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USB3.0介面定義淺析

USB3.0介面定義淺析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72294
數碼 4-11 357閱讀14點贊3評論
USB誰都見過、用過,作為世界上最常見的介面之一,USB早就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那麼USB的介面定義是怎樣的呢?讓我來簡單分析一下。
因為USB3.0包括USB2.0的引腳,USB3.1和3.0引腳相同,所以本文以USB3.0(即USB3.1 Gen1)為例來講解。

USB3.1一共有9根引腳——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首先是前4根,也就是向下相容的USB2.0部分。因為USB2.0傳輸的是半雙工的差分訊號,所以傳輸資料需要至少3根線——D+/D-/地線(上行下行共用兩根資料線),再加上正極供電的紅線,一共4根。
之後的5根才是USB3.0的高速資料傳輸線,因為USB3.0傳輸的是全雙工差分訊號,所以需要兩對資料線和一根遮蔽地線。

差分訊號是什麼(再次糾錯補充版1.2)

Mizuiro-Aqua/ETAC/E/Com我再次檢討,以後一定多查資料,儘量避免口胡。因為我才發現USB2.0也是差分訊號,雙向共用同一個差分通道……但願這次我說的是正確的……我現在的狀態。‍傳統

SasugaSetsuna557202

評價:可以看出,USB3.0為向下相容,將USB2.0的部分完全保留,另外加了5根線來進行全雙工的高速傳輸,雖然成本較高,但是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線材質量的問題帶來的影響。
現在USB3.0還在普及中,沒必要非要強行用USB3.2和雷電這個幾乎沒人用的東西比一個高低,畢竟對高速介面的需求USB3.0也能基本滿足。

USB3.1Gen.2相對於Gen.1(3.0)到底升級了什麼?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81581
數碼 4-14 353閱讀11點贊4評論
你永遠都猜不透電子裝置廠商的命名邏輯。
USB3.1是什麼?本來我挺明白,但是自從USB3.0改名叫USB3.1 Gen1之後,我就徹底糊塗了。
沒事,在這半懂不懂之間,開始今天的話題——USB3.1的Gen1和Gen2到底有什麼區別?

首先說一下,USB3.1 Gen1就是USB3.0,這一點毋庸置疑。
下文中用3.0代指Gen.1,3.1代指Gen.2。

1 速度
3.0的速度是5GT/s,3.1是10GT/s,可以理解為傳輸速度翻倍,但是實際速度就不是翻倍了,因為編碼方式的更換,實際有效速度翻了一倍不止。

2 Type-C
需要注意的是,Type-C只是一種介面,和USB的版本沒有任何關係,就像現在大部分手機的Type-C還是2.0的一樣。但是3.1的微型介面方案一般都是Type-C,某些空間充足的地方也用Type-C來表現自己的先進性,也給廣大使用者一種3.1=Type-C的錯覺。

3 編碼方式
3.0的編碼方式是8b/10b,也就是每10位資料中只有8位是有效資料,剩下2位是編碼時額外加入的,作用是代替時鐘訊號線來表示時鐘訊號用於同步。而3.1的編碼方式換成了128b/132b,也就是132位資料中只有4位是無效的,這樣的編碼方式有助於提高效率,所以3.0的有效速度是500MB/s,而3.1的有效速度達到1.212GB/s,而傳輸速率只是翻倍。

另外說一下,PCI-E1.0和2.0也是8b/10b,3.0及即將到來的4.0換成了128b/130b,比128b/132b還要高效。雷電3也是PCI-E 3.0,所以也是如此編碼的。

4 顏色
3.1母口和公頭的塑料結構的顏色由3.0的藍色換成藍綠色,這並不是強制的,廠商願意做成紅的或者黑的都沒什麼問題,只是一定要註明是3.1Gen.2,要不然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5 供電
官方的說法是提高到100瓦,至於實際還是得看裝置廠商,畢竟讓兩根細線傳輸20安培也不現實,提高電壓的話還要看裝置之間的適配。

二者的區別大概就是這些。剩下的引腳定義之類的基本上完全相同。

順便說一下,USB3.2規劃採用類似雷電2/3用的半雙工速度翻倍的方式,讓兩路差分訊號單向傳輸來使頻寬翻倍,至於會不會實現,還是期待一下吧。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雷電介面的介面定義的簡單講解(修訂1.1)

Mizuiro-Aqua/ETAC/E/Com根據讀者反饋和已知錯誤,進行修訂。本文參考資料:https://zh.wikipedia.org/wiki/Thunderbolthttps://en.w

SasugaSetsuna70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