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軟體業發展現狀
今天不黑印度,說說他的強項,那就是經常被人認為是發達的軟體工業。可是根據印度媒體2017年的統計,整個印度的IT業裁員5.6萬人,其中呢這個招聘人數也是減少了一半以上,而且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因為根據這個大資料的研究表明,在未來的4年內,可能會有數十萬的就業機會,在這個行業內消失。
看到這個訊息的朋友們可能就不懂了,不是一直以來阿三給人的印象都是擁有著高度發達的軟體工業麼,怎麼現在變得這麼不景氣呢。其實並不是印度軟體業今天衰落了,而是事實上阿三的軟體就沒有媒體吹噓的那麼發達。我們印象中發達的軟體業,更確切的講應該是印度的軟體外包產業,這一聽大家就明白了,這個外包呢和富士康生產蘋果手機是一個性質,處在整個產業鏈的最低端,只能賺取很少的錢,為他人做嫁衣裳,而印度所謂的發達軟體製造神話,根本就是買美國的機器,買美國的軟體,買美國的制度,然後製作成軟體再賣回美國,所以說叫亞洲矽谷也沒問題,自己也不需要任何大的投入。這就決定了印度的整個產業無法孕育出像微軟蘋果,甚至連咱們國內騰訊阿里巴巴這種重量級公司。你想吧,如果你在印度建一個阿里巴巴,你就會發現,絕大多數老百姓就沒有足夠的識字率,而且在經常停電的廣大農村,更不存在這種相應的條件,就算你有這樣的平臺,印度都沒有足夠的能力造出這麼商品放到網上,直到今天印度最大電商平臺場都還只是亞馬遜的簡單復刻版。
你說印度10多億人口,你應該像我們中國取經對不對,發展勞動密集的製造業,我們中國不就這樣成功了嗎。他們最後選了這種高智力高投入產業鏈極短拉動力極弱的IT行業。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你要像我們廣東一樣這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你得生產產品,你得運輸,你得賣出去對不對,你發現,沒路,你怎麼運出去,甚至你要從新德里運一貨車的東西要運到南部去的話要一個禮拜的時間,就是因為這種完全不方便的交通,完全缺失的基礎建設,因此根本無法發展製造業,無法發展製造業的結果呢就不能像我們一樣通過製造業拉動中國經濟造成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功,所以到最後怎麼辦呢,只能做那些不需要運輸的東西,比如班加羅爾的在IT產業。軟體你在小屋子裡自己寫就是了,但是呢你無法拉動經濟他也是個外包市場,不是核心的研發,而且他佔據著一個語言優勢,它是英語普及。印度的IT產業一直在努力建立一個簡單的勞動力套利模式,基於他國內有大說英語的年輕人和具有少量基本IT技能的工程類畢業生,在低端階段這些人可以忽略一些簡單的基本技能和產品質量,但是印度的IT公司要想一直延續這種模式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們之所以會認為印度的軟體業會很強,是因為印度很早就把軟體業引入到本國,加上十幾年來實在沒有特別突出的產業。只不過幾十年下來呢,軟體外包依然還是外包,再反觀他們國內的其他工業種類,也並沒有因為軟體產業的帶動而升級,軍工只能買買買,工程就是拖拖拖,因為現代製造業就是需要一個龐大的基礎設施支援的,並且不斷損耗,不斷維護,不斷升級這樣一個大體系。而所有的這些大型基礎設施,不但需要國家層面鉅額的金錢投入,還需要有強大的綜合協調組織能力,不然就算別人白送給你你都不能很好運營下去,比如英國留給他們的鐵路。所以我們說,只有偉大的國家才能建立偉大的基礎設施體系,而印度啊目前充其量也只能算個巨大的國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