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格拉寧《奇特的一生》讀書筆記

格拉寧《奇特的一生》讀書筆記

2012-04-11

_目標:找到柳比歇夫時間管理的方法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而生命是由時間組成的。時間對於一些人很寶貴,忙的腳不沾地,大喊時間不夠。時間對於另一些人很不值錢,不知道如何去度過。只好做無聊的事情來打發時間。時間是公平的嗎?是不是每個人的一天都一樣多?每個人的生命都一樣多? 我也常常驚訝於一些偉人所留下的豐富的精神財富。他們是怎麼做到的?為什麼大部分的一生,都是碌碌為為?而我也奔跑在碌碌無為的大道上。我死之後,世界不會留下我的任何痕跡。因為時間會抹平一切。我為什麼只說精神財富而不說物質財富呢?物質財富太顯而易見,而且容易湮滅。人們為了物質財富,常常鬥得頭破血流。而對於精神財富,卻常常棄之如敝屣。但唯有精神財富,才會千秋萬代永存於世。

人要如何成為一個時間的主人?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或許給我們一些參考。《奇特的一生》這本書就是講柳比歇夫如何充分利用時間而在各方面取得驚人成就的,至少,他的一生很豐滿。

我也不願一生碌碌,盡力尋找一些讓自己有所成就又適合自己的方法。人的成就,是不是與他利用時間的能力成正比呢?雖然,人個體有差異,一些人擁有特許的稟賦,但決定人一生成就的,除了機遇和稟賦,往往是他對時間利用的能力。 書中一些有用的內容,摘錄一些。加z:的是我的評論。_

一切都不是我們的,而是別人的,只有時間是我們自己的財產。 造物交給我們,歸我們所有的,只有這個不斷流逝的、不穩定的東西。就連這個東西,誰只要願意,都可以把它從我們手裡剝奪走。人一點也不珍惜別人的時間,雖然它是唯一再怎麼想也無法收回的東西。

我的所作所為同那些揮霍浪費然而有條 理的人一樣,對自己的每一筆支出都要記賬。我不能說我一點也沒有浪費,但我總 是心中有數,我浪費了多少,是怎麼浪費的,為什麼浪費的。

“我們一生的時間,大部分用於錯誤及種種惡行;很大一部分虛拋浪擲,無所事事。我們整個一生,幾 乎都沒有用來幹應當乾的事。”

–賽納卡

不僅是實幹家,人人都感到時間的匱乏。沒 有時間看朋友;沒有時間寫信;沒有時間照料孩子;沒有時間去想;沒有時間到秋 天的樹林裡去站一會,什麼也不想,光去聽聽飛舞的落葉颯颯作響;沒有時間吟詩; 沒有時間去給父母上墳。

有時候他壓根兒無處可用,只好磨時間。時間的令人煩惱之 處正是在於它不能不用。結果,人們隨興之所至,亂花濫用,用來幹五花八門的荒 唐事。有些人,時間對他們是個累贅,他們不知道把它怎麼辦,怎樣開銷打發。

時間比過去少了,時間的價格比過去高了。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但是仔細分析一下這個生命,可以說,最寶貴的是時間。 因為生命是由時間構成的,是一小時一小時、一分鐘一分鐘累積起來的。

重要的論著,我做的摘要十分詳細,甚至弄 到現在我在這上面仍花很多的時間。我積累了豐富的材料。同時,凡是最重要的著 作,我都要寫個提綱,再進行分析研究。所以我手頭有大量的存貨,一旦有可能出 版,存貨立刻能派上用場;文章寫得很快,因為事實上它不過是我平日儲備著的材 料,隨用隨取。

他只是想方設法利用每一分鐘,利用任何所謂 的“時間下腳料”:乘電車、坐火車、開會、排隊…… 還是在克里米亞,他已經注意到邊走路邊打毛衣的希臘女人。 每一次散步,他都用來捕捉昆蟲。在那些廢話連篇的會議上,他演算習題。 他規定,短距離,二三公里路,最好步行,省得為了等車浪費時間、損害神經。 步行還有一個好處,因為反正需要散步。 他對“時間下腳料”的利用,考慮得無微不至。出門旅行,他看小部頭的書, 學習外語。舉個例,英語他就是主要利用“時間下腳料”學會的。

“我在一天之內是怎麼安排讀書時間的? 清早, 頭腦清醒,我看嚴肅的書籍 (哲學、數學方面的)。鑽研一個半到兩個小時以後,看比較輕鬆的讀物——歷史 或生物學方面的著作。腦子累了,就看文藝作品。 “在路上看書有什麼好處?第一,路途的不使你感覺不到,很容易將就;第二, 神經系統的狀況比在其它條件下良好。 “坐電車,我看的不是一種書,有兩三種書。如果是從起點站坐起(例如在列 寧格勒),那就可以有位子坐,因而不僅可以看書,還可以寫字。如果電車很擠, 有時候只能把著扶手杆勉強站住,那就需要小冊子,而且要比較輕鬆的。現在列寧 格勒有許多人在電車上看書。”

應當不斷挖掘一切時間潛力。明擺著,人不能者是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應 當正確利用工作時間。從時間中去找時間。 實際上,正如柳比歇夫親身體驗到的,需要高深學識的工作,他一天至多能幹 七八個小時。 他記下工作起訖的時間,誤差不超過五分鐘。

計劃的複雜性在於如何安排一天的時間。他決定,用去的時間應該同他從事的 工作相稱。也就是說,比方寫一篇有獨特見解的論文吧,佔用的時間既不能太少, 也不能太多。 計劃就是挑選時間、規定節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頭腦清醒的時候應當鑽研 數學,累了便看書。

應當學會不受周圍環境的干擾,用在工作上的三個小時應當是真正做工作的三 個小時,不想不相干的事,不聽同事的談話,不聽鈴聲和笑聲,也不聽收音機

他把一晝夜中的有效時間即純時間算成十個小時,分成三個單位,或六個“半 單位”,正負誤差不超過十分鐘。 除了最富於創造性的第一類工作外,所有規定的工作量他都竭力按時完成。 第一類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寫書,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參考書,做筆記, 寫信)。 第二類工作包括做學術報告、講課、開學術討論會、看文藝作品,不屬直接科 研工作的活動都包括在內。

“所有看過的東西,我都要仔細研究。怎麼研究?如果一本書談的是我不大了 解的新東西,我就儘量做摘要。凡是比較重要的書,我都儘量寫一份評論性的簡介。 根據以往的經驗,需要做這些工作的書,可以走出一定的量。

人在一年內能幹多少事,能見識多少東西啊!太多了!每一份總結都顯示了人 有多大的潛力,每一份總結都使我們為了人有那麼充沛的精力而感到驕傲。人的精 力,如果明智地利用它,能創造多少成果啊!此外,我頭一次發現,一年原來有那 麼大的容量。 除了年度計劃,柳比歇夫還把他一生的時間制訂成一個個五年計劃。每過五年, 他把度過的時間和平過的事分析一通,可以說是做個總的鑑定。

這一切需要多少代價,這代價值得不值得付

思考:如何在帶孩子玩時學習?寫作?做筆記?思考演算法?

我們的記憶是靠什麼?靠事件。我們的生活是拿事件來做標誌的。它們彷彿是 路標,路標之間卻是一片空白

有這麼一個人,才不出眾,結果達到了完美的境界,成為一位大科學家、一個出色的人

z:人的成功,並不是說他多天才,而是他如何有效利用了時間。甚至利用了別人的時間。 這些人的文化修養,廣度和深度都比得上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人和法國的百 科全書派。當時,科學家兼是思想家。科學家善於使本學科與整個文化之間保持和 諧一致。科學與思想攜手並進。如今,這種友好合作關係被破壞了。現代的科學家 認為必須做到的是——知道。他下意識地感覺到專業化的危險,想求助於他慣用的 辦法——知道,以此來恢復均勢。他以為文化是可以“知道”的。他“注視”著新 東西,讀書,看電影,聽音樂。

我原來想著除了應用昆蟲學以外,還要研究分類昆蟲學和一般生物學問 題……但沒有做多少。不得不花很多時間去跑商店,去排隊買煤油和其它東西。妻 子也有工作,很困難。我數學搞得相當多;乘電車,坐火車,都在鑽研;甚至在開 會的時候演算習題。有一段時間,人家對我側目而視,但到後來他們發現,我演算 習題並沒有耽誤聽別人的發言;這,我是通過我在會議中間的插話證明了的。所以 他們也就眼開眼閉了。出門途中;我也看很多哲學書,例如康德的三卷《批判》我 都是在路上看的。在哲學問題上,我記得我寫過一篇(唯一的一篇)相當長的論文, 約有一百張練習薄紙,分析康德的《純理性批判》。

顯而易見,門捷列耶夫也把這類事務性的工作看成是休息,是享受。從柳比歇 夫身上就可以看到,分門別類的愛好可以體現在一切嗜癖之中,而門捷列耶夫的這 些卡片目錄和賬本,也完全不是什麼弱點。見他所碰到的東西,他都想加以分門別 類,把它們相同和相異的程度確定下來。事務性的,甚至技術性的工作,通常被人 們誤認為毫不相干的古怪行徑和毫無價值的浪費時間,實際上卻有助於創造性的工 作。

“五歲,從柱子上摔下來,摔斷了胳臂; 八歲,一塊板壓壞了腳; 十四歲,在做昆蟲標本切片的時候,割破了自己的手,得了敗血症; 二十歲,急性闌尾炎; 一九一八年,肺結核; 一九二O 年,格魯布氏肺炎, 一九二二年,斑疹傷寒; 一九二五年,最嚴重的神經衰弱; 一九三0 年,由於康德拉節耶夫事件,幾乎被捕; 一九三七年,列寧格勒(全蘇植物保護研究所)危機; 一九三九年,在游泳池跳水沒有跳好,得乳突炎; 一九四六年,飛機失事; 一九四八年,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例會後被整; 一九六四年,摔交,後腦猛撞在冰上; 一九七0 年,摔斷股骨腰……” 上列清單中還未包括其它許多事故。

一個醫生,如果他僅僅是一個好醫生,那他就不可能 是一個好醫生。對科學家當然也可以這麼說。一個科學家如果他僅僅是一個科學家, 那他也就不可能是一個大科學家。

z:一個人,如果僅僅是一個好人,那他就不可能是一個好人。

要是做不到集中精力,又該怎麼辦呢?請回想一下牛頓精力分散的情況。牛頓認為《評先知達尼拉的書……》是自己 一生最偉大的創作。

凱普勒對占星術的迷信反而促使他創立了潮汐說的正確理論

一九六五年,他忙於研究玻璃窗上由寒氣凍成的花紋。他照了幾十張、幾百張 花紋的相片,最終寫成了《論玻璃窗上由寒氣凍成的花紋》一文。

在這篇文章中,柳比歇夫提出了科學中兩個新的部類:相似理論和“不佔空間的對稱式”的理論。玻璃窗上 的花紋突然出人意外地補充了柳比歇夫所描繪的世界。

z:論熱氣流的形態

索菲婭·科瓦列芙斯卡婭是從事陀螺——一種孩子的玩具——的研究的,她從 新的角度解決了固體旋轉的課題。凱普勒應酒商的要求開始計算酒桶的容量。他的 著作《酒桶的新測體積學》包含了無限小分析的開端。

坎托爾對三位一體進行反覆 思索,從而創造了自己傑出的論述——多數論。

你只要讀一讀他去世後才出版的《多數和單數》那篇文章就可以知道了。那篇文章以獨特的方式一個接 著一個地提出了關於其它星球上的生命的問題、發展理論的問題、天體生物學的問 題、控制進化過程的規律的問題,闡述了恩格斯和列寧如何理解進化論

z:像個總理一樣忙碌的人,他能不成功嗎?

他回答一位抱怨沒有時間考慮問題的年輕有為的科學家(捎帶提一下,他在很 多方面還多虧了這位年輕人)說: “……沒有時間思索的科學家(如果這不是短時期,而是一年、二年、三年), 那是一個毫無指望的科學家;他如果不能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制度,擠出足夠的時 間去思考,那他最好放棄科學……

除了時間統計法之外,他還有幾條守則: “1.我不承擔必須完成的任務; 2.我不接受緊急的任務; 3.一累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十小時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結合在一起。”

他幾乎從未抱怨過自己沒有時間。我早就注意到,善於工作的人,時間總是夠 用的。不,最好還是用另一種說法:他們的時間要比別人多些。

。一生的時間是極長的時間,在一生中可以把工作幹個夠, 可以讀大量的書籍,可以學會好幾種語言,可以出門旅行,可以飽聽音樂,可以教 育子女,可以在鄉下居住,也可以在城裡居住,可以栽培花園,可以培養青年一代 …… 如果我們自己慢慢吞吞,那麼生活就不等人。

大多數人不想試著超越自己可能性的極限;他們一輩子也不想試著瞭解他們能 幹些什麼,不能幹些什麼。他們不知道,什麼是他們力不能及的。這種審慎穩妥在 科學界是最可悲的。

大多數人對時間都持有自己的態度,各不相同

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不能亂用到慪氣上,不能亂用到競爭角逐或滿足虛榮心上。

一個人在什麼地方有權使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在什麼地方無權濫用。能幹的人和有計劃的人使人感到他們是時間的主人。

時間之神嚴格地計算著成就:出版了多少著作,作了哪些答辯,獲得了什麼學 位,得到提升了沒有,到哪些地方去過……

理智地和人道地同時間打交道的問題已日益成為燃眉之急。這不僅 是一個節約時間的技術性問題,這個問題能幫助人瞭解自己工作的意義。時間同礦 藏、森林、湖泊一樣,是全民的財產。人們可以合理地利用時間,也可以把它毀掉。 打發時間是很容易的:聊天、睡覺、徒勞的等待、追求時髦、喝酒,諸如此類,不 一而足。遲早我們的學校會給孩子們開一門“時間利用”課。

從小就應 該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時間的熱愛。應該教孩子們怎樣珍惜時間,怎樣找時間, 怎樣取得時間。

傷心的是如今自己已經是年華虛度,因而已無法利用柳比歇夫的經驗了。 甚至不值得去計算,到底曾無緣無故白白浪費了多少歲月和多少其它別的東西。

如非註明轉載, 均為原創. 本站遵循知識共享CC協議,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