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中央處理器)和GPU(影象處理器)區別
GPU是顯示卡的處理器,稱為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即GPU),又稱顯示核心、視覺處理器、顯示晶片,是一種專門在個人電腦、工作站、遊戲機和一些移動裝置(如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等)上影象運算工作的微處理器,它是顯示卡的“心臟”,與CPU類似,只不過GPU是專為執行復雜的數學和幾何計算而設計的,這些計算是圖形渲染所必需的。
CPU和GPU之所以大不相同,是由於其設計目標的不同,它們分別針對了兩種不同的應用場景。CPU需要很強的通用性來處理各種不同的資料型別,同時邏輯判斷又會引入大量的分支跳轉和中斷的處理。這些都使得CPU的內部結構異常複雜。而GPU面對的則是型別高度統一的、相互無依賴的大規模資料和不需要被打斷的純淨的計算環境
於是CPU和GPU就呈現出非常不同的架構(示意圖)
圖片來自nVidia CUDA文件。其中綠色的是計算單元,橙紅色的是儲存單元,橙黃色的是控制單元。
GPU採用了數量眾多的計算單元和超長的流水線,但只有非常簡單的控制邏輯並省去了Cache。而CPU不僅被Cache佔據了大量空間,而且還有有複雜的控制邏輯和諸多優化電路,相比之下計算能力只是CPU很小的一部分。 所以與CPU擅長邏輯控制和通用型別資料運算不同,GPU擅長的是大規模併發計算,這也正是密碼破解等所需要的。所以GPU除了影象處理,也越來越多的參與到計算當中來。
想要理解GPU與CPU的區別,需要先明白GPU被設計用來做什麼。現代的GPU功能涵蓋了圖形顯示的方方面面,我們只取一個最簡單的方向作為例子。
GPU的工作大部分就是這樣,計算量大,但沒什麼技術含量,而且要重複很多很多次。就像你有個工作需要算幾億次一百以內加減乘除一樣,最好的辦法就是僱上幾十個小學生一起算,一人算一部分,反正這些計算也沒什麼技術含量,純粹體力活而已。而CPU就像老教授,積分微分都會算,就是工資高,一個老教授資頂二十個小學生,你要是富士康你僱哪個?GPU就是這樣,用很多簡單的計算單元去完成大量的計算任務,純粹的人海戰術。這種策略基於一個前提,就是小學生A和小學生B的工作沒有什麼依賴性,是互相獨立的。很多涉及到大量計算的問題基本都有這種特性,比如你說的破解密碼,挖礦和很多圖形學的計算。這些計算可以分解為多個相同的簡單小任務,每個任務就可以分給一個小學生去做。但還有一些任務涉及到“流”的問題。比如你去相親,雙方看著順眼才能繼續發展。總不能你這邊還沒見面呢,那邊找人把證都給領了。這種比較複雜的問題都是CPU來做的。
總而言之,CPU和GPU因為最初用來處理的任務就不同,所以設計上有不小的區別。而某些任務和GPU最初用來解決的問題比較相似,所以用GPU來算了。GPU的運算速度取決於僱了多少小學生,CPU的運算速度取決於請了多麼厲害的教授。教授處理複雜任務的能力是碾壓小學生的,但是對於沒那麼複雜的任務,還是頂不住人多。當然現在的GPU也能做一些稍微複雜的工作了,相當於升級成初中生高中生的水平。但還需要CPU來把資料喂到嘴邊才能開始幹活,究竟還是靠CPU來管的。
3、就目前的計算機架構,GPU只能稱作是小眾。GPU作為後來者,出現的太晚了,計算機架構已經定型,不太可能撼動 Intel 的霸主地位,而且Intel 一定會藉著先天優勢打壓其他競爭對手。 最近bitcoin被媒體炒作的太過了,出現在了公眾的視野中。媒體寫新聞的那群人只要是寫點和技術沾邊的文章,就能暴露他們的無知,倒黴的還是無辜的群眾。
筆者簡單提一下為什麼GPU只能算作是小眾。在計算機上執行的程式從效能的角度來說大致可分為三類:(1) I/O intensive; (2) Memory intensive 以及 (3) Compute-intensive。
(1)I/O intensive的程式其效能瓶頸是I/O,也就是說程式執行的大部分時間花在了硬碟讀寫/網路通訊上,而I/O處在計算機體系結構金字塔的最底層,速度非常慢。最近炒的很火的big data 討論的就是這一類應用程式。幾百TB 甚至到PB級別的資料往哪擱,只能放在硬碟上。一臺機器容量太小CPU太少怎麼辦,搞幾百臺甚至上千臺機器用網線連起來分佈處理。所以這塊全是I/O, 現在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不多搞幾個上千節點的叢集肯定撐不住。
(2)Memory intensive的程式其效能瓶頸在記憶體訪問,程式中有大量的隨機訪問記憶體的操作,但是基本沒有I/O, 這類程式已經比第一類程式快一個數量級了,但是和暫存器的速度還是沒法比。目前大部分應用程式都屬於這類。個人電腦裡裝的的各種軟體基本就是這類,如果有點I/O, 立刻就會非常得卡。 以上提到的這兩類程式的應用最廣泛,涵蓋了大部分有用的計算機軟體,但遺憾的是GPU在這兩塊毫無用處, GPU只有在計算密集型的程式有些作用。I/O是瓶頸的程式,花在計算的時間可以忽略不計,再怎麼用GPU加速也沒用。 含有大量記憶體隨機訪問的程式也不適合在GPU上執行,大量的隨機訪問甚至可以使GPU的行為由並行變為序列。
什麼型別的程式適合在GPU上執行?
(1)計算密集型的程式。所謂計算密集型(Compute-intensive)的程式,就是其大部分執行時間花在了暫存器運算上,暫存器的速度和處理器的速度相當,從暫存器讀寫資料幾乎沒有延時。可以做一下對比,讀記憶體的延遲大概是幾百個時鐘週期;讀硬碟的速度就不說了,即便是SSD, 也實在是太慢了。
(2)易於並行的程式。GPU其實是一種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架構, 他有成百上千個核,每一個核在同一時間最好能做同樣的事情。
滿足以上兩點,就可以用GPU做運算了。 不過你還得先用CUDA或者Open CL 把能在GPU上執行的程式寫出來, 這也是很麻煩的,寫一下就知道了。 而且GPU的架構比較特殊,要想寫出高效率的程式,要花很多很多時間。筆者想說寫GPU程式是一件很蛋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