你,今天的貨幣是什麼?就是一些棉花紙對吧?但大多數情況下,這只是你進入資料庫的通行證。有些銀行告訴你,你有300盧比,你可能希望明天他們能給你一個相同的或者更大的數字。
假設你沒有銀行賬戶,也許原因是你不能滿足開戶的條件;也許在你生活的地方銀行根本就不可靠,就像塞普勒斯一樣,銀行通過搜刮民眾的存款來拯救自己;又或者貨幣本身就不健全,就像委內瑞拉和辛巴威一樣,你的積蓄昨天可以買一套房,今天可能就連一杯咖啡都買不起了。貨幣體系太失敗了。
BW:先等一等。為什麼比特幣有價值?比特幣的價值來自哪裡?支撐它的是什麼?假設我持有一個比特幣,我是真的持有它嗎?
ES:好問題。那你手上的那幾張綠色的紙為什麼有價值?如果你還沒憤世嫉俗到說“因為他們有槍”,這就是法幣和壟斷貨幣的區別,他們在稀缺性以及保值和交易方面存在實用性,大家就這一點已經達成了共識。
先不說紙幣吧,畢竟它們本身沒有價值。先說說為什麼黃金那麼值錢,但是並沒有被用在日常生活中?因為人們都認為其價值超過了實際的應用價值。有這樣一種社會觀念,把黃金從地裡挖出來然後放到架子上,這個過程耗費的成本很高,再加上人們都喜歡對它進行估價,因此把一種無聊的金屬變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保值品。
比特幣等基於區塊鏈的加密貨幣其實基礎價值有限:畢竟只是一種證明,可以讓你在區塊鏈上儲存資料,從而讓每個區塊鏈的參與者為你儲存一個副本。但部分加密貨幣的稀缺性是真實存在的:比特幣的總量只有2100萬個。挖礦競爭涉及了數億美元的裝置和電費,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這就是支撐比特幣價格的東西。
然而,一個無法忽略的事實就是:人們對其交易實用性的認可是加密貨幣價值的唯一來源,即加密貨幣可以每天在全球範圍內轉移大量的資金,同時不需要銀行的參與。只要人們還想要不通過銀行轉移資金,加密貨幣的價值就會存在。
BW:你呢?你怎麼看?
ES:我喜歡比特幣交易,因為他們很公平。你不能停止或者撤回比特幣交易。美國銀行可能不想為我這樣的人處理交易。在傳統金融系統中,美國銀行和其他同類機構的確有這麼大的權力。如果一個來自委內瑞拉的年輕人幫巴黎的一個人做了網路開發工具,而對方要向他支付硬通貨,但由於貨幣管制的問題,對方不可能直接轉法幣,這時候加密貨幣就派上用場了。比特幣可能不是真正的私有化貨幣,但它的確是第一種自由貨幣。
比特幣也有競爭對手。有一個專案叫門羅幣,他們希望讓交易變得不可追蹤,在人們傳送交易的時候加上一些小伎倆。還有一個更新的專案叫Zcash,採用了創新的數學來實現完全私有化的交易。如果我們在未來5年內無法預設使用私有化交易,那麼肯定是法律的問題,跟技術無關。
BW:也就是說,假如特朗普通過封鎖銀行賬戶來切斷你的收入來源,你還是能收到應得的演講費用。
ES:他還可以發推呀。
BW:我想缺點就在於,有時候政府追蹤或者封鎖交易是出於公眾利益的考慮,比如稅收、制裁和控制主義融資。我們想讓你繼續有穩定的收入,同時也希望繼續對腐敗的獨裁者進行制裁。
ES:如果你擔心沒了比特幣,有錢人就不會偷稅漏稅了,那我只能說你太天真了。好了不開玩笑了,你提的這點很好,但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我們遠遠沒有觸碰到政府的底線。人們通常還是需要把這種神奇的網際網路貨幣兌換成其他幣種來購買奢侈品,因此政府目前不會太過擔憂。
BW:你再詳細說說。把比特幣兌換成現金難道就不會影響你說的那位來自委內瑞拉的年輕人了嗎?
ES:區別在於規模。如果這個委內瑞拉的年輕人想要把一個月的工資(以加密貨幣的形式)兌換成當地貨幣,那麼她根本就不需要提供身份資訊,甚至不需要銀行。這是人們在日常交易中會用到的現金,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但如果有一個腐敗的獨裁者想要造一艘價值400萬美元的遊艇,就算造船的人沒有這麼多的流動資金,也沒有網際網路貨幣參與其中,這也不代表警察不會找他們問話。
同樣的,各國政府可以共同合作打擊“真正的”犯罪分子,例如本·拉登,但卻很難鎮壓那些異見分子。法國和中國可以一起追蹤本·拉登的比特幣錢包,但對沒有造成重大破壞的異見分子卻無能為力。
BW:你的意思是,比特幣對於那些罪大惡極的人來說其實沒什麼用?
ES:甚至還會傷害到他們。依賴區塊鏈就意味著他們一定把犯罪證據存在了電腦上,根據我們這10年來的所見所聞,政府調查者滲透民眾的個人電腦簡直是小菜一碟。
BW:那你覺得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有沒有什麼陰暗面?
ES:所有的新技術都是一樣的,有顛覆就會有濫用。問題在於兩者之間是否取得了平衡,其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機會的不平等:有些新技術用起來沒那麼簡單,而且理解起來還是很難。他們(技術創造者)都假設使用技術、基礎設施和教育的水平是均等的。全球化對世界各國經濟造成了顛覆性的影響,贏家領先了一大步,而輸家得到了同等水平的傷害。區塊鏈的先動優勢也一樣。
BW:網際網路經濟展現出來的是,一個平臺可以是去中心化的,但貨幣和權力依然可以是非常中心化的。
ES:沒錯。我在這裡還要提出一些技術上的批評。加密貨幣通常是建立在兩個“彩票”系統上的,一個是工作量證明(PoW),一個是權益證明(PoS),為了保護網路,阻止攻擊,這是必要之惡。兩者都不完美。PoW會獎勵那些負擔得起最多裝置(礦機)和電費的人,這會帶來消極影響,而且是偏向於有錢人的。PoS試圖解決環境問題,直接給有錢人獎勵,希望他們無止境的競爭慾望能讓這場遊戲繼續。毋庸置疑,我們需要新的模式。
BW:再說說環境問題。為什麼這種神奇的網際網路貨幣需要那麼多能源?
ES:假設你決定挖比特幣。你應該知道比特幣總量有限,每十分鐘會產出新的比特幣。為了公平分配比特幣,其最初的創造者設計了一個非常聰明的機制:一個全球性的數學競賽。這個競賽每十分鐘一場,贏家可以拿走每輪的獎勵:一些全新的,從未被用過的比特幣,只要解出了一個數學問題,你就能創造出新的比特幣。為了防止比特幣產出的速度過快,數學問題的難度會基於之前的問題難度進行調整。這個機制就解釋了為什麼無論多少人蔘與了這場競賽,比賽時間都在十分鐘左右。
這種聰明的設計存在一個缺陷,那就是沒有料到比特幣會這麼成功。解答數學問題的獎勵從一開始的幾美分變成了現在的數千美元,因此吸引了很多人消耗大量的能源,建立大規模的資料中心來參與這場數學或者說是挖礦競賽。由於這場競賽中出現了大量的算力,因此難度也越來越高。
這就意味著最大的贏家是那些有能力投入數百萬美元來解決這個除了挖礦以外毫無意義的數學問題的人,只有這樣才能防止區塊鏈遭受攻擊。
BW:聽起來就像是……虛無主義。我們來說一些更大的東西吧。因為無休止的炒作,我想要了解區塊鏈。有些政府認為比特幣威脅到了世界秩序,有些VC認為區塊鏈能夠開啟一個透明的黃金時代。但你居然告訴我這只是一個新奇的資料庫。
ES:技術就是技術,這是最基本的。重要的是應用。真正的問題並不是“什麼是區塊鏈”,而是“區塊鏈應該怎麼用”。這就又回到了我們最初的對話:信任。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會對所有事說謊,就連最普通的年輕人也會在Instagram上虛構一個根本不屬於他們的生活。在搜尋引擎上,同一個問題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任何事都需要信任;與此同時,所有事都不值得信任。
這就是區塊鏈的有趣之處:區塊鏈就是那個能夠幫助我們建立去信任化系統的小齒輪。關於區塊鏈,唯一重要的一點在於:他們很無聊,效率很低,很浪費,但是設計很巧妙,不可能被篡改。在一個充斥著謊言的世界裡,要證明一樣東西的真實性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或許是你銀行賬戶的價值,或許是你的耐克鞋的產地,或許是你在校長辦公室的檔案,只要上了鏈,就算全世界都能看到,記錄也是不可更改的。
興奮的點在於所有事都是可追蹤且可驗證的。問題就在於是否自願。
BW:你看好走出試驗階段之後的區塊鏈應用嗎?
ES: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