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欲立且立
而立之年,指的是男子三十歲之年,出自《論語·為政》: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不過這裡的“而立”並不指的是成家立業。
孔子還說:“立於禮。”又說:“不知禮,無以立也。”。因此三十而立應理解為“三十而知禮”。
年年生日,今又生日,相似又不相似,唯一的感覺就是時間過得好快,一轉眼一年又過去了,我也即將滿三十歲了。
回想下去年給自己定的計劃,不由得發出一聲嘆息;摸摸自己錢包裡數得清的幾個鋼鏰,發出第二聲嘆息;想想現在自己的狀況,再次嘆息。
三聲嘆息,在而立之際,不由得感嘆“長慼慼於而立而未立,時鬱郁乎未來未曾來”。
而立未立,焉能莫愁。
後來拜讀了一些大師們關於而立之年看法的書,自然而然就包括了王小波的《三十而立》。
王小波的書總是那麼犀利,語言幽默詼諧卻又充滿了反諷。文中步入而立之年的王二是個合格的活寶,想要嚴肅卻總顯得不正經,是小波內心的顯照。
孔子三十而知禮,我們說三十養活自己,小波說三十要心理成熟,成為自己。
我想,這或許就是我想要的答案吧。
1.立德
士有百行,以德為先。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就提倡“德智體美勞”,把“德”字放在第一位,這點我深表贊同。
品德和三觀還不太一樣,品德指的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而三觀則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我們可以直接說一個人的品德好壞,卻很難評判一個人的三觀好壞與否,頂多說個三觀不合或者三觀不正。
因為各種觀點本不存在絕對的好或者壞,存在差異是很正常的事。
但品德不一樣,品德上的好壞是絕對的。立人者,德先行。
《三十而立》中王二的媽媽是個獨立開明的女性,一直都很支援王二。她說:
“別聽你爸爸的,他那個人沒勁透了。你自己愛幹啥就幹啥,首先要當個正直的人,其次要當個快樂的人。什麼走正路,爭頭名,咱們不幹這事,你是我的兒子。”
作為父母而言,都是希望子女能快樂的,但在快樂之前還是有個限制,那就是正直。
康德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值得我們仰望終生:一是我們頭頂上璀琛的星空,二是人們心中高尚的道德律。”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一個不孝之人,對父母尚且不會感恩,你會覺得他對朋友會真誠麼?
一個道德敗壞的人,作為用人單位你敢相信他會對工作負責,會遵循相關保密協議麼?
如是而已。
2.立責
去年單位年會的大講堂上我做了一個分享彙報,其中對於專案的心得我認為對於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責任:
“以我們目前的專案來看,根本還用不著我們有過人的天賦,超凡的設計水平或者突出的開發能力。
我們需要的是責任,是需要每個人都能真正投入到專案中,真正把專案中每件很小的事都當做自己的使命。
如果需求設計人員能做到每個設計客戶不滿意我不休息,前端開發人員能做到每個頁面和設計不一樣我不睡覺,後臺開發人員能做到每個功能不完善我不回家。那麼我想,我們做出來的專案就一定已經是很優秀的專案。”
蜘蛛俠裡有一句話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其實我倒覺得咱們作為普通人,應該是責任越大,能力越大。
我以前的一位同事,我們是同一屆畢業進入公司的,我很佩服他。
剛入職時候,我們都是移動開發小組的成員,當時我們小組在公司剛成立,成員全是新人。
我們的老總就問,你們誰願意來牽個頭。在大家都在沉默的時候,他主動請纓,願意承擔這個責任。
於是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裡,他除了本職開發工作外,也做了更多管理、設計和彙報的工作,自然也背了更多的鍋,捱了更多的罵。
但與之對應的是,他無論技術還是各方面能力都進步最快,領導很青睞他,同事們也很喜歡他,升職加薪也不在話下。
在工作中,我們都很希望自己能夠升職加薪。
但對於公司而言,更高的職位不一定需要更精湛的技術,但一定需要能承擔更大的責任。
步入而立之年,除了工作以外,我們也更應該承擔起更多家庭的責任。
時光讓我們長大,也讓父母老去,我們成長的速度,好像總也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媽媽本不是神,爸爸從來不是超人,但因為有了我,他們每天才成為神和超人的模樣。
但神和超人也是會老的,所以該我承擔更多家庭的責任了,該我來成為超人了。
不過目前我和父母分隔兩地,我能做的實在太有限了。
除了定期經濟上的補貼以外,只有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定期帶著他們去體檢。
或許,現在做好我自己,取得一定的成績就是對我父母盡我現在最大的責任。
除此之外,我也應當要開始承擔另一個家庭的責任,成為另一個家庭的超人了。
在帝都生活,需要面臨的壓力很大,但終究是需要面對的。
如何協調工作和生活的關係,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如何解決家庭的問題,這些都是我需要學習的。
承擔家庭的責任不僅是經濟上,還有生活中、精神上,畢竟家庭裡裡面對的不只是詩和遠方,面對更多的是菜米油鹽。
要做超人,就得上得廳堂,還能下得廚房,既要承擔經濟壓力,也要成為精神支柱。
3.立行
錢鍾書先生說過一句話:一個人二十不狂沒志氣,三十猶狂是無識妄人。
隨著成長我漸漸發現,學得越多,懂得越多,就會越覺得自己無知。
就如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芝諾所說:
“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何況進入社會後,漸漸發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社會中我們需要學習的內容太多太多。
所以任何時候都應保持謙遜的態度,緘默、慎言,謹記!
對於立行,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如小波所說的成為自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所以我們應當先確立一個自己的方向,否則“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步入而立之年,經過幾年工作的積累,漸漸我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我以後做什麼。
有好幾個哥們都和我討論個人生規劃、職業規劃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最好的答案或許就是做自己。
也就是你覺得做什麼自己最愉快、最擅長、最能給自己帶來成就感,那你就做什麼。
以程式設計師為例,如果你覺得你不喜歡和人打交道,更喜歡搞技術,那就繼續寫程式碼;
如果你覺得你有想法,有主見,並且擅長演講佈道,那就可以考慮去做產品;
如果你擅長和人打交道,想嘗試做下管理,那就可以考慮做專案經理轉管理去......
每個人擅長和興趣點不一,經歷不一,所以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做選擇。
只要能做出自己最有價值的事,就都是很好的存在。
當自己確定自己的方向後,就朝這個方向前進。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社會,零散的知識是不值錢的。甭管你需不需要,知識就在那裡,堆積如山,
當你需要的時候,你只需在網上輕輕點幾下,知識就出來了。
但是知識確實又很重要,因為有了知識你才能搭建出你的知識體系。
當自己確定自己方向時候,就應該根據自己方向的需求確定自己所需知識體系,然後填充相應知識。
與自己方向無關的工作,儘量少做;與自己方向無關的知識,瞭解即可。
尤其對於做過轉行的人,比如我,真的沒那麼多時間和精力用在其他領域了。
而立之年,願能三立,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