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網路技術原理之資料通訊系統

網路技術原理之資料通訊系統

資料通訊系統模型

資料通訊系統基本組成一般包括髮送端、接收端以及收發兩端之間的通道三個部分。

資料傳輸速率

早在1924年,奈奎斯特推匯出在理想低通訊道下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的公式:

理想低通訊道下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 = 2W(W為頻寬,單位赫茲)。

若碼元的傳輸速率超過了奈氏準則所給出的數值,則將出現碼元之間的相互干擾。由於碼元的傳輸速率受奈氏準則的制約,所以需要提高資料的傳輸速率,就必須設法使每個碼元能攜帶更多個位元的資訊量。

1948年,夏農用資訊理論的理論推匯出了頻寬受限且有高斯白噪聲干擾的通道的極限資料傳輸速率。通道的極限資料傳輸速率C可表示為:21+S/Nbps,其中W為通道的頻寬,S為通道內所傳訊號的平均功率,N為通道內部的高斯噪聲功率。

它表明,通道的頻寬或通道中的信躁比越大,則通道的極限傳輸速率就越高。

同步方式

  1. 同步控制的方法:包括非同步起止方式和同步方式。

  2. 同步的實現:位同步、字元同步、幀同步。

位同步:插入異頻法和自同步法。

字元同步:一個字元單位除表示資訊的資料位外,還有若干個附加位。

幀同步:

字元計數法:用一個特殊的字元表示一幀的開始,然後用一個欄位表明該幀包含的位元組數。

帶字元填充的首尾界符法

帶位填充的首尾標誌法:使用特定的為模式01111110作為幀的開始和結束標誌。

物理編碼違例法:將資料位1編碼為高-低電平對,資料位0編碼為低-高電平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