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AI+眼鏡行業
今年星創視界推出了幾款AI產品,在眼鏡行業引起了一波關注。
AI眼底相機 和 WAM700
在90秒內,篩查人眼上千個生理引數,一次性完成對眼睛的全面檢查,並形成7個方面的檢查報告:雙眼度數、晝夜視差、有無視疲勞、有無患圓錐角膜、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病的風險、針對眼球特性推薦差異性的鏡片產品、角膜可配什麼樣的隱形眼鏡以及是否適宜做近視手術。
目前,Airdoc的AI慢性病識別演算法能完成10大類30多種慢性疾病病變的分析,準確率搞到97%,在輔助醫生讀片,提高醫生效率方面起到了良好收效。
目前落地的AI眼底相機,在31個城市百餘家門店,所有門店均是星創旗下的寶島眼鏡,我在對方釋出的公眾號上領取了免費AI驗光的體驗券,由於時間關係暫時沒能去體驗,後續我體驗之後,會在本文下方補充一個產品體驗報告。
先說他們的產品決策,我的理解是,他們的這個決策,適應和解決了大趨勢下產生的副產物。
大趨勢下的副產物,就是當今高速發展普及的商業網際網路、電子產品,而民眾視力健康普及教育的普及覆蓋率、相關產業跟不上前者的發展速度。
再說他們的產品發展,網際網路+醫療一直以來都是為使用者患者創造高價值的領域。
星創視界的AI+眼鏡行業,目前可以推測的是:
1.寶島眼鏡在大陸有1200家門店,利用旗下寶島眼鏡作為線下大流量入口,開始產品佈局,;
2.AI眼底相機更貼近使用者,在使用者使用這個產品的同時,會產生一個完整的產品鏈:
門店AI驗光服務——眼部健康保險——潛在患者向眼部醫療資源引流——精準化輔助藥物——精準化眼鏡營銷
這種商業模式能夠最快速度沉澱使用者,多渠道變現,在眼鏡精準營銷的基礎上,向視力醫療服務上過度,顛覆了傳統眼鏡門店的模式。雖然使用者的認知成本會很高,AI驗光服務也可能採取收費模式,但這個現象會隨著後期的線下佈局逐漸扭轉。
3.預測一下他們的產品未來新模組,在積累了大量的使用者驗光資料以後,可以根據大資料分析,完成使用者未來一段時間的視力發展預測,以及科學精準的預防手段。視力的發展大致有這幾個方面:隱形飢餓、年齡、先天因素、後天用眼習慣等,在擁有大量資料以後,這一步是完全有可能邁出去的。
而對於傳統眼鏡行業以及以零售為主的眼鏡行業,大致的應對方法有幾個:
1.垂直打造,做出企業長板,但要小心驗證,如木九十的只賣鏡框的模式,長板不等於亮點,而是商業認同使用者認同的模式;
比如青少年視力的發展趨勢,可以打造一家全國最強的青少年眼鏡店和青少年視力保健服務門店;或者全國最強的老花鏡門店和老年人視力醫療入口門店。對老年人這一群體來說,國內大部分企業做的還不如某些保健品公司做的好,人家對老年人這一使用者群的精耕細作,就想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對於需要陪伴的老人能不買賬嗎?
對於企業來說,解決了某些使用者的某些需求,為使用者創造了價值,才是這個企業的存在的意義。
2.自建供應鏈,不斷優化成本,然後利用公眾號、小程式等媒介做好資料化,比如眼鏡配送物流,歷史驗光資料等方面,有大文章可做,並且可以利用百度騰訊AI開放平臺的通用OCR介面,用AI代替人工錄入單據,提高工作效率,優化人工成本。
3.不管未來怎麼變,服務行業依舊是服務為主,你為使用者帶來了什麼樣的消費體驗和消費記憶,使用者就會幫你傳播怎樣的記憶,
使用者線下的自願分享,這個流量要比砸錢投渠道快得多,流量的質量也高的多。使用者在門店的消費場景,接受驗光的服務場景,線上下戴眼鏡的使用場景,這些場景都是傳播企業溫度,搶佔使用者心智的好時機。
4.眼鏡行業算是一個訊息比較閉塞的傳統行業,資源也不宜流通,眼鏡必須到線下門店驗光才能形成有效消費,這一點也導致了很多網際網路眼鏡企業試圖打通這堵牆。商業始終是依託於使用者的,眼鏡這一固有屬性並非一定要繞過,服務行業只要利用好資料資源,在這個天然的剛需消費場景下做好精準化營銷和定製化服務,就已經邁出那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