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轉載)計算機方向的一些頂級會議和期刊

(轉載)計算機方向的一些頂級會議和期刊

Computer Vision
Conf.:

        Best: ICCV, Inter. Conf. on Computer Vision
                 CVPR, Inter. Conf.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Good: ECCV, Euro. Conf. on Comp. Vision

                 ICIP, Inter. Conf. on Image Processing
                 ICPR, Inter. Conf. on Pattern Recognition
                 ACCV, Asia Conf. on Comp. Vision

Jour.:
        Best: PAMI, IEEE Trans. on Patt.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IJCV, Inter. Jour. on Comp. Vision
        Good:CVIU, 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PR,   Pattern Reco. Network
Conf.:

        ACM/SigCOMM ACM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f Communication..
        ACM/SigMetric   這個系統方面也有不少的
        Info Com 幾百人的大會,不如ACM/SIG的精。
        Globe Com 這個就很一般了,不過有時候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提出來。
Jour.:         ToN (ACM/IEEE Transaction on Network) A.I.
Conf.:

        AAAI: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M/SigIR: 這個是IR方面的,可能DB/AI的人都有         IJCAI: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IPS: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ICM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Jour.:         Machine Learning         NEURAL COMPUTATION: 這個的影響因子在AI裡最高,2000年為1.921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683(2000年的資料,下同)
        PAMI: 1.668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1.597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395
        AI MAGAZINE: 1.044
        NEURAL NETWORKS: 1.019
        PATTERN RECOGNITION: 0.781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0.616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0.465
        APPLIED INTELLIGENCE: 0.268 OS,System
Conf.:

        SOSP: The ACM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Principles
           (2年一次,想中一篇太難了)
        OSDI: USENIX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Database
Conf.:

        ACM SIGMOD
        VLDB: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 Bases
        ICD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這三個會議並稱為資料庫方向的三大頂級會議 Security
Conf.:
       IEEE Security and Privacy
       CCS: ACM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NDSS (Network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Security) Web
Conf.:

       WWW(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 Theory
Conf.:
       STOC
       FOCS EDA
Conf.:
       Best:
            DAC: IEEE/ACM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ICCA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ided Design
       Good:
            ISCAS: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SPD: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al Design
            ICC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Design
            ASP-DAC: European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E-DAC: Asia and South Pacific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備註:x-DAC有很多,是地區性最高階DAC會議,上面兩個影響最廣。
                  而且每年收錄的論文大部分還是來自美國大學/研究所。 Graphics
Conf.:

        Best:
            Siggraph: ACM SigGraph
        Good:
            Euro Graph
Jour.:
            IEEE(ACM) Trans. on Graphics
            IEEE Tra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CAD
Jour.:

            CAD
            CAGD

SE
conf.:

       ICSE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FSE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s
       ICAS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COMPSAC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s
       ESEC    The European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s
Jour.:
       SEN     ACM SIGSOFT Software Engineering Notes
       TSE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SE     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     Software-Practice and Experience

 

 

一、電腦科學期刊介紹

  電腦科學的publication最大特點在於:極度重視會議,而期刊則通常只用來做re-publication。大部分期刊文章都是會議論文的擴充套件版,首發就在期刊上的相對較少。也正因為如此,計算機期刊的影響因子都低到驚人的程度,頂級刊物往往也只有1到2左右----被引的通常都是會議版論文,而不是很久以後才出版的期刊版。因此,要討論電腦科學的publication,首先必須強 調的一點是totally forget about IF (IF指影響因子)。另外一點要強調的是,電腦科學的絕大多數期刊和大部分的“好”會議都規模非常有限。很多好的期刊一期只登十來篇甚至三四篇論文,有的還是季刊或雙月刊。很多好的會議每年只錄用三四十篇甚至二十篇左右的論文。所以,當你發現計算機的每個領域都有好幾種頂級刊物和好幾個頂級會議,不必驚訝。

  整個電腦科學中最好的期刊為Journal of the ACM(JACM)。此刊物為ACM的官方學刊,受到最廣泛的尊敬。但由於該刊宣稱它只刊登那些對電腦科學有長遠影響的論文,因此其不可避免地具有理論 歧視(theory bias)。事實上確實如此:儘管JACM徵稿範圍包括了計算機的絕大部分領域,然而其刊登的論文大部分都是演算法、複雜度、圖論、組合數學等純粹理論的東西,其它領域的論文要想進入則難如登天。另外一份在電腦科學領域有重大影響的刊物為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CACM)。從某種意義上來說,CACM比JACM要像Nature/Science很多。JACM上登的全是長篇大論,滿紙的定義、定理和證明,別說 一般讀者沒法看,就連很相近的領域的專家都未必能看懂。而CACM則是magazine,既登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和綜述,也登各種科普性質的文章和新聞。即便是論文,CACM也要求文章必須通俗易懂,不追求數學上的嚴格證明,而追求易於理解的直覺描述。在十幾二十年前,CACM的文章幾乎都是經典。但最近幾年,由於CACM進一步通俗化,其學術質量稍有下降。

  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s為IEEE在計算機方面最好的刊物。但由於IEEE的特點,其更注重computer engineering而非computer science。換句話說,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s主要登載systems, architecture, hardware等領域的東西,儘管它的範圍已經比大部分刊物要廣泛。就刊物的質量而言,ACM Transactions系列總體來講都高於IEEE Transactions系列,不過也不可一概而論。大部分ACM Transactions都是本領域最好的刊物或最好的刊物之一。大部分IEEE Transactions都是本領域很好的刊物,但也有最好的或者一般的。非ACM/IEEE的刊物中,也有好的甚至最好的。例如,SIAM Journal on Computing被認為是理論方面最好的期刊之一。

  電腦科學方面的會議論文事實上起著比刊物論文更大的作用。大部分會議都是每年一次,偶爾也有隔年一次的。正規的會議論文需要經過2-4個甚至更多個審稿人的雙向或單向匿名評審,並且所有被接收的論文會被結集正式出版。大部分ACM的會議都是本領域頂級的或很好的會議。大部分IEEE的會議都是本領域很好的會議,但也有頂級的或者一般的。會議的檔次通常可以通過論文錄用率表現出來。頂級會議通常在20%左右或更低,有時能達到10%左右。我所知道的最低的錄用率為7%。很好的會議通常在 30%左右。達到40%以上時,會議的名聲就很一般了。60%以上的會議通常很難受到尊敬。但也有例外。大名鼎鼎的STOC(ACM Symposium on Theory of Computing)錄用率就達到30%以上,但它毫無疑問是理論方面最好的會議。造成這樣的情形,主要是因為理論方面的工作者不多,而大部分人對 STOC又有一種又敬又怕的心理。

 

二、國內計算機類三大中文學報投稿體會

略,請看原文

 

三、國內計算機類期刊投稿心得

略,請看原文

 

四、如何在SCI檢索雜誌上發表論文

1、引 言

  SCI –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科學索引指數是美國Thompson公司推出的一種為科學工作者論文檢索服務的論文引用指標。在我國它成為Thompson ISI論文檢索資料庫的代名詞。Thompson ISI論文檢索資料庫挑選世界上一批有影響的科學刊物,將其論文題目和作者及作者單位、文摘和引用論文進行檢索,建立資料庫,並向世界各地科研單位定期發行他們的檢索資料庫,為科學工作者提供便捷的論文檢索和引用統計服務。Thompson公司從事這項服務已經有45年。從按月出版收錄資料發展到現在主要 通過其ISI Web of Knowledge網頁提供服務。國際上大學圖書館、科研機構是其主要使用者。到 2005年5月,收錄的刊物(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已經達到13700多種。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實際上科學索引文獻服務機構和產品多,Thompson ISI僅是其中一種,但是由於其及時採用先進技術,憑藉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美國及英語地區的科研機構市場,已經成為世界科研人員使用的一個重要工具。因此,收錄在SCI中的雜誌論文比較容易被科研人員檢索查閱。在我國已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科研人員希望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被Thompson ISI檢索的刊物山,從而使發表的論文成為SCI論文。其實發表SCI論文和發表其它國際論文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被Thompson ISI收錄的論文絕大多數是英文刊物,所以撰寫論文一般要用英語完成。由於我國科研工作者總體英文水平還不夠高,因此不免存在一些由語言引起的困難。有些科研人員經常問發表SCI論文有什麼訣竅或捷徑。本文分四個部分介紹在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的基本內容、一般撰寫和投稿過程和應注意事項。為希望發表 SCI論文的年輕科學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由於作者是從事地理學研究的,所以內容可能不一定完全適合其它學科。不妥之處,請讀者見諒。

 

2、發表SCI論文的捷徑

  首先,要有值得在SCI檢索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成果。並且能夠把它清楚地撰寫成論文。什麼樣的研究成果是值得在“科學索引指數”SCI檢索雜誌上發表呢?答案是基於原始研究而未被髮表的成果,即有原創性的成果。成果的量也可以參照同領域他人發表的量來衡量。一般應該比較充分,即對所研究的問題有較全面、系統的試驗結果。若要較快地發表論文,可以爭取投送到合適的特刊。一般刊物都會不定期地圍繞特定專題出版專刊,專刊有專門編輯負責,一般有時限性。所以會比作為普通論文快些。但是切忌將與主題無關的論文投往特刊。若能夠將論文寫成短文,則可以投往有通訊欄目的刊物。會被評審得快些。

 

3、如何撰寫SCI論文

  從我們閱讀的文章可以總結出來,一篇好的科學論文應該在其內容原創性、成果的新穎性、可讀性方面給人留下較深印象。要使論文給評審者或最終讀者留下深刻的好印象,首先論文內容要是原創的。對前人工作的評價深入透徹,恰如其分。這還不夠,必須有自己獨特的研究方法,或用現有方法得到獨特的發現,或有新的應用。論文寫作上,必須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語句通順,表格資訊豐富,影象圖形能夠達到擬補文字描述所不易達到的效果,有豐富的資訊且可讀性強。下面進一步介紹論文撰寫應注意的一些方面。

  一 篇研究論文的結構依次大致包括:題目(Title)、作者(Authors)、作者單位和聯絡方式(Affili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ddress)、短標題(Short Title)、論文摘要(Abstract)、關鍵詞(Key words)、引言(Introduction)、研究目標(Research Objective)、試驗設計(Experimental Design)、試驗結果及其分析(Results and Analysis)、對方法和結果的討論(Discussion)、結論(Conclusion)、致謝(Acknowledgement)、輔助材料 (Appendix)、參考文獻(References)、以及表和圖。從引言到結論為正文。根據研究專業的不同,會有所調整。如地學研究比較重視研究區 (Study Area),常常是獨立於試驗設計的一個部分。而試驗設計有時就由方法或方法學代替(Method 或 Methodology),一般不建議使用方法學。有些雜誌不需要關鍵詞。輔助材料一般是不需要的,因為一般介紹的內容應該包含在正文中。但是,有些論文 由於推導繁瑣,或需要附帶程式等,為不影響閱讀效果,需要把這類內容放在輔助材料裡供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閱讀。

  論文題目一定要達意、簡練、清楚。作者單位應反映署名作者從事這項研究時所在的單位。如果作者研究在不同單位完成,應列出各個單位。如果作者在某單位做完研 究後調往另一單位,在作者單位中不應列新調單位。但是可以在聯絡方式處註明,已換工作單位。論文發表時可以註明聯絡作者或較通訊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通訊作者一般是研究工作開展單位有固定職位的研究人員。如果學生或訪問學者與合作導師聯合發表論文,一般通訊作者應是合作導師。其實,這 與合作導師參與的程度並無直接關係,只是為了便於讀者能向一個較長久有效的地址索要材料或提供批評意見。論文從開始投稿開始,聯絡方式便不可缺少。在論文 投稿階段可以用負責投送的作者的聯絡地址、電話、電郵等。但是當論文發表時應該改成通訊作者的地址。為方便編輯安排稿件雙向盲審(即既不給評閱者作者名單 又不給作者評閱者名單),題目和作者可以放在單獨的一頁。有許多雜誌只是不對作者透露評審者姓名。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每一部分應寫的內容和注意事項。不是所有刊物要求提供短標題目。其目的是用做頁首(即有些刊物印刷頁每隔一頁上方的標題)。

  論文摘要應通俗易懂、文字簡練準確。內容應包括所要研究的問題,研究區域,所用資料,資料處理方法,以及結果與發現。如果需要提供關鍵詞,可以挑選論文題目以外,最能反映論文內容的幾個詞彙。發表關鍵詞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檢索效率。隨著檢索電子化日趨成熟,關鍵詞的作用已經不大了。

  引言的主要目的是提出研究動機和目的。因此要指出目前所研究領域的知識缺陷,提出研究問題。這要求作者必須參考引證最新的相關研究文獻。但是注意避免僅引用 文章,不指出別人真正的貢獻,特別是理論、方法、結果方面的貢獻。當然,寫作時不一定要用貢獻之類的詞來表述他人的工作。也可以將別人工作的不足做為自己 研究的動機。在分析目前已知和不足之後,清晰地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標或假設,著重指出自己研究的貢獻。對於地學研究來說,一般要有一個研究區,應根據研究需要介紹地理概況,描述與研究有關的文化和自然狀況,最後介紹本研究在該地區所要做的工作。如針對該地區蒐集資料,建立試驗場等。

  試驗設計主要應與研究目標呼應。內容包括完整提出理論、方法或模型,實驗的內容和方法,如研製需要的某種儀器的原理,針對所提出的理論、方法和模型進行檢驗 的方法,收集和觀測資料的方法,對獲取的資料進行處理和分析的方法等。應明確給出所使用的資料的來源、日期、比例尺等元資料內容。描述清楚處理資料的步驟。適當使用流程圖。總之,提供的介紹應足以使讀者可以重複同類試驗。

  在結果部分,主要介紹按試驗設計完成試驗後所取得的結果。應該與處理方法相呼應。對結果的解釋需要深入透徹。指出新的發現。適當使用圖表。分析出現偏差的原因。

  討論部分的內容包括整個研究與其它研究從理論、方法到結果的相同和不同點。理論與試驗結果的一致性分析,方法和模型的靈敏性,出現誤差的原因,指出本研究的侷限。提出結論和概括性論點。對不確定或無法到達目標的結果進行更廣泛的闡述。結構上,如果介紹結果時必須對不確定的結果進行討論,可以將討論與結果部分合並。有時將討論部分與結論合併。不管怎樣,對於作者來說,這部分往往是寫作的難點。也是反映作者對自己領域積累深淺的重要部分。做得好,對論文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篇論文的貢獻常常在討論部分得到註釋。

  結論要與引言中的假設或研究目標相呼應,總結出試驗結果能夠支援的論點。有時為了使結論更易於理解,需要先對所用方法和試驗設計進行歸納。

  致謝部分不能流於形式,而應客觀恰當地反映他人的幫助。要全面準確地列出資助論文研究的課題和編號。

  參考文獻首先應與欲投刊物裡的文獻格式要一致。參考文獻不是多多宜善,而是能夠充分反映目前在論文研究領域的知識面貌-所有結論和所用方法。不應漏掉關鍵的方法和結論。一般應引用概念、方法和發現的原創論文及對此做出貢獻的相關發展。當然,如果對某一方面已有綜述性論文和教材做出概括,應當引用。

  在紙質論文投稿時代,正文中不插入論文圖表,而是置於文獻之後。為排版方便,先表後圖。圖表分別編號要清楚。標題清晰,表的標題放在表前。而圖題置於圖後。 列圖之前要加一個圖的編號和圖題清單。圖例清楚,圖題中的縮略語要給出解釋。有些刊物要求在論文發表時用鉛筆將圖號和作者名寫在圖的反面。現在採用電子排版,一般對圖的解析度(DPI-每英尺點數)有要求。如圖象要300DPI,線劃圖要600DPI,等。圖表必須專業化地完成。考慮到發表時圖形會縮小, 因此要保證縮小一定倍數時也要清晰可讀。

  論文寫作過程一般包括三個階段:初稿、修訂稿和定稿。初稿階段應把所有想到的先寫下來,不管多不成熟都應該象積牙膏一樣一點一點地寫出來。先從容易的部分開始,例如方法部分,把討論、結論和摘要留到最後再寫。這個過程對新手一般會需要很多時間,也可能感到痛苦。在修訂階段,應該仔細、徹底並不斷反覆。把所有薄弱環節逐個盡最大可能提高、改善。在定稿階段最好請英語是母語的編輯人員幫助編輯一遍。

 

4、投稿過程

  首先決定投那份SCI刊物。作者一般在撰寫論文時就已經做出決定。主要決策依據應是主題內容合適,學術聲譽好,讀者多等。當然也要看自己成果的大小,論文的質量而定。勿一稿兩投。論文完成後,要按照每份刊物的投稿要求投稿。

  一般的投稿清單包括:投稿信,足夠的稿件數,所有圖表齊全以及其它要求的材料;

將上述內容打包郵寄,或通過電子網路按要求投遞稿件。論文投出後,一般刊物編輯部會給投稿作者傳送收到稿件通知。如果編輯覺得論文題材不適合所投刊物,會回信退稿。否則,作者就進入等待期。收到稿件後,編輯挑選2-3名同行對論文進行評審。論文評審是對作者採用匿名形式。評審者不是專職,是自願花時間評閱論文(並無評審費)。由於評閱人一般是已經在本領域建立 了地位,比較忙,因此往往需要花較長時間。投稿者應對此予以理解。另外,由於評閱人較忙或其它原因,有的評審意見不一定貼切。是值得商榷的。編輯在審稿過程中是仲裁和最後決策者。審稿期間,作者一般應耐心等待。除按收稿通知建議時間與編輯聯絡外,一般應給評審 4-6個月時間。若仍無訊息,可以與編輯聯絡催促一下。

  論文評審的分一般內容和專業內容兩部分。

  一般評審內容包括:

  稿件是否適合所投刊物

  若發表此文讀者面會有多大

  是否有現勢性-即是否需要儘快發表

  論文的理論、方法、和資料等是否有創新性

  論文有無重大缺陷(理論、方法、實驗結果等)

  論文結果是否重要(若設立獎勵的刊物會徵求是否建議獎勵)

  論文可讀性如何

  長短是否合適-與論文重要性是否平衡

  圖表是否必須,質量如何

  有沒有忽略重要前人工作

  專業內容是評審者對論文中不正確或存有疑問的內容、表述方法、寫作缺陷等提出批評。沒有具體形式。

  審稿結束,作者遲早會收到稿件評審意見和編輯的仲裁結果。一般有四種情況:

  接收(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

  修改後可接收 (Conditional acceptance upon satisfactory revision)

  可以修改後再投

  拒絕

  對第一種情況,作者會收到投遞最終稿的指南。現在,一般需要提供數字檔案,按要求提供圖表。

  對第二種情況,應按照評審意見修改論文。提出拒絕修改某些部分的理由。將修改部分單獨寫成報告提供給編輯。一般來說編輯比評審者更具同情心。因此,一般可以期望收到象第一種情況那樣的論文接收信。

  對第三種情況,看看評審意見,這種決定一般是由於論文需要補充材料,編輯希望繼續修改提高。不要輕易放棄。修改後被接收的機會還是很大。對於高質量的雜誌,多數論文第一次投稿時都會被按這種情況退回來。作者應根據評審意見認真修改。當然也可以提出對某些部分不修改的理由。

  若得到最後一種情況的答覆,應根據評審意見修改文稿,然後投往其它刊物。國外刊物的拒稿率高低不等,一般專業刊物拒稿率在30%以上。不妨投到拒稿率低些或引用率低些的刊物上。

  論文被接收後。按照提供印刷稿件要求投稿後。下一個回合就是收到印刷編輯寄回的校樣。校樣一般需要儘快寄還給印刷編輯。寄校樣時,出版商會要求填寫版權轉讓書(Transfer of Copy Right), 並告知支付版面費的辦法和訂購單行本的方法。許多刊物不收版面費,但對特殊印刷(如彩版印刷)收費。有的對超過定額免費頁數的頁面按頁收費。不少收版面費的刊物費用都挺高。如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IEEE Transactions的系列刊物收費可以高達數千美元。必須有所準備。版面費一般可以用信用卡支付。對校樣要認真細讀,特別注意公式和圖表。訂購單行本的數量應夠交流用即可。

 

5、論文發表後的工作

  論文發表後,一般不會有後續工作。除非論文觀點引發爭議,特別是遇到讀者撰文批駁作者觀點、方法或發現。這是編輯一般會邀請作者對自己的論文進行辯護。當然也有可能論文印刷出錯,這時應及時要求糾正,即在下期刊物上發表勘誤- Erratum。最後就是滿足讀者獲取單行本的請求。

 

轉自:https://www.cnblogs.com/xiaopanlyu/p/4701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