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 Mac 圖示的那位設計師
程式碼基本完成,滿屋子的零食散落一地,空氣中還飄散著咖啡因的味道,這大概就是典型的矽谷創業公司辦公實景,忽然間有人意識到這份剛誕生的軟體需要被大眾接受,而不僅僅是敲程式碼的程式設計師,介面不應該只有跳動的游標和枯燥的程式碼。
舊金山 Susan Kare 的工作室電話因此常常響起,並忙碌起來,她名聲源自於其為早期 Mac 設計的著名圖示:手錶、圖刷,當然還有那著名的垃圾桶。此外,她還將自己的靈感在 Windows 3.0 的圖示中表現出來,在顯示器的這一頭展示設計好的圖片,將傳播到世界各地。
她的設計範圍從軟體的邊框、下拉選單再到整個使用者介面,讓這些工程師的產品看起來「更好看」。不過 Kare 最為拿手的還是每天被接收幾十次點選的軟體圖示。
Kare 專心致志地盯著由平均 1024 個畫素點構成的圖示,它們的大小往往和一張郵票一樣,一些嬌小的圖示甚至只包含了 256 個畫素點,就像過去的手工藝人,每天她都在為這些微小作品修改樣式、挑選配色。Kare 選擇了一個人獨立工作,相比在外拋頭露面,她更願意一個人坐在電腦前對著設計軟體的網格遐想。
Kare 為蘋果設計了開機的歡迎畫面,當人們開啟 Mac 時,一張笑臉出現在螢幕中間。蘋果的圖形介面在 80 年代就像一個天外來物,將沉悶的計算機形象擊碎,並帶來了宗教般的狂熱。Macintosh 為電腦重新樹立了新的形象,一些不會編碼的設計師們急切地希望得到一臺這樣的電腦,渴望自己公司的軟體也能在 Macintosh 上優雅地執行。
網際網路正蓬勃地發展,越來越多的圖片被上傳到網路上,人們對軟體的設計也成為了一項基本要求,Kare 的工作隨之忙碌起來。Kare 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設計師,對於軟體公司來說,她更有一種將理性的軟體變得自然輕鬆的幽默感,就好像是她的個人商標。
80 年代網際網路精英們紛紛湧現,Kare 的一次偶遇將自己帶入這個行業。1978 年在紐約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作為一名影象藝術家搬到了舊金山。一天高中朋友 Andy Hertzfeld 忽然找到她幫忙,希望 Kare 能為自己所在的公司設計影象。Kare 被告知去文具店裡找到最小的圖紙,在小方塊中上色作圖。
這次與蘋果的第一次接觸讓 Kare 成為了 Macintosh 開發者團隊中的一名全職員工,此後她設計出了一些著名的影象,例如顯示 Macintosh 正常執行的腕錶圖示,以及那隻在至今仍被廣泛應用在文字排版編輯工具中的小狗,用來表現文字橫線或垂直排版的樣式,由於看起來有些像奶牛,被人們稱作 dogcow。她隨後設計了一些早期的字型配合 Macintosh 發售,分別命名為芝加哥、紐約和舊金山。
隨著喬布斯的離開,她也從蘋果離職,在他設計的上百個圖示中,包括為 Windows3.0 的設計作品,Windows3.0 作為微軟首個在相容機上模仿 Macintosh 的成功系統。在 Windows 中的紙牌遊戲也能看到 Kare 的身影。
Kare 堅持著自己工匠般的創作理念,圖示應該像紅綠燈一樣具有簡潔明瞭的指示功能,而非一本厚厚的說明書,簡練的設計往往取得成功。對於色彩的運用,她認為我們需要從成千上萬的顏色中取捨,選擇明亮和儘量使用主色調。
此外,圖示的暗喻是 Kare 另一重要特色,名詞表現起來相對容易,動詞就沒這麼簡單,「執行」和「撤銷」是兩個很難形象化的例子。Kare 在影象的表達上傾向於抽象化,她認為給人深刻的影響比將功能復刻出來更重要。
表現熟知概念將成為一種挑戰,為了設計表達「刪除」的垃圾桶,Kare 曾設計出了垃圾車、垃圾袋、塑料垃圾桶、鋁製垃圾桶、籃子甚至是火焰作為備選方案。當然,即使是 Kare 每個專案結束,都會有 2~3 個設計方案被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