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職場“荒野求生”,五條靠譜的生存指南
進入職場,就像是從一個個圍牆高聳、卻又安全的真人CS遊樂場,直接空降到了一戰時的凡爾登,二戰時的斯大林格勒,現在的敘利亞……
濃煙滾滾後,整個社會在你面前撕下了溫情脈脈的偽裝,露出了真刀真槍的殘酷面容。在這裡,混的好的,前方是一片星辰大海;混的差的,可能會悲慘到懷疑人生。
初入職場,你會發現,學生時代的很多想法和做法都需要完全顛覆。
我剛進單位時,按領導要求寫了一個對食堂兩個炒菜師傅打架的“處理意見”,寫完交上去,被領導改得面目全非,感覺自己就是用半天功夫寫了一堆垃圾。
領導看我很沮喪,還專門開導了下我:“當年我剛工作時,要申請一臺BP機,當時的領導就讓我寫個請示,我寫完給他。一個幾百字的請示,領導改到最後只剩三個字沒改——‘BP機’……”
只剩三個字……
剩三個字……
三個字……
這段時間,許多關注了“栩先生”的朋友在後臺留言,詢問如何才能更好地渡過實習期/試用期,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初入職場“荒野”後,有什麼靠譜的生存指南。
第一條 抓緊調整學生思維
進入職場後,就永遠不要有“我剛畢業”、“我還是大學生”的想法。
學生時代,我們受限於資源、眼界、經驗,許多思維都與職場格格不入,比如,不願意打破個人舒適區,不願意麻煩別人,不明白什麼是結果導向……
其中,最典型的是“線性思維”,總覺的只要自己努力就應該會得到回報,自己又沒做錯什麼、憑什麼有人要針對我,像“只有……才”“只要……就”之類的固定搭配都是為這樣的思維準備的。
然而真正的職場裡絕不會這樣,許多事情就是沒有因果性,只有可能的相關性。一件很難推動的事情突然有了轉機,可能跟你這些天的努力一點關係也沒有,也不是量變引起質變,就是哪個領導過問了一下;千辛萬苦寫的稿子被領導直接打回重寫,可能與你的文筆、遣詞造句都沒啥關係,只是因為和上級最新的精神不對路;一項工作你同事不配合,可能並不是你私交不到位或者同事心眼小,很可能在任務分配上就有問題。
在職場裡,幾乎沒有什麼事情是孤立的。
以我開始時說的那個“關於兩個食堂廚師打架的處理意見”為例,學生時代的我們可能提起筆就寫,寫完一大堆指導思想、工作步驟、參與人員之類的廢話,核心就只有兩個字:開除。
但在企業裡,當你真的需要處理這件事時,你才會發現,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了:用人部門的意見怎麼樣,領導有什麼指示,合同法有什麼規定,如何消除影響,這兩個廚師知道你要開除他們,會不會握手言和,然後聯合起來把你揍一頓?
跳不出線性思維的框架,你就很難清晰地看到自己所處的位置,更難想明白一件事的真正本質。
第二條 快速掌握幾項工具技巧
一般新人剛工作,都容易陷入不知道幹啥也幹不了啥的尷尬境地,看著大家都在忙碌心裡很著急,但又不知從何入手。
我有個操作簡單又很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多學習工具。
入職後,優先去摸索研究單位裡常用的一些辦公用品,如印表機、影印機、傳真機(那些諸如富士C7550類的大型影印機還是需要好好研究下的),包括會議室的投影裝置、視訊裝置。
同時多掌握一些常用的辦公軟體,如excel的函式分析、圖表,PPT排版,Projiect計劃表、PS做圖等等。
工作的方法、思路、心法都是需要工作一段時間後積累才能理解總結的,但工具不是,你學一點就能看到自己的進步。
更重要的是你掌握這些工具後,可以很容易地融入或參與到部門工作中,因為任何一項工作都會有使用這些工具的時候。
工具這種東西就像游泳騎自行車一樣,學會了就是你的,我見過許多從知名諮詢公司出來的人,別的怎麼樣我不敢說,但PPT和EXCEL絕對玩的很溜,VB寫的飛起,一出手就會讓人覺得”很專業“。
第三條 做好期望值管理
剛入職的新人要不要表現很積極?
這是許多新人的共同疑問,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做好“期望值”管理。
你一上班就開始每天沒事加班加點,一早來打掃衛生,晚上還等著所有人走了才走,你能堅持多久?
關鍵是,你這樣做的時候不一定有人誇你,但有一天你堅持不下去了,一定會有人指責你。相反,你一開始表現正常,後面表現出眾,才會更讓人驚豔。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表現“積極的態度”,而不是做大量“積極的工作”。
積極的態度,比如領導交給你一件事,你提出好幾種看法,表示你能為了工作做更多思考;真有需要,就留下來和大家一起加班,表示你是為了工作可以不惜力的人等等。
第四條 學會向錯誤學習
很多人進入職場後,急切尋找各方面的指導和幫助,上知乎、訂閱公眾號、看暢銷書……東西看了一大堆,真正能觸動自己的卻很少。
這是因為,這些內容裡大部分都是成功者的“成功經驗”,鮮有真正痛徹心扉的“失敗教訓”。
在我看來,工作初期只盯著別人成功的經驗並沒有那麼有用,一方面,許多人成功後總結經驗時往往會摻雜大量的渲染、誇張,並不會那麼真實;另一方面,成功的經驗太多、太泛了,聽多了更不知道該信誰的。
失敗的教訓之所以珍貴,就在於真實,在經歷慘痛失敗後,回頭總結的教訓總是會分外的深刻和打動人心。
此外,與成功經驗不同的是,你按照別人的經驗去做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你無意中也走了別人曾經失敗的老路,那多半會失敗。每一個失敗的教訓都代表著你前進路上可能遇到的坑,你能早一點知道該是多麼的幸運。
自己的失敗教訓也一樣,這就像是高考複習時的“錯題本”一樣,在複習後期,對一道錯題做一小時的深刻分析比你有用一天時間做100道對的題還要有用。
所以在職場裡知道別人是怎麼得罪領導的、是怎麼踩了雷區、是怎麼被同事排擠、是怎麼不斷犯錯、是怎麼泯然眾人的……對你的觸動和啟發,可能比聽一個大牛分享十條“成功學”還要多。
PS下:許多人在初入職場犯了錯後,就一直惴惴不安,甚至覺得自己的職業成長道路就此毀掉。
其實遠遠不必這樣,一個人的第一印象雖然重要,但從心理學上講,有個近因效應,只要
你後面做好了,很容易就讓人忽略掉你一開始的失誤。
說句大實話,哪個職場達人的第一步不是從菜鳥犯錯開始的呢?
第五條 年輕別怕折騰
這裡的折騰當然是褒義,指的是不怕多做一點,不怕多想一點,更別怕多嘗試一點。
我清晰記得,我在實習的時候,那年六一,單位裡搞了個集體親子活動,拍了很多照片,領導讓我用這些照片做個宣傳PPT,在單位的網上給大家放一放。
我先找了一個他們之前搞別的活動時做的PPT,發現做的就像是一個簡單的電子相簿,用到的動畫也只有OFFICE自帶的進入進出動畫。
因為大學裡有一些底子,我很快做完了,按要求這樣就可以交出去了的,但自己想了想,覺得反正有時間,為什麼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個其他樣子的PPT?
於是在網上找了很多參考,自己研究了半天,做了一個利用很多簡單動畫效果組合成複雜效果的PPT。
然後,帶著兩個PPT去給領導看,告訴TA按照之前的模板我已經做好了一個,然後自己又研究做了一個不同的樣式。雖然並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但第一,為領導留下了一個比較深的印象;第二,自己又學到很多新的招式。
不要小看這一點一滴的積累,很可能你做了這些,領導也看不到。但你這麼去做了,一定會有收穫。
一項再難的工作,等你上手之後,很多時候就變成了熟練工。你就像是一個勤勞的建築工人,每天都在砌牆抹灰,但做的再多,也不可能讓自己成為建築師。
你需要不斷去嘗試新的突破,去看看自己的潛力都有多少。其實,這也就是很多職場經驗裡都曾說過的,要跳出心理舒適區。
你看很多名人的傳記會發現,成功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我做人事工作的時候,看過許多大領導的檔案,發現許多出身一般(農村娃)、學歷一般(專科畢業)、平臺一般(第一份工作鄉村老師/基層編輯)的人,反而最後很成功,甚至比很多有關係、名校畢業的人走得要好。
很抱歉,我看了那麼多領導的檔案,也沒有從中總結出什麼特別有道理的“成功經驗”,但卻發現了一個共通之處:
他們不怕折騰。
出身一般,就努力往大城市奮鬥;學歷一般就一直讀下去,有的甚至從專科讀到了博士;平臺一般就找機會跳,從鄉里跳縣裡、縣裡跳市裡、市裡跳省裡……
我保證,這上面我所說的每一條都對應著,我所看到的一個真實的成功經歷。
當時看到這些領導們們真實經歷的時候,對我的觸動和啟發之大,難以想象。
職場,多數時候是個“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地方,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但怎麼折騰就是你的本事了。
就像有人說的:進入社會,喜歡與人爭鬥的,一個破辦公室政治都能玩得步步驚心;喜歡閒雲野鶴的,五湖四海都可以放浪形骸。
千萬不要年紀輕輕,就封堵掉了自己的所有可能,等到回首前塵時,才悔恨於“我明明可以”“我本可能”“如果那時”……
相信我,很多事情,你嘗試了不一定就能有所成就,但不去嘗試,則一點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