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人工智慧的自然辨證法則思考

人工智慧的自然辨證法則思考

【摘要】
    人工智慧的興起與發展,都與自然辯證法休慼相關。人工智慧的興起與哲學淵源流長,人工智慧本身就包含了哲學思想。在自然辯證法的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科學技術方法論、以及科學技術觀的作用和反作用下,人們正在積極地對人工智慧進行研究、發展、應用和反思,在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同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關鍵詞】 自然辯證法、人工智慧

NaturalDialectics' Thinking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bstract:

Theri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lidarity with thedialectics of nature.The ri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hilosophical havea long sources of stream,AI itself contains philosophy.Due to the naturaldialectical materialism dialectics of na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methodology, as well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concept of action andreaction, people are activing on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development,application and reflection;in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meanwhile to achieve harmonious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Key Words:

Dialecticsof Natur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一、人工智慧的哲學淵源

    人工智慧是一個新興的,吸引眾多研究者的普遍研究領域。但是從亞里士多德支配意識中理性部分形式化為集合開始,再到唯物主義關於大腦依照一定物理定律運轉而成意識。卻潛在的推動著以後人工智慧的誕生與發展。亞里士多德提出一種三段論機械推理的原則,很久以後帕斯卡製造出了機械計算器,近似的將思維在機器上加加減減,萊布尼茲更是試圖對概念而非數字進行操作。笛卡爾堅持推理的重要性,第一個給出了關於意識和物質的區別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清晰的討論。因此有了能處理知識的物理意識,而後需要的便是知識的來源和表示的討論。
     培根的《新工具論》,休謨的《論人類天性》繼而從經驗主義、感知論以及歸納原理方面很多研究學者進行了分析和討論這種知識的來源。在羅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維也納的邏輯實證主義學派,將知識表示為對應感測器輸入的觀察語句相聯絡的邏輯理論。最後便是意識如何將知識和行動聯絡起來的哲學討論,逐漸發展一種理論決策規範從而指導行為。
     正是這些哲學思想與理論的誕生,指導和作用於人工智慧,這一個關於如何獲得並表示以及如何利用計算機等工具進行人類思維資訊過程模擬的科學。如今的人工智慧越來越具有挑戰性、吸引性和普遍性,其交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通過哲學的思考為指導,從心理學的行為來出發,神經理論的模擬,經濟學的決策,控制論的優化,語言學的表述,以數學的原理來計算,並用計算機為工具實現機器的智慧。
     雖然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主題,在興奮之餘,隨著各種研究的不斷深入,存在的問題不斷突出,不得不用自然辯證法這一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思維科學相交叉的哲學性質學科來規劃。急切需要從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界本質和發展規律的角度看待與對待人工智慧的發展與研究,使其正確的走在自然進化的科學歷史發展軌跡上,也通過人工智慧的發展實踐來補充和完善自然辯證法不斷髮展的科學體系。

二、人工智慧的繮繩——辨證唯物主義自然觀

    從每年增長的對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人員數量、論文數量、以及研究機構和各項會議的建立與活動,並且隨著包含著“智慧”一詞的產品越來越多。人類的生活也隨之達到讓人驚歎不已的地步。在帶來這些的同時,也引發了“智慧危機”,迫使有些人們去擔憂道德上的顛覆以及機器戰勝人類的恐慌。
    自然系統包含了存在觀和演化觀的統一。列寧指出:“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正是如此,人類才有可能利用計算機這種機器去複寫、攝影和反映這種客觀存在的物質。但是自然界的物質形態是多樣的,這就要求這種機器能夠對多種形態的外界物質進行識別分類,歸納出其中的統一性。這些物質對人類認識也存在不確定性,比如機器視覺需要藉助哲學討論顏色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或者顏色是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怎麼樣的作用,怎麼樣的描述才能準確。然而這一切模糊性只是這種機器“智慧性”的初態,具有一定的機械性、不確定性,並且使用的是已經發現並可利用的自然變化規則,有些符合弱人工智慧的觀點,其認為不可能製造能真正地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機器,這些機器只是看似是智慧的,但不會真正智慧,也不會有自主意識。相反的則是強人工智慧認為可以製造出,如今主流科研及成果集中在弱人工智慧上,而強人工智慧則停滯不前。
    為了使智慧顯的更加智慧,人類必須思考建立一個這樣的系統,或者是多個這樣的系統建立的系統。自然辯證法一般認為,運動變化著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聯絡、相互作用之中組成的具有某種確定功能的整體謂之“系統”;使其具有整體性、開放性、動態性和層次性。人們可以建造這樣一個機器,一個可以和外界交流的會話層,一個可以汲取外界能量的吃飯層,以及一個內部的處理層。如果分的越細,通過各層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使其系統具有更多功能。同時不同結構的機器能夠達到不同的功能,環境又要求人類去製造滿足需求的機器,又便會反作用於結構。因此係統與組成要素及環境的辯證統一關係逐一形成了人類製造智慧機器的限制。
    這一切的發生都是在人類賦予機器的智慧之上。受到人類自身知識和能力的限制,只能使機器的層次和結構遠遠達不到人類自身系統的複雜程度。也就限制了這種機器系統的演化,嚴重影響其自組織能力。在假設能夠製造出類人的智慧機器,則必須要求人類完全瞭解自身以及社會性的知識,然而人類在研究自身上就存在眾多疑問,在浩瀚的人類奧祕面前,對自身的認識的路途達到遙遠無期的境界。因此人類若想製造出和人一樣智慧體的路途也是遙不見期。不僅如此,還深受著改造自然能力的影響,比如對機械器件的製造工藝的要求,消耗能量的要求,以及其執行對生態自然的影響的要求,等等自然本身的限制。若根據生態自然觀的人與自然和諧的願景,人類在渴望改造自然,發揮人類自身的能力的同時不希望影響自身的生存。根據辨證唯物主義自然觀,人類在瞭解一定的自然系統及其中一系列系統原理之後能夠製造出一定智慧的智慧體,但是對於更復雜更智慧的智慧體則會受到種種的限制,需要理解進化和退化、漸變與突變、無序開放、非線性相互作用以及某時刻擾動對系統的漲落等等的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僅如此,人們還要考慮如何將非生命世界的機器發展為生命世界的實體或者二者結合,完成閉路迴圈、反饋調節、系統和諧的微妙複雜的系統規律。也正是由於人們認識自然系統知識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要求人們去研究人工智慧,部分的替代或幫助人們解決認識自然中的問題。

三、人工智慧的策鞭——科學技術方法論



    人工智慧的這一科學問題的鮮明時代性、探索性、混沌性、可解決性、待解決性及可變異性決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研究人員投入其研究之中。人工智慧主要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術,模仿、延伸、和擴充套件人的智慧,實現機器智慧。這一科學問題是眾多科研工作人員的科研起點,具有重要意義,它確立了研究物件和目標,表明了研究過程中的關鍵點,預示瞭解決方向,對其研究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因而成為智慧科學發展的動力推動著人工智慧研究的不斷向前發展。反過來思考,機器能夠對新科學問題進行評判和思考麼?甚至提出新科學問題的能力。
    如今的研究依然是探索性研究,這一領域中的許多人都懷有這種期望:在理解智慧的核心思想深處,至少會有一個,也可能是若干個關於怎樣組織和表述知識的重要原理,從而在某種意義上弄清了什麼是有關人的智慧一般性質的重要東西。在早期人工智慧只是在簡單的句法處理意義上成功,隨著其發展面臨著試圖解決的很多問題不可操作,受到產生智慧行為的基本結構某些基本限制。比如感知器似乎可以表示任何東西,但是事實證明其能表示的東西還很少。科學理論和經驗事實之間存在矛盾,要求人們尋找新的解決方法,因此在感知器的基礎上發展各種神經網路以滿足人們實踐的需要,同時通過實踐補充和完善以便解決理論內部的邏輯矛盾。也試圖從各個知識領域發熱交叉空白區獲得新的啟示。總而言之通過生產、生活、觀察、實驗等實踐活動以及科學自身發展的需求與矛盾產生問題並解決問題。

研究人員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進一步獲取人工智慧知識的新事實,通過引入新概念、提出試探性的假說或理論,恰當的轉換在人工智慧研究中遇到的新問題,使新成果具有需要性、創造性、科學性、可行性。在方法論方面,人工智慧正試圖將更多的學科理論摻和在一起,克服已有理論的侷限性,使其成為堅實的科學方法。基於科學觀察和科學實驗的科學事實,人類在研究過程中,既要克服觀察的侷限性,比如感官的侷限性與錯覺、知覺的選擇影響,也要正確處理科學實驗規律及有效識別和捕捉機遇,做到觀察滲透理論、理論指導實踐。同時需要站在機器角度考慮,比如機器視覺,既要模擬人的視覺功能,也要討論是為了機器智慧的逼真性而使其具備人的視覺中的錯覺,還是彌補人眼的不足達到更高階的智慧,但目前還遠不能達到人眼視覺的複雜程度和能力。

從人和機器互動的角度出發研究人工智慧,需要人們在研究過程中使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又要求人們將這種思維方法付諸於機器,實現機器的更高階智慧。科學抽象是從事物的各種屬性中抽取出本質屬性的方法,直接產生科學概念和科學語言。科學思維包括邏輯方法和非邏輯方法,邏輯方法包括分析和綜合、歸納與演繹、類比方法等,比如分類與聚類、知識表示、自動推理、神經網路的學習、專家系統等。然而演繹過程對於目前人類的賦予機器的能力來說,顯得相當艱難,與環境互動能力不盡完善,對新鮮事物學習不夠敏感,歸納不夠鮮明。如今的智慧仍然具有應用的針對性,如果整合構建更大的智慧系統具有相當大耦合難度,其複雜性也需要大科學的出現。非邏輯方法包括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這也正是人工智慧的瓶頸,思維是客觀現實的反應過程,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於客觀現實的本質屬性、內部規律性的自覺的、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應,而智慧是個體有目的的行為、合理的思維,以及有效的適應環境的綜合能力,即是個體認識客觀事物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人們人在使用這樣的思維去感受、解決和創造人工智慧這一缺乏必要理論的學科,特別是解決一些關鍵問題上,比如機器學習、非單調推理、常識性知識表示、不確定推理方面,以及對全域性性判斷模糊資訊處理、多粒度視覺資訊的處理都是相當困難的。事實上,人工智慧不是人的智慧,更不會超過人的智慧,“機器思維”同人類思維具有本質的區別:人工智慧純系無意識的機械的物理的過程,人類智慧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的過程;人工智慧沒有社會性;人工智慧沒有人類的意識所特有的能動的創造能力;兩者總是人腦的思維在前,電腦的在後。這就要求人們對人工智慧不斷提出假說和理論,用綠色設計的方法和理念付諸實踐,檢驗假說發展理論,利用數學和系統科學的方法,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研究和發展人工智慧這一具有魅力的學科,讓所得成就為人們所用。

四、人工智慧的沉思——科學技術觀

對於所有智慧體設計和組成部分而言,在人類的科學理解和技術能力方面都正在發生巨大的進步,但是所有這些進步能導致一個在變化多端各種環境中都能表現良好的通用智慧體嗎?從科學與技術的哲學觀點來看,科學與技術正在科學技術化、技術科學化、科學一體化的程序中。人們在對人工智慧不斷的從哲學、心理學等角度對人工智慧進行科學理解,指導著人工智慧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伴隨著計算機技術、數學建模等發展,為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的社會應用性奠定了條件,在實踐中也完善了人們對人工智慧的科學理解。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技樂觀主義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解除和擺脫人類社會的各種難題的困擾,是社會進步的動力,能給人類帶來美好的未來;科技悲觀主義則對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和社會後果持悲觀的態度和看法,主張抑制科學技術和工業的發展,強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這兩種觀點都是依據歷史事實,具有片面性,都將科學技術在特定歷史階段的具體的特殊價值看做是普遍的絕對價值。這種科學技術的雙重影響,其負面影響並非僅僅取決於科學技術本身,更主要的是人類該如何去運用,使其成為造福人類的利器。

人工智慧也在面臨著這種爭論,還有一種擔憂。如今有不少科幻作品描述未來人類利用機器智慧性幫助人們建設一個高度發展機械化的社會,卻改變了原來物種多樣性的自然,人們普遍處於人工製造的自然之中,甚至人們可能處在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的戰爭的硝煙下。這就在於人們怎麼去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更或者一種人與機器大戰的擔憂,終究地球是屬於人類還是那些有了所謂思想的機器。假如人工智慧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了會怎麼樣?如果成功的創造出人類級別乃至更高級別的智慧,將會改變和影響人類在地球上的霸主地位,人們可能會失去作為人的獨一無二的感覺,可能會導致責任感的喪失,這種擔心並無道理,因此發展人工智慧具有道德風險。如果機器人有了意識,把它只當作最初的機器是不可取的,它們也有公民運動的權利。《精神機器的時代》也提及“人類思維與人類最初創造的機器智慧世界相融合的強烈趨勢,人類與計算機之間不再存在清晰的區別”。著名電影《人工智慧》描述一個關於一個被賦予母愛的機器人大衛,相信自己是人類,發誓找到藍衣仙女,把自己變成真正的孩子,讓媽媽愛他。這部電影把人工智慧從科學、文學、哲學、宗教、倫理、人性等多角度剖析一個事實具有人一樣的機器不再是機器。但是也有個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正如圖靈所說:我們只能向前看到很短的距離,但是我們能夠看到的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

五、結束語

人工智慧本身就是包括哲學在內的多學科交叉的新興科學,和哲學有一種淵源流長的關係。人們需要從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出發,理解人工智慧學科產生的必然性及其自然限制條件,指導人們如何抓住人工智慧發展的繮繩;其次運用科學技術方法論這一策鞭,正確人工智慧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促進人工智慧的前行,在使用科學方法論的同時嘗試將這種方法論付諸於機器,逐步實現人的智慧,但需要理解這個實現過程的每一小步都需大量的研究工作;這些年的人工智慧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樂觀的同時也有悲觀者的擔憂,人工智慧是一項科學技術,面臨著雙重效應,也面臨著人工智慧產生的道德風險,具有了人一樣的機器還是不是機器,是否應該享有人一樣的權利,是否會威脅人類的生存,還該否研究人工智慧。就目前來看,真正實現人工智慧的道路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人們在克服種種困難的研究征途上也要依據自然辨證法則制定相關人工智慧研究和使用的行為規範,從而促進人類社會文明繁榮,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StuartRussell & Peter Norving.Artifical Intelligence:A modern Approach[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黃志斌主編.自然辯證法概論新編[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
[3].Margaret A.Boden,劉西瑞、王漢琦譯.The Philosophy ofArtificial Intelligence[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

[4].[美]維納.控制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史忠植. 高階人工智慧(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6].酈全民.科學哲學與人工智慧[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1,23(2):17-22
[7].王海春,曾偉一,凌智輝.用自然辯證法的科學觀點對人工智慧計算機研究工作進行的反思[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19(1):37-39
[8].曾雪峰.論人工智慧的研究與發展[J].現代商貿工業.2009,(13):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