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軟體之外、軟體是什麼、怎麼做軟體

軟體之外、軟體是什麼、怎麼做軟體

  • 團隊與分工 操作: 根據一定的過程開發軟體,這個過程一般包括計劃、設計、開發、測試,並且又可能會進行多次迭代。 最後把軟體進行部署,投入市場,結束…… 四、如何做好軟體 我們這裡主要是針對面對大眾的一些軟體,討論如何做好軟體,因為這種型別的軟體,並不和定製類的軟體企業類的軟體一樣,使用者直接提出特別明確的需求,而是得挖掘,這比較有新意而且我們平時也接觸的比較多,大家都能用得到的產品。以下會講到四個點,並分析了一些軟體產品成功或者失敗的過程,從中也能反思學習一些如何做好軟體的思路。 1跟進世界範圍內的流行趨勢,並要根據國內的情況進行調整 中美在社交內容產品上永遠保持著學生和老師的關係。矽谷的每一次新嘗試,兩三年後都能在中國找到復刻。 例: 首先我們要說一種在國外很受歡迎,但是在國內卻沒有適用性的軟體。 Facebook 人人網,也隨著偷菜的平息而悄無聲息。 1畢業的年輕使用者進入職場後流失, 2大批使用者正從PC轉向手機,而人人網手機版商業化方向並不明確。 3具有強替代性的開心網和新浪微博等競爭者相繼出現,而Q zone一直是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社群。 Qzone,低齡化。 像Facebook這種大眾化的、名片式的社交網路在中國幾乎是不存在的。如果今天認識一個新朋友,除了微信以外,我應該給他分享哪個社交網路的賬號? 你說微信,但是有很多微商代購,讓人感覺到被打擾,很多人不會去釋出自己身份標識的內容,不願發一些個性化的東西,還是比較注重隱私的。還有很多人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見,又為身份的結交蒙上一層神祕感。這樣構成的社交網路是不對等的。 所以相對於國外的這類軟體,國內缺少一個足以讓人投入精力維護,承載虛擬身份的內容平臺。 但是,雖然中國沒有facebook,但是我們有微信呀,微信的朋友圈、公眾號、小程式,全都是根據國內的交往屬性而設計的。 Twitter 微博 1碎片化閱讀,打造熱點 2是一種公開的社交媒體/意見領袖你可以看到很多你在現實生活中/在別的社交軟體中接觸不到的人 3媒體性,明星網紅。不論是社會大事件,亦或是某某明星的熱點娛樂事件,基本都率先在微博爆發。 這讓微博在社交媒體方面沒有了任何對手,而在此基礎之上又可以展開更多的業務。比如問答/分享修過的圖片/短視訊,他都能迅速跟進。 移動端圖片社交 Instgram (高質量的照片分享生活品質)in(標籤,主打貼紙和濾鏡)、nice好贊(KOL不行)、lofter(攝影、繪畫、二次元發展成小眾的文藝的定位)、黃油(照片上文字加工,打上tag) 他們都私底下稱自己為中國的ins,但是這塊蛋糕很難撬動。相反,佔據著移動端社交入口的微信,微信朋友圈佔據著國內圖片分享的大部分流量,如果從圖片流量上看,它就是國ins。但微信是熟人社交,它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同時朋友圈的照片分享偏生活流水化,離高質量的圖片還有一定的差距。而雖然in、nice、lofter等有著相對高質量的圖和氛圍,但又沒有像微信這樣的強關係鏈和入口流量優勢。 現在圖片社交網站,有的單純的修圖(美圖秀秀或者天天P圖、VSCO)、單純的分享(微博微信社交平臺)、或者說現在很多修圖軟體也在做社交、很多社交平臺也會加上常見的修圖功能,還提供故事、短視訊和直播。修圖、分享這種型別的軟體。 1根據國情,中國的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是提高了,但還是少數人有這種對高質量的照片、美好的分享。相較於國外,國內大眾使用者生產與消費高價值圖片的整體需求與能力都偏低,這就決定了國內圖片社交市場中消遣型使用者是主流。 2男性使用者較少,所以女孩是這些圖片類的軟體主力使用者。所以形不成一個大眾社交。 3相較於國外的多元性文化國內還是對一些分享難以忍受,比如說最近ins上比較流行的當你摔倒後身上掉下來的東西這種炫富的。 Quora 知乎 2也要跟進國內成功的產品,看他們是否有補充改進的地方 想到成長的最好辦法還是先找到行業的標杆,學習他人的思路並加以應用 例:問答社群、問答平臺、知識付費 第一階段:知乎 SWOT分析 優勢(Strengths): 為什麼一個人,可以不取分文地堅持在知乎回答,哪怕沒有一個贊?為什麼一些專家,為了解決陌生人的疑問,可以徹夜查資料、修改數次,輸出上萬字? 知乎是一個真實的網路問答社群,社群氛圍友好、理性,內容覆蓋面廣泛; 有大量的優質內容,優質使用者,各行業的精英進駐解答,獨特的格調; 鼓勵發散性思維,在解答問題的時候倡導答案的延展性; 邀請回答”為提問者更快獲得優質答案,也加強了知乎的社交功能; 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優勢,在人群中有口皆碑,病毒式營銷; 突出了優質的答案的展示,是定向的討論; 包含垂直領域。 劣勢(Weaknesses): 網站服務不完善,使用者粘性不足,自開發註冊以來,一些知乎名人相繼離開知乎,這些高質量知乎使用者曾是知乎的核心競爭力; 知乎上的激勵機制不足,難以維持和提高問答使用者的積極性; 知乎上的答案沒有真正有權威的評判,隨著越來越多的普通使用者的點贊推崇,有時可能會掩埋真正的準確的答案; “灌水”和“噴子”逐漸增多,魚龍混雜者不計其數,“劣幣驅良幣”現象越來越明顯,導致整體質量有所下降。 機會(Opportunities): 從國內來看,大部分網民對很多問答社群或搜尋資源的不滿意甚至厭惡,需要尋找有質量的、有水準的答案; 知乎積累了很多條高質量的問答、使用者。 威脅(Threads): 現在的各大搜索引擎做的搜尋結果越來越好,使用者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識,這對知乎構成一個不小的挑戰; 使用者社群也逐漸發展成熟,受眾度高,給使用者提供了更多資訊搜尋的途徑。 第二階段:羅輯思維 得到 第三階段:知乎知乎鹽club 、“想法”、升級“live”、“付費諮詢”跟進 市面上的知識付費都是一次性交易,無法退款,而很多使用者在衝動購買後會發現內容其實與自身需求並不匹配(也許並非內容質量問題),或者是由於這些服務商水平不齊過度包裝,但又由於已經有了沉沒成本,而後悔不已。知乎這次將知識付費改為可以退款的機制,儘管自身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但卻開啟了行業先河,相信也會拉動其他平臺加入。 而且很多平臺為了自身的銷售額,都是在吸引使用者不斷購買新產品,不斷的對各種付費內容進行營銷包裝眼花繚亂,因此使用者的選擇成本也在急劇上升。知乎這次卻突然反過來做,採取評論機制的做法,直接幫助使用者進行過濾,並且知乎社群的評價氛圍向來嚴苛,短期來看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一部分銷量,但是長期來看確能贏得使用者。 第四階段:分答、阿里的UC問、騰訊的企鵝問答、網易的問吧和微博問答、頭條的悟空問答。 悟空問答繼承了頭條的光榮傳統,“個性化推薦演算法,為你定製專屬的問答內容”與頭條一脈相承,下拉重新整理,feed流推薦。 feed是將使用者主動訂閱的若干訊息源組合在一起形成內容聚合器,幫助使用者持續地獲取最新的訂閱源內容。 3要發掘與現有產品不一樣的地方,細分領域 例: 直播:鬥魚、映客、虎牙 短視訊:美拍、火山、快手、、微視、抖音 剪輯視訊:VUE、一閃、貓餅 任何短視訊平臺都有機會憑自己的能力在這片市場爭得一片天空,只要你有細分、有重新定位。 Youtube上很多博主會發布Vlog,相當於讓普通人用相機記錄自己的一天。就會用到一些簡單容易上手的剪輯視訊,貓餅就是抓住短視訊市場的這一個點,找準了風格,由一個創業團隊設計的,最後被騰訊收購。 4提升某一方面的體驗,用於細分使用者群 例: 拼多多,電商領域的使用者群的細分。 網易雲音樂,這些小而美針對文藝青年的音樂軟體。 b站,還有b站針對二次元、up主上傳視訊。 騰訊視訊,買版權或者自己製作來建立優質內容。 5找準市場營銷的策略,藉助平臺,打造生態系統 例: 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