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語音互動裝置 前端訊號 處理技術介紹

語音互動裝置 前端訊號 處理技術介紹

一、前端訊號處理

1. 語音檢測(VAD)

語音檢測(英文一般稱為 Voice Activity Detection,VAD)的目標是,準確的檢測出音訊訊號的語音段起始位置,從而分離出語音段和非語音段(靜音或噪聲)訊號。由於能夠濾除不相干非語音訊號,高效準確的 VAD 不但能減輕後續處理的計算量,提高整體實時性,還能有效提高下游演算法的效能。

VAD 演算法可以粗略的分為三類:基於閾值的 VAD、作為分類器的 VAD、模型 VAD。

基於閾值的 VAD:通過提取時域(短時能量、短期過零率等)或頻域(MFCC、譜熵等)特徵,通過合理的設定門限,達到區分語音和非語音的目的。這是傳統的 VAD 方法。 作為分類器的 VAD:可以將語音檢測視作語音/非語音的兩分類問題,進而用機器學習的方法訓練分類器,達到檢測語音的目的。 模型 VAD:可以利用一個完整的聲學模型(建模單元的粒度可以很粗),在解碼的基礎,通過全域性資訊,判別語音段和非語音段。

VAD 作為整個流程的最前端,需要在本地實時的完成。由於計算資源非常有限,因此,VAD 一般會採用閾值法中某種演算法;經過工程優化的分類法也可能被利用;而模型 VAD 目前難以在本地部署應用。

2. 降噪

實際環境中存在著空調、風扇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噪聲。降低噪聲干擾,提高信噪比,降低後端語音識別的難度。  常用的降噪演算法有 自適應 LMS 和維納濾波等。

3. 聲學回聲消除(Acoustic Echo Cancellaction, AEC)

AEC也是一種常見的技術,在語音通話中,AEC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技術。   這裡寫圖片描述

具體的,AEC 的目的是,在音箱揚聲器工作(播放音樂或語音)時,從麥克風中收集的語音中,去除自身播放的聲音訊號。這是雙工模式的前提。否則,當音樂播放時,我們的聲音訊號會淹沒在音樂聲中,不能繼續對音箱進行有效的語音控制。

4. 去混響處理

在室內,語音會被牆壁等多次反射,麥克風採集到(圖12)。混響對於人耳完全不是問題,但是,延遲的語音疊加產生掩蔽效應,這對語音識別是致命的障礙。

這裡寫圖片描述

對於混響,一般從兩個方面來嘗試解決:1)去混響 2)對語音識別的聲學模型加混響訓練。由於真實環境的複雜性,一定的前端去混響演算法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5. 聲源定位(Direction of Arrival estimation, DOA)

聲源定位是根據麥列收集的聲音語,確定說話人的位置。DOA 至少有兩個用途,1)用於方位燈的展示,增強互動效果;2)作為波束形成的前導任務,確定空間濾波的引數。

聲源定位有如下常用方法有基於波束掃描的聲源定位、基於起解析度率譜估計的聲源定位以及 基於到達時間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的聲源定位。考慮到演算法複雜性和延時,一般採用TDOA方法。

6. 波束形成(Beam Forming, BF)

波束形成是利用空間濾波的方法,將多路聲音訊號,整合為一路訊號。通過波束形成,一方面可以增強原始的語音訊號,另一方面抑制旁路訊號,起到降噪和去混響的作用(圖13)。

 這裡寫圖片描述

二、 喚醒

出於保護使用者隱私和減少誤識別兩個因素的考慮,智慧音箱一般在檢測到喚醒詞之後,才會開始進一步的複雜訊號處理(聲源定位、波束形成)和後續的語音互動過程。

一般而言,喚喚醒模組是一個小型語音識別引擎。由於目標單一(檢測 出指定的喚醒詞),喚醒只需要較小的聲學模型和語言模型(只需要區分出有無喚醒詞出現),聲學打分和解碼可以很快,空間佔用少,能夠在本地實時。

也有喚醒做為關鍵詞檢索(key word search)或文字相關的聲紋識別問題來解決。

三、語音互動

語音互動的基本流程如圖16所示。下面分別對各個環節進行簡要介紹。   這裡寫圖片描述

1. 語音識別(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ASR)

語音識別的目的是將語音訊號轉化為文字。語音識別技術相對成熟。目前,基於近場訊號的、受控環境(低噪聲、低混響)下的標準音語音識別能夠達到很的水平。然而在智慧音箱開放性的真實環境,語音識別依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需要接合前端訊號處理一起來優化。

2. 自然語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NLU)

NLU 作為一個研究課題還遠沒有被解決。但是在限定領域下,結合良好的產品設計,我們還是能夠利用現有技術,做出實用的產品。

可以將基於框架的(frame-based) NLU 分為三個子問題去解決(圖15):  * 領域分類:識別出使用者命令所屬領域。其中,領域是預先設計的封閉集合(如產品設計上,音箱只支援音樂、天氣等領域),而每個領域都只支援無限預設的查詢內容和互動方式。  * 意圖分類:在相應領域,識別使用者的意圖(如播放音樂、暫停或切換等)。意圖往往對應著實際的操作。  * 實體抽取(槽填充):確定意圖(操作)的引數(如確定,具體是播放哪首歌或哪位歌手的歌曲)。

 這裡寫圖片描述

3. 對話管理(Diaglou Management, DM)

多輪對話對於自然的人工互動非常重要。比如,當我們詢問“北京明天的天氣怎麼?”,之後,更習慣追問“那深圳呢?”而不是重複的說”**深圳明天的天氣怎麼?**“

在 NLU 無有得到很好解決的情況下,對話管理似乎不可能。好在限範圍下,結合產品設計,還是能做的不錯。一般的作法是,將輪對話解析出的引數做為上下文(全域性變數),帶入到下一輪對話;當前輪對話,根據一定的條件判斷,是否保持在上一輪的領域,是否清空上下文。

不同於純粹的聊天機器的對話管理,智慧音箱的對話管理還有實際的操作功能(查詢資訊、提供控制指令)。

4. 自然語言生成(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 NLG)

目前完全自動化的 NLG 方法還不成熟。實際產品中,多采用預先設計的文字模板來生成文字輸出。比如,播放歌曲時,生成語句為:“即將為您播放【歌手名】的【歌曲名】”。

5.  語音合成(Speech Synthesis)

語音合成又叫做文語轉換(Text-to-Speech,TTS),更常見可能是 TTS 這一稱呼。TTS 的終極目標是,使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朗讀任意給定的文字。

評價實用的語音合成系統的兩個主要的標準是1)可懂度(人能夠聽懂)和2)自然度(使人聽著舒服)。目前,可懂度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引數合成和拼接合成是TTS的兩種主要合成方法,其中,引數計算量小,部署靈活,但自然較差;拼接接近真人發音,儲存和計算資源高,一般只能在線合成。例如,Echo 採用的基於單元選擇(unit selection)的拼接合成。

四、 其他技術

最後,我們簡單列舉一些相對成熟,但還沒有廣泛應用於智慧音箱的技術。

聲紋識別

聲紋識別是據語音波形反映說話人生理和行為特徵的語音引數,自動識別說話人身份的一項技術。微信中的聲音鎖就是聲紋技術的一項具體應用。

通過聲紋識別,可以設計出更加個性化的服務。

人臉檢測

如果音箱配置為攝像頭,可以通人臉檢測,確定使用者的位置。一方面可以有更好的互動設計,另一方面可以輔助聲源定位。

人臉識別

同聲紋識別類似,人臉識別也可以用來確定使用者的身份。

原文出處:https://blog.csdn.net/jackytintin/article/details/620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