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Contours函式引數詳解
Opencv中通過使用findContours函式,簡單幾個的步驟就可以檢測出物體的輪廓,很方便。這些準備繼續探討一下
findContours方法中各引數的含義及用法,比如要求只檢測最外層輪廓該怎麼辦?contours裡邊的資料結構是怎樣
的?hierarchy到底是什麼鬼?Point()有什麼用?
先從findContours函式原型看起:
-
findContours( InputOutputArray image, OutputArrayOfArrays contours,
-
OutputArray hierarchy, int mode,
-
int method, Point offset=Point());
第一個引數:image,單通道影象矩陣,可以是灰度圖,但更常用的是二值影象,一般是經過Canny、拉普拉斯等邊
緣檢測運算元處理過的二值影象;
第二個引數:contours,定義為“vector<vector<Point>> contours”,是一個向量,並且是一個雙重向量,向量
內每個元素儲存了一組由連續的Point點構成的點的集合的向量,每一組Point點集就是一個輪廓。
有多少輪廓,向量contours就有多少元素。
第三個引數:hierarchy,定義為“vector<Vec4i> hierarchy”
typedef Vec<int, 4> Vec4i; Vec4i是Vec<int,4>的別名,定義了一個“向量內每一個元素包含了4個int型變數”的向量。
所以從定義上看,hierarchy也是一個向量,向量內每個元素儲存了一個包含4個int整型的陣列。
向量hiararchy內的元素和輪廓向量contours內的元素是一一對應的,向量的容量相同。
hierarchy向量內每一個元素的4個int型變數——hierarchy[i][0] ~hierarchy[i][3],分別表示第
i個輪廓的後一個輪廓、前一個輪廓、父輪廓、內嵌輪廓的索引編號。如果當前輪廓沒有對應的後一個
輪廓、前一個輪廓、父輪廓或內嵌輪廓的話,則hierarchy[i][0] ~hierarchy[i][3]的相應位被設定為
預設值-1。
第四個引數:int型的mode,定義輪廓的檢索模式:
取值一:CV_RETR_EXTERNAL只檢測最外圍輪廓,包含在外圍輪廓內的內圍輪廓被忽略
取值二:CV_RETR_LIST 檢測所有的輪廓,包括內圍、外圍輪廓,但是檢測到的輪廓不建立等級關
系,彼此之間獨立,沒有等級關係,這就意味著這個檢索模式下不存在父輪廓或內嵌輪廓,
所以hierarchy向量內所有元素的第3、第4個分量都會被置為-1,具體下文會講到
取值三:CV_RETR_CCOMP 檢測所有的輪廓,但所有輪廓只建立兩個等級關係,外圍為頂層,若外圍
內的內圍輪廓還包含了其他的輪廓資訊,則內圍內的所有輪廓均歸屬於頂層
取值四:CV_RETR_TREE, 檢測所有輪廓,所有輪廓建立一個等級樹結構。外層輪廓包含內層輪廓,內
層輪廓還可以繼續包含內嵌輪廓。
第五個引數:int型的method,定義輪廓的近似方法:
取值一:CV_CHAIN_APPROX_NONE 儲存物體邊界上所有連續的輪廓點到contours向量內
取值二:CV_CHAIN_APPROX_SIMPLE 僅儲存輪廓的拐點資訊,把所有輪廓拐點處的點儲存入contours
向量內,拐點與拐點之間直線段上的資訊點不予保留
取值三和四:CV_CHAIN_APPROX_TC89_L1,CV_CHAIN_APPROX_TC89_KCOS使用teh-Chinl chain 近
似演算法
第六個引數:Point偏移量,所有的輪廓資訊相對於原始影象對應點的偏移量,相當於在每一個檢測出的輪廓點上加
上該偏移量,並且Point還可以是負值!
下邊用效果圖對比一下findContours函式中各引數取不同值時,向量contours和hierarchy的內容如何變化,有何
異同。
主體程式如下:
-
#include "core/core.hpp"
-
#include "highgui/highgui.hpp"
-
#include "imgproc/imgproc.hpp"
-
#include "iostream"
-
using namespace std;
-
using namespace cv;
-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
-
Mat imageSource=imread(argv[1],0);
-
imshow("Source Image",imageSource);
-
Mat image;
-
GaussianBlur(imageSource,image,Size(3,3),0);
-
Canny(image,image,100,250);
-
vector<vector<Point>> contours;
-
vector<Vec4i> hierarchy;
-
findContours(image,contours,hierarchy,RETR_TREE,CHAIN_APPROX_SIMPLE,Point());
-
Mat imageContours=Mat::zeros(image.size(),CV_8UC1);
-
Mat Contours=Mat::zeros(image.size(),CV_8UC1); //繪製
-
for(int i=0;i<contours.size();i++)
-
{
-
//contours[i]代表的是第i個輪廓,contours[i].size()代表的是第i個輪廓上所有的畫素點數
-
for(int j=0;j<contours[i].size();j++)
-
{
-
//繪製出contours向量內所有的畫素點
-
Point P=Point(contours[i][j].x,contours[i][j].y);
-
Contours.at<uchar>(P)=255;
-
}
-
//輸出hierarchy向量內容
-
char ch[256];
-
sprintf(ch,"%d",i);
-
string str=ch;
-
cout<<"向量hierarchy的第" <<str<<" 個元素內容為:"<<endl<<hierarchy[i]<<endl<<endl;
-
//繪製輪廓
-
drawContours(imageContours,contours,i,Scalar(255),1,8,hierarchy);
-
}
-
imshow("Contours Image",imageContours); //輪廓
-
imshow("Point of Contours",Contours); //向量contours內儲存的所有輪廓點集
-
waitKey(0);
-
return 0;
-
}
程式中所用原始影象如下:
通過調整第四個引數mode——輪廓的檢索模式、第五個引數method——輪廓的近似方式和不同的偏移量Point(),就可以得到以下效果。
一、mode取值“CV_RETR_EXTERNAL”,method取值“CV_CHAIN_APPROX_NONE”,即只檢測最外層輪廓,並且儲存輪廓上所有點:
輪廓:
只有最外層的輪廓被檢測到,內層的輪廓被忽略
contours向量內所有點集:
儲存了所有輪廓上的所有點,影象表現跟輪廓一致
hierarchy向量:
重溫一下hierarchy向量————向量中每個元素的4個整形分別對應當前輪廓的後一個輪廓、前一個輪廓、父輪廓、內
嵌輪廓的索引編號。
本次引數配置下,hierarchy向量內有3個元素,分別對應於3個輪廓。以第2個輪廓(對應向量內第1個元素)為例,
內容為[2,0,-1,-1], “2”表示當前輪廓的後一個輪廓的編號為2,“0”表示當前輪廓的前一個輪廓編號為0,其後2
個“-1”表示為空,因為只有最外層輪廓這一個等級,所以不存在父輪廓和內嵌輪廓。
二、 mode取值“CV_RETR_LIST”,method取值“CV_CHAIN_APPROX_SIMPLE”,即檢測所有輪廓,但各輪廓之間彼此獨立,不建立等級關係,並且僅儲存輪廓上拐點資訊:
檢測到的輪廓跟上文“一”中是一致的,不再顯示。
contours向量內所有點集:
contours向量中所有的拐點資訊得到了保留,但是拐點與拐點之間直線段的部分省略掉了。
hierarchy向量(擷取一部分):
本次引數配置下,檢測出了較多輪廓。第1、第2個整形值分別指向上一個和下一個輪廓編號,由於本次配置mode取
值“RETR_LIST”,各輪廓間各自獨立,不建立等級關係,所以第3、第4個整形引數為空,設為值-1。
三、mode取值“CV_RETR_TREE”,method取值“CV_CHAIN_APPROX_NONE”,即檢測所有輪廓,輪廓間建立外層、內層的等級關係,並且儲存輪廓上所有點。
contours向量內所有點集:
所有內外層輪廓都被檢測到,contours點集組成的圖形跟輪廓表現一致。
hierarchy向量(擷取一部分)
本次引數配置要求檢測所有輪廓,每個輪廓都被劃分等級,最外圍、第一內圍、第二內圍等等,所以除第1個最後一
個輪廓外,其他輪廓都具有不為-1的第3、第4個整形引數,分別指向當前輪廓的父輪廓、內嵌輪廓索引編號。
四、Point()偏移量設定
使用三中的引數配置,設定偏移量Point為Point(45,30)。
此時輪廓影象為:
可以看到輪廓影象整體向右下角有一個偏轉,偏轉量就是設定的(45,30)。
這個偏移量的設定不能過大或過小(負方向上的過小),若影象上任一點加上該偏移量後超出影象邊界,程式會記憶體
溢位報錯。
findContours函式的各引數就探討到此,其他引數配置的情況大同小異。值得關注一下的是繪製輪廓的函式
drawContours中最後一個引數是一個Point型別的offset,這個offset跟findContours函式中的offset含義一致,設定之
後所繪製的輪廓是原始輪廓上所有畫素點加上該偏移量offset後的效果。
當所分析影象是另外一個影象的ROI的時候,這個offset偏移量就可以大顯身手了。通過加減這個偏移量,就可以把
ROI影象的檢測結果投影到原始影象對應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