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國內量化基金髮展現狀及趨勢

國內量化基金髮展現狀及趨勢

本文選自中信證券2018年11月7日研報《國內量化基金髮展現狀及趨勢:十年洗練,格局初現》,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僅供興趣愛好者學習。

文丨劉方 朱必遠 王兆宇 厲海強 趙文榮 姜鵬

▍投資聚焦:十年洗練,格局初現

國內量化策略經歷了十年以上的發展,行業初具規模、策略逐成體系。尤其在大資管行業向淨值化、科技化演進的背景下,投資者對量化策略的關注度與日俱增。本文從基金研究的視角,勾勒國內量化策略的歷史發展和當前現狀、並初步探討了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國內量化策略演化的三個階段

量化策略的發展依託於衍生工具發展和投研積累。從策略演化的程序看,總體包括2010年之前、2010年至2015年、以及2016年以來三個階段,不同階段的策略型別和風險收益特徵發生了顯著變化。

▍當前全市場量化基金規模合計約4000億(不包含被動指數型產品)

其中:1)私募類量化產品規模約2000億,在證券類私募產品中佔比7%;策略型別包括市場中性、指數增強、量化選股\多空、CTA策略、量化多策略、期權策略、套利類策略等。2)公募量化基金規模1200億(不含被動指數型產品),在權益類公募基金中佔比約5%;策略型別以指數增強和量化選股為主。3)基金專戶和券商資管中的量化產品佔比較低。

▍國內主流量化策略體系

權益型量化產品中,在股票端包括市場中性策略(Alpha)、指數增強(Alpha+Beta)、以及量化選股(Alpha+Smart Beta);期貨端以CTA策略為主。此外還包括ETF、期現套利等套利類策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演化出了量化多策略和FOF類產品。各類策略原理、風險收益特徵和歷史業績等詳見正文分析。

▍2018年以來量化策略表現

1)CTA策略表現相對較好,體現了“危機Alpha”屬性;2)指數增強和量化選股策略:Alpha難敵負Beta;3)中性策略業績分化:中位數為負,但前1/4產品的收益率超過7%;4)多策略的配置貢獻不顯著。

▍行業展望:投資者機構化,競爭和分化加劇

對比海外而言,國內量化策略佔比仍低。長期而言,如果衍生品工具出現進一步的豐富和放鬆,可能是國內量化策略發展的重要拐點。中期來看,在需求端來看,或將呈現投資者機構化的發展趨勢;在供給端來看,伴隨海外機構佈局加速國內佈局,行業競爭和管理人分化預計將進一步加劇。在上述背景下,產品預計將呈現Beta與Alpha的進一步分離:Beta的形式愈加多樣,向規模化和低成本化方向發展;而真正的Alpha愈加稀缺。

▍主動投資和量化投資的融合

優質的主動阿爾法和量化阿爾法均具有稀缺性,且相關性低。對量化管理人而言,主動投資和量化投資的融合是擴大規模邊界的重要手段;同時,能夠結合外部環境變化意識到策略的適用邊際、並主動調整策略配置,也至關重要。對主動投資管理人而言,量化的應用可以體現為產品工具化定位和績效歸因、投研環節上的資訊處理效率和交易效率提升、組合風險管理上的量化監控、以及在客戶財富管理上的精細化服務等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對機構投資者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其低相關性,在主動阿爾法和量化阿爾法進行分散配置,改善組合的投資績效。

 

來源:私募工場

------------------------------------------------------------------------------------------------------------

量化投資相關閱讀推薦:

01.一個量化交易策略師的自白

02.高頻交易:為了0.07毫秒的比拼,竟然花費了1400萬美金

03.倉位管理(1): 鞅與反鞅策略,凱利公司及其侷限

04.倉位管理(2): 凱利公式指導投資與多種資金管理方式

05.多因子選股之有效因子

06.多因子策略之冗餘因子

07.多因子選股之策略的實現

08.大師系列之彼得•林奇基層調查選股法

09.從量化角度告訴你常見的技術指標到底能不能賺錢?

10.從回測到實盤(2):如何讓回測更貼近實盤結果

11.程式化交易(3):從回測到實盤,還需要注意些什麼?

12.股市暴跌深套 | 如何利用日內迴轉交易策略降低持倉成本

13.演算法交易策略的成功回測之一

14.股票中的情侶——配對交易

15.量化交易入門

16.分享一個python均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