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喊話"程瞎子",出來道個歉真的那麼難嗎?

喊話"程瞎子",出來道個歉真的那麼難嗎?

 

100多天時間,兩個如花一般的生命因為兩個窮凶極惡的滴滴司機而香消玉殞。

 

100萬懸賞,3倍賠償,解僱替罪羊,周而復始的下線整改,這似乎是這家500億美元獨角獸所能做的一切。

 

樂清女孩被害的幾天時間裡,包括程維在內的所有高層,無一人通過任何形式發聲,彷彿所有的過錯都是這個虛擬的滴滴出行造成的,而沒有一個個人站出來為此負責。

 

面對如此惡性事件,老大本人理應出面道歉,而不是署名公關部和公司,這是任何一家面向公眾的企業最起碼的擔當。自降身價還是傲慢躲避,老大一個露面很說明問題。很可惜這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滴滴創始人程維都穩坐釣魚臺,藏在背後遙控著滴滴公關部門機械地迴應著外界的一切質疑。

 

程維如果不針對此事道歉,日後在一些高大上的場合高談闊論社會責任,他真的不會臉紅嗎?

 

公眾在等程維一個道歉

 

2018年網際網路公司最高頻的詞彙莫過於“道歉”,不管道歉是出於何種目的,這是一家企業負責人面對公眾質疑時的基本態度。

 

過去幾個月,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快手CEO宿華、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攜程CEO孫潔,都曾因“檢討”引發廣泛關注。他們和滴滴一樣,是各自行業裡的領軍者或“獨角獸”,擁有海量的使用者和極強的話語權。

 

他們所犯的錯誤和滴滴不可同日而語,這也導致了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的道歉氾濫不走心。即便這樣,但公眾還是希望程維能夠站出來,認認真真和公眾說一聲抱歉。

 

2011年,阿里巴巴B2B業務爆出信用欺詐事件,內部員工內外勾結。被媒體爆出後成為醜聞,影響巨大。對此,馬雲將跟隨自己多年的B2B負責人衛哲辭退,並通過內部郵件的形式反思了此次事件。當時有很多人認為馬雲無情,但如今來看,對於一個以信用為基礎起家的企業,如今在信用上出現問題,絕不是可以用情義來解釋的。而是馬雲發現B2B體系的價值觀、企業文化“歪”了,這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未來發展。之後的支付寶股權問題,在受到輿論鋪天蓋地的質疑後,馬雲同樣親自出面解釋、應對。

 

而在前一年,騰訊與360的戰爭如火如荼,前者在一封公開信中稱“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讓使用者二選一。由此也引發一場輿論危機,但作為CEO,

馬化騰是事中和事後都沒有迴避這個問題,並且在多個場合自嘲過。

 

面對魏則西事件,李彥巨集也曾親自發內部信反思百度價值觀,再一次將“失去堅守,百度離破產只有三十天”這樣的價值觀提上議事日程。

 

當面臨巨大危機時,企業靈魂人物是否要出面?作為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BAT其實已經做出了示範,即使在法律未定義的情況,也因涉及公眾利益,而選擇面對。因此,阿里、騰訊無論多少問題,最起碼在企業文化方面是有擔當的。

 

而滴滴呢?

 

程維為何不道歉?

 

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既然道歉就要一視同仁。程維之所以不出面道歉,根源在於,他很清楚類似的事件在根源上其實是無解的,全國網約車主有3120萬,據《南方週末》報道,過去四年裡,滴滴司機性侵案件至少有50起。或許滴滴根本不具備杜絕此類事件的能力。

 

或許在滴滴看來,企業帶頭人如果頻繁出面道歉是對企業公信力的一種損害。滴滴公司深知,這樣的事情極有可能多次發生,而程維不可能常常因為這樣的事情而出面道歉。既然死人已經成為一種日常,索性就一言不發,不就是賠錢嗎?

 

或許在滴滴看來,可以用錢來解決的問題從來都不算問題。

 

當年有一個案例,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廉價的平託車的設計之中有致命缺陷,油箱與後座之間缺少安全防護,一旦發生事故,油箱碎裂,乘客就可能葬身火海。如果增加一塊防護鋼板,可以大大減少油箱碎裂,乘客遇難的概率。

 

但是,福特汽車公司的選擇不是增加一塊防護鋼板,而是精確計算了乘客葬身火海的概率和賠償金額,與修改設計的成本相比較。最終,福特公司沒有增加鋼板。

 

滴滴的態度不得不讓人懷疑,滴滴也是精確衡量了風險和收益以後,採取了相應的選擇。

 

有人曾經說過,每一起企業危機的“有效期”只有7天,從之前的紅黃藍風波、到疫苗無效事件,似乎都在沿著這樣的軌跡發展。

 

滴滴深諳這其中的公關邏輯。既然已經在公司層面做了道歉也提出來相應整改對策,任何一次針對此事件的發聲都會為輿論充分發酵提供養料,讓這場輿論危機持續更長的時間,所以滴滴選最穩妥的公關策略就是採取看似正確的應對措施,然後等著公眾慢慢忘記這件事。

 

作為一家提供公共服務的網際網路公司,程維應該知道,創始人的出面道歉絕對不是畫蛇添足,而是一家企業基本人性的體現,如果滴滴的冷漠還沒有深入骨髓,如果滴滴還有一絲良知,作為企業靈魂人物的程維不應該默不作聲。

 

程維不道歉,這也是作為壟斷的網約車平臺所特有的傲慢。

 

過去幾年,移動端網際網路公司獨角獸級別的都處在瘋狂融資的階段,幾十億上百億甚至幾百億的估值讓這些公司成為創業專案裡的佼佼者。在資本的助推下,他們快速甚至瘋狂的成長、擴張、併購,成為一個行業裡具有絕對話語權的企業。這本是一個個勵志的故事,不過,快速成長帶來的代價也開始顯現,主要表現為:內部架構無法迅速跟上成長的速度,瘋狂擴張來不及企業價值觀的鞏固。

 

程維如果失去了面對公眾的勇氣,那這家公司口口聲聲宣揚的社會責任,又是多麼虛偽。

 

滴滴非要等到冰凍三尺?

 

企業創始人沒有擔當,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最直接的影響當然是上行下效,從上至下的冷漠。

 

此前,鄭州空姐搭乘順風車遇害後,滴滴曾宣佈隱藏乘客個人資訊及頭像,改用虛擬頭像。但多名順風車司機向記者證實,之後滴滴又重新將乘客個人資訊從預設隱藏改為了預設公開,不見黃河不死心。

 

此次樂清事件發生後,滴滴方面竟然刪除了今年五月鄭州空姐遇害的致歉宣告,2016年深圳女教師遇害的致歉宣告也在昨晚被滴滴刪除。滴滴客服官方微博也清空了全部內容,空空如也。

 

滴滴五月時曾公開承諾:“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或許是企業覺得話說得太滿,或許是自我打臉面子上不好看,滴滴在此次事件發之後,反而刪除了此前微博

 

滴滴不敢面對過去,和程維不敢面對公眾如出一轍。

 

而所有的戰略失策後院失火,其實都是價值觀的失誤。

 

很長一段時間裡,滴滴甚至將“社交”作為順風車業務的突出賣點,26日被免職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黃潔莉在2015年的一次採訪中對此十分興奮,“這是一個非常有未來感、非常sexy的場景,我們一開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這個方向打。”

 

究竟是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才會用sexy來定位一個極不規範危險係數極高的出行業務?

 

滴滴是國內少見的在短時間內做到估值數百億美金的平臺,並且只花了不到5年的時間便獨步網際網路出行行業。企業規模實現了快速增長,而創始人和整個管理團隊是否沒有跟上這一節奏?企業文化缺少時間的沉澱?價值觀是否還未來得及建立?

 

事實上,公眾並非逼迫程維道歉,他們只是希望看到的是一家500億美元估值的企業的創始人態度。滴滴的企業形象並不會因為程維自降身價而打折扣,而一以貫之的冷漠會將滴滴推入深淵。

 

如果滴滴一直這樣冷漠下去,公眾對它的誤解只會冰凍三尺,總有一天,滴滴會為自身的選擇付出代價。

 

滴滴的確做了看似應該做的一切,但其實什麼整改都沒有做,要不然也不會發生100天內兩條鮮活的生命香消玉殞,這是滴滴的安全事故,它推脫不了,不得不說,”程瞎子“從阿里出來之時,還沒學到精髓。複用《亮劍》裡的一句話:”回去告訴程瞎子,老子當初教他怎麼打槍,現在教他怎麼打仗“,至於這個”老子“,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