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變味的眾籌: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變味的眾籌: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這段時間一件事兒火了,說是37歲的劉凌峰患胃癌病情危重,通過朋友圈釋出了大量對生命的感悟、對親人的歉疚,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此事經過媒體報道後,劉凌峰也順利通過眾籌平臺籌集資金30萬。然而事情隨後出現反轉,有網友指出劉凌峰本人是房產企業高管,名下另有一家房產中介公司,其去年出售武漢十多套房產變現。其妻子駕駛車輛為寶馬z4敞篷跑車,名下也有一家公司,如此一個典型的的“高富帥”,為何又要通過網路眾籌消費大家的同情心呢?

 

  一,網路眾籌是否只是“窮人”的專利?

  

  在分析上述問題之前,首先必須確認一點,網路眾籌是否只是“窮人”的專利?說簡單點,網路眾籌只是利用網路去擴大事件的影響力和傳播度,降低求助人的成本,提高求助效率。無論是創業也好,還是大病醫療也好,網路眾籌都可以貢獻一臂之力。嚴格說來,網路眾籌並非只是“窮人”的專利,而且所有的眾籌平臺都沒有明確將富人拒之門外。

 

  求助人的背景不會成為他們登陸眾籌平臺的障礙,但卻會影響募集資金的規模,甚至決定眾籌是否成功。因此對事件的“包裝”、“策劃”就變得尤其重要,這裡面主要包括三點:第一,突出事件的嚴重性和緊迫性;第二,突出事件的危害性,在經濟方面造成的巨大壓力;第三,在允許的範圍內,可以講述一些故事、情懷,用以打動網友。實際上,這次劉凌峰的事件中,第三點做得非常好,幾乎是一個“教科書”式的樣板案例。

 

  另外,假設網友曝光的內容屬實,那麼很明顯,之前當事人是明顯在刻意迴避家庭背景的問題,畢竟30萬不是小數目,如果確實有錢,那眾籌30萬將會揹負巨大的罵名。不過,針對網上的質疑,劉凌峰表示“無力解釋,可做房查,也接受財產核算,上帝面前無人能說謊”,這也致使事件真相撲朔迷離。

 

  二,面對“詐捐”,眾籌平臺應當如何做?需要承擔責任嗎?

 

  雖然網路眾籌並不只是窮人的專利,但很多有錢人在通過眾籌求助時,往往會進行虛假宣傳,把自己說得“楚楚可憐”,這就涉及“詐捐”的問題。眾所周知,眾籌平臺在上線眾籌專案時需要對相關資訊進行詳細稽核,如果稽核不實,應當不予通過。那麼退萬步說,假設出現“詐捐”等問題,眾籌平臺應當如何做?需要承擔責任嗎?

 

  首先,眾籌平臺應該提醒眾籌者虛假宣傳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一旦出現詐捐應當立即叫停,凍結相關賬號,如果事後發現,則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其法律責任。

 

  其次,眾籌平臺應當向網友準確傳遞各類資訊,不能有任何隱瞞,同時,在追繳相關捐款的同時,也應當安撫好網友的情緒,並將相關捐款如數奉還。

 

  但真正要做到這兩點非常困難,第一,並不是所有的詐捐事件都能被順利挖出來,相當一部分會被掩飾得非常完美;第二,就算挖出詐捐事件,如何追責?尤其是在眾籌平臺逃避責任的情況下,靠網民的力量顯然很難維權。

 

  也正是基於這種情況,近年來甚至出現了眾籌平臺和眾籌者聯合造假進行詐捐,私下利益分享等問題,進一步導致網路眾籌公信力下降。

 

  三,眾籌變味: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其實拋開網路眾籌亂象來說,現在的眾籌也確實變味了,成了“窮人更窮,富人更富”的遊戲。

 

  第一,正如上面所說,網路眾籌要想成功,離不開包裝策劃,引發網路輿論,推動事件影響力上升。對富人來說,他有足夠的錢,當然可以把事件包裝策劃得非常完美,甚至花錢去做宣傳,但窮人在這方面完全不佔優勢。這就使得富人的眾籌容易佔據更多資源,在眾籌專案越發增加的今天,這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第二,一般眾籌專案也會通過其他的社交平臺,如微信來進行傳播,富人的圈子也基本是富人,其眾籌的數額相對較大,參與人群也更多,窮人在這方面也完全不佔優勢。說白了,網路眾籌大部分也是人帶人,基於網路社交展開,因此,社交圈子的經濟水平決定了眾籌的規模。

 

  按照現在的情況下去,網路眾籌可能會面臨更多的質疑和批評,這不僅會導致大家對網路眾籌不信任,更重要的是,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將無法通過眾籌平臺募集資金,這將是一個非常可悲的局面。(文/王易見 QQ:543415188,微信:543415188 ,約稿、公關、營銷傳播,價格公道,合作共贏!)