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學習之旅(三十七)
Python基礎知識(36):訪問資料庫(Ⅰ)
程式執行的時候,資料都是在記憶體中的。當程式終止的時候,通常都需要將資料儲存到磁碟上,無論是儲存到本地磁碟,還是通過網路儲存到伺服器上,最終都會將資料寫入磁碟檔案。
而如何定義資料的儲存格式就是一個大問題。
為了便於程式儲存和讀取資料,而且,能直接通過條件快速查詢到指定的資料,就出現了資料庫(Database)這種專門用於集中儲存和查詢的軟體。
資料庫類別
付費的商用資料庫:
Oracle、SQL Server、DB2、Sybase
免費的開源資料庫:
MySQL、PostgreSQL、sqlite
使用Python的話最好選擇MySQL,因為MySQL普及率最高,出了錯,可以很容易找到解決方法。而且,圍繞MySQL有一大堆監控和運維的工具,安裝和使用很方便。
一、使用sqlite
SQLite是一種嵌入式資料庫,它的資料庫就是一個檔案。由於SQLite本身是C寫的,而且體積很小,所以,經常被整合到各種應用程式中,甚至在iOS和Android的App中都可以整合。
Python就內建了SQLite3,所以,在Python中使用SQLite,不需要安裝任何東西,直接使用。
Python定義了一套操作資料庫的API介面,任何資料庫要連線到Python,只需要提供符合Python標準的資料庫驅動即可。
在使用SQLite前,我們先要搞清楚幾個概念:
表是資料庫中存放關係資料的集合,一個數據庫裡面通常都包含多個表,比如學生的表,班級的表,學校的表,等等。表和表之間通過外來鍵關聯。
要操作關係資料庫,首先需要連線到資料庫,一個數據庫連線稱為Connection;
連線到資料庫後,需要開啟遊標,稱之為Cursor,通過Cursor執行SQL語句,然後,獲得執行結果。
由於SQLite的驅動內建在Python標準庫中,所以我們可以直接來操作SQLite資料庫。
# 匯入SQLite驅動: >>> import sqlite3 # 連線到SQLite資料庫 # 資料庫檔案是test.db # 如果檔案不存在,會自動在當前目錄建立: >>> conn = sqlite3.connect('test.db') # 建立一個Cursor:>>> cursor = conn.cursor() # 執行一條SQL語句,建立user表: >>> cursor.execute('create table user (id varchar(20)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sqlite3.Cursor object at 0x0000022631712340> # 繼續執行一條SQL語句,插入一條記錄: >>> cursor.execute('insert into user (id,name) values(\'1\', \'Alice\')') <sqlite3.Cursor object at 0x0000022631712340> # 通過rowcount獲得插入的行數: >>> cursor.rowcount 1 # 關閉Cursor: >>> cursor.close() # 提交事務: >>> conn.commit() # 關閉Connection: >>> conn.close()
查詢記錄
>>> conn = sqlite3.connect('test.db') >>> cursor = conn.cursor() # 執行查詢語句: >>> cursor.execute('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1',)) <sqlite3.Cursor object at 0x00000226317122D0> # 獲得查詢結果集: >>> values = cursor.fetchall() >>> values [('1', 'Alice')] >>> cursor.close() >>> conn.close()
使用Python的DB-API時,只要搞清楚Connection
和Cursor
物件,開啟後一定記得關閉,就可以放心地使用。
使用Cursor
物件執行insert
,update
,delete
語句時,執行結果由rowcount
返回影響的行數,就可以拿到執行結果。
使用Cursor
物件執行select
語句時,通過featchall()
可以拿到結果集。結果集是一個list,每個元素都是一個tuple,對應一行記錄。
如果SQL語句帶有引數,那麼需要把引數按照位置傳遞給execute()
方法,有幾個?
佔位符就必須對應幾個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