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還在追求‘有毒’的流量?能帶來關注,卻帶不來忠誠度

還在追求‘有毒’的流量?能帶來關注,卻帶不來忠誠度

《歡樂頌》裡面,樊勝美以職場精英的形象出現,交友廣泛朋友眾多似乎什麼事情都能搞得定,但是當她父親住院時所有人都棄她而去。

從運營的角度來說,樊勝美就是積累了大量的有毒流量,這些流量背後的男人更多的是想用小恩惠佔她便宜,但是真正有事的時候這些流量就靠不住了。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一、毒流量的起源:刻奇

有一個詞用來形容毒流量非常合適,那就是刻奇(Kitsch)。這個詞最早為人所知是來自於米蘭·昆德拉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最早的含義是“自媚”,即迎合與討好自己並且自我感動。中文譯本里面被翻譯成了“媚俗”,有人說這是一種錯譯,然而在10w+的推動之下,刻奇越來越多的與媚俗融合了。

刻奇的含義很多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今天這篇文章不妨錯用刻奇的概念,去對毒流量去做一個總結和回顧。

在內容圈有一個共識,帶有情緒的內容更容易被傳播,閱讀者更容易與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內容引起共鳴,所以所有的內容都在試圖與閱讀者共情,也就是通俗話所說的“說出使用者想說的。”

舉一個被快被說爛了的例子來講,“致賤人”是一個典型案例,那篇文章本意討論的是伸手黨的話題。伸手黨在生活中可以說無處不在。當大家發現這個話題原來吸粉效果那麼好,各種不同版本的“致賤人”就被炮製出來了。

二、刻奇的變種:刻意求奇

這類話題首先要讓做的是讓人感同身受,其次要讓閱讀者覺得自己的時間很寶貴,為了讓情緒的張力更強,故事的的情節不可避免的會被誇張化。

比如伸手黨的言語要傲慢,自己對伸手黨的態度要麼可憐的讓人心疼,要麼怒懟回去讓人看了酣暢淋漓就像自己報仇了一樣。這個時候刻奇就從自媚走向了刻意追求情節的離奇了。

小發先生越來越多的發現網路上出現了大量自爆其醜的內容,比如一些讓人震驚的微信對話,這些內容有多少是真實的其實有待商榷,微商捏造對話的神器又有了新的應用場景。

人類天生具有窺私慾,反三觀的隱私最能夠引起人神共噴,多少這樣的“隱私”就這樣被捏造出來了。

找一個閱讀者的痛點,捏造一些故事生成幾張截圖,一篇具有10w+潛力的文章就這麼出來了。

某個曾經是中文第一論壇的社群,情感板塊是最火的一個板塊,開啟以後滿螢幕都是小三自曝、牛郎自曝、奇葩閨蜜、奇葩婆媳關係和自己出軌的故事。這類故事為該板塊帶來了大量流量,一個曾經具有精英氣質的社群就這麼淪陷了。

三、刻奇的變種:過度解讀

過度解讀在刻奇的文化裡佔據主流,而且是刻意的,因為10w+導致了每一個熱點都被一擁而上,這必然導致了常規觀點會被掩沒在聲音的海洋裡。

要想在熱點之上分得一點流量,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不同的角度。

追逐過熱點的閱讀者基本已經達成共識,所有的熱點都會被反轉,有些反轉是事件本身在反轉,有些反轉純粹就是為了反轉而反轉。

虛假新聞與刻意解讀的化學反應之下,催生了大量的10w+營銷號,最終是閱讀者讀得開心廣告主出了冤枉錢運營方賺得盆滿鉢滿。

然而有毒的內容可以帶來流量,卻帶不來使用者的忠誠度

除了忽悠廣告主並沒有其它的變現路徑,並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搞壞了整個社會的風氣。某平臺上催生了大量的做號集團,也正是因此而起。

從平臺的角度來說毒流量給平臺帶來的損害尤其大,這也是前面提到的某社群從一個精英氣質的平臺淪為艱難求生,一些平臺已經開始壓制毒雞湯的文章幅度,並開始添加了標題黨的關鍵詞限制。

要流量還是要未來?

·END·

原創:小發先生

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